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医理论的中药汤剂服法

2013-03-31 08:35邹凤萍仙桃市中医院骨科湖北仙桃433000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3年18期
关键词:药力汤剂服药

邹凤萍 (仙桃市中医院骨科,湖北 仙桃433000)

中药汤剂的服法是中医护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服药方法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药物疗效的发挥。“药可治病,也可致病”,这是历代医家谨慎用药之警语。但是人们往往将精力集中在药证切合、组方严谨、用量恰当、药品煎煮注意事项等方面,而对服药的时间、次数、温度以及一些禁忌和护理往往容易忽视。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应用中医理论指导中药汤剂的服法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中药汤剂的服用时间

1.1 用 “天人相应”理论指导服药

我们的祖先早已认识到大自然的一切变化,都和人的生命活动息息相关,形成了 “天人相应”学说。人和自然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人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不但受四时气候的影响,而且和自然界昼夜晨昏、阴阳变化的节律是一致的。正如 《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篇》曰 “朝则人气始生,病气衰,故旦慧;日中人气长,长则胜邪,故安;夕则人气始衰,邪气始生,故加;夜半人气入脏,邪气独属于身故甚也。”这里所说的人气即正气,意思是说白天阳气盛,人体的正气由生到长,抗病能力逐渐增加;夜晚阴气盛,人体的真气衰退,内藏于脏,抗病能力较弱。人体的正气应天时之升降出入,因而疾病随之有 “旦慧,昼安,夕加,夜甚”的变化。所以凡阴盛阳虚用补阳药,或阴邪致病须扶助阳气以祛邪,如发汗、利水、除湿、祛寒药等,宜在午时前后服用或早晚各服1次,中午加服1次,以借助阳气而助药力。反之凡阳盛阴虚用补阴药或阳邪致病须祛阳邪,如用祛风药等应在亥时前后服用或早晚各服1次,以借助阴气而助药力。

1.2 用 “六经欲解时”理论指导服药

“六经欲解时”是东汉医学家张仲景根据 《内经》理论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而创立的,他指出了六经病自解趋势的时辰规律,这对指导临床用药有重要的意义。具体地说,太阳病欲解时从申时到戌时,故阳明病服药宜在午时前后;少阳病欲解时,从寅时到辰时,故少阳病服药宜在卯时前后;太阴病欲解时从亥时到丑时,太阴病服药宜在子时前后;少阴病欲解时从子时到寅时,少阴病服药宜在寅时前后。

1.3 根据患病部位及药物的性质选择服药时间

一般来说,治疗上焦的疾病,如头痛目疾咽喉病等,欲使药力停留在上焦时间较久者,宜在食后服;治疗下焦的疾病,如腹痛腰痛遗精等,欲使药力迅速下达者,宜在饭前30~60min服;治疗中焦的脾胃疾病,如胃痛胃胀等,为使药物能与食物充分接触,并借助药物力量帮助脾胃完成消化,宜在饭后片刻服;滋腻补养药,如四物汤、四君子汤等,宜在饭前不饥不饱时服,以便于药物充分吸收,起到滋补作用;驱虫药、泻下药及四肢血脉的药物,宜在空腹时服,这样有利于药物迅速进入肠内,并保持较高浓度,而迅速发挥药效。驱虫药还可隔夜服,即在睡前服1次,于第2天早晨再服1次,以便将虫完全杀死排除体外;对胃肠道有刺激性的药物宜在饭后半小时服用;安神药宜在睡前15~30min服用;通便药宜空腹用;调经药一般于经前或经期服用。

1.4 根据病情选择服药时间

急性病应立即服药,不拘时间;慢性病服丸散膏酒者每日3次,或每日早晚各1次,以使药物持续发挥治疗作用。还有的也可煎汤代茶频频饮服,使药力持续,以利顿挫病势。

2 中药汤剂服用温度

一般应遵热药热服,寒药冷服的原则。热证用寒药可冷服,寒证用热药可热服。但有时寒热错杂,相互格拒,可出现服药反吐的情况,如系真寒假热则热药冷服,如系真热假寒则宜寒药热服[1]。如无特殊说明,一般都应温服。但发汗解表药及寒证用药要在汤剂能入口时赶紧趁热服下,以助药力。对呕吐病人应冷服并少量频服或加少许姜汁。

3 中药汤剂的服用次数

张仲景在其所著 《伤寒论》和 《金匮要略》一书中,根据病情和内服药物不同,每剂药各有分日二服、日三服、日四服、日三服夜一服、顿服、少少含咽等。现在临床上常规是采用每日1剂,每剂分二服或三服;病情急重的采取顿服法集中药力以获速效而达控制病势的目的。如需服较烈性药物,咽喉及食道部位病变,如喉痛咽痛及鱼鲠伤咽部等症,服药时宜采用徐徐含咽方法,一日作数次服用,使药物慢慢通过病灶部位发挥作用。

4 中药汤剂服用期间饮食禁忌

在服药期间,一般应忌食生冷油腻肥厚之品,这些食物不易消化,有碍药力运行,且肥腻之食,粘聚肠胃,容易郁结生热。这对解表发汗、清热凉血、解毒消肿、止咳化痰、行气消食等剂在治疗效果上产生很大影响。在服安神清咽、明目降压、平肝利湿、止血润肺等药剂时,应忌食酒姜葱蒜、可可咖啡、辣椒羊肉等辛温之品;服祛风止寒、痛温经、补阳涩精、止泻等药剂时,忌食冰砖雪糕、生梨柿子、螃蟹竹笋等寒性食物。还有某些食物对某些药物的性能相抵,如人参忌茶叶萝卜,鳖甲忌苋菜,地黄忌萝卜,黄连忌猪肉,麦冬忌鲫鱼,仙茅忌牛奶,首乌忌葱蒜,柿霜忌蟹,茯苓忌醋,常山忌葱,蜂蜜忌生葱,滋补药忌茶等。如不注意这些禁忌就会减低药效,甚至无效或加重病情,如服人参同时吃萝卜,就会减低甚至消除人参的作用;肾炎及水肿患者不能吃咸,否则会使病情加重。如一水肿患儿,经用麻黄汤发汗消肿,因偷吃咸菜晨起又复水肿;又如哮喘过敏性皮炎肝炎疮疖等患者,在服药同时不能吃鸡羊猪肉、鱼鳖虾、韭菜发菜等食品[2]。

5 中药汤剂的服用指导

1)服发汗药后即需安卧,服辛温发表药宜盖被取微汗以助之。凡服发汗药者,只宜取得通体微汗,热退身凉,证明表证已解,立即停药;若汗出而身热不退,应再给1剂;若发现服药后汗不出或汗出不足者,可加服热开水或热稀粥以及加盖衣被,以助药力取汗,但不可让患者大汗淋漓,以防发汗太多而虚脱。服发汗药后,不可即食酸味食物及冷饮。

2)服催吐药时应嘱患者束紧肚腹,服用后不即吐者,可用手指探吐,再饮些温开水或生鸡蛋清。如出现吐而不止者,可食些冷稀粥或饮凉开水。如服爪蒂散吐而不止者,可以麝香0.5g冲水内服。

3)服用泻下药、驱虫药、助消化药后要观察病人的大便颜色、气味、性质、数量、次数及病人的自我感觉。

4)服用利湿剂、逐水剂的患者要观察其小便的颜色、气味、次数、数量、有无混浊以及尿液的pH值的变化。

5)对联合服西药的患者,护理人员在服药指导前,先要了解中药的剂型与组成,以及目前患者所服用的西药成分,以免发生中西药的配伍禁忌,才能更好地指导临床用药[3]。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疾病的康复与保健已成为人们十分关注的问题。运用中医理论知识指导患者服用中药汤剂,避免了临床上 “方对而药不灵”的困扰,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效果。同时我们也体会到,运用中医理论知识指导临床护理工作,既丰富了整体护理的内涵,提高了护理人员的知识水平,又推动了中医护理学科的发展。

[1]丁兆梦 .药效与临床 [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9:18.

[2]贾公孚,谢惠民 .药物联用禁忌手册 [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1:23.

[3]唐本华 .浅谈中西药物配伍禁忌 [J].时珍国医国药,2001,12 (7):672.

猜你喜欢
药力汤剂服药
传统中药制剂丸、散、汤剂的研究现状
中老年人服药切记4不要
服药禁忌
口服中药汤剂常见不良反应及药学干预
《伤寒论》对于现代中药汤剂制作的启示
黄酒为引更助药力
警惕服药期间的饮食禁忌
喝完中药来碗稀粥
喝完中药,来碗稀粥
喝完中药,来碗稀粥助药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