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会计信息的失真及其治理

2013-03-27 02:33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3年1期
关键词:学历者小金库会计制度

李 玲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含义及表现

会计信息失真是指会计信息的形成与提供违背了客观的真实性原则。一般说来,人们比较关注的会计信息失真是指相关人员由于利益驱使而人为制造的会计信息失真。其突出表现在:①财务管理混乱。在会计账簿设置和会计科目的使用上,没有严格按照有关财务规定来设置,会计核算缺乏系统性。②原始凭证虚假。有些单位的原始凭证要素填写不规范、不正确,使收支的资金渠道不能正确划分。③会计要素核算失真。一是资产不实;二是收入失真;三是负债不全;四是成本费用失实。④会计报表编制失实。人为调节会计处理方法,制作出许多为己所用的会计报表。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

1.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助长腐败之风

会计信息失真实质关系到经济利益的分配,导致私设“小金库”等舞弊行为,损害了国家及社会公众利益,滋生腐败。

2.影响单位内部管理,误导单位决策

准确可靠的会计信息有助于强化内部管理,有助于决策者进行合理的决策,如果会计信息失真,会严重干扰企业的规范管理和有效决策。

3.影响会计行业的健康发展

会计信息失真必将带来会计行业的不正之风。对于会计人员来说,参与伪造、变造虚假会计资料虽是为生存所迫,也是职业道德软弱的表现。

三、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1.行政干预的影响尚存在

目前政府管理企业的错位机制导致政企不分,权责不明确。企业不能成为真正的独立经营者,政府往往为了地方利益或领导政绩支持单位的虚报行为,从而造成会计信息失真。

2.会计制度自身的不完善

任何一个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只是对会计工作提出基本的原则和规范,且法定的会计政策往往滞后于会计实践的发展。另外,会计准则中存在着不确定性因素。最典型的、在会计准则中使用最广泛的是“极可能”、“有可能”、和“很可能”等许多模糊性词语。再加上由于对事件发生概率的主观判断因人而异,影响了会计选择和会计处理方法,从而进一步影响了会计信息真实度。

3.现行管理体制和监督机制存在缺陷

首先,从单位内部监督机制看,内部审计在单位负责人领导之下,缺乏独立性和权威性。其次,从外部对会计信息监督机制看,各部门因工作重点不同或出于部门考虑,不能形成有效的监督合力,难于将监督职能落到实处。当前我国的社会监督主要是由注册会计师来完成的。一些会计师事务所受利益驱使,丧失独立公正性。2012年12月17日下午,证监会通报了对上市公司2011年年报审核结果。对截至2011年底2403家上市公司年报进行了审核。其中,沪深交易所共关注了9503个问题,其中财务会计问题占58%。在所有问题中,会计信息失真占比最高,达27%。

4.会计人员素质不高,管理体制陈旧

一方面,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不高,直接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在一线从事财会工作的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员为数甚少,如甘肃省平凉地区的5973名会计人员中,高中以下学历者2367名,中专学历者1877名,大专学历者1567人,本科学历者162名,分别占总数的39.6%,31.4%,26.2%和2.7%,学历层次明显偏低;而其中会计专业毕业的有527名,仅占总数的8.8%,并且存在无证上岗的情况。会计后续教育缺乏力度,造成会计人员对较复杂的会计业务很难较好地处理;另一方面现行会计人员直接受控于单位,并在同一事务中未按内控原则履行不相容职能的要求,无疑是将会计人员置于风口浪尖的境地。

四、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

1.转变政府职能,实行政企分开

政府应通过机构改革,由市场机制去配置企业的人力资源,使企业真正达到产权清晰,权责分明。建立起能客观公正地反映企业经营者业绩和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企业方能自觉遵守经济规律,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资料。

2.完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

我国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中的内容需要不断改善。对于准则中的某些定义和释义要有精确的分析和解释,如果某一定义和释义可能会有多种理解,应表明各种理解的适用情况,这样就不会使准则的使用者造成误解。因此,我们在会计方面可以仿效有关政府部门的相关措施。

3.健全监督机制,加强监管力度

按照“行业自律、政府监管、法律规范”的思路框架,不断完善“内部约束、部门监管、社会监督”三位一体的监管体系,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一是强化政府外部监督。加强财政、审计、税务、银行、监察等职能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力度,形成一个统一的监督整体;二是充分发挥社会监督职能。加强会计师事务所等社会中介服务机构的作用,以此提高会计工作水平和信息质量;三是加大会计信息透明度,扩大监督面,可建立相互监督制度,鼓励与会计做假行为作斗争。

4.制定完善法律法规,有效地控制造假源头

一方面,借鉴发达国家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不断修改、完善和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并尽快建立起与之配套的实施细则,进一步明确会计人员独立执法的地位和权力保障,以解决当企业利益与财会法规发生矛盾时会计人员无所适从的问题;另一方面加大会计违法打击力度,充分发挥处罚措施的震慑作用,从法律上对企业经营者形成约束。我国现在执行的会计法第四条明确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也就是说,凡会计信息质量出现问题,首先应追究领导者的法律责任,而且执法要严,绝不姑息迁就。中央治理“小金库”工作中为进一步明确职责、落实政策,中央纪委、监察部已经研究制定并即将下发《设立“小金库”违纪行为适用〈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若干问题的解释》、《设立“小金库”违法违纪行为政纪处分暂行规定》,对设立“小金库”负有领导责任和直接责任的人员,严肃追究责任。

5.改革现行会计人员管理体制,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

改变会计人员隶属关系,逐步形成“社会招聘、工酬分离、风险执业、行业自律、政府监管、全面规范”的会计人员管理体制。作为一名财会人员,首先要有较高的业务素质,严把进人关。并对会计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适应生产经营的要求。其次,要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在处理经济业务的过程中,做到熟悉法规、依法办事、客观公正,以“不做假账”为道德准绳,以《会计法》为行为准则,做到不论遇到何种情况,不丧失原则,不图谋私利。

[1]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2011年年报监管工作情况通报.

[2]史明俊.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及对策.财会研究,2002.(8).

猜你喜欢
学历者小金库会计制度
又见“读书无用论”
新会计制度下财务管理的创新策略
富有者更长寿?
预算会计制度改革难点思考与探索
《政府会计制度》创新研究及改进展望
德国:低学历者就业改善
基于新时期经济学视角的“小金库”治理对策探析
财政部发布四类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小金库为何屡查不绝
有多少诱惑假汝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