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毒理学创设问题情境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013-02-20 07:34胡安娜
九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年1期
关键词:毒理学案例创设

胡安娜

(九江学院学报编辑部 江西九江 332005)

药物毒理学(Drug toxicology)是医学院校药学专业极具专业特色的课程之一。它是研究药物对机体有害交互作用的科学,是近年来逐步从毒理学和药理学中分化和独立出来的新兴学科,涉及药物毒性评价、安全应用和风险管理等重要内容,是药学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门新的学科,其教学内容繁琐,涉及知识面广,但教学资源贫乏,参考资料零散不系统,教师在教的过程中有一定的困难,学生在学的过程中感到枯燥无味,教学活动难以达到预期的目标。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有效地丰富了教学内容,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课堂教学生动而活泼,激发了学生积极思考、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其进一步加深对本学科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提高了教学效果。

1 问题情境创设教学方法

问题情境是指个体觉察到的一种有目的但又不知如何达到这一目的的心理困境,也就是当已有知识不能解决问题时而出现的一种心理状态[1]。要摆脱这种心理状态,就需要学习者进行积极的思考和探索,这就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

创设问题情境教学方法,是指教师是在教学过程中,依据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基本原理,结合教学目标及学生年龄和认知特点的不同,以教材内容为载体,通过建立师生间、认知客体和认知主体之间的情感氛围,创设适宜的学习环境,让学生的情感活动参与认知活动,以期激活学习者的情境思维,在情境思维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一种教学活动[2]。创设问题情境要为教学服务,从情境中提炼教学问题,用教学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让学生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从而成为推动下一步学习的动力。

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是为了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从而激发其内驱力,使学生积极探究,真正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从而达到掌握知识,训练思维的目的。因此,成功的问题情境应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创设出的难度适中,问题情景清晰,能引起学生共鸣,又有助于学生形成认知冲突的药物毒理学相关问题。

2 问题情境创设教学方法在药物毒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2.1 基于生活,注重积累,精心编写案例

教师要有一定的职业敏感度,在平时的生活中要注意从书刊、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各种媒体中搜集与药物毒理学教学相关的案例,尤其是身边发生的真实的案例,以配合教学活动的展开。对于搜集的案例,必须进行整理编写,用于教学活动的案例必须具备:①真实性:必须是社会发展中真实发生的事件,是事件的真实再现;②典型性:必须是社会现实中经常发生或具有一定普遍性和代表性的典型事件;③客观性:对案例的介绍、描述要客观、中立,避免偏见和情感倾向;④启发性:案例所提供的问题解决方式对解决类似问题的解决具有参考、借鉴和启发作用;⑤完整性:案例的编写必须包括所有必要的信息,如事件、问题、背景、解决方案等。

素质教育提倡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勤于收集案例,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毒理学研究对人类健康的重要性,增加学生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并维持其持久性。陶行知先生有过一个精辟的比喻:“接知如接枝。”他说:“我们要有自己的经验做根,以这经验所发生的知识做枝,然后别人的知识方才可以接得上去,别人的知识方才成为我们知识的一个有机部分。”任何有效的教学都始于对学生已有经验的充分挖掘和利用[3]。要激发学生积极去探索、挖掘并记录生活中发生的药源性事件,包括身边发生的和社会上发生的。王青青等经过调查研究发现,90%的学生乐意将自己手机的资料在药物毒理学BB平台上与同学共享[4]。尊重学生的兴趣、需求和情感,培养和爱护学生的求知欲,指导他们学会正确、全面、有条理地观察和分析事物,培养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2.2 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

在课堂教学中,要想方设法创设适宜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使学生去主动探究,优化组合多种优质的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2.2.1 创设悬念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针对学生求知欲强,好奇心强等心理特点,可依据教学内容创设悬念。悬念是一种学习心理机制,它是由学生对所学对象感到疑惑不解而又想解决它时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新异的悬念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促使学生主动地去探究问题。例如,在讲述“药物的生殖与发育毒性”这一章节时,提到“传男不传女”时,学生很容易就联想到那些熟悉的电视剧情节,什么祖传宝物、武功秘诀,为了保证家族血统的纯正,很多都是传男不传女的,不过这里要提到的是药物使用不当引起的血友病、蚕豆病、假肥大性肌营养不良等疾病的遗传。近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课堂思维是否活跃,主要取决于他们是否具有解决问题的需要。学生的兴趣被激发起来之后,能很快地融入学习环境,将知识点与他们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也更容易记忆。

2.2.2 创设疑惑陷阱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讨论 心理学研究显示,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学生虽然抽象逻辑思维日趋发展成熟,但思维中的具体形象成分仍占据重要地位,其思维品质还未完全成熟,看问题容易片面,讨论问题容易武断、偏激、缺乏冷静。在教学实践中就会经常碰到这种情形:有一些学生看似接受能力很强,老师一讲就懂,一点就通,自己一看就会,但往往一做就错。这是因为学生良好思维品质还未完全形成,凭“想当然”处理问题[5]。例如,列举某些患者患常见疾病时,在家自我用药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给患者食用可导致所用药物出现无效甚至是反作用的食物,诱使学生犯错,即设置“陷阱”,再通过让他们反思以获得正确的认知,这样能使他们联系已有的知识内容,加深对新知识内容的理解和记忆。通过对种种问题的辨析,不仅使学生从“陷阱”中跳出来,增强了防御“陷阱”的经验,更主要地是能使学生参与讨论,在讨论中自觉地辨析正误,取得学习的主动权。

2.2.3 创设求异情境,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求异思维是不依常规,寻求变异,对给出的材料、信息从不同角度向不同方向,用不同方式或途径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是创造性思维的一种主要形式,教师要善于选择具体例题,创设问题情境,引导他们的求异意识[6]。例如,现年16岁的美国少年杰克·安卓卡是马里兰州的一名高中生,他发明了一种测癌试纸,仅通过测试血液或小便在试纸上的色调变化就可以检测出早期胰腺癌,实验结果的准确率超过90%。与有着60年历史的酶联免疫吸附诊断技术相比,其速度快168倍,敏感度高出400倍,但价格仅为酶联免疫吸附诊断技术的1/26667。因此,对于学生在思维过程中时不时地出现的求异因素教师应及时给予肯定和热情表扬,对于学生欲寻异解而不能时,则要细心点拨,耐心引导,帮助学生获得成功,让他们在对于问题的多解的艰苦追求并且获得成功中,享受创造性思维活动的乐趣[6]。

2.2.4 创设模拟真实情境,增强直观感受,易于学生理解消化 模拟情境是在相似原理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是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运用一定的手段进行复现,达到形象地反映事物的特点就行[2]。巧妙的模拟情景创设,往往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例如人类对药物的依赖性。这部分知识在生活中大家有一定的认知,但知识点并不全面。“药物依赖性、生理依赖性、精神依赖性、交叉依赖性、耐受性”以及依赖性药物的分类和特征等教材中的这些知识、事例和内容等一般都平铺直叙,缺乏生活气息,较为平淡。在教学过程中,笔者从搜集到的案例中选取3个与之相关的内容,请几位同学以微小品的形式表演出来,并从中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参与讨论,理解相关知识内容。在教学中可以大胆创新,创设情境,赋予学生密切相关的生活情景和鲜活事例,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活跃学生的思维,而且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3 实施创设问题情境教学的效果

3.1 有助于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

情境教学是有效实现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欲望和渴求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创设情境,是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具体的教学内容创设不同的环境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视听器官,激发他们进行想象,锻炼他们的思维。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7]。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应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引导学生从“学会知识”转变为“会学知识”,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探索”,从“惯性思维”到“发散思维”,考评方法从“单一化”转变为“多元化”。尊重学生的个性爱好,注意激发、培养并巩固学生的兴趣,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考核方法,追求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3.2 有助于促进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

教师和学生是高校教育和教学活动过程中的两个主要角色,也是整个高校内部活动的两个基本构成要素。因此,师生关系的状况直接影响到整个高校活动的秩序和基本目标的实现。在社会学意义的高校师生关系中,学生不再是被动的角色,主体性和主动性明显增强。在心理学、伦理学意义上的高校师生间关系中,学生的独立意识增强,在知识活动中希望进行平等交流,并建立融洽的情感关系。创设问题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表现欲,活跃课堂教学氛围,创造轻松愉快地学习气氛,加强师生间的交流和互动,增强师生间的理解和沟通,教师应走下讲台,重新审视自己的权威,尊重学生的人格,宽容学生的不同观点,在探讨中实践真理。

3.3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性思维

想象可以穿越时空,可以再现历史,甚至可以再造“历史”。因此,教学过程可以借助想象来弥补课堂教学受时空限制的不足,来借助想象与过往对话,来领略曾经的惊心动魄,并非所有的知识内容都能借助多媒体辅助工具、模拟表演等手段来进行情景创设的。课堂教学中,可以给学生设置一些场景,如地震灾后救援,虽未亲临现场,但是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医护人员是如何进行救援工作的,给药方式是否恰当,药品使用剂量是否合理,如出现了药物副作用如何进行急救等等,让学生畅所欲言。这样,学生通过充分的发挥想象,既培养了他们的想象力与创造性思维,又能更好地融会贯通其所掌握的知识。

3.4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与口头表达能力。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在其著作《论语》中指出:“不愤不启,不启不发。”在课堂上,教师应善于抓住学生心愤口喷的时机,使学生处于“心求追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急需状态,这样才能调动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为了让学生更好的联系旧知识,理解新知识,教师有时让学生讲案例表演出来,这种表演本身就是一种情境的创设。与前者所不同的是,这里的情景创设既不是联系生活进行回忆,也不是借助生活进行想象,而是亲自参与,身临其境。这种身临其境会让学生对知识内容更加熟悉、理解。例如:讲授新的知识内容前,可将案例布置给几位同学或让学生自主寻找与知识点相关的案例,并自行分配角色、排练,然后在课堂上利用10~15分钟进行表演。学生排练的过程就是一个对新知识熟悉的过程,理解的过程。而表演又是一个感染其他学生的过程。不管是“表演者”还是“观众”,都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无疑是一堂很生动的课,要比老师单纯抽象的讲解效果好的多。学生在表演时,不仅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提高了口头表达能力、组织能力等。

4 结束语

问题情境的有效创设,使传统的教师单向主导式教学转化为师生之间双向互动式交流学习。在应用问题情境创设法进行教学时,目标和目的要明确,情境设置要适宜,问题提出的角度要具有新颖性和开放性,问题的难度应与教学目标契合,形式手段可多元化,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积极思考、自主探究、掌握知识,使教学目标能够达到甚至超过预期。

参考文献:

[1]蒋淑莲.高中数学情境教学的实践与探索[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6.24.

[2]杨峰.中学思想品德课堂学习情境的创设[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7.5.

[3]唐芬芝.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创设[J].小学时代(教师),2012,5(4):68.

[4]王青青,邓秀兰,钟相根,等.高等中医药院校药物毒理学教学模式改革探索[J].中医教育,2012,31(5):33.

[5]张涛.数学教学中创设情景好处多[J].甘肃教育,2011,58(17):73.

[6]闫永利.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J].新课程(小学),2012,9(1):92.

[7]吴笛.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堂“情境”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D].苏州:苏州大学,2011.14.

猜你喜欢
毒理学案例创设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蛹虫草对小鼠的毒理学实验研究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灾害毒理学理论研究初探
火灾毒理学若干问题的探讨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