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例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诊断分析

2013-03-24 03:26宋辉
当代医学 2013年11期
关键词:病理性导联心电图

宋辉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指由于持久严重的心肌缺血所导致的部分心肌急性坏死的一种疾病[1]。临床表现为急性循环功能障碍、胸痛及心肌损伤、缺血、坏死等一系列的心电图改变。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降低患者病死率意义重大。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具有特征性改变及规律性演变,适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分期及预后的判断。本研究对陕西省安康市中心医院收治的 68 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回顾分析心电图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 68 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男 41 例,女 27 例;年龄 48~82 岁,平均年龄(58.6±5.7)岁;患者均有胸痛症状,发生在胸骨后或心前区,呈窒息、烧灼感或压榨样,部分患者放射至左侧肩部或臀部,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无法缓解。部分患者有上腹部疼痛伴憋气、发热、心悸、全身乏力等症状。查体可见患者有心动过速表现,部分患者心动过缓,心界正常或稍扩大,第一心音减弱,可闻及第四心音。患者心肌梗死部位:右心室 6 例,下壁 22 例,前壁 17 例,广泛前壁 9 例,前间壁 14 例。

1.2 诊断方法 患者取平卧位或半卧位记录 12 导联心电图,分析心电图变化。患者有如下心肌梗死特征性改变:(1)Q波宽且深。(2)T波倒置。(3)ST段呈弓背向上型抬高,与T波连接成单相曲线。(4)无Q波患者有普遍性ST段压低≥0.1 mV,有对称性T波倒置或aVR导联ST段抬高。动态心电图改变:(1)超急性期,有高大不对称的T波出现。(2)数小时后,ST段抬高,并与逐渐降低的T波连接,形成单相曲线。有病理学Q波或QS波出现,R波减低。(3)ST段抬高持续数日至两周,缓慢回复至基线水平,T波逐渐由低直、双向、平坦转变为倒置。(4)数周至数月后,T波变尖锐倒置,以后逐渐回复至正常或遗留程度不同的T波低平改变或遗留程度不同的T波尖锐倒置。

1.3 诊断标准 参考蒋世亮等的相关标准进行[2],即:(1)患者有缺血性胸痛既往病史。(2)心肌坏死的血清心肌标记物浓度可见动态变化。(3)心电图有急性心肌梗死动态变化。患者同时具备以上三条中的两条或两条以上,即可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 统计软件进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组 68 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无典型心电图变化者 19 例,即未出现病理性Q波,ST段明显抬高,T波直立,形成单向曲线患者 19 例。有典型心电图变化者 49 例,即出现病理性Q波,T波倒置及ST段抬高患者 49 例。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为冠心病的严重类型,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管腔狭窄严重及心肌血供不足,侧支循环未充分建立,当血供进一步减少或中断,引起心肌严重而持久急性缺血达 1 h以上,即可发生心肌梗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脉闭塞后 1~2 h内,心肌呈凝固性坏死状态,心肌间质有水肿及充血,伴大量炎症细胞浸润,然后坏死的心肌纤维逐渐溶解成溶灶,并有肉芽组织形成。心电图上表现为有Q波出现,或其他心肌梗死特征性改变[3]。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诊断多依据患者心肌梗死临床症状及体征,心电图变化及血清生化指标等确定。心电图检查为心肌梗死诊断中非常重要的一项诊断工具,所有患者必须行 12 导联心电图检查方可确诊。典型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显示HAU女子有心肌缺血或心肌梗死的表现,包括:ST段改变,高尖T波及T波倒置,QRS波改变等。ST段改变通常有ST段抬高 0.2 mV以上,其他导联 0.1 mV以上,V7~V9 抬高 0.05 mV以上,R抬高 0.05 mV以上,ST段压低 0.05 mV以上,其他导联 0.1 mV以上[4]。QRS波的改变提示梗死区域改变及严重缺血的发生,通常于发病后 8~12 h出现,部分患者甚至发病 72 h才出现病理性Q波。高尖T波提示急性缺血或梗死的超早期表现,心肌坏死后,抬高的ST段导联逐渐出现T波倒置,持续几天甚至终生不变[5]。不典型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因梗死部位不典型,常规 12 导联可能无法显示或显示不明显,需做 18 导联心电图确诊。或因梗死区面积小,有心电静止区,未形成病理性Q波,未出现T波高尖,ST段下移,T波倒置等心电图改变,应间隔 2 h后再行心电图检查,同时辅助检查心肌酶谱,方可确诊。

综上所述,心电图辅助诊断急性心肌梗死具有操作方便,重复性好等优点,临床诊断时需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心肌酶学改变综合进行判断,从而为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提供科学依据。

[1]吴玲云.42 例心肌梗死诊断过程中的体会[J].黑龙江医学,2012,36(3):224-225.

[2]蒋世亮,张运,季晓平,等.我国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对住院患者治疗和预后的影响[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5,33(9):779-781.

[3]毛小琼.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心电图分析[J].当代医学,2012,18(13):64.

[4]马红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的诊断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23):53-54.

[5]罗卫红.200 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诊断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9):143-144.

猜你喜欢
病理性导联心电图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应用
回旋支闭塞引起孤立Ⅰ、aVL导联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2例并文献复习
股骨中上段慢性骨髓炎合并病理性骨折患者术中顽固性低血压1例
心电图机检定方法分析及简化
《思考心电图之176》
小针刀疗法在病理性疼痛中的研究进展
磷脂酶Cε1在1型糖尿病大鼠病理性神经痛中的作用初探
心电图预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罪犯血管及预后的价值
12导联动态心电图与其他导联心电图的比较与应用
入职体检者心电图呈ST-T改变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