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育的对话性:问题与讨论
——高考作文命题与中国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述评

2013-03-23 02:03白丽娜
当代修辞学 2013年1期
关键词:华东师范大学与会者高考作文

白丽娜 周 萍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上海200241)

由上海市语文学会、上海市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上海市高校学报研究会、《当代修辞学》编辑部联合主办的“高考作文命题与中国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2012年10月26日在华东师范大学举行。

研讨会由上海市语文学会副会长、《当代修辞学》副主编胡范铸教授主持。出席会议的有来自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大学、福建武夷学院等高校的教师、研究生,上海教育出版社、《当代修辞学》编辑部、上海市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的编辑、教研员,以及《语文学习》、《社会科学报》的记者。

这次会议有两个突出特点:一个是,尽管与会者中不乏名家,但做主题报告的却是三位青年学者,激烈的讨论也由这三位学者的报告引发。这不但激励了青年人的创造力和探索欲,也激发了全体与会者的对话欲望。另一个是多层次、多学科、多视角的学术对话。与会者有来自高等院校的教授、工作在教学一线的中学语文教研员,也有语文刊物的编辑,大家从不同学科视角出发,深入剖析目前语文教育中对话意识缺失的弊端,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华东师范大学在读博士、上海教师培训中心讲师章家谊的报告《60年来中国高考作文命题的角色预设问题》对六十年来的共229道全国高考作文题的题型特点和题目中的高频词进行了统计分析,指出我国高考作文题明显存在“文体的去诗歌化”、“话题的个人化”、“答案的封闭化”三大倾向,而最大弊病是角色预设偏误。她认为,高考作文命题在一般观念中是一个从事考问、测试的言语行为,而从现代教育理念来看,是出题者和考生平等参与的对话行为。当前封闭的“标准答案”反映的是“考问、测试”的思想,预设着出题者自己的学术水平、人文素养高于所有考生。显然,这种预设与现代教育的基本理念是背道而驰的。只有在平等对话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见和创见,展开思想的翅膀。

上海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高中语文教研员胡根林的发言《要凸显高考写作的评价功能》对章家谊的报告提出了不同意见,认为不应让高考作文承担过多功能和责任。他从技术角度肯定了当前高考作文的评价功能,并从命题导向和评分标准设计两个维度对目前的高考作文进行了分析,提出作文考试的形式不应限于完整的篇章,也可以写片段。

上海师范大学在读硕士王晶的《借鉴“SATⅠ批判性阅读”改进我国高考语文阅读命题》认为,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是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但在高考语文阅读命题中却是缺位的;SATⅠ阅读中最有特色的题型是对比阅读,可借鉴来改进我国高考语文阅读的考察方法。

与会者围绕以上青年学者的发言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华东师范大学陆晓光教授指出,作文是语文考试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其命题对语文教育甚至整个素质教育体系的导向作用不可小觑。上海师范大学曹旭教授认为,应该思考高考作文命题如何促进社会的发展进步、阅卷者的知识结构与认知能力的局限极大地制约作为对话的命题言语行为“言后之效”的问题。华东师范大学殷国明教授认为,现有的高考作文命题思路,过于重视道德评价;高考命题应该及时回到语文的本源,更贴近自然,更加重视对生命的感悟和理解。上海教育出版社常务副总编段学俭先生就“作文何为”、“教学何从”、“高考何意”三个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华东师范大学胡晓明教授对有发言者从根本上否定作文的地位明确表示反对,他认为作文是一项不可或缺的语文能力,学会作文是获得话语权的保证,也是年轻人承担责任的一种方式。

胡范铸教授所做的总结性发言得到大家一致认同,也为这场不拘一格、兼容并蓄的学术对话提供了更广阔的讨论空间。他指出:第一,必须首先明确语文学科的性质,如果说其他学科是工具性的,则语文就是存在性的:母语使用者需要靠母语得以生存,也需要靠母语进行思考;第二,教育的本质是一种对话,任何教材编写者、任何考题的命题者都是对话的一方,而语文教育具有更突出的对话性;第三,语文教育以往在语言知识教学上的一大弊端是用教外语的方法教母语,当前在语文教材编选中的错误则是用数理化的方法编写语文教材,没有注意到语文教育的根本要求不在于记住并运用教材提供的一系列既定公式,而在于由教材学习体会出世界的无限可能;第四,语文教育不但要充分注意对话性、开放性,注意让学生与一流的思想者直接对话,还要注意展示经典与经典之间的对话。

不少与会者强调,语文教育具有深刻的对话性,特别体现在作文教学中。高考作文不仅仅是一个测试过程,更是一个由命题者、考生、阅卷者多方共同完成的对话过程,对话各方都需要得到尊重,尤其是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以及他们在作文中展现出的超乎阅卷者预见的各种可能性。高考作文命题必须充分体现对话意识:在作文命题的话题上要充分显示世界意识、生命意识、批判意识;以培养具有世界意识、生命关怀和独立思考能力的人为目标,在测试标准上体现出开放意识;作文阅卷者不妨包括中文、历史、哲学、法学等各学科背景的教师,甚至教育界以外的文学评论家、文化批评家以及媒体人等从事不同工作的人。语文教育政策制定者、一线教育工作者、教材编写者、命题者要有足够的对话意识,将与谁对话、如何对话作为教学中的重要课题,高考作文也要在命题者与考生的对话中真实地反映社会的发展变化。

猜你喜欢
华东师范大学与会者高考作文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 年总目次(总第221—226 期)
高考作文的得分点
高考作文如何用“词”
高考作文两关注
More Than Providing Nutrition: Food and Eating in The Importance of Being Earnest
Fighting for freedom and democracy: After reading the 1830 and 1848 Revolution in France
The Way to an Economic Giant
你眼里的2016高考作文是怎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