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的若干探讨

2013-03-27 02:33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3年1期
关键词:内部会计职责岗位

崔 燕

一、引言

事业单位的会计内部控制是指主要通过会计工作和利用会计信息对事业单位各项活动所进行的指导、调节、约束和促进等活动,以提高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和社会效率。笔者认为建立健全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制度,是贯彻执行国家会计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保证事业单位会计工作有序进行的重要措施,也是加强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要手段。

二、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的现状

(一)内控制度不健全,岗位设置不够合理

事业单位财务部门每一个岗位人员在内部会计控制中都履行相应的控制职责,牵制着他人的财务管理与核算工作。现实是部分单位未按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要求设置足够的工作岗位,或者虽按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设置了相应岗位但不严格按岗位安排人员,一人多岗、不相容岗位混岗等现象十分突出。

(二)财务人员业务素质与工作要求有较大差距

目前事业单位财务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与能力参差不齐,有经过国家正规财经学校(院)培养的专业人员,也有从其他岗位或其他专业转至财务部门的非专业人员。各种不同学习、工作经历背景的人员对内部财务会计控制的理解与执行存在较大差异,导致矛盾重重,会计内部控制的监督控制作用受到限制。

(三)监督执行力度不够

内部审计机构也是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一部分,但有些事业单位没有按照有关规定设置内部审计机构;有些事业单位虽设置内部审计机构但因单位领导不重视或故意加以干涉,使得内部审计机构没有相应的权利履行其对财务管理和财务核算的监督职能,或者履行职责困难重重达不到监督效果。事业单位的外部监督机构包括国家财政、审计等部门,这些部门在执行监督职责时以事业单位资金使用及其效益为重点,很少涉及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设立及执行,即使涉及也是泛泛评价,不针对事业单位具体情况提出切实可行的整改建议。在查出问题时,往往偏重于对单位予以处罚而忽视对单位领导、相关责任人处罚;更为严重的是,有时对查出的问题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原则予以处理,助长了事业单位违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不良风气。

(四)国有资产使用效率低下,流失相对严重

事业单位使用财政资金往往会有相应国有资产形成,部分单位内部对国有资产管理相互脱节,未按规定建立固定资产明细账、台账,固定资产管理、混乱。设备物资部门只管发放而不清楚资产价值和实物使用情况;使用部门只用不管。这些情况造成国有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严重脱节,致使存量资产不实,账实不符,责任不清。

三、完善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的对策

(一)加强财务会计人员控制责任意识

事业单位的财务主管部门,要把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管理作为一项中心工作,精心组织安排,切实抓出成效,将会计内部控制落到实处。要注重财务人员责任意识的灌输与培训,还要注重向单位负责人宣传培训,营造出一种诚实守信、各司其责、相互监督、有条不紊的内部会计控制工作氛围。崇尚诚实守信,规范会计核算,强化内部控制管理。

(二)健全和完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

在控制制度形成过程,制度设计和贯彻实施等方面进行诸多创新,在制度起草坚持实行科学民主决策,确保制度的科学性;在制度设计坚持推行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确保制度的有用性;在制度实施坚持建立科学监管机制,确保制度的有效性。

(三)明确财务会计活动的职责分工

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很重要的一个前提是职责分工,正确的职责分工,需要根据各单位履行政府职能或提供社会公益服务的经济业务活动的领域和范围,制定适合单位自身的财务会计工作岗位,界定各工作岗位的职责范围及权限,加强对关键和重要岗位工作人员的控制指导,对不相容岗位必须严格执行人员分离,严禁混岗。通过以上工作形成单位严密的内部会计控制体系与规范,各岗位相互监督、制约,真正起到内部控制对经济业务活动的制衡作用。

(四)加强对财务收支领导审批的控制

上段论述的是事业单位内部财务部门职责分工与控制,而内部财务部门又受控于单位负责人的直接领导,单位负责人的授权批准权限对会计内部控制有相当重要甚至决定性的影响。因而对单位负责人的授权批准必须进行控制,现行控制主要是上级主管部门的监督和单位内部的集体决策机制。上级主管部门仅对事业单位进行不定期监督或监督部分经济业务活动,对单位负责人的授权批准控制主要靠单位内部决策机构中也要执行控制制度,实行决策职责分工并落到实处。

(五)强化预算管理

前已述及,事业单位使用资金为财政资金,也就是说,事业单位收支的依据是经过批准的预算,预算规定了单位支出方向和支出规模水平,所以预算是会计内部控制不可缺少的手段。单位预算必须形成一套严格的程序和系统,主要表现在预算编制、上报、批准、执行、分析、考核等各个环节环环相扣。为提高预算管理水平,一是完善单位预算的调整制度,从调整时间、方法、程序等作出相应的规定;二是推行单位预算和下属各级非独立核算单位预算,要求下属各级非独立核算的事业单位编制预算,克服预算内容不实、预算约束不强和预算执行不了的情况;三是建立预算的跟踪、分析和评价制度,完善预算控制制度,确保资金的正确使用及使用的效益。

(六)加大审计监督力度,加强内部审计监督检查

首先,事业单位要认识内部审计机构的性质与重要性,强化其权威性和独立性。内部审计机构工作人员要不断提高自身政治素质与业务素质、加强法制观念、增强服务意识,克服困难与阻碍,对包括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在内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评价,定期或不定期检查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对控制制度缺陷及执行偏差提出合理有效的纠正补救措施,跟踪纠正补救措施的落实情况。通过内部审计的监督检查跟踪,促进事业单位不断改进与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正确行使政府给予的职责或提供社会公益服务。其次,强化单位外部相关部门的审计监督检查。各级外部相关部门如财政部门、审计机关等要充分发挥对事业单位的监督检查职能,督促事业单位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包括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对事业单位履行政府职责或提供社会公益服务的经济业务活动全部或部分进行审计检查,分析审计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帮助事业单位改进与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外部相关部门也可委托社会中介机构代为其履行对事业单位的审计监督职能。

[1]韩小玲.谈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建立与完善J].现代经济信息,2010.03.

[2]郑石桥.行政单位内部控制结构与效果研究院[J].财务学习,2011.07.

猜你喜欢
内部会计职责岗位
满腔热血尽职责 直面疫情写忠诚
徐钲淇:“引进来”“走出去”,都是我们的职责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关于粮食企业如何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思考
牢记职责使命,做最好的自己
履行人大代表职责 促进企业发展壮大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浅议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加强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建设之我见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