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患者预防肺部感染的护理体会

2013-01-25 05:37梁玉侠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36期
关键词:分泌物感染者气道

王 磊 梁玉侠

(吉林省人民医院,吉林 长春 130021)

脑卒中患者预防肺部感染的护理体会

王 磊 梁玉侠

(吉林省人民医院,吉林 长春 130021)

目的 探讨脑卒中患者降低肺部感染率的护理措施。方法 对本院收住的86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预防肺内感染护理组和对照组。预防肺内感染护理组入院后即对患者防止医源性感染、加强基础护理、气道湿化、防误吸、口腔护理等护理,对照组给予基础护理。结果 预防肺内感染护理组46例患者并发肺内感染者为6例(13.4%),对照组40例患者并发肺内感染者为12例(30%),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内感染者经对症治疗,全部治愈。结论 制定预防控制脑卒中肺内感染有效的护理措施,能预防肺内感染,降低了卒中患者肺内感染率。

脑卒中;肺部感染;护理

脑卒中是指由于急性脑循环障碍所致的局限或全面性脑功能缺损综合征或称急性脑血管病事件[1],是神经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肺部感染是脑卒中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也是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急性期脑卒中患者并发肺部感染使病情加重,影响预后,甚至导致死亡,有效的预防肺部感染,加强护理策略,是减少,对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我院神经内科收住的86例急性期脑卒中患者,加强护理收到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l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参见2010年全国脑血管病大会诊断标准,选择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因脑血管疾病,在损伤后24 d内住院患者86例,行头颅CT或MRI确诊脑卒中。86例脑卒中患者,男51例,女35例,年龄64~85岁,平均74.3岁;既往有吸烟史26例,有慢性肺部疾病35例,吞咽困难者20例。随机分为2组,预防肺内感染护理组46例,对照组40例,2组年龄、发病及既往史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肺部感染诊断

发热,体温≥38.5℃,咳嗽、咳痰,双肺有干湿啰音,血WBC>10.0×109; X线胸片显示双下肺斑片状影CT显示肺纹理增粗、云雾状影;常规经痰培养+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获得致病菌。

1.3 方法

两组患者均进行神经内科常规护理及健康教育;预防肺内感染护理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防止医源性感染、加强基础护理、气道湿化、防误吸、口腔护理等。

1.4 统计学处理

本文中数据采用SPSS 16.0 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预防肺内感染护理组46例患者并发肺内感染者为6例(13.4%),对照组并发肺内感染者为12例(30%),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内感染者经对症治疗,全部治愈。

3 护 理

3.1 执行护理技术操作规范

落实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操作前规范洗手方法,阻断因医护人员操作而引起致病性微生物对患者的侵害是关键;室温保持18~24℃,湿度在50%~60%,室内每日消毒液擦拭物体表面和地面2次,病房内安静 清洁,空气新鲜、通风,加强环境空气监测,室内紫外线照射2次;加强消毒隔离制度,防止感染的传播。防止医源性感染,避免院内耐药菌定植于呼吸道。

3.2 加强基础护理

大部分脑卒中患者常伴有基础疾病,起病症状不明显。注意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发现患者嗜睡、发绀或咳嗽、咳痰、气喘、发热等症状,首先考虑肺内感染的可能,立刻进行X线胸片,及患者痰培养+药物敏感试验对病原菌监测。

3.3 脑卒中患者呼吸中枢处于抑制状态,分布于支气管的神经反应性、敏感性降低,抑制咳嗽,分泌物流入肺内引起肺部感染;既往吸烟史、患慢性肺部疾病史患者,由于气管的纤毛受损,分泌物的排除受到影响,发生肺部感染率明显高于不吸烟者;由于经口呼吸者,空气未经鼻黏膜过滤,呼吸道干燥,分泌的痰液易形成硬痂,从而影响了纤毛运动。我们采用雾化器,也可在口鼻覆盖2~4层温湿纱布,以保持吸入的空气湿润,做到气道湿化。

对于脑卒中急性发作期患者发热,为降低脑细胞代谢和氧耗,给予持续低流量低浓度的吸氧。防止和减轻脑水肿、预防肺部感染,应给予物理降温,保证有效氧供,防止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做好气道湿化,湿化瓶定期消毒。对脑卒中患者在常规给予每天2次雾化吸入,必要时加用沐舒坦雾化吸入或30 mg静脉用药。

3.4 防误吸

误吸是脑卒中合并肺炎的主要原因。脑神经损伤,可造成舌后坠,球麻痹或假性球麻痹,引起吞咽障碍,导致误吸后并发吸入性肺炎、窒息、呼吸循环衰竭等。对脑卒中患者根据吞咽功能分级标准,评定吞咽功能[2]。轻、中度患者食物以半流饮食,待患者清醒,处于良好的觉醒状态下进食。每次先5~10 mL温开水试喂,观察有无呛咳。无呛咳或吞咽顺利,再喂食物,待口腔无食物后在少量再喂一口,时长30min左右,采取少量多餐,每次进食不宜过饱;如果进食过程中出现呛咳应立即停止喂食。患者一旦发生误吸,应立即停止进食,头偏向一侧,吸引器将食物吸出或用手将食物取出。

对于重度吞咽障碍者给予鼻饲,保证胃管的置入最末侧孔在胃内,待急性期过后,进行吞咽功能训练。鼻饲采用胃管不要过粗,管粗使胃管反流引起误吸。鼻饲前健侧卧位尽量减少平卧位进食,或头偏向一侧,清理呼吸道分泌物,鼻饲中及鼻饲后30min内尽量不吸痰,以免引起呕吐。鼻饲前用注射器回抽,检测胃内食物残留量,残留量>200mL,可以推迟喂养,推注注射器应缓慢注入,一次进食量不要过多以免导致呛咳后误吸。认真做好患者鼻饲的饮食宣教工作,告知鼻饲的注意事项以及饮食内容,说明饮食不当的严重危害性。护士严密监测全程喂养,还应对患者出现的呛咳、误吸等情况及时进行判断处理,安全喂养,减少各种喂养过程中的误吸,降低肺内感染的发生率。

3.5 口腔护理

脑卒中患者食物和分泌物易存积于口腔内,容易引起吸入性肺炎,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咽部分泌物,是防止肺感染的关键。对意识清、生活能够自理鼓励其刷牙,晨起和三餐后益口漱口,每次鼓动嘴巴舌搅动,反复冲洗,使漱口液接触到口腔每个部位,适当保留1~2min,达到清除口腔微生物。对于重症患者应用益口棉球进行口腔护理3次/天,棉球不要过湿,操作前后都应清点棉球,严格清除口咽部积存的食物及分泌物,彻底清除牙齿和牙缝的残留食物残渣和分泌物。

3.6 脑卒后患者肢体不同程度的运动不灵,或者家属怕因翻身,引起疾病加重,长期处于被动体位,特别是平卧,使肺部血液循环不良,从而导致淤血、肺毛细血管内通透性升高而诱发肺水肿,极易发生坠积性肺炎。对脑卒中患者早期使用气垫床,协助患者每2h翻身一次,同时扣背,叩击者将手指弯曲并拢,手空心握拳,用腕力由下至上,有节律地叩击,先健侧,然后患侧拍打,振动患者的后背,每次拍打10~15min,促进痰液排出。此外控制输液速度,防止过快或过多输入液体而发生肺水肿,增加了肺感染的机会,肺血容量剧增,

脑卒中发病1~3周是最容易发生医院感染的时期,护理工作质量和应对措施起到关键作用[3]。制定预防控制脑卒中肺内感染护理措施,通过防止医源性感染、加强基础护理、气道湿化、防误吸、口腔护理等护理等有效护理,预防肺内感染,降低了卒中患者肺内感染率。

[1] 贾建平.神经病学[M].6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175.

[2] 王曙红临床护理评价量表及应用[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62.

[3] 王新莉.国内外卒中单元的应用进展[J].护理管理杂志,2006,6 (6):20.

R473.74

B

1671-8194(2013)36-0221-02

猜你喜欢
分泌物感染者气道
化肥有机肥配施对油菜营养生长期根系分泌物的影响
艾滋病感染者就医和就业歧视状况调查
84例儿童气道异物诊治分析
警惕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者
褐色分泌物一直不干净是怎么回事
眼屎给你的健康忠告
芎归六君子汤减少COPD大鼠气道黏液的高分泌
利奈唑胺片剂有效治疗气道支架相关肺部MRSA感染
艾滋病感染者管理新模式
不同气道内湿化对气道切开患者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