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西地区某医院ICU多重耐药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2013-02-28 09:11高绪锋黄新明王品毕景芳孙磊
实验与检验医学 2013年2期
关键词:舒巴坦鲍曼耐药性

高绪锋,黄新明,王品,毕景芳,孙磊

(六安市人民医院检验科,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六安医院,安徽六安237005)

皖西地区某医院ICU多重耐药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高绪锋,黄新明,王品,毕景芳,孙磊

(六安市人民医院检验科,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六安医院,安徽六安237005)

目的了解皖西地区某医院ICU 2012年临床分离多重耐药菌分布及对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状况。方法对某医院ICU 2012年送检标本中分离出的84株多重耐药菌及其药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ICU多重耐药菌主要以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鲍曼不动杆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多重耐药/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为主,其分离标本主要来自痰液、血液和导管。多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氟喹诺酮类和不含酶抑制剂的头孢类耐药率几乎达到了100%,对含舒巴坦类酶抑制剂复合制剂和氨基糖苷类耐药率相对较低;产ESBLs细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几乎达100%,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等碳青酶烯酶类、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替坦和部分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仍具有很好的抗菌活性,但已经检出耐碳青酶烯酶类肠杆菌科细菌;呋喃妥因、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对MRSA抗菌活性最强,未检出万古霉素耐药的球菌。结论ICU多重耐药日趋严重,加强细菌耐药性监测,及时掌握细菌耐药性变迁动态,对于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和有效控制多重耐药菌院内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重症监护;多重耐药;多重耐药菌;抗菌药物

多重耐药菌主要是指对临床使用的三类或三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其耐药率呈逐年增高态势,已成为临床医院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在临床重症感染中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因此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传播就成为解决细菌耐药问题的关键[1]。为了解我院ICU多重耐药菌的分布和耐药性,我们对我院ICU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送检培养标本,分离出来多重耐药菌的临床分布和耐药情况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菌株来源收集我院2012年1月至12月的多重耐药菌株84株,送检标本包括痰液、中段尿、分泌物、血液、导管等所分离出的病原菌。同一患者的相同标本分离出相同菌株视为同一菌株。

1.2 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病原菌培养标本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3版进行分离培养;菌种鉴定均采用VIEK COMPACT 2(法国梅里埃公司)细菌鉴定系统鉴定确认,细菌鉴定到种;药敏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Kirby-Bauer法),药敏结果判断及结果解释根据临床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2011年公布的相关标准。

1.3 质量控制菌株大肠埃希菌ATCC 25922,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25923,铜绿假单胞菌ATCC 27853。

2 结果

2.1 多重耐药菌构成见表1。

表1 2012年ICU多重耐药菌构成及分布

2.2 多重耐药菌鲍曼不动杆菌标本来源构成见表2。

表2 2012年ICU多重耐药菌标本及其构成比

2.3 药敏试验结果2012年我院ICU共分离出84株多重耐药菌,主要包括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肠杆菌科细菌(CRE)(如产Ⅰ型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NDM-1]或产碳青霉烯酶[KPC]的肠杆菌科细菌)、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鲍曼不动杆菌(CR-AB)和多重耐药/泛耐药铜绿假单胞等,每种细菌对临床常见抗菌药物敏感性和耐药性分别见表3和表4。

表3 12株MRSA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药敏结果(%)

3 讨论

近年来相关的研究报道多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已成为仅次于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引起院内感染的第3位病原体,我院ICU多重耐药菌全年耐药分析表明多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占多重耐药菌的66.7%,跃居第一位。由于ICU病人大多是危重患者,机体抵抗力弱,患者多神志不清,咳嗽反射抑制以及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等侵入性操作,易引起内源性感染或通过医务人员的手等方式引起交叉感染,又因为长期反复感染,长期接收抗菌药物治疗,导致抗生素选择性耐药菌的产生;从标本来源来看,ICU多重耐药菌主要来自痰液(79.8%)、血液(8.3%)和导管(4.7%),说明多重耐药菌的发生主要集中在呼吸系统感染、血流感染和导管相关的感染,痰液占有相当高的比例可能与本院临床医生习惯进行痰培养检查有关,导致痰送检率高,在高送检率的前提下发现多重耐药菌的机率随之增大,因此检验工作者要加大宣传力度,鼓励临床多送无菌体液的标本,增加临床诊断价值。

表4 5种多重耐药G-杆菌对常见抗菌药物的药敏结果(n,%)

多重耐药菌药敏研究结果显示,2012年我院ICU共分离的84株多重耐药菌,其中G+杆菌7株,主要为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呋喃妥因、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对其抗菌活性最强,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耐药率为92.0%,未检出万古霉素耐药的菌株。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医院感染的常见病原菌,近年来报道[2-3]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率逐年增加,而且在国外已经出现了对万古霉素耐药的严重情况,成为临床治疗的难点。

多重耐药的G-杆菌77株,对氨苄西林耐药率极高,耐药率几乎达100%,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替坦和部分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具有很好的抗菌活性,耐药率在25%以下,可以根据经验选用,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等碳青酶烯酶类耐药率较低,但已经检出4株耐碳青酶烯酶类肠杆菌科细菌。多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对临床常见抗菌药物和碳氢酶烯类抗菌药物耐药率100%,对氨基糖苷类和含舒巴坦类酶抑制剂耐药率约75.0%,可能因舒巴坦不仅对β内酰胺酶有抑制作用,还可能作用于鲍曼不动杆菌的青霉素结合蛋白PBP2,从而发挥固有抗菌作用。有研究报道[4-6]舒巴坦与头孢吡肟、阿米卡星、利福平、亚胺培南

等抗菌药物联合应用,可增强对鲍曼不动杆菌的抗菌活性。

[1]俞云松.重视细菌耐药监测提高耐药监测水平[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2,35(1):6-7.

[2]陈燕.13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性分析[J].实验与检验医学, 2012,30(6):641.

[3]黄小林,丁露,陈开森,等.2006年-2010年昌大一附院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变迁[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1,29(3):244-246.

[4]金茜,杨青,胡海棠,等.美罗培南联合舒巴坦对鲍曼不动杆菌体外抗菌活性的研究[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1,34(11):979-983.

[5]严冰,韩艳萍,张代惠,等.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监测分析[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2,30(4):327-329.

[6]王勋松,徐长辉,袁水斌,等.头孢哌酮/舒巴坦对常见革兰阴性杆菌的体外抗菌作用[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2,30(6):595-596.

R446.5,Q939.92

A

1674-1129(2013)02-0168-03

10.3969/j.issn.1674-1129.2013.02.025

猜你喜欢
舒巴坦鲍曼耐药性
长丝鲈溃烂症病原分离鉴定和耐药性分析
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不良反应分析与预测模型构建
2014-2017年我院鲍曼不动杆菌分布及ICU内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分析
婴幼儿感染中的耐药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WHO:HIV耐药性危机升级,普及耐药性检测意义重大
注射用阿莫西林钠/舒巴坦钠(2∶1)有关物质的测定
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观察
美洲大蠊逆转肝癌多药耐药性的研究
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老年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33例疗效观察
噬菌体治疗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