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培养常见病原菌的变迁和耐药性分析

2013-02-28 09:10吴绍莲胡辛兰池春燕
实验与检验医学 2013年2期
关键词:阳性菌革兰球菌

吴绍莲,胡辛兰,池春燕

(福建省立医院检验科,福建福州350001)

血培养常见病原菌的变迁和耐药性分析

吴绍莲,胡辛兰,池春燕

(福建省立医院检验科,福建福州350001)

目的了解我院2001年至2010年血培养常见病原菌的分布变化及其耐药性的改变。方法以梅里埃Alert/3D全自动血培养仪进行血液培养,以API板条或VITEK-2细菌鉴定药敏仪进行细菌鉴定,以K-B法或VITEK-2细菌鉴定药敏仪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本院血培养检出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其构成比2006年至2010年比2001年至2005年有显著下降;革兰阳性菌的构成比无明显差异;真菌的构成比有显著上升。病原菌总的耐药率呈上升趋势,碳青霉烯类仍然是肠杆菌科细菌的首选药物,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和利奈唑胺则是革兰阳性球菌的首选药物。结论我院血培养病原菌的分布和耐药性在近10年来已发生了显著改变,病原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的耐药率有了明显上升。

血培养;病原菌;耐药性;变迁

由于各种导管及内窥镜的检查等创伤性治疗技术的广泛开展、大量免疫抑制剂的使用以及各种抗菌药物、抗肿瘤药物的广泛使用,使得血流感染的病人越来越多。而病原菌的分布不断地发生变迁,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也不断地发生改变,为了临床能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有效控制血流感染疾病,现对我院2001年至2010年血培养中常见病原菌的变迁和耐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标本2001年1月至2010年12月本院门诊及住院病人的血培养检出的病原菌1794株,同一患者相同部位只统计1株。

1.2 仪器与试剂Alert/3D血培养仪及配套血培养瓶、API鉴定板条、VITEK-2细菌鉴定及药敏系统,均购自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K-B法药敏纸片来自英国Oxoid公司;各种培养基来自郑州瑞贝特生物有限公司。

1.3 质控菌株大肠埃希菌(ATCC25922)、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均购自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

1.4 方法

1.4.1 细菌的鉴定与药敏试验细菌的分离鉴定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3版)进行,用API鉴定板条或VITEK-2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仪进行鉴定。药敏试验用K-B法或VITEK-2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仪进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均用VITEK-2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仪进行初筛,再用CLSI推荐的确证试验进行确证。

1.4.2 统计学分析采用WHONET5.6软件和

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2 结果

2.1 病原菌分布构成比我院2001年至2010年门诊及住院病人的血培养共检出病原菌1794株,其中革兰阳性菌705株,占39.3%;革兰阴性菌912株,占50.8%;真菌177株,占9.9%。根据构成比的变化将材料分成A组(2001年至2005年)和B组(2006年至2010年),比较A、B两组间的构成比变化。见表1。

2.2 主要病原菌的耐药性改变

2.2.1 主要革兰阳性菌的耐药性变化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对革兰阳性球菌的敏感性仍然很高。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的耐药性比金黄色葡萄球菌的高。肠球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也均有上升,见表2。A、B两组MRSA和MRCNS的检出率分别为15.0%,51.1%;55.4%,91.3%。

2.2.2 主要革兰阴性杆菌耐药性变化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敏感性仍然很高,均大于90%。A、B两组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检出率分别为39.3%,57.1%;11.5%,31.5%。详见表3。

表1 A组和B组血培养病原菌的构成比变化

3 讨论

血流感染是严重的全身性感染,病死率较高[1],尽管新型的抗菌药物不断出现,但临床血流感染并未见明显下降,且呈逐年上升趋势[2,3]。血培养是确诊血流感染的重要依据,了解血培养的病原菌的分布和耐药性改变,对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有效控制血流感染有重大意义。

本资料显示,我院就诊病人发现血流感染的以革兰阴性菌为主,革兰阳性菌次之。革兰阳性菌中以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为主,金黄色葡萄球菌次之。革兰阳性菌前、后5年中,,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肠球菌属的构成比均有显著升高(P<0.05),而金黄色葡萄球菌、其他革兰阳性菌的构成比有显著下降(P<0.05)。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显著增加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各种侵袭性导管的应用,由于该菌可产生大量的白细胞脂多糖黏附素与细胞黏液样物质而吸附在导管表面,引起导管所致感染[4];其次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是皮肤的正常菌群,抽血操作不当易导致标本污染,需结合临床和阳性报警时间以及检出次数来排除污染菌。肠球菌是人类胃肠道和女性泌尿生殖道的正常菌群,多引起免疫力低下宿主的机会感染,是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近年来,随着肠球菌的感染不断增多,以及肠球菌氨苄西林的耐药菌株、庆大霉素的耐药菌株(HLAR)、万古霉素的耐药菌株(VRE)分离率的持续上升,使得肠球菌的重症感染治疗成

为临床棘手的问题。革兰阴性菌前、后5年中,嗜麦芽窄食单孢菌和沙门菌属的构成比均有显著下降(P<0.01),而大肠埃希菌的构成比则有明显的升高(P<0.05),尤其是鲍曼不动杆菌的构成比有了显著的升高(P<0.01)。沙门菌属主要是通过污染食品和水源经口感染,由于近年来人们的卫生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的逐渐加强,导致其感染力下降。鲍曼不动杆菌是条件致病菌,是引起医院获得性肺炎,尤其是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切口感染、导管相关感染等,与近年来呼吸机的大量使用以及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的不断增强,甚至出现多药耐药菌株有关。真菌的构成比显著增高(P<0.01),其引起的感染常继发于大剂量抗菌药物、抗肿瘤药物、免疫抑制剂的使用以及各种创伤性手术。

表2 A组和B组主要革兰阳性球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

表3 A组和B组主要革兰阴性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

A、B两组资料显示,我院近10年来亚胺培南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仍是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首选药物,但产ESBLs的肺炎克雷伯菌由11.5%上升到31.5%,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由39.3%上升到57.1%。其原因可能与近几年广泛使用第三代头孢菌素和其他广谱β-内酰胺类药物有关。因大肠埃希菌与肺炎克雷伯菌可经抗菌药物诱导或选择性压力下产生ESBLs,并可经质粒介导在细菌之间传递,导致临床产ESBLs菌株快速增长[5]。在革兰阳性菌中,MRCNs的检出率明显高于MRSA,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普遍比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肠球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也呈上升趋势,并且出现耐万古霉素的肠球菌,因此进行细菌的耐药性监测对临床合理用药相当重要。

[1]卜黎红,朱以军,徐瑞龙,等.综合性医院6年血培养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变迁[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14):2137-2140.

[2]Dellinger RP,Levy MM,Carlet JM,et al.Surviving Sepsis Campaign: International guidelines for management of severe sepsis and septic shock:2008[J].Intensive Care Med,2008,34(1):17-60.

[3]乔亚峰,叶振东,张国雄,等.血培养常见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1,29(2):136-137.

[4]王山梅,金湘东,罗君,等.1019例需氧阳性血培养结果的细菌分布和耐药情况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8,18(6):1139-1140.

[5]刘彩林,孙自镛,朱旭慧,等.2001-2010年血培养病原菌变迁及耐药性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3):624-626.

Analysis of the distribution and drug resistance of common pathogens in blood culture

WU ShaolianHU XinlanCHI Chunyan.Department of Clinical Laboratory,Fujian Provincial Hospital,Fuzhou 350001,China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distribution and drug resistance changes of common pathogens from blood culture in our hospital from 2001 to 2010.MethodsThe BioMerieux Alert/3D system was employed for blood culture and API strip or VITEK-2 instrument was used for the bacterial identification.The antimicrobial susceptibility testing was performed by K-B method or VITEK-2 instrument.ResultsGram-negative bacteria were the predominant pathogens isolated from blood culture, and the constituent ratio of them during 2006~2010 period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than that during 2001~2005 period,but there was no obvious difference in constituent ratio of gram-positive bacteria between the two periods,and the constituent ratio of fungi increased significantly.The overall resistance rate of pathogenic bacteria showed a ascendant trend.The carbapenems was still the first choice for enterobacteriaceae.Vancomycin,teicoplanin and linezolid were the preferred antibiotics for gram-positive cocci. Conclusion The blood culture isolates in recent 10 years in our hospital show significant changes in the distribution and drug resistance.Pathogens have obviously high resistance to antibiotics that commonly used in clinical practice.

Blood culture;Pathogenic bacteria;Drug resistance;Change

R446.5,Q939.92

A

1674-1129(2013)02-0138-03

10.3969/j.issn.1674-1129.2013.02.012

吴绍莲,女,1975年3月,毕业于福建医科大学,主管检验技师,医学检验,主要从事细菌学检验。

猜你喜欢
阳性菌革兰球菌
2020年全国细菌耐药监测报告(简要版)
肿瘤医院感染患者革兰阳性菌分布与耐药性及经验性抗MRSA的研究
结节病合并隐球菌病的研究进展
替考拉宁与盐酸万古霉素治疗革兰阳性菌感染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IL-33在隐球菌脑膜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一株副球菌对邻苯二甲酸酯的降解特性研究
基层医院ICU与非ICU主要革兰阴性杆菌分布与耐药性差异
2011—2013年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耐药监测结果分析
应用多重PCR鉴定不同来源肠球菌
头孢硫脒治疗烧伤革兰阳性菌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