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标本采集过程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分析

2013-02-28 09:11黄斯瑜李尔凡
实验与检验医学 2013年2期
关键词:止血带标本血液

黄斯瑜,李尔凡

(1、广州血液中心增城市血站,广东增城511300;2、中山大学附属博济医院,广东增城511300)

血液标本采集过程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分析

黄斯瑜1,李尔凡2

(1、广州血液中心增城市血站,广东增城511300;2、中山大学附属博济医院,广东增城511300)

血液采集;检测结果;影响分析

标本采集工作是分析前质量控制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对最终检验质量产生影响的重要因素之一[1]。标本采集工作主要包括采血姿势、采集时间以及使用止血带、抗凝剂使用、采集标本量和容器要求等。我们选取中山大学附属博济医院150例正常查体人员和住院病人,分析血液采集过程的差异对检测结果造成的影响,为临床疾病的诊断、治疗提供更准确的检测数据,提高血常规检测结果的真实性,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中山大学附属博济医院门诊住院病人和正常查体者150例的血液标本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80例,女70例,年龄均在20~70岁。

1.2 方法血液采集时间两组分别为上午8~9点,下午4~5点;采血姿势也分为门诊坐姿和病房平卧两组;通过静脉采血扎脉带所用时间分为3min和1min两组,其余操作过程均按照医院常规采血步骤进行。

1.3 数据处理本组研究所得数据均采用SPSS 14.0统计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处理,组间存在差异对比采用t检验,相关数据用x±s形式表示,当P<0.01时,认为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

2 结果

血液标本采集过程的差异对检测结果产生的影响如表1、表2所示。其中Na+和GLU结果无显著差异之外,其余各两组之间的对比均出现了明显差异(P<0.01),而且血常规检验PLT、WBC、Hb、RBC卧姿组和下午组与坐姿组和上午组比较有明显差别,生化组检验项目:K+、TP和ALT 3min组和坐姿组均比1min组和卧姿组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表1 血常规坐卧两组和上、下午采血两组结果分析比较(x±s)

表2 1min、3min两组间和卧坐两组间生化结果对比

表2 1min、3min两组间和卧坐两组间生化结果对比

注:坐、卧组之间比较及1min、3min之间比较,*P<0.01。

组别例数K+(mmol/L)TP(g/L)ALT(U/L)Na+(mmol/L)GLU(mmol/L) 1min组3min组卧姿组坐姿组50 40 30 30 4.3±0.14 4.7±0.21* 3.8±0.22 4.2±0.12* 77.4±5.3 79.2±8.3* 69.2±11.2 78.8±9.2* 22.5±3.4 25.9±3.2* 29.7±1.8 33.1±2.9* 137.6±12.2 136.8±11.7 137.8±15.7 138.1±11.8 4.9±0.6 4.7±0.5 4.8±0.8 4.9±0.8

3 讨论

3.1 标本采集时间对血液检测结果的影响血液采集时间对检测结果有着明显影响,一天内机体激素分泌量随时间出现波动,比如,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高峰值期是在上午6~10点,低值时期是在凌晨0~4点,增幅达到150%~200%。促甲状腺激素周期变化较小,峰值期出现在2~20点,低值时期发生于7~13点,增幅也达5%~15%;女性月经周期引起的激素变化对检验结果也有重要影响。血药物浓度监测过程中,标本采集时间更应严格掌握,应遵循以下2条原则:(1)想要了解药物的长期效应,必须在药效的稳定期采集标本,一般在药物五个半衰期前后。(2)想要了解药物的峰值效应,一般在药物输注完成后1~2h内采集标本,但是毛地黄毒苷和地高辛药物应在使用药物后的6~8h进行采血;采集血培养需在使用抗生素药物之前,在体温高峰或估计寒战来临前进行,因为细菌寒战发作与进入血流时间一般相隔1h[3]。

3.2 病人体位差异对检测结果的影响病人在标本采集过程中采用不同的体位姿势会引起检验结果出现差异[4]。立位或坐姿时,静脉渗透压明显高于卧位,病人体内水分会由心血管系统移动至间质中。卧位时血浆量比立位高出将近12%,而在直立时,肾上腺素、醛固醇、血管紧张素以及促甲肾上腺素、总蛋白的增加量可以达到7%~70%,并且血浆中红细胞计数、胆固醇、血红素、免疫球蛋白A和血细胞压积、甲状腺素、免疫球蛋白G、天门冬氨酸基转酶、碱性磷酸酶甘油三脂和白细胞计数等含量均会出现5%~15%的升高幅度[5]。因此,应根据不同的检验项目来选择适当的体位姿势。

3.3 止血带对检验结果的影响使用止血带也会对静脉压力造成影响,从而引发与体位姿势改变相似的检验指标变化。有文献表明,使用止血带时间在1min之内,血液标本中各项检验指标不会发生改变[6]。当病人浅表静脉不是非常明显时,医护人员可以鼓励病人反复握拳以便活动上臂,使静脉显露更明显。与静态采血情况相比较,这种活动方式会使检测值升高。止血时间较长或止血带捆扎过紧,均会使血管内皮细胞释放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使血小板因子4分泌增多,纤溶活性变强,加快血小板的激活[7]。因此,应在使用止血带1 min之内采集血液标本,看到回血现象应立即松解止血带;如果需要反复使用止血带,应选用另一只上臂。

综上所述,血液样本采集过程中的血液采集时间、采血体位姿势以及止血带的使用均会对检测结果造成影响[8]。为了能获得准确的检验结果,采血人员应结合多方面条件,对影响血样检测的相关因素进行控制。全面掌握分析前因素对检验结果的影响,更有针对性的采取应对措施,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为临床疾病分析、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1]王朝甘.影响临床检验标本采集的因素及应对措施[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2,30(1):52.

[2]杨玮.浅谈血标本采集的质量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J].遵义医学院学报,2009,32(5):528-529.

[3]张璐靓,赵宪文.血液标本采集过程对检测结果的影响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1):388-389.

[4]王开军,郭长青.血液标本采集过程对检测结果的影响[J].济宁医学院学报,2008,31(02):163.

[5]徐建玲.血液标本采集过程中影响检验结果的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2,7(24):257.

[6]柴震,申晓芬.血液采集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及分析[J].医学信息, 2010,(02):390-391.

[7]余丽华,任卫全.血液标本采集对检验结果的影响[J].青海医药杂志,2008,38(2):50-51.

[8]高杰.检验科应重视分析前标本因素对检验结果的影响[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2,30(5):461-462.

R446

B

1674-1129(2013)02-0191-02

10.3969/j.issn.1674-1129.2013.02.038

猜你喜欢
止血带标本血液
昆虫标本制作——以蝴蝶标本为例
3D打印技术在动物标本中的应用
巩义丁香花园唐墓出土器物介绍
COVID-19大便标本采集器的设计及应用
多彩血液大揭秘
一次性TPE止血带
急救止血,止血带您会用吗
神奇血液
膝关节置换术中止血带的使用对术后加速康复的影响
报废血液的初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