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马来西亚华人政党的“不入阁”

2013-03-27 18:57廖小健
东南亚研究 2013年6期
关键词:马华内阁部长

廖小健

(暨南大学华侨华人研究院 广州510630)

2013年5月5日,马来西亚举行第13 届全国大选,其竞选战况之激烈,政治意识之勃发,选后纠结之持久,大选影响之深远,均前所未有,在马来西亚华人政治,乃至马来西亚政治发展中都占有重要地位。其中华人“反风”的政治威力,它对华人执政党摧枯拉朽之功效,以及马华和民政两大华人执政党的“不入阁”,令人瞩目。

“不入阁”指的是拒绝接受内阁的部长职位及政府的各级官职。族群政治分权,历来是马来西亚政治制度的重要特色,马华公会和民政党等华人政党,作为马来西亚执政联盟国民阵线的主要成员,历届大选后都可以得到固定的内阁部长职位,分别是马华公会4 个,民政党2 个,以及副部长和各级政府的相应职位。是届大选后马华公会和民政党的“不入阁”,对马来西亚华人政治,乃至马来西亚政治与社会的发展,都将产生重大的影响。

一 马华、民政“不入阁”的背景

1.马华、民政的大选成绩

马华公会和民政党两个华人政党,在2008年大选的“308 政治海啸”中,已遭受重创,到2013年大选,两党更是全面溃败,惨不忍睹。马华竞选37 个国会议席和90 个州议席,只赢得7 个国会议席11 州议席,比2008年的15 个国会议席31 个州议席,分别少了8 个和20 个。民政党竞选11 个国会议席及31 个州议席,只赢得1 个国会议席3 个州议席,比2008年的2 个国会议席和4 州议席都少了1 个[1]。

2.马华、民政大选惨败的原因

马华、民政两党惨败的重要原因,按董总文告所指出的,是因为它们在国阵政治架构内,无法发挥相应的作用,不能为华裔族群的政经文教等领域争取基本权益,导致人民,特别是华裔公民的强烈不满,最终被选民唾弃[2]。其实,马华、民政只是一个靶子,华人选民唾弃马华、民政等执政党,实际上反映出他们对国阵政府的强烈不满。

为了争取华人选民的支持,2008年“308 政治海啸”后,华人执政党一直非常努力地争取民心。2009年4月纳吉出任巫统主席暨马来西亚首相后,国阵政府对华人政策也进行了一系列重大调整:政治上提出了“一个马来西亚” (One Malaysia)的治国理念,承诺政府将公正及平等地对待各族人民;经济上调整新经济政策,逐步取消有限公司保留30%土著股权的硬性规定;教育上宣布废除实施6年之久的“英语教数理”政策,批准华社增设独中和升级学院。其他有利于华人社会的措施,还包括不断地拨款给各级华人社团和华文学校,支持华社举办各种华族文化活动,给华人发放各种“红包”。纳吉本人利用各种场合表示对华人的亲善,称赞华人的贡献,并设立中文版博客“阿Jib哥”与华人网友交流,等等。

然而,凡此种种,最终还是没能挽回华人选民的支持。影响华人选民背向的原因很多,如政府始终无法平等地对待华人,教育有失公平,华人执政党表现欠佳,民联对华人选民的有效动员,国内社会运动频发,反政府情绪高涨等。其中,政策效应减弱,华人普遍求变等因素,对华人选民的背向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

调整放宽华人政策是政府争取华人选民回归的重要策略之一。纳吉政府对华人政策的调整应该是相当的大刀阔斧,一些重要政策推出时,也确实是好评如潮,但随着时间推移,有关效应逐渐消失。另外,从调整顺序来说,“先轻后重”要比“先重后轻”更有效果,而纳吉政府却恰好是后者。如2009年对“30%土著股权”的调整就非常重要,因为“30%土著股权”是新经济政策的内核,是马来人拥有经济特权的标志性指标,也是马华两族经济地位不平等的重要表现之一。部分地废除“30%土著股权”,是对新经济政策的一个相当重大的调整,当时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后来的一些调整,如允许华社增设关丹中华独中,核准南方学院、拉曼学院升格为大学,提供更多的华教师资,不断发红包等,由于重要性远不如前,成了“小菜一碟”,已很难得到华人更多的肯定。与此同时,选前的各种课题,如教育发展大蓝图,拆迁吉隆坡唐人街,在关丹设立莱纳斯稀土厂,落实最低薪金制等,却不断挑起华社对政府的不满与抗争。结果,大选前夕,马来西亚资深时事评论员潘永强已判断:“现在不管马华做什么事情,或是作出什么贡献,或争取到什么好的政策,都不会为马华挽回声望和选票。”[3]

长期以来,由于巫统一党独大,连续执政的国阵几乎是随心所欲地实施着各种马来人优先政策,华人一直希望马来西亚能出现两线制,出现政党轮替,以制衡国阵,教训国阵。2008年大选后出现民联与国阵的抗衡,正是华人社会盼望多年的局面。过去,不少华人担心发生动乱,不太敢支持反对党,两线制始终都是“水中月”。2008年虽然发生了“308 政治海啸”,但社会秩序始终保持相对稳定。既然如此,华人选民为什么不通过支持在野联盟更好地争取本族的权利呢?因此,不少华人为了支持两线制而选择支持在野联盟。正如选前马来西亚隆雪华堂执行长陈亚才所认为的:“现在的政治趋势是政权轮替、改朝换代,其他都是细节。”[4]2012年马来西亚举行年度汉字评选,“改”字脱颖而出成为最热门的汉字。这个“改”,可以解读为华人要求政府进行更多的改革,也可以理解是“改朝换代”的“改”。

3.“不入阁”的决定

大选前,马华曾召开特别代表大会并通过决议,声称如果马华2013年大选成绩不如2008年,它将全面退出内阁、州与地方政府。这个决定当时被视为“威胁华族选民”的竞选策略,显然没有收到吸引华人选民回归的预期效果。大选后,马华决定执行“不入阁”的决定。民政党在大选后数天,即5月11日召开中委会,也决定“不入阁”。不同的是,马华表示拒绝从中央到地方的所有职位,民政党则只是辞去中央职位,还继续担任地方职务。

华人执政党并不是第一次决定“不入阁”。早在1969年,是年大选惨败的马华就曾宣布退出政府内阁及各州行政议会,后在华人社团的极力要求下,重新加入内阁。但40 多年后,华社对马华、民政“不入阁”的反应则冷淡得多,一些华团领袖甚至认为,内阁中没有华人代表不足为惧,如马来西亚吉隆坡暨雪兰莪华人大会堂总会长陈友信就表示,内阁没有华人代表,他一点也不担心[5]。虽然华社、巫统,以及一些马来西亚的政要名流都曾发表言论,希望两大华人政党重新考虑“不入阁”的决定,但两党均坚持不改初衷。

二 大选后的马来西亚内阁

2013年5月15日出台的马来西亚新内阁,由30 人分别出任24 个部门的部长职务,教育部和高教部重新合二为一。新内阁是历年来新人最多的一届内阁,在24 个部门的正副部长中,有24 人是新面孔,超过总数的1/3。和历届内阁一样,内阁的巫统部长占了大多数,且都掌握关键部门,如正副首相、财政部、内政部和国防部等。巫统暨国阵主席纳吉继续出任首相和财政部长,巫统署理主席慕尤丁继续出任副首相及教育部长,原内政部长希山慕丁调任国防部长,原国防部长阿末查希则调任内政部长[6]。

新内阁对华人政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

1.内阁首次没有华人政党代表

大选后组建的马来西亚内阁,最大特点是华人代表最少,且首次没有华人政党代表。上届内阁,华人政党一共有6 名部长和10 名副部长,其中马华有4 名部长和7 名副部长,民政党有1 名部长和2 位副部长,东马的人联党有1 名部长和1 名副部长。由于马华和民政都坚持“不入阁”,人联党没有华人国会议员,大选后的新内阁,首次没有华人政党代表。这也是自1959年以来,马华代表首次没有进入内阁,以及民政党自1974年加入国阵以来,首次没有代表入阁。新内阁为马华保留了一个交通部长职位,目前由新任国防部长希山慕丁暂代。

新内阁只有两名华人分别出任部长及副部长,即刘胜权出任首相署部长,叶娟呈出任教育部副部长。

刘胜权现年66 岁,是纳吉新内阁中的非政党精英之一。受委部长前,他是国际透明组织马国分会主席,担任马来西亚玻璃(Sheet Glass)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双威控股(Sunway Holdings)和马来西亚邮政有限公司的独立董事等职务。他曾在大选前以国际透明组织马国分会主席身份,和纳吉签署“选举廉正宣言”。入阁后,他表示将辞去国际透明组织马国分会主席一职。虽然他是新内阁中唯一的华人部长,但他声称,他在内阁里不是华社的代表,强调他入阁的主要角色是反贪腐及提倡廉政。他认为,他在内阁中可扮演两大角色,一是反腐倡廉,提升肃贪工作和政府的诚信;二是作为政府与人民之间的桥梁,拉近官民沟通与关系[7]。

叶娟呈现年62 岁,是东马沙巴团结党党员,曾在教育界服务33年,并担任前教育部长希山慕丁推行模范学校时的顾问。2013年大选时,她以5000 多张多数票,击败人民公正党的江汉明,赢得沙巴斗湖国会议席[8]。叶娟呈不谙华文,但她接受《星洲日报》专访时说: “虽然我不谙中文,但我流着华人的血,从小也受华族文化熏陶,因此我了解华族对教育的重视。”她认为华社要求政府根据需求增建华小是合理的,但必须确保这些华小是建在真正有需求的地方,需要提交足够的数据和资料证明[9]。

2.职位分配体现“论功行赏”

过去,大选后国阵组建内阁,大体上按“固打比例”给各族群政党分配内阁职位,无论各党的选举成绩如何。但2013年大选后,国阵内阁职位的分配,却体现了“论功行赏”的原则,即赢得席位多或该族选票多,分配的内阁职位就相应增加。

“论功行赏”原则首先体现在对东马政党的职位分配上。大选中,东马沙巴及沙捞越两州,为国阵赢得47 个国会议席,约占133 个国阵总席位的35%,为国阵继续执政立下汗马功劳,被称为国阵的定存州。因此,在新内阁中,东马的沙巴及沙捞越两州,分别各获得6 名部长及4 名副部长职位[10]。是届内阁,成为东马部长最多的一届内阁。而大选惨败的雪州巫统,则没有代表被委任为部长,身为雪州国阵主席的纳吉,只委任一名雪州巫统国会议员出任农业及农基工业部副部长。

在“论功行赏”的原则下,印度人也成了最大的赢家。成功为国阵拉回印度族选票的印度国大党,部长职位从上届的1 个增加到2 个,共获2 个部长和2 个副部长职位,胜选的4 名国大党国会议员全部入阁。曾在2007年号召大批印度族上街游行的印度教徒权益委员会(Hindraf,简称印权会)领袖瓦达姆迪,也通过受委为上议员入阁,出任首相署副部长。连被视为国阵“蚊子党”的人民进步党,也因印度选民对国阵的支持而受惠。该党槟州主席印裔罗格巴拉莫汉,大选中连参选机会都没有得到,大选后却受委上议员并官拜副部长(直辖区副部长),而过去他所获最高官职仅仅是在2007年出任市议员而已。按国大党策略局主任威巴里所发文告的说法,这证明纳吉履行提升印裔族群社会经济地位的承诺[11]。

以往大选后组建的国阵内阁,马华和民政均可按“固打比例”,获得相应的部长职位,无论它们的大选表现如何。但实行了“论功行赏”原则,职位分配则要与大选表现挂钩了。在这种“论功行赏”的原则下,是届内阁,即使马华、民政入阁,估计官职数量也会大大减少。歪打正着,马华、民政的“不入阁”,其实解决了纳吉的一个难题,也多少为马华和民政保留了一点点尊严。国阵的“论功行赏”的分权原则,对马华、民政等华人执政党的影响,应该是非常深远的。如果华人执政党在以后的大选中,还无法有所表现的话,华人政党执政地位的继续削弱,将难以避免。

三 华人政党“不入阁”对华人社会的影响

马华的“不入阁”是指全面退出内阁、州与地方政府,马华坚持执行“不入阁”的决定后,大批马华地方政府官员也随之辞职,大部分空缺为巫统成员所填补。不过也有一些例外,如马华全国组织秘书郑修强接受了柔佛州行政议员官职,曾任旅游部长的马华副总会长黄燕燕受委为旅游促进局主席,作为马华总会长的蔡细历,也没有辞去槟州港务局主席的职务。按蔡细历的解释, “不入阁”仅限于一般由马华推荐党员出任的官职,包括部长、州行政议员,至于政府机构的官职,则是由首相及部长推荐,因此不包含在“不入阁”范围内[12]。但马华救党委员会3.0 联合8 个区会主席,还是以蔡细历违反“不入阁”议决为由,于2013年8月初正式发动了“倒蔡行动”,要求党纪律委员会处分蔡细历。“不入阁”的孰是孰非,在马华内部引起了一连串的争论,成为马华激烈党选的热点话题。一般估计,2013年底马华中央党选后,马华会接受内阁保留的交通部长职位。即便如此,今不如昔已成定局。

对于大选后华人政党“不入阁”,马来西亚各界反应不一,一些华人商界和文化精英希望马华和民政党重新考虑入阁,以加强华裔在朝的政治代表性[13]。马来西亚中华大会堂总会会长丹斯里方天兴认为,国阵华人政党不入阁如同“自废武功”[14]。但也有一些华团领袖认为,内阁中没有华人代表不要紧,因为任何部长都必须不分种族地为全民服务[15]。

笔者认为,目前马来西亚朝野的两大联盟,都是由马来人政党主导的政党联盟,在它们激烈的政治博弈中,均需要争取华人社会的支持,特别是华人在大选中显示出强大的政治力量后,国阵政府无疑要继续秉承推动族群合作、公平照顾各族群利益的治国理念,争取华人选民回流。大选后,一些马来人政要纷纷表态,要为全民服务。如首相纳吉,尽管认定存在“华人政治海啸”,但他一再表示“我将当一个全体马来西亚人的首相”。巫统的霹雳州务大臣占比里就任时也说,虽然华裔选票倾向民联,但国阵不会放弃华裔[16],等等。但政府缺乏华人政党的代表,这对华人社会的影响应该还是很大的。

1.华社少了一个与政府沟通的有效渠道

华人政党参与执政,特别是参加内阁,可以为马华两族之间的沟通和磋商提供最大的方便。通过华人官员的信息反馈,政府可以及时了解华人社会的情况与诉求,并在制定政策时,考虑有关的情况。如果政府少了华人政党代表,华人要上传华社的信息诉求则不那么容易了。例如华教课题,以往董教总都是和马华的教育副部长联系,现在则要和远在东马斗湖的团结党教育副部长联系了,谈何容易!

2.华人在资源分配中将更加弱势

资源分配历来是以政治权力为基础的,在多元族群的马来西亚政府中,哪个族群的代表多,利益就倾向哪一方,代表少的,争得的利益就少一些,没有代表的,那就没有机会在政府内部争取本族权益,只能等着别人的善意安排,相当被动。即使纳吉有作全民首相的理想,但在巫统党内和政府内,他也要参考或顾及多数代表的意愿。虽然华人政党还可以通过国阵机制争取华社的权益,但政党渠道和政府渠道毕竟还是有很大的不同。“朝中有人好说话”,政府里没有华人政党代表,华人将无法直接参与政府的大小决策,无法像过去那样在体制内反复讨论磋商,很多国家和地方政策的拟定安排,很可能会在华人不太知情的情况下作出决定。凡此种种,对在体制内提出华人族群的特定诉求,维护和争取华人族群的各种权益,都将是不利的。

3.将降低华人执政党协调华人与政府矛盾的缓冲作用

过去,大多数华人把马华公会等华人执政党,看成是华人族群在政府里的代表,对政府的很多不满遂转化为对马华公会的不满,如关于“新经济政策”、华文教育课题等大大小小的争论,马华公会都会成为众矢之的。政府和马来人反而很多时候避开了与华社的正面交锋与激烈冲突,政府得以根据形势参考制定比较有效的措施,两族间的不少纷争和矛盾在激化之前就得到缓和。马华的角色有点像华社的“出气筒”和政府的“挡箭牌”。没有了马华等华人执政党作为缓冲,华人与政府、华人与马来人的矛盾与冲突,将是直接而正面的,就像大选后的各种种族课题的争论一样,预警、防范或回旋的余地都大大减少,族群矛盾激化的可能性也随之增加。

结论

综上所述,2013年大选后,随着执政联盟中华人政党的“不入阁”,华人政党在马来西亚的执政地位已大大削弱:从上届内阁的6 名部长及10名副部长,减少到只有1 个交通部长的保留名额,这对维护和争取华人族群的权益,无疑是不利的。

另外,马华印三大族群通过族群政党联盟分享政治权力,是马来西亚政治制度的传统与特色,这个政治传统使马华印三党的政治人物,始终得以在内阁中分得一席之地,分别代表着西马三大种族马来人、华人和印度人的利益。即使1974年国阵成立,沙巴和沙捞越的一些政党正式纳入执政联盟以后,情况也没有太多改变。但随着华人政党执政地位的边缘化,马华、民政等华人政党维护和争取华社权益的功能随之削弱,两党的政治代表性和重要性也将大大削弱,它们在执政联盟中的地位,以及它们通过执政联盟对公权力的分享,无疑将受到极大的影响。这一变化,将猛烈冲击马来西亚原有的族群政党结构,对马来西亚传统的族群政党执政联盟制度,以及华人的政党政治,都有可能产生重大的影响。

【注 释】

[1]《(大选)成绩总览》,http://www65.sinchew.com.my/election2013/result/ =all,2013年5月8日。

[2]《董总针对第13 届全国大选结果发表文告》,董总网页,2013年 5月 7日,http://www.djz.edu.my/resource/index.php?option= com_ content&view = article&id =7488&catid=175&Itemid=9

[3][4]吴汉钧:《华教命运牵动华人选票》,联合早报网,2012年12月3日,http://www.zaobao.com/yx/yx121203_ 010.shtml

[5]《任何部长都应服务全民 华团:内阁无华人不足为惧》,联合早报网,2013年5月13日,http://www.zaobao.com/yx/yx130513_ 008.shtml

[6]刘汉良:《新内阁反映政治现实》, (马来西亚)《光明日报》2013年5月16日。

[7]《马新内阁唯一华人部长 刘胜权:入阁为肃贪而非代表华社》,联合早报网,2013年5月18日,http://www.zaobao.com/yx/yx130518_ 008.shtml

[8]《沙巴国会总议席》,http://www65.sinchew.com.my/election2013/result/ =SBH,2013年5月10日。

[9]《马国华教界对未来审慎务实》,联合早报网,2013年5月19日,http://www.zaobao.com/yx/yx130519_ 002.shtml

[10]《马国新内阁宣誓就职》,联合早报网,2013年5月17日,http://www.zaobao.com/yx/yx130517_ 001.shtml

[11]《国大党:兴权会代表获官职证明首相重视印裔社群发展》,马新社中文网,2013年5月16日,http://mandarin.bernama.com/v2/updatenews.php?id=95776

[12]《郑修强与黄燕燕“待遇不同”掀起“马华双重标准”争议》,联合早报网,2013年6月21日,http://www.zaobao.com/news/sea/story20130621 -218675

[13]郑丁贤:《华人要不要加入政府?》,(马来西亚)《星洲日报》2013年5月8日。

[14]《马来西亚侨领:马华不入阁不影响维护华社利益》,中国新闻网,2013年7月23日,http://www.chinanews.com/hr/2013/07 -23/5074978.shtml

[15]《任何部长都应服务全民 华团:内阁无华人不足为惧》,联合早报网,2013年5月13日,http://www.zaobao.com/yx130513_ 008.shtml

[16]《纳吉谈“华人海啸”问题:华人选民被反对党摆布》,联合早报网,2013年5月8日,http://www.zaobao.com/yx/yx130508_ 001.shtml

猜你喜欢
马华内阁部长
岸田内阁与日本政治走向
防不胜防
部长通道:从“躲”到“等”新气象
农业部副部长余欣荣
丝绸之路旅游部长
文艺评论家与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