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梅毒血清学检测方法的比较与分析

2013-02-28 09:11张波
实验与检验医学 2013年2期
关键词:螺旋体梅毒敏感性

张波

(淮北矿工总医院检验科,安徽淮北235000)

几种梅毒血清学检测方法的比较与分析

张波

(淮北矿工总医院检验科,安徽淮北235000)

目的通过比较梅毒的4种检测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建立适合自己实验室的梅毒检测流程和报告体系。方法经TP-ELISA筛选出的198例血清标本分别用TPPA、RPR、和金标法进行检测,以TPPA检测结果作为确认。经TPPA确认有96例阳性标本和102例阴性标本。根据检测结果可得出TP-ELISA、RPR、金标法3种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以TPPA为标准可得出,TZP-ELISA、RPR、金标法的敏感性分别为98.97%、73.96%、92.70%;特异性分别为97.06%、95.09%、98.04%。TP-ELISA、金标法的敏感性较高;而RPR的敏感性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种方法的特异性均较高,无明显差异。结论RPR敏感性较低不适用于大批量筛查,TP-ELISA适用于批量筛查,金标法适用于急诊检测,而它们都存在一定的假阳性和假阴性,为提高梅毒的检出率和准确性,建议用TPPA复检。

梅毒;TP-ELISA;RPR;金标法;TPPA

近年来我国梅毒的感染率呈现大幅度上升的趋势,梅毒螺旋体抗体的检测是主要的诊断参考。梅毒是梅毒螺旋体感染引起的性传播疾病,具有高传染性[1]。梅毒螺旋体一旦侵入人体,一段时间后血清中可产生特异性的抗体和非特异性的“反应素”。现临床上常用实验室检测方法有:TPELISA、RPR、金标法、TPPA法等但如何选择或联合检测,各实验室不尽相同。所以应建立一套适合自己的完整的梅毒实验室检测报告系统,以便为临床提供快速可靠的参考结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血清标本血清标本均来自我院2011年7月至2012年6月住院患者常规输血前检查、传染病四项检查。15296份血清标本中,经TP-ELISA筛查,选取198例标本。

1.2 试剂TP-ELISA试剂盒由北京华大吉比爱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RPR试剂盒是由上海荣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金标试剂盒是由北京万泰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TPPA试剂盒是由日本富士瑞必欧株式会社生产。所有的试剂均在有效期内使用。

1.3 方法患者送检的15296份血清标本中,经TP-ELISA筛查后,选取198例(含阳性、阴性)标本。分别用RPR、金标法、TPPA法进行检测,TPPA作为确认试验。经TPPA确认有96例阳性标本和102例阴性标本。(1)ELISA检测:为双抗原夹心一步法,用Wellscan MK2酶免分析仪检测,具体操作按试剂说明书进行。(2)RPR检测:在卡片圆圈中加入50 μl待测血清,用滴管和专用针头,加1滴抗原悬液,用手或旋转仪转动卡片8 min,出现大小不等的黑色凝集块为阳性。(3)TPPA检测:血清25μl,样品稀释液100μl,充分混匀后加25 μl。于专用微孔板,再加入样品稀释液25μl倍比稀释,重复上述操作,将血清稀释为1:40,再加入TPPA液25μl,充分混匀,30℃孵育120 min,稀释倍数为1:80。经检测探头(LCD)检测计算出现凝块形成大小(SPC),并根据SPC判断结果,最终稀释倍数1:80以上判定为阳性(试剂盒操作说明)。(4)金标法检测:将商品试纸条带置于平坦台面上,在加样孔内加入100μl血清样本,肉眼观察在反应区出现红色条带为阳性。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TPPA、TP-ELISA、RPR、金标法4种方法对梅毒特异性抗体的定性检测结果采用阳性率表示,以TPPA为标准对另外三种方法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采用χ2检验,以α=0.05为检验水平,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15296份血清标本中,经TP-ELISA筛查,阳性标本228例,阴性标本15068例。随机选取98例阳性结果和100份阴性血清标本。198例标本经TPPA检测有96例为阳性、102例阴性;RPR检测有76例阳性、122例阴性;金标法检测有91例阳性、107例阴性。结果见表1。

表1 3种检测方法与TPPA的比较

在TPPA确认的96例阳性标本中,TP-ELISA检测有95例为阳性其敏感性为98.97%(95/96);经RPR法检测有71例为阳性其敏感性为73.96% (71/96);经金标法检测有89例为阳性其敏感性为92.70%(89/96)。TPPA确认的102例阴性标本中,TP-ELISA检测有3例为阳性其特异性为97.06% (99/102);经RPR法检测有5例为阳性其特异性为95.07%(97/102);经金标法检测有2例为阳性其特异性为98.04%(100/102),详见表2。

表2 检测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与TPPA比较)

将TP-ELISA、RPR、金标与TPPA的敏感性与TPPA进行比较,并利用SPSS 1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结果见表3。

表3 TP-ELISA、RPR、金标与TPPA的χ2检验

3 讨论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感染引起的一种常见的性传播疾病,梅毒螺旋体可侵入全身各个器官。人体感染后数周血清中可产生抗类脂抗原的非特异性抗体(即反应素)和抗梅毒螺旋体抗原的特异性抗体。而非特异性抗体检出的时间要比特异性抗体的检出时间迟2周[2]。

RPR检测的是抗类脂抗体(即非特异性抗体),一般是用牛心类脂质作为抗原,所检测的抗体是针对梅毒感染后宿主细胞释放的类脂质和螺旋体表面脂质(即反应素)而其他破坏机体的过程也可产生反应素所以RPR阳性者并不一定感染梅毒螺旋体。怀孕、SLE、风疹、水痘、病毒肝病、RF等RPR同样可以呈现假阳性[3],因此该试验只能作为筛选试验,且其敏感性较低。在梅毒感染的不同时期检出率差别较大。在梅毒感染的最初4周内,由于机体产生的反应素不足,无法用RPR检测出来,一般为阴性。4周后阳性率逐渐高至10%一30%,6~8周后达100%,经过治疗或晚期梅毒反应素下降,有25%自然转阴,治愈后3~6月逐渐消失,因此RPR检测对疗效的观察有着重要的意义。

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是将纯化的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原包被在凝胶颗粒上,当抗原和标本血清中的抗体发生特异性反应时就会出现颗粒凝集现象,且与抗体的浓度成正相关。该抗体在血清中持续存在,不易转阴,也不随病程发展和治疗好坏而变化,可终身保留,因此TPPA具有特异性强、敏感性高的特点,是目前国内常用的梅毒螺旋体确证实验之一[4,5]。,TPPA的特异性仍只能达99%左右,不能绝对排除假阳性。TPPA法操作复杂、试剂昂贵、结果判断难以自动化,限制了该方法用于大规模的标本检测。

TP-ELISA是近年梅毒螺旋体基因工程的研制成功而建立起来的一种血清学检测方法。具有双重识别机制,使假阳性和假阴性不易出现,故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6]。而且梅毒螺旋体抗体出现的时间较非特异性抗体早1周左右,大约在感染后2~4周就出现IgM抗体,4~6周后即出现IgG抗体,即使经抗梅毒治疗梅毒螺旋体抗体仍可终生存在。从试验结果来看ELISA检出的98份阳性标本中有96份TPPA确认为阳性,此方法与TPPA确认试验有很好的一致性,而且此方法操作简便,易自动化,适合大批量的检测。但该方法对一期梅毒,三期梅毒和治疗后梅毒检测的不同步,往往可出现假阳性,造成漏检。

金标法是利用免疫层析分析的原理来检测血清中是否存在梅毒抗体。该检测方法快捷、简单,不需要特殊设备,方便单人份检测,适合于急诊、门诊患者和基层医院。但其敏感性和特异性比TPPA和TP-ELISA法稍低。因此,该方法检出的结果需进一步复查。

综上所述,RPR法适用于初步的筛查,金标法适合于少量、单个的急门诊患者的检测,而TPELISA法则适用于大批量的检测,在一定程度上可

替代TPPA试验。TPPA法可用于复检。

[1]徐如梅,沈菁,陈雯,等.CMIA法与TPPA法对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的相关性研究[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2,30(5):441-443.

[2]陈远平,黎金凤.不同梅毒血清学检测方法比较及临床应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16(8):1937.

[3]肖勇健.2450例梅毒血清学结果分析[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 2008,5(3):65.

[4]黎新桂,周红翠,尹承祥.三种梅毒血清试验方法的应用评估[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2,30(3):276-277.

[5]华文清,孙继云.4种梅毒血清学检测方法的评价[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1,32(9):1704.

[6]王晓萍,涂彩霞,漆巍庆.TP-TRUST与TP-ELISA法检测梅毒结果回顾分析[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1,29(5):570-571.

R759.1,R446.62

A

1674-1129(2013)02-0173-03

10.3969/j.issn.1674-1129.2013.02.028

猜你喜欢
螺旋体梅毒敏感性
肉牛钩端螺旋体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治疗与免疫预防
猪钩端螺旋体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和防控
钇对Mg-Zn-Y-Zr合金热裂敏感性影响
家畜钩端螺旋体病的诊断及预防
AH70DB钢焊接热影响区组织及其冷裂敏感性
高龄老年混合型神经梅毒1例
梅毒螺旋体TpN17抗原的表达及纯化
如何培养和提高新闻敏感性
微小RNA与食管癌放射敏感性的相关研究
IgM捕捉ELISA法对早期梅毒的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