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并发肝源性糖尿病患者临床护理体会

2013-03-31 15:31陈梅花
承德医学院学报 2013年5期
关键词:肝源肝性利尿剂

赵 艳,陈梅花

(芜湖市第三人民医院,安徽芜湖 241000)

肝源性糖尿病是由于肝实质损伤和肝功能损害,导致肝脏对糖正常代谢出现失控,再加上一些未知的原因,使患者糖耐量发生异常,最终导致糖尿病。而肝硬化患者约有80%发生糖耐量异常,其中20%-30%患者可能发展成糖尿病[1]。肝源性糖尿病具有发病隐匿,临床上“三多一少”症状不典型,糖尿病并发症发生少等特点,但在肝硬化基础上并发糖尿病时,会大大增加肝硬化并发症发生的危险。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5月收治肝硬化并发肝源性糖尿病患者41例,均采取休息、控制饮食、保肝、利尿、营养支持、抗病毒、抗肝纤维化及皮下注射胰岛素等治疗,其中除2例并发肝性脑病死亡、4例因病情治疗效果不明显转出,其余患者临床治愈出院,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肝硬化并发肝源性糖尿病患者41例,其中男29例,女12例,年龄35-65岁,平均51.6±3.52岁。肝硬化病程为3-28年,平均15±5.3年。患者均于糖尿病发病前有肝硬化病史,其中肝硬化代偿期患者12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29例,患者均为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肝病面容、黄疸、乏力、肝功能不同程度损伤、低蛋白血症、不同程度的腹水、脾功能亢进等,其中有2例曾行门静脉断流及脾切除术。本组患者实验室检查空腹血糖≥7.8mmol/L,餐后血糖>11.1mmol/L,均为Ⅱ型糖尿病,本组患者符合1997年美国糖尿病协会提出的诊断和分类标准。

1.2 方法 采取合理的饮食和运动干预,并进行保肝、降酶、利尿,抗病毒、抗肝纤维化,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控制感染,皮下注射短效胰岛素降血糖等治疗和护理措施。

2 结果

41例患者中有2例继发肝功能衰竭并发肝性脑病,经抢救无效而死亡;4例患者治疗效果不佳转出;其余患者肝功能好转,血糖基本恢复正常,无其它严重并发症发生。

3 护理

3.1 病情观察 ①监测生命体征变化。密切观察患者的神志、性格、行为、体温、大便颜色、尿量、皮肤和粘膜有无出血、皮肤颜色和完整性、有无瘙痒等情况,监测血压、心率、血压饱和度、呼吸、体重、腹围等变化,准确记录24h出入量和水电解质失衡症状,如患者出现头昏、饥饿感、心慌、出冷汗、面色苍白等情况,立即补充含糖食物并通知医生,防低血糖昏迷。②密切观察监测血糖、血电解质、肝肾功能、血常规、腹水常规、凝血酶原时间、血清蛋白等变化,为治疗护理的效果和调整提供依据。

3.2 心理护理 患者因长期受慢性病的困扰会产生紧张、焦虑、恐惧等心理。糖尿病的发病与其他疾病一样,有生物、社会和心理因素,而社会和心理因素起着重要的作用[2]。因此,护理人员应重视心理护理。护士需向患者讲述疾病相关知识及转归情况,并以身边康复的实例鼓励患者,同时引导患者加入自己康复治疗的计划中,并教会患者几种转移注意力的方法,以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积极配合治疗护理。

3.3 饮食护理 控制总热量的摄入,摄入的热量给予维持理想体重的标准,但糖类可含量略高,因为摄入略高的糖水化合物,有利于肝细胞的修复。营养素的分配标准为糖水化合物占50%-60%,蛋白质占10%-20%,脂肪约占10%。成人休息时每日每千克理想体重的热量为25-30 kcal,轻度活动时为30-35kcal/kg/d。若患者处于肝功能受损期,则需相应增加能量的摄入,降低蛋白质的摄入量;若出现肾功能损害或肝性脑病的先兆,则需低蛋白0.5-1.0g/kg/d或无蛋白饮食,一天饮食按1/5、2/5、2/5的比例分为三餐,必须做到定餐、定时、定量,另需搭配富含维生素A、B、C、E、K的食物。有腹水患者要控制水和钠盐的摄入,每日盐摄入量为500-800mg,水摄入量<1000ml。进餐时要细嚼慢咽,食谱要多样化,避免进食刺激性及植物纤维多、坚硬的食物,以免发生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禁烟、戒酒,不喝含酒精成分的饮料,不食含葡萄糖、蔗糖、蜂蜜等食物,此外,还要根据个人血糖控制情况做动态调整,以达最佳水平。

3.4 休息及运动护理 肝硬化并发肝源性糖尿病患者休息以静卧为主,但适当的运动不仅可以调节患者持久卧床的不良情绪,预防静脉血栓的形成,还可以增强肌肉对葡萄糖的利用,加强胰岛素受体的敏感性。因此,我们依据患者的身体情况,为患者制定了合理、长期、有计划的低强度有氧运动,如步行、做操、打太极拳等,并指导患者在餐后1小时进行,时间为20-30min。运动的强度以运动后患者出现轻度的呼吸变促,脉搏加快,休息5分钟内即能恢复为度。同时指导患者动静结合,灵活机动地调整。

3.5 药物治疗的护理 ①肝腹水是肝硬化最突出的表现[3]。对于中大量腹水患者,我们采用小剂量的利尿剂进行利尿。一般使用螺内酯类利尿剂,避免使用噻嗪类利尿剂。螺内酯类利尿剂可以预防利尿导致的低钾血症,而噻嗪类利尿剂有抑制胰岛β细胞功能的作用。使用利尿剂过程中需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协助患者改变体位,防止体位改变导致跌倒、坠床等。另外需监测水电解质的平衡。②本组患者使用核苷类药物抗病毒。用药时需指导患者按时服药,长期服药,不能随意增减,以免引起药物的反跳现象。并指导患者如何降低消化道的不适和出现脱发如何处理。另外需监测肝功能和血象,防止肝功能受损加重和骨髓抑制。③控制血糖采用小剂量的短效胰岛素皮下注射。一般将血糖控制在空腹血糖为6.0-8.0mmol/L,餐后2h血糖6.0-10.0mmol/L。使用胰岛素时一定要剂量准确,最好用75%医用酒精做皮肤消毒,避免同一部位长期注射,注射半小时后一定按时、按量进餐,同时密切观察胰岛素的疗效和病人的反应。上述措施需逐渐教会患者,并让病人熟练掌握,直到患者能自己进行正确的胰岛素注射。教会患者掌握出现低血糖反应时症状和应对措施,并帮助患者建立糖尿病卡。④使用抗生素应尽量避免使用对肝肾有损害的药物,同时根据药敏实验选择有效抗生素,防止抗生素耐药现象的发生。

3.6 预防并发症 肝硬化并发肝源性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有水电解质酸碱失衡、上消化道出血、自发性腹膜炎、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等,而糖尿病本身的并发症发生较少,但肝硬化的并发症一旦出现往往都是致命的。本组病例中有2例患者因为肝功能受损严重并发肝性脑病而死亡。因此,我们要重视病人的主诉,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定期检测各项指标,以达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3.7 出院指导 告知患者饮食、休息、保持良好心态的重要性,要求患者按时服药,定期复查,一旦出现不适随时来院就诊,并以电话随访的方式监督患者的饮食、休息和科学用药等。

[1] 张霞,沈薇,沈鼎明.肝病伴糖代谢异常患者的临床分析[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6,14(4):289-192.

[2] 吴媛,曾玉萍,陶雪斌,等.优势内容递增教育法对胰岛素注射治疗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影响[J].内科,2011,6(4):385-387.

[3] 夏泉源.内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66.

猜你喜欢
肝源肝性利尿剂
心衰患者不用利尿剂,预后更好?!JACC子刊研究
利尿并非越多越好
轻微型肝性脑病的扩散张量成像研究
冠心病心衰冠心宁+利尿剂治疗的临床效果
治疗肝源性糖尿病的注意事项
肝硬化患者合并轻微肝性脑病的治疗时间
瑞甘治疗肝性脑病的疗效研究
肝源性溃疡胃黏膜防御屏障的临床研究
醒脑静联合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肝性脑病的疗效观察
50例肝源性糖尿病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