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咳嗽1例辨治得失谈

2013-02-20 10:00天津市武清区
江苏中医药 2013年3期
关键词:苇茎肺热芦根

(天津市武清区

刘中春医香医院,天津301700)

患者李某,男,63岁,肺癌晚期,住院号:0158229。因剧烈咳嗽喘憋1月于2012年4月25日入院。长期使用激素、抗生素、茶碱等药物控制咳嗽喘憋症状,现症见咳嗽喘憋,咯痰、痰量少,胸闷憋气,呼吸困难,面红,舌红苔少,脉滑数。查体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显著湿啰音。

1 辨治经过

1.1 从肺热论治,胸闷加剧

考虑本患者存在咳嗽、面红、脉滑数,肺热明显,兼有痰湿之证,故处以“麻杏甘石汤”加减以理肺气,清肺热,化痰湿。具体用药为:麻黄5g、杏仁12g、甘草12g、石膏30g、大贝 15g、胆南星15g、黄芩10g,处方3剂以观效果。患者服用本方后,咳嗽、咯痰未见明显缓解,胸闷憋气较前加剧。

1.2 加入小陷胸汤,咳嗽加剧

患者服用麻杏甘石汤加减方后,胸闷憋气较前加剧,考虑从肺热论治,重视“咳嗽”,而忽视咯痰,化痰力量仍不足,在上方的基础上加入“小陷胸汤”(半夏15g、黄连15g、瓜蒌30g)以化痰止咳,3剂。患者服用此方后,咳嗽较前加剧。

1.3 更换苇茎汤,略取微效

麻杏甘石汤加入小陷胸汤后,患者胸闷、咳嗽较前加剧,考虑辨证存在问题。结合既往患者长期使用激素,故而出现面红症状,误认为肺热之证。而肺热虽有舌红、脉数支持,但服用清肺热药物后胸闷、咳嗽反见加重,因此处方从肺热论治有失偏颇。重新审视症状,患者咳嗽、咯痰,脉象见滑数,为痰湿之象,故改弦更张,从痰湿论治处以“千金苇茎汤”稍加温阳之品,并给予百合以养阴。具体用药如下:芦根30g、桃仁20g、薏苡仁30g、冬瓜子30g、干姜10g、百合20g,处方3剂。服用本方后,咳嗽、胸闷微缓解。效不更方,上方基础上加重冬瓜子用量,最大用量达100g。以苇茎汤加减方为主共服用14剂,患者咳嗽、胸闷缓解,仍咯痰不爽,痰黏难以咯出。

1.4 重入养阴药,取效明显

考虑从痰论治患者咳嗽、咯痰明显缓解,辨证较准,结合症状痰少、舌红苔少,长期化痰,痰生化无源,阴液亏虚,故在上方基础上,加重芦根以养阴,逐渐加量至100g,百合逐渐加量至50g,并加入沙参、麦冬养阴之品,持续用药约14剂。起初患者痰量逐渐增多,痰量多易于咯出,色白量大,最大时1日咯痰约1纸杯(100mL左右)。用至10剂左右,患者咳嗽、咯痰明显缓解,痰逐渐减少,轻咯痰即可排出,晨起咳嗽1次,生活质量明显改善,但饮食状况仍未见明显缓解,饮食量较前减少。

1.5 感水受风寒,病势危殆

患者自觉病情好转,咳嗽咯痰几近消失,已能下床,生活自理,准备出院。一日以温水洗头后,开窗通风,感受风寒,此后全身寒战发冷,体温波动于39℃~40℃,咳嗽加剧,痰黏拉丝,难以咯出。痰涂片提示:大量真菌孢子及菌丝生长;痰培养提示:曲霉菌++++、烟霉菌++++。给予抗真菌治疗,并继续给予中药汤剂如前方,冬瓜子、芦根均加至100g,沙参、麦冬加至50g,化痰养阴为法治疗。患者病情持续加剧,喘憋持续状态,出现严重呼吸衰竭而死亡。从感寒至死亡共3日。

2 辨治浅析

2.1 本病辨证

患者共住院40日,病情一度缓解,准备出院,一感风寒,病遂急剧恶化,陨生殆命,引起了笔者深思。纵观本患者治疗始末,症状与治疗相互佐证,辨证应为阴虚痰凝。患者阴亏故痰少,面红,舌红苔少,脉数;痰凝故见咳嗽喘憋,咯痰、量少,脉滑,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显著湿啰音。

2.2 治疗得失

前37日治疗,得多失少。起初3日,根据咳嗽、胸闷、面舌红、脉数症状而辨为肺热,以麻杏甘石汤加减治疗,胸闷加剧,考虑阴亏痰凝,以清肺热为法,徒伤肺气,肺气郁闭而见胸闷加剧。续3日,考虑痰凝加入小陷胸汤以化痰,遂伤肺气,耗肺阴,肺气宣降失司,故咳嗽加剧。后从痰论治处以千金苇茎汤,仍为化痰之方,但以芦根代苇茎,芦根甘寒养阴之品,加入百合更助养阴之力,故虽辨证仍不准确,但用药与病机相扣,故可有效。另外方中加入干姜,而患者未见明显肺热症状,更证明患者肺热辨证失误。再次变方,考虑到了患者阴亏因素存在,重以养阴,芦根量至100g、百合50g,更有沙参、麦冬养阴之品,患者起初痰多,为顽痰已化,后痰少为凝痰已消,已取得较好的疗效。病情稳定,几近出院。后3日,全失无得。患者感寒后,病直中脏腑,肺真脏之气爆脱而亡,再以养阴化痰为法也无半点效果。

2.3 总体思考

阴虚痰凝虽能概括前37日病机变化,但不能解释后3日之急剧变化,再次思考患者为肺癌晚期,真脏之气将衰,而前37日治疗,先治以清肺热,再治以消肺痰,后重养阴,但总体治疗却以祛邪为主要治法,疲惫之脏气,遭受祛邪为法之治疗,邪随却,而正已馁。故后3日病情急剧变化,邪气直中脏腑,终至死亡。本患者肺癌晚期,病情进展实属预料之中,但若在应用祛邪法之后,见到病情改善,即徐徐加入培补元气之品,或可有所弥补。况且,本患者病情改善之时,也有病势恶化的端倪,即“饮食始终未见改善”,后天脾胃之气已衰,若此时加入补后天脾胃及先天肾元之品,后3日再次感邪或可有所转机。

总之,由本误治病案可管窥辨证与辨病结合的重要性。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在肿瘤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尤为重要。单纯的给予辨证治疗,即使阶段性的证有所改善,但病情的变化却仍难以掌控。只有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充分了解疾病发展的整个过程,在辨证治疗的基础上配合辨病用药,方能更好地提高疗效。

猜你喜欢
苇茎肺热芦根
苇茎汤加减防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
加味千金苇茎汤联合布地奈德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痰热壅肺证的有效性分析
药食两用话芦根
《千金》苇茎汤证治病机和肺系疾病临床应用进展※
双叶茶治肺热咳嗽
白茅根与芦根煎液治鼻出血
穴位贴敷可治小儿肺热咳喘
芦根甘蔗饮止磨牙
清热小验方
天冷肺热令人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