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窦内窥镜下泪道重建术治疗鼻泪管阻塞临床探讨

2013-02-02 06:12陈春光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24期
关键词:泪管泪囊鼻甲

陈春光

鼻泪管阻塞是临床上常见的眼科疾病,其临床症状主要是流泪,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疗,可能引发急性泪囊炎的发生,炎症发生后结膜囊的分泌物由非细菌性发展为细菌感染后的脓性分泌物,因此在发病后需尽快治疗,防止病情加重[1]。一般情况下鼻泪管阻塞早期可进行按摩治疗,辅助抗生素滴眼液预防感染,在按摩无效的情况下进医院应用泪道加压冲洗结膜,或者应用泪道探通术治疗,但是临床效果并不令人满意,结合鼻窦内窥镜下手术可视性高、创伤小的优点,本文分析了鼻窦内窥镜下泪道重建术治疗鼻泪管阻塞的临床效果,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于2011年至2012年收治的60例(70眼)鼻泪管阻塞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为治疗组,选取同期无糖尿病的白内障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30例(36眼),女性30例(34眼),年龄24~69岁,平均年龄(45±4.8)岁;病程6个月 ~17年,平均病程(11±3.6)年。60例(70眼)患者中有47例(56眼)进行过鼻泪管探通术,2例(3眼)进行过植管术,均失败。

1.2 方法

1.2.1 术前准备 选择鼻窦内窥镜(国产)HTY1-0备用。手术前3 d在患者患处鼻腔3次/d,每次1滴呋麻滴液。

1.2.2 手术方法 患者仰卧,头抬高约10°,常规的消毒处理后,将浓度为1‰的肾上激素3 ml加入10 ml浓度为2%的丁卡因中应用到鼻甲和鼻腔侧壁黏膜表面作3次麻醉,应用5 ml浓度为2%的丁卡因对滑车神经和鼻睫神经作阻滞麻醉,将鼻甲中心前缘作为基准,向上约8 mm,在平行中鼻甲前缘1.5 cm处作弧形切口,并将粘骨膜切开,直到下鼻甲上方的附着点,将粘骨膜分离,并将泪颌缝显露出来,以此为起点,应用角度为30的长柄咬骨钳将前上方的骨壁凿骨孔咬除,将两根“00”号的泪道探针分别从上泪和下泪两根小点向泪囊的方向探入,并在鼻窦内窥镜下寻找中鼻甲前上方探针作用下的黏膜鼓起,并应用镰状刀将鼓起部位切开,将粘连部位和瘢痕分离,并用探针将周围的肉芽组织和瘢痕均匀咬切,并用咬切钳将切口扩大,直至将泪囊完全暴露出来。沿着骨孔上端用镰状刀将暴露出来的泪囊黏膜切开,并在鼻窦内窥镜下仔细观察,通过咬骨钳咬除、修整骨孔后方的骨质,使探针轻松进入鼻腔。上、下泪两点扩张后将1.0 mm直径的聚乙烯管插入鼻腔,并应用直径为4.0 mm的一次性输液器管从鼻腔套在双头聚乙烯管外,逆向插入已被扩张的骨孔内,将一次性输液器管和聚乙烯管在鼻前庭的两端一并缝合固定,鼻腔不要填塞物填塞。

1.2.3 术后处理 术后进行常规护理抗生素滴眼液预防感染,3次/d滴注,1次/d含量为1.1 mg/ml的曲安奈德喷鼻剂喷鼻,术后第2天开始进行泪道冲洗,1次/d,持续14 d,隔两周进行鼻内镜下鼻腔的清理,2个月后可拔管。

1.3 疗效判定 根据患者的治疗效果制定疗效判定标准:治愈:泪道冲洗通畅,无溢泪现象的发生;有效:泪道冲洗通畅,有轻微溢泪现象的发生;无效:泪道冲洗不通畅,溢泪现象和治疗前无明显改变。

2 结果

60例患者均完成了手术及为期6个月的随访,临床效果良好,治愈53例(62眼),有效5例(7眼),无效1例(1眼),有效率为96.7%。有效的5例(7眼)中,有2例(3眼)泪囊内有肉芽生成,随访过程中发现鼻黏膜有充血、痿口肉芽增生的症状,将肉芽清除并应用喷鼻剂喷鼻后症状消失,无其他不良反应的发生。

3 讨论

鼻泪管结构复杂,手术过程中容易造成医源性损伤,传统手术治疗有鼻泪管探通术、插管术和泪囊鼻腔吻合术几种,鼻泪管探通术容易发生瘢痕造成鼻泪管再次阻塞,二次手术治疗加重了患者的痛苦,泪囊鼻腔吻合需要作皮肤切口,出血量大,对患者鼻腔组织损伤大,并不能取得让人满意的临床效果。鼻窦内窥镜是用于耳鼻喉科临床治疗的医学设备,具有视角大、分辨率高和成像清晰等优点,在内窥镜下可以直视鼻腔内病变组织,有助于病情的诊断和治疗[2]。本组研究中60例患者均完成了手术及为期6个月的随访,临床效果良好,治愈53例(62眼),有效5例(7眼),无效1例(1眼),有效率为96.7%。有效的5例(7眼)中,有2例(3眼)泪囊内有肉芽生成,随访过程中发现鼻黏膜有充血、痿口肉芽增生的症状,将肉芽清除并应用喷鼻剂喷鼻后症状消失,无其他不良反应的发生。

经过对60例鼻泪管阻塞患者的治疗效果的分析,可以发现鼻窦内窥镜下泪道重建术治疗鼻泪管阻塞有如下优点:不用在患者皮肤上作切口,不影响患者的外观和正常生活,也避免了术后瘢痕的发生,也相应减少了患者的痛苦;高清高分辨率将鼻腔内组织直观清晰的显示出来[3],减少了手术过程中因层次不清造成的出血过多问题,并能准确的找出泪囊,简化了操作过程;将骨孔处的粘连、肉芽等病变清晰的显示出来,并可根据需要适当扩大骨孔,而且可以在直视的情况下将导管准确固定,也不妨碍患者的正常生活;术后随访也在鼻窦内窥镜下进行,达到准确观察,保证造孔处上皮化形成光滑引流孔,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1] 唐海华,淘怿泉.鼻内镜下泪道逆行置管术治疗鼻泪管阻塞53例临床观察.江西医药,2012,47(9):802-803.

[2] 谭杰.鼻窦内窥镜下泪道重建术治疗鼻泪管阻塞87例体会.贵州医药,2010,34(2):144-146.

[3] 杨峥嵘,刘隽.鼻腔内窥镜下植入鼻泪道支架治疗慢性泪囊炎26例分析.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5):1102-1103.

猜你喜欢
泪管泪囊鼻甲
治疗马属动物鼻泪管阻塞一例
鼻内镜下泪总管暴露治疗小泪囊慢性泪囊炎的临床分析
泪道造影及MSCT在鼻腔泪囊造口术中的应用价值
一例柴犬外伤所致鼻泪管阻塞CT诊断报告
慢性泪囊炎鼻腔泪囊吻合术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
鼻内镜引导下人工鼻泪管取出术的疗效观察
鼻内镜下两种中鼻甲处理模式的对比观察
慢性肥厚性鼻炎采用下鼻甲粘膜下切除术与下鼻甲部分切除术的临床对比
缝线牵开切口泪囊鼻腔黏膜吻合术267例应用体会
人工鼻泪管置入治疗鼻泪管阻塞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