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质疑

2012-12-28 05:04郑志国
关键词:等量利润率利润

郑志国

(广东省委党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所,广东 广州 510053)

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质疑

郑志国

(广东省委党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所,广东 广州 510053)

古典经济学家和马克思对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的认识基本上限于对假设数据的分析,其结论并没有得到调查统计资料的证实。国内外有关调查统计资料表明,各部门的实际利润率并不平均。实际利润率受多种作用方向不同的因素影响,有些因素引起利润率平均化,还有些因素引起利润率非平均化。这两种因素的作用部分抵消,其中引起利润率非平均化的因素作用更强,包括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动因和行为、不同部门劳动质量和生产成本差异、生产资本专业化和转移障碍、信息不完全、需求变化对供给变化的抵消作用。这些因素的作用使投入不同部门的等量资本难以获得等量利润。

利润率 等量资本 等量利润 生产价格

西方古典经济学家通过观察近代极其有限的生产和投资活动,形成了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的认识。马克思接受了这种认识,并做了进一步论证,形成了利润率平均化和价值转型理论。国内各种版本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一直把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视为一种经济规律。笔者过去曾按照这些教科书讲授平均利润理论,并试图寻找不同部门的利润率数据来说明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然而,笔者所查阅的资料显示,近现代不同部门的利润率差异很大,也不保持固定比例,难以相信这些数据支持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的结论。深入分析表明,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实际利润率受多种作用方向不同的因素影响,有些因素引起利润率平均化,还有些因素引起利润率非平均化。这两种因素的作用部分抵消,其中引起利润率非平均化的因素作用更强,使得各部门的实际利润率并不平均,因此等量资本通常不能获得等量利润。这涉及一些复杂的理论和现实问题,值得深入研究。

一、古典经济学家和马克思对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的认识

斯密认为,人们追求尽可能高的收益,促使资本在不同用途之间流动,从而导致获利相等:“不同的劳动和资本用途的利害,总的说来,在同一个地方内,必然完全相等,或不断趋于相等。在同一地方内,假若某一用途,明显地比其他用途更有利或更不利,就会有许多人离去比较不利的用途,而挤进比较有利的用途。这样,这种用途的利益,不久便再和其他各种用途相等”①[英]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上卷,第91页,郭大力、王亚南译,商务印书馆1972年版。。他注意到近代欧洲各地资本在不同用途的利润率通常并不相等,部分起因于用途本身的情况差异,部分起因于各国政策对自由竞争的限制。因此,他认为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需要一些条件,包括自由、资本用途人所共知并确立很久等。

李嘉图坚信等量资本能够获得等量利润,并将其原因归结为人们追求更大的利益或利润:“当每个人都可以随意把自己的资本爱用到什么地方就用到什么地方的时候,他自然会寻找那种最有利的行业。如果把资本转移一下可以得到百分之十五的利润,他自然不会满足于百分之十的利润。所有使用资本的人都希望放弃比较不利的行业而趋向于比较有利的行业。这种孜孜不息的要求具有一种强烈的趋势,使得大家的利润率都平均化……”①《李嘉图著作和通信集》,第一卷,第73页,商务印书馆1962年版。李嘉图信奉劳动价值论,认为等量劳动生产等量价值,同时又相信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他感到二者之间存在矛盾:如果商品按照由劳动决定的价值出售,等量资本就不能获得等量利润;如果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商品就不是按照由劳动决定的价值出售。一些文献认为,李嘉图没有区分价值和生产价格,所以在这个问题上陷入了矛盾。②鲁友章、李宗正主编:《经济学说史》(上),第266-267页,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穆勒认为,当引起不同行业利润率差异的原因充分发挥作用之后,“所有行业的资本利润率就会趋于均等”。“一种行业的利润,可能有时高于一般水平,有时低于一般水平,但总是趋向于回到一般水平上,像钟摆的运动那样。”③[英]约翰·穆勒:《政治经济学原理及其在社会哲学上的若干应用》,上卷,第459、462页,赵荣潜、桑炳彦、朱泱、胡企林译,商务印书馆1991年版。他得出这一结论的主要理由,也是资本在不同用途之间的转移。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三卷以大量篇幅论述了利润率平均化和价值转型问题。他注意到不同部门利润率的差异,并分析了影响利润率的一些因素,包括剩余价值率、资本有机构成、资本周转速度和不变资本的节约等,但是认为竞争和资本转移最终会导致利润率平均化。在《资本论》第三卷第九章中,马克思用一些假设数据来说明利润率平均化和价值转型。在表1中,Ⅰ-Ⅴ是假设的五个部门的情况:资本数量和剩余价值率相同,但是有机构成、剩余价值不同,因而利润率也不同。马克思把这五个部门看作一个资本,把Ⅰ-Ⅴ看作这个资本的不同部分,其平均构成是390c+110v,用五个部门的总剩余价值110和总资本500比较,计算平均利润率;每100都有22作为平均剩余价值,因此平均利润率为22%。

表1 马克思假设的五个部门情况

由于五个部门的资本数量相等,如果各部门资本同时全部消耗掉,形成相等的生产成本,再加上相等的平均利润,那么各部门产品价格就会相等,这不能真实反映实际情况。所以,马克思又假设各部门不变资本消耗速度有差异,因此生产成本不同。表2中的成本价格等于已经用掉的c加上表1中的v,成本价格加剩余价值就等于商品价值。

表2 不同部门的资本消耗和成本差异

根据表1-2的假设数据,马克思计算了各部门的平均利润率和生产价格,见表3。商品成本价格加上平均利润构成生产价格,Ⅰ,Ⅳ,Ⅴ的生产价格高于价值,Ⅱ,Ⅲ的生产价格低于价值。在马克思看来,不同部门的资本家只是作为一个股份公司的股东发生关系,他们按平均利润率均衡地分配一份利润,因此等量资本可以获得等量利润。

表3 不同部门的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

这些分析(第九章)说明了利润率平均化和生产价格概念,但是还没有说明等量资本能够获得等量利润的原因。马克思指出:“由于等量资本按可变部分在一定量总资本中占有不同的百分比而推动极不等量的劳动,等量资本也就占有极不等量的剩余劳动,或者说,生产极不等量的剩余价值。根据这一点,不同生产部门中占统治地位的利润率,本来是极不相同的,这些不同的利润率,通过竞争而平均化为一般利润率,而一般利润率就是所有这些不同利润率的平均数。”①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第177、178页,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不同部门利润率本来存在差异,而且处于经常变化之中,它们为什么会发生平均化呢?对这个问题,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三卷第十章做了进一步分析:“资本会从利润率较低的部门抽走,投入利润率较高的其他部门。通过这种不断的流出和流入,总之,通过资本在不同部门之间根据利润率的升降进行的分配,供求之间就会形成这样一种比例,使不同的生产部门都有相同的平均利润,因而价值也就转化为生产价格。”②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第177、178页,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虽然马克思反复强调利润率平均化不等于没有差异,但是他以假设数据为例所界定的平均利润率、平均利润等概念毕竟是以算数平均值表达出来的。而且,生产价格等于成本价格加上平均利润,也要求平均利润尽可能趋于不同部门利润率的算数平均值即绝对平均。

在现实中,当不同行业利润率存在差异时,怎样判断等量资本是否获得等量利润呢?对此,马克思并没有提出明确的界限和标准。严格说,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是指等量资本投入不同部门获得数量相等的利润;如果把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视为一种长期趋势,那也意味着不同部门利润率在长期内趋于相等,或者能够逐步缩小利润率差异,或者差异保持在某个较小幅度之内。如果不同部门利润率差异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呈现扩大趋势,或者出现无规则扩大和缩小交替变化,则不能认为等量资本获得了等量利润。

毫无疑问,当不同部门的利润率存在差异时,投资者追逐尽可能多的利润,将发生资本跨部门转移,在一定程度上引起利润率变化。资本从利润率低的部门流向利润率高的部门,结果导致前一类部门供给减少,当需求不发生相应变化时,价格和利润率会上升;后一类部门资本和供给增加,当需求不发生相应变化时,价格和利润率会下降。显然,等量资本能否获得等量利润,取决于多种条件。

第一,资本和劳动力等要素能够在各行业之间自由流动,不存在进入和退出障碍。这个条件的必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如果资本和劳动力等要素不能在各行业之间自由流动,也就不可能引起各行业供求关系、价格的变化和利润率平均化。

第二,投资者和经营者要掌握充分的信息,了解各行业的利润率,并能准确预见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趋势。如果不是这样,投资者就不能及时把资本从利润率低的行业抽出,或者虽然能够抽出,但却不能重新投入利润率高的行业,当然也就不能引起利润率平均化。

第三,各行业劳动质量和效率以及由此决定的价值结构不发生变化。马克思对利润率平均化的分析隐含一个假设前提,就是各部门劳动质量和效率不变。实际上,不同行业的劳动质量和效率存在差异,而且处于变化之中,这是影响利润率高低的重要因素。有些行业利润率高,通过不断提高劳动质量和效率,特别是加强技术创新来提高产品质量,开发适销对路的新产品,降低成本,价值各部分比例发生变化,就可能维持乃至进一步提高利润率。这样,当资本流入而增加供给时,利润率不一定会下降。相反,一个利润率低的行业因资本流出而减少供给,如果不注意提高劳动质量和效率,结果成本上升,利润率不一定会提高。

第四,社会对各行业产品的需求变化不抵消供给变化的作用。由于利润率平均化要通过各行业产品价格的变化来实现,而价格受供给和需求两方面因素影响,资本流动主要是影响产品供给,不能直接影响需求。如果当一个行业的产品供给发生变化时,需求同时发生变化,两者的作用完全抵消,那就不能引起价格变化,因而不能使利润率平均化。

从现实情况来看,许多行业往往不能同时具备上述条件,因而利润率平均化必然受到限制。不论是古典经济学家,还是马克思,对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的认识基本上限于对假设数据的分析和推论,其结论并没有得到调查统计资料的证实,因此不是没有可疑之处。

二、不同部门实际利润率差异及其变化

投入不同部门和企业的等量资本究竟能否获得等量利润,是一个实证问题,可以通过分析有关调查统计资料加以说明。下面分近代和现代两个时期来考察不同部门的利润率差异及其变化。

(一)近代市场经济中不同部门或行业利润率差异及其变化③ 笔者先后到国家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广东中山图书馆和广州图书馆查阅有关资料,收集到的可用资料相当有限。估计欧美国家一些图书馆存有这些资料,但是在国内难以查阅。

从19世纪前期到20世纪初,英国的棉纺织业和毛纺织业是两个具有一定代表性的行业。在将近一个世纪的时间内,英国棉纺织产品半数以上用于出口,利润率很高;毛纺织业的产品主要在国内销售,出口仅占总产值的三分之一左右,多数年份的出口不到三分之一,利润率相对较低。表4反映了19世纪初到20世纪初英国这两个行业的利润率差异。

表4 近代英国棉纺织业和毛纺织业利润率差异

在表4中,两个行业的统计年限分别是1819-1901年、1820-1904年,大体相同,两个行业利润率的差异非常明显。例如,1819-1821年棉纺织业的利润率为44.2%,1820-1824年毛纺织业的利润率为29.2%,前者比后者高15个百分点。两个行业的利润率差异在1819-1834年逐步扩大,在1834-1844年有所缩小,在1844-1864年又进一步扩大,在1864-1969年一度缩小到只相差0.5个百分点,在1869-1904年又显著扩大。二者既不相等,也不成固定比例。多数年份两个行业的利润率差异处于扩大之中。在近百年内,英国棉纺织业和毛纺织业的利润率相差十几甚至几十个百分点,这是非常大的差异。虽然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并不意味着在现实中各行业的利润率完全相等,但是总应当表现为行业利润率差异逐步缩小,或者至少保持相对固定比例的变化趋势。在长期内,不同行业的利润率差异既不缩小,也不保持固定比例,而且还逐步扩大,这至少说明投入表4时空范围内的等量资本没有获得等量利润。

19世纪美国不同行业、地区和企业的利润率同样存在较大差异。例如,牲畜养殖业利润率长期大大高于种植业利润率,详见表5。1850-1859年,牲畜养殖业利润率比土地种植业利润率高出1倍,1860-1869年的利润率差距进一步扩大,以后三个十年期间的收益率差距也没有明显缩小。

表5 19世纪下半叶美国种植业和养殖业利润率差异 单位:%

从表6看,美国近代不同地区和企业利润率也存在明显差异,这表明等量资本投入不同地区和企业,所获得的利润并不相等。

表6 1850、1860年美国地区和企业利润率差异 单位:%

(二)现代市场经济中的不同部门或行业利润率差异及其变化

马克思所讲的利润率平均化主要是对近代情况而言,但是现代市场经济中利润率变化趋势也是值得研究的。同近代的情况相比,虽然现代市场经济中存在一些部门垄断,但是资本市场更加发达,一般竞争性行业的资本和其他要素流动更加自由而频繁,竞争也更加激烈。从发达国家的情况来看,不同行业利润率差异十分明显。表7反映了1950-2000年美国耐用品工业和非耐用品工业公司所得税后的利润率及其差异。其中1950-1955年耐用品比非耐用品工业利润率高3-4个百分点,1960-2000年前者比后者低1-7个百分点,二者不保持固定比例。

表7 1950-2000年美国耐用品和非耐用品工业利润率 单位:%

一个国家的制造业通常包含许多部门或行业,耐用品工业和非耐用品工业只是一种粗略划分。不论是耐用品工业,还是非耐用品工业,都包括若干行业。这两大部门的利润率是各自包含的所有行业的利润率的平均值。表8反映了1991-1995年美国10个竞争性行业的利润率,各行业利润率不仅存在明显差异,而且饮料、橡胶制品和电气机械等行业一直保持较高的利润率,纺织和运输设备制造等行业则保持较低的利润率。这说明投入不同行业的等量资本并没有获得等量利润。

表8所列的10个行业均属于竞争性领域,根据古典经济学家和马克思的分析,不同行业利润率存在这样大的差异,应当引起资本转移。但是从表9的数据看不出跨部门资本转移。虽然10个行业各年固定资本投资数量不等,但是都有一定数量的新增固定资本。利润率高的行业固定资本增长速度不一定高,反之也不一定低。例如,在表8中,饮料和橡胶制品行业的利润率较高,但是表9显示的固定资本形成额增长速度相对来说不算高,其他行业的资本和新增资本并没有大量涌入这两个行业。

表8 1991-1995年美国10个行业利润率差异 单位:%

表9 1991-1995年美国10个行业固定资本形成 单位:百万美元

目前,中国已经基本建立了市场经济体制,资本市场达到相当规模。表10反映了2006-2010年中国22个竞争性行业的利润率变化,不同行业利润率差异很大,看不出明显的平均化趋势。其他国家不同行业的利润率也存在明显差异,一般来说,等量资本并没有获得等量利润。

因受资料和篇幅的限制,本文不可能列举所有国家所有行业各个时期的利润率数据。但是以上分析至少说明,从近代到现代,在许多部门或行业投入等量资本没有获得等量利润,也就是说,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没有必然性。当然,要深刻揭示不同部门利润率变化趋势,单纯分析有关数据是不够的,还必须探讨引起不同部门利润率变化的各种因素的作用。

表10 2006-2010年中国不同行业利润率 单位:%

三、等量资本不能获得等量利润的主要原因

等量资本投入不同部门、地区和企业,通常不能获得等量利润,即实际利润率存在差异,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企业追求尽可能多的利润,而不会满足于得到平均利润

在市场竞争中,一般企业会追求尽可能多的利润,也就是追求利润最大化,①这里所说的利润最大化是对三种以上情况比较而言,可以区分最大、中等和最小。因此,最大化不要求穷尽全部选择项目,只要求有三个以上的选择项目就可以成立。而不会满足于得到平均利润。这种动因首先来自于企业的投资者。投资作为一种经济活动的目的是为了取得回报,而回报的来源在于价值增殖。一般来说,增殖程度和利润率越高,投资者的回报或收益才有可能越高。因此,投资者有提高利润率的动因。同时,这种动因还存在于企业经营者。当资本所有权和经营权没有分离时,投资者就是经营者,他会想方设法改进技术和管理,提高劳动效率和降低成本,从而提高利润率。当两权分离后,投资者要求得到较高的投资回报,并通过一定的途径和方式促使经营者提高利润率。在健全的企业制度下,经营者自身利益同企业效益直接挂钩,因各种激励和约束机制的作用,会尽力提高利润率。现代企业的普通员工收益与企业效益也有直接或间接关系,当企业对普通员工实行有效激励时,他们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关心企业盈利。正是包括投资者、经营者和普通劳动者在内的各种利益主体的要求,形成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动因,并产生相应的行为。这种动因和行为固然可以在利润率过低时引起资本转移,但是更经常的作用是促使企业改进技术和管理。事实上,不同部门、企业的技术和管理水平存在差异,所以利润率也必然出现差异。至于获得平均利润,则属于次级要求。能得到平均利润当然比只得到较少利润甚至亏损要好,但是一般企业不会因为获得平均利润而失去进一步增加盈利的动因。这种动因和行为是造成部门之间利润率差异的根本原因之一。在一定条件下因资本跨部门转移而缩小了利润率差异,而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行为又会重新扩大利润率差异。

(二)不同部门的劳动质量、效率和成本存在差异

利润是产品销售收入超过成本的部分,它来源于剩余价值。利润率则有多种考核指标,包括成本利润率、资本利润率、产值利润率和销售收入利润率等。显然,利润率作为利润和资本、产值、销售收入、成本之间的比率,最终取决于劳动质量、效率等。由于不同部门的劳动力素质、技术和管理水平有差异,劳动质量、效率和成本水平也不同:有的部门通过技术创新和改进管理,包括发明新技术和推广应用先进技术,不断提高劳动质量和效率,在增加总收入的同时降低生产成本;还有的行业技术进步缓慢,缺乏创新,管理落后,劳动质量和效率较低,成本水平较高。这就造成各行业利润率的差异。仅从成本看,在资本从利润率低的行业抽出,投入利润率高的行业过程中,如果前一类行业的成本不变或者上升,后一类行业的成本下降或者不变,就会在一定程度上抵消资本转移对利润率的影响。事实上,这种情况注定会在一些行业里发生。例如,那些利润率高的行业由于资本流入,有条件开发、采用和推广新技术,结果导致行业成本降低,进一步提高利润率;那些利润率低的行业则由于资本流出,不具备这种有利条件,可能继续保持原来的成本水平。这样,行业间的利润率差别不仅不能缩小,反而进一步拉大。虽然各种利润率是通过价值指标来计算的,反映资源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但是从价值实体来看,利润率归根到底取决于活劳动和物化劳动利用效率及其分割比例。相比之下,不同部门之间资本数量变化只是影响利润的一个次要因素,这个因素不足以独立决定部门之间的利润率变化趋势。

(三)生产资本专业化形成转移障碍,包括资本退出障碍和进入障碍

在资本市场上,货币资本和股份的转移比较自由,一般不存在难以克服的障碍。但是,部门之间利润率的平均化单靠货币资本和股份的转移是不能实现的,最终必须靠生产资本的转移来完成。不论在近代,还是在现代,生产资本都有一定的专业化。现代社会的生产资本专业化已经达到很高水平,表现为专业化设备、技术和人才,其跨部门转移比货币资本的转移要困难得多。一旦生产某种产品的能力形成,要停产转产就得付出很大的代价,甚至无法收回投资。当某些行业生产规模过大,供给过剩时,有些涉足未深的企业可能会拔腿而去,但还有些企业不会轻易退出,而是通过改进技术和管理,采取降低价格等多种手段,试图打败竞争对手,自己占领市场。当有多家实力相当的企业同时采取这种行动时,必然导致激烈的行业内部竞争,结果使低利润率的状况得以长期维持。同时,某些高利润率行业的企业存在资源和技术方面的专业化优势,不容易在这种行业组建新企业;而通过向已有企业追加投资的方式进入也可能受到限制。从而,保持现有资本规模以维持高利润率和扩大资本规模从而降低利润率,这两种选择可能带来相等或不相等的利润,扩大资本规模从而降低利润率并不是企业的必然选择。无论是行业内部竞争或垄断,目的都是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正是这种动机本身为资本的退出和进入设置了障碍。不仅如此,有时国家为了调整产业结构,鼓励某些行业发展,限制另一些行业发展,实行有差别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价格政策,也会在客观上造成资本转移障碍。比如,国家对某些低利润率行业实行一定的保护政策,虽然不足以提高其利润率,但可以使它在低利润率条件下长期生存,行业间的利润率差别就可能长期维持,而不能实现平均化。虽然古典经济学家和马克思对利润率平均化的分析以不存在国家干预经济为前提,但是研究历史和现实中的利润率变化趋势却不能忽略这些因素。

(四)信息不完全

各种利益主体具有追求高利润率的动机,但他们所获得的有关信息通常并不完全,可能出现信息失真、过时等问题。究竟应当把多少资本从哪些部门抽出,重新投入哪些部门,这样的信息不容易准确及时加以把握。投资者只能根据各部门或行业过去、现在的利润率等不完全信息来决定投资的流向,因而带有一定的风险。本来,信息不完全和投资有风险都是很正常的,问题在于,实现利润率平均化需要有完全信息。假设有A,B两个行业,其中A行业的利润率为20%,B行业的利润率为10%。要通过资本转移使两个行业的利润率平均化,就需要把资本从B行业抽出,使其供给减少,价格和利润率上升,同时增加A行业的资本,使其供给增加,价格和利润率下降,直到两个行业的利润率相等时为止。A行业允许增加多少资本,B行业允许抽出多少资本,两个行业未来的产品供求关系如何变化,有多少投资者参与资本转移,从资本退出和进入到供求状况的调整需要多长时间,诸如此类的信息,对投资者决策十分重要,但却不易准确掌握。在不完全信息条件下决定资本转移,就可发生种种偏差。例如,某个行业增加的资本过多,造成供给过剩,价格和利润率下降幅度过大,同其他行业相比就可能形成新的利润率不平均。

(五)需求变化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供给变化对利润率的影响

如前所述,把资本从利润率低的行业抽出,这些行业的供给减少,当需求不变时,价格就会上升,从而引起利润率上升;这些资本和一部分新增资本被投入利润率高的行业,使其供给增加,当需求不变时,价格就会下降,从而引起利润率下降,结果可能出现利润率平均化。这里的假设前提是需求不发生变化,或者需求变化对价格的影响不抵消资本转移和供给变化对价格的影响。但是,在这个过程中,需求几乎必然会发生变化,并或多或少抵消供给变化的作用。有些行业利润率较低,资本流出后供给虽然有所减少,但同时需求进一步萎缩,全部或部分抵消了资本转移所引起的供给变化的作用,结果商品价格不发生预期变化,利润率也不相应上升;还有些行业利润率较高,资本流入后供给虽然不断增加,但同时需求进一步增加,以致价格不变,甚至上涨,结果利润率不变或进一步提高。在这种情况下,利润率不会平均化。一般消费品的需求同产品质量和品种密切相关。对某一个行业来说,当生产某种产品获得较高的利润率时,引起资本等生产要素增加,产品供给相应增加,达到一定规模时会使需求得到充分满足,如果继续增加这种产品的产量就会引起利润率下降。但是,处于市场竞争中的企业不是始终一成不变地生产原来的产品,而会开发适销对路的新产品,包括改进原有产品的功能、款式等,从而赢得新的需求。这样,原来的产品价格下降乃至被淘汰,但是新产品赢得旺盛的需求而维持较高的价格,从而长期保持较高的行业利润率。

以上因素存在于市场经济发展的各个阶段,而不是只存在于个别阶段。国内常见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把资本主义经济分为自由竞争阶段和垄断阶段,这种划分显得有些笼统,实际上不同行业的竞争性和垄断性存在差异:在自由竞争时期某些行业存在一定的垄断,在垄断时期许多行业存在更加激烈的竞争。资本转移障碍在自由竞争阶段就已经存在,到垄断阶段更为明显。另外四个因素则不论自由竞争阶段还是垄断阶段,都同样明显。所以,利润率非平均化是存在于市场经济发展各个阶段的趋势,即使在所谓自由竞争时期也是存在的。

蒋学模先生主编的《政治经济学教材》对利润率平均化的反趋势有所分析,将其原因归结为沉淀资本和退出壁垒、核心竞争力与进入壁垒、创新与先发优势等,认为利润率平均化是一种长期趋势。①蒋学模主编:《政治经济学教材》,第98-99页,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的确,不同部门的利润率差异并没有无限扩大,某些时期还有所缩小。这意味着,在引起利润率非平均化的因素发挥作用的同时,另一些因素的作用在缩小不同行业的利润率差距,至少使这种差距不会无限扩大。如果说利润率的这种变化就是平均化,那与古典经济学家和马克思所讲的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观点已有所不同。缩小利润率差异的主要因素不是资本转移,而是企业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水平以及由此所引起的劳动效率的变化。竞争促使企业不断改进技术和管理,提高劳动效率。利润率长期低下的企业将被市场淘汰。可以认为,不同部门的利润率存在由不同因素决定的平均化和非平均化两种方向相反的变化趋势:平均化趋势使各行业的利润率不至于相差太大,从而保持资源配置相对稳定;非平均化趋势则使各行业的利润率拉开差距,从而引起资本经常流动和重组。因为引起非平均化的因素作用更强,所以各部门、企业的实际利润率不平均成为常态。

本文并不否定存在一些因素,其作用缩小部门利润差异,至少使这种差异不会无限扩大;本文力求揭示现实中存在另一些因素,其作用结果是保持和扩大部门利润率差异。这两类因素的作用相反,共同决定不同部门的实际利润率变化趋势。事实上,后一类因素的综合作用更强,因此在长期内不同部门和企业的利润率并不相等,等量资本难以获得等量利润。如果只看到资本转移缩小不同部门的利润率差异,看不到种种因素扩大利润率差异,或者认为后一类因素作用弱于前一类因素作用,是不符合实际的。因为等量资本通常不能获得等量利润,所以不存在所谓价值规律和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的矛盾。事实上,商品按照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量进行交换,企业获得与总体劳动状况相当的利润,不需要通过利润率平均化和价值转型来解决所谓价值规律与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之间的矛盾。

A Query on the Same Amount of Capital Gain for the Same Amount of Profit

(By ZHENG Zhi-guo)

The classical economists and Marx believed that the same amount of capital could gain the same amount of profit.This is largely limited by the analysis of assumed data and has not been proved by survey data.Based on the survey data that we gain from worldwide,we find that actually the profit margin from different department is not same.The actual profit margin is influenced by different factors;some of the factors cause an average of profit margin,while other factors cause an non-average.These two factors might be partly offset.The factor that causes the non-average is stronger and may include the motives and behavior of the enterprise to pursuit profit maximization,the different labor quality and production cost of the different departments,the in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the offset between the demand changes and the supply changes.All these factors bring a combined effect which makes the same amount capital invested in different departments unlikely to obtain the same amount of profit.

profit margin;same amount of capital;same amount of profit;production price

郑志国(1957—),男,湖北松滋人,广东省委党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所教授。

2012-04-01

F091

A

1000-5455(2012)03-0091-08

【责任编辑:于尚艳】

猜你喜欢
等量利润率利润
等量代换
确定等量关系的三种方法
The top 5 highest paid footballers in the world
利润1万多元/亩,养到就是赚到,今年你成功养虾了吗?
等量代换
四招“锁定”等量关系
2017年1-7月塑料制品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5.82%
全国地方国有企业净资产利润率
破解“利润率下降规律之谜
全国地方国有企业净资产利润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