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晚清出使大臣刘瑞芬的内政政绩

2013-04-06 08:08戴国芳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吏治巡抚江西

戴国芳

(汕尾职业技术学院中文系,广东汕尾516600)

刘瑞芬(1827-1892),字芝田,清末安徽贵池县人,淮军出身,晚清外交家。1862年随从李鸿章淮军援上海,办理水陆军械转运。不久保为道员,督办松沪厘捐。1876年,掌管两淮盐运使。不久授任为上海道。之后又任江西按察使、布政使,署理江西巡抚。1885年被旨派出使英俄两国钦差大臣,1887年充任出使英法比意4国钦差大臣,1889年5月授任广东巡抚,1892年3月卒于任内。终年66岁。

刘瑞芬独立处理地方事务是从1877年(光绪三年)署上海道开始。他在上海道任上时政绩显著,颇受当局好评。五方杂居、华洋杂处的上海洋务形势、政情民况在洋务运动初期较为平稳,这与他的妥善治理有密切的关系。时人评道:“公熟于洋务,应付裁决,悉中肯綮”[1]。其办事机敏、务实的作风,深受李鸿章的赏识,也引起朝廷的重视,不久被委任江西按察使、江西布政使和护理江西巡抚等重任。担任地方要员,为刘瑞芬大显身手提供了平台。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刘瑞芬内政方面的政绩。

一 关心民瘼,赈灾安民

刘瑞芬从小生活在甫里乡间,他非常了解劳动人民的贫苦生活,因而为官时十分关注民生问题。在时局动荡和自然灾害频仍发生的岁月里,千方百计赈灾救助,不使百姓因灾而流离失所。每逢大灾时,一方面积极奏请减免灾区钱粮负担,另一方面广泛发动捐赈活动,帮助灾民渡过难关。这样的事例在他为宦江浙沪粤时都处理得极为妥当。薛福成曾这样说:“芝田颇有得于黄老之学”[2]。

1876年,刘瑞芬署两淮盐运使,驻扬州。当时淮北饥荒,大量流民南下谋生。巡抚吴文炳为稳定苏南局势,防止疫情发生,遂发布檄文,禁止饥民渡过长江,这样饥民大多流散在扬州一带,安置灾民就成为盐运使刘瑞芬的紧迫任务。面对大量的灾民,刘瑞芬多方筹措赈灾款项安置灾民,救助了大量灾民。这一功绩《钦定国史本传》等史籍中都有记载,“瑞芬筑围城外,搭棚编号,按籍栖止,计口授食,所全活六万余人”[1]9,扬州灾民“病则医药,死则葬埋”[3]。除此之外,为了安定民心,稳定灾区社会治安,尽快地恢复社会生产,刘瑞芬还对灾民进行政策宣传,竭力安抚灾民,以免发生灾民暴动。《皖志列传稿》记载道,“瑞芬一月中为宣讲大义者六”[3]。为了防止有人趁乱烧杀抢劫,拐卖人口,扰乱民心,影响安定,刘瑞芬及时采取了治安防范措施,“卫之以兵,昼夜巡徼之”[3]。由于举措及时得当,扬州灾民未有骚乱,局势平稳,从而稳妥地解决了扬州饥民问题。朝野内外都叹服:北方大灾,扬州盐运使治理有方,因而“扬州城始终无扰”,“不闻驿骚”[3]。俞樾曾就此事评论“此在公当日但以心行实政耳,然无公则吴中必大驿骚矣”[1]21。

在上海道任上,刘瑞芬不仅关注本省的灾情,也积极援助外省赈灾。1877年5月,福建省遭重大水涝灾害,赈抚需大量钱款。闽浙总督何璟、前抚臣丁日昌奏明劝捐以济救灾。刘瑞芬当时署上海道,他召集沪商,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规劝他们积善积德,捐款救民救灾。在他的努力下,沪商共捐出“规平银一万两——折库平番银九千一百二十四两零”[4],大大缓解了福建省救灾款短缺的困境。

刘瑞芬在江西藩司任上,江西18个厅县先后遭受水旱灾害。刘瑞芬亲自札委各灾区知府“详细堪明,分别办理”[5],筹拨救灾款项和劝捐募赈,重视灾区救济善后的工作。他采取的措施稳妥可行,“筹款并平粜积谷及劝捐助赈,以恤灾黎。”[5]55同时,针对灾情轻重缓急,酌情办理,“期间尚有应行调剂抚恤之处,或于隆冬煮赈,或于来春青黄不接之时平粜仓谷,容俟随时查看情形,酌严办理,以济民食而广。”[5]57

1883年,山东、直隶遭黄河水灾,此时刘瑞芬署江西巡抚。他设立了赈捐局,劝捐助赈。从1883年10月到次年11月,“收捐贡生监生从九品职衔三十名,共收正项实银三千十二两”[5]92,全部交付直隶劝捐总局,为山东、直隶的赈灾救恤作了可贵的贡献。护理江西巡抚半年内,刘瑞芬“举凡用人理财,安民察吏诸要政,自当倍竭愚诚,力求整顿”,并且“加意讲求,认真经理,奋勉期加于曩昔,振作无闲于初修。”[5]132正因为刘瑞芬爱民勤政,办事认真,踏实稳妥,担任江西巡抚不到半年,便被任命为出使英俄2国钦差大臣。

二 筹饷征税,支持军务

1884年,刘瑞芬护理江西巡抚。筹粮饷征赋税是各省巡抚的重要职责之一。当时,中法战争已经开始,急需银两补充军需,左宗棠收复新疆后驻扎陕甘又需防务军饷。清政府敕令江西每月协济陕甘军饷银2万两,筹款6万两拨给负责东南防务的湖南兵勇。而江西连年遭受水旱灾害,各州县亏欠钱粮较为普遍。刘瑞芬到任后设法筹拨,督饬属下征收当年钱漕,又催征以往欠款,一并解交部库。短短几月期间,“共已筹解银一千一百二十五万六千两,先后委员解交驻鄂陕甘后路粮台查收转解”。[5]40对于海防军需,刘瑞芬也“设法筹拨,以应要急”[5]61。在地丁银所收不敷的情况下,挪用以前的协饷并借款6万两解拨钦差帮办杨岳斌行营。

作为地方官员,筹粮饷征赋税是刘瑞芬的份内职责,但晚清那个年代时局动乱,天灾人祸接连不断,生产凋敝,民不聊生,老百姓饥不果腹,筹饷银征赋税实属不易之事。刘瑞芬忠国谋事,在其位行其职,尽瘁国事,急国家之所急,保障了各军的后勤供应,为抗御外敌、巩固边防、维护国家安全尽了应尽的职责。

三 清理词讼,审结积案

词讼即诉讼案件,是地方官吏日常需要处理的主要事务之一,也是维护统治秩序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工作。晚清吏治腐败,词讼折狱弊端丛生,州县官吏对于词讼案件拖延不决、漫不经心者比比皆是。江西久经战乱,官场秩序混乱,社会问题尤为突出。刘瑞芬在任江西按察使期间,把整顿吏治、清理积案当作主要政务之一,紧抓不放。上任后催令各府州查审所有江西省旧案。“清淹滞之狱,立保受之法,有恃衣冠,以挠我法禁者,罪无赦。有植徒党以扰我里閈者,罪无赦”[1]30。他还亲自审理了几宗大案。第1宗案件是1883年9月16日的“因奸拒捕杀伤本夫案”[5]99。该案是前抚臣潘蔚离任前未来得及提审的,卸任时移交给刘瑞芬。刘瑞芬亲自审查,从取证到审讯,无不亲临现场,详细研究供词,细心推敲,找到突破点,终于查明了事实真相,依据有关法律对相关人员一一定罪,具结了已有两年的此案。第2宗大案是“贼犯开馆勒赎案”(该案发生在1878年4月)[5]113。该案历时较久,错综复杂,案犯狡猾奸诈,在追查上有很大难度。刘瑞芬护理巡抚后亲自提审案犯,调查取证,不放过案犯露出的一点点蛛丝马迹,“覆加详审”[5]116。最终查出案犯,解决了久而未解的悬案。俞樾评曰:“公陈臬江西,清理积狱百数十案,去其为民害者武举人若而人,市井无赖若而人,居藩伯之任,整纷剃蠹,除苛解娆,时日虽暂,颂声翕然,然使其久任封疆,则所树立必有大过人者。天不假年,未竟其用。”[6]

四 整顿吏治奖优罚劣

清末吏治腐败,朝野皆知。各级官吏贪赃枉法,营私舞弊,而且官官相护,平民百姓苦不堪言。江西等省由于战乱等原因,吏治问题更为严重。曾在江西为官的丁日昌指出“江西省吏治之不可问,至今日而已极,如人乘敝船而入深渊,乘病马而下危坡,露全体而就蛇蝎,不溺则漏,不损则坠,不损则伤”[7]。刘瑞芬力图改变这种状况。1882年2月,清政府实授刘瑞芬为江西按察使。按察使是负责司法刑事的,考察地方官政绩优劣是其主要职责。这给刘瑞芬整顿吏治的机会。

刘瑞芬到任后严格执行律令,清理积案狱讼,毫不手软地打击乡里扰民党徒,“清淹滞之狱,立保受之法”,下令全省“有恃衣冠,以挠我法禁者,罪无赦。有植党徒以扰我里閈者,罪无赦。”[1]30经过一年的整顿,江西省的吏治民风明显好转。时人认为,由于刘瑞芬的整顿,江西省“境内大治”[1]30。1884年,刘瑞芬升迁护理江西巡抚。这期间,他督察训导官吏,赏罚分明。这在奏稿中有多处记载,“知县徐鸣皋老成谙练,堪以调署”[5]27,“兹察看捐纳试用知县管绳祖,年富才明,堪以知县留于江西补用”[5]29。

1890年11月刘瑞芬抵达广州,正式出任广东巡抚。巡抚为地方行政长官,地方的吏治民生、社会安宁、社会发展都能彰显巡抚的政绩优劣。抚粤期间,刘瑞芬于地方吏治同样无不极力整饬。他认为讲求吏治,澄叙官方考核人才,必先看其所办的实事。他每次接见属僚时,都勉励下属,听其言,观其行,赏罚分明,毫不塞责。对不称职官员毫不留情地参奏,对品行优者予以奖励,公平公正,实事求是。有关资料是这样如实记载的:“李翰章、刘瑞芬奏,特参庸劣不职各员一折,广东开建县知县刘照乙,才具平庸,屡遭物议;德庆州悦城司巡检王庆,性情轻浮,不知自爱;高要县典吏周寿瀛,任性妄为,毫无顾忌,均着即行革职。开平县知县张煦春,人甚颟顸,难膺民社,惟文理尚优,着开缺以教职选用;化州知州杜绍唐,性情偏执,不洽舆情,着开缺另补”[8],“以学行兼优,予广东韶州府学教授潘履端五品衔,顺德县学廪生简朝亮以训导选用。”[8]248自刘瑞芬上任以来,“整饬吏治,培养人才,士气民风为之大变”[9],从这里可以看出刘瑞芬作为地方最高行政长官的精练勤干,“殚竭愈诚,力矢勤慎”[5]8。

五 强化防务,巩固边防

做好地方防务治安工作是巡抚的重要职责。因江西省靠近福建,濒临长江,地理位置紧要。福建东南沿海战事已发,海防形式骤紧,“筹办江防”、“添募勇营”成为当务之急[5]123。刘瑞芬在闽赣交界区派兵防堵,做好战备;并且整治战区后方防治工作。在《奏增裁驻防营勇疏》中,刘瑞芬奏称,“除振武两营赴闽外,现在驻守各营,均尚实力训练。值此冬令,宵小出没靡常,臣当敕令严密防范”,,“以期饷不虚糜,兵归实用”[5]125。

《中法新约》签订后,法国的势力直接进抵中国西南国门,严重威胁着中国西南边疆的安全;而且中国被迫开埠通商,使得边疆的政务、商务及外交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面对边疆危机,清政府在军事上进行了两方面的准备:一方面是对原有的军事部署进行调整,注重指挥前移,并且提升了原有的沿边政区的行政层级,在广东、广西和云南都加强了防务。刘瑞芬到任后,积极加强边防防务,选派贤能之才担任边防官员,承担边防重责。广东高廉钦道是重要的边防重镇,高廉钦道政务殷繁。而道员清瑞因病出缺,刘瑞芬认为高廉钦道事关边防,不能旷误,又得知高州知府隆斌熟悉情形,办事得力,遂上奏力荐,“委派就近兼护道篆,相应请旨迅赐简放以重职守。”[10]刘瑞芬在广东巡抚短短的任期内,巩固并加强了两广的边防,从而有利地维护了祖国边疆的安全。

六 重视文教,传承文化

晚清上海道台大都比较注重地方教育,如丁日昌和应宝时就是龙门书院的联合创办人。刘瑞芬任道台时(1877-1882年)传承了这种风气。他于1880年重组了龙门书院,又捐出一大笔资金资助处于衰落中的敬业书院。在任期内,支持士绅张焕伦创办了正蒙书院。这些书院除讲授传统国学外,还讲授西学等实用课程。作为地方行政长官,刘瑞芬经常走访书院,并定期在这些书院主持政府组织的考试——道考。“道考”一年两次,通过这一考试,学生可以获得政府津贴,成为“官”学生。

抚粤时,刘瑞芬更把考试、教育作为要务来抓。他多次巡视学府,奖优助贫,积极改善粤省内书院的读书条件。对此,《申报》多有报道。1891年2月20日《申报》曾载:“刘中丞以培植人才为己任,每阅书院月课,均捐廉加奖,以惠士林,八百孤寒同声称颂。粤秀书院为阖省生童肄业之所,目前中丞临院,见房舍半多破坏,爰饬首府两县筹款兴修,并委补县陈大令煦估堪工程,以便鸠工庀料云。”[10]581891 年3 月26日,《申报》又载:“刘芝田中丞甄别粤秀书院生题物,有本末至则近道矣。……计共二千余卷,委正途知县数人公同校阅。”[10]67

刘瑞芬重视文教事业还表现在重修方志上。方志有“资治、存史、教化”的作用,全国名志东晋常璩的《华阳国志·序》认为修志的目的是“达道义,章法式,通古今,表功勋,旌贤能。”刘瑞芬是为方志作序较多的地方官员之一,他在上海道任上曾为光绪《重修青浦县志》、《重修奉贤县志》、《重修华亭县志》、《川沙厅志》作序,并且提倡修志,传承传统文化。

结语

淮军出身入仕的刘瑞芬,为官地方时尽职尽责,恪尽职守。在民生、吏治、边疆防务及文化建设方面都有独树一帜的地方。在没落的晚清时期,刘瑞芬尽瘁国事,是近代史上一位值得注意的官员。

[1]刘瑞芬.养云山庄诗文钞[M]//沈云龙.近代中国史料丛刊(61).台北:台北文海出版社,1967:28.

[2]薛福成.出使英法义比四国日记[M].长沙:岳麓书社,1984:826.

[3]金天翮.皖志列传稿:卷6[M].苏州:苏州利苏印书社铅印本,1936:515.

[4]李鸿章.李文忠公全集[M]//沈云龙.近代中国史料丛刊(70).台北:台北文海出版社,1967:805.

[5]刘瑞芬.刘中丞奏稿:卷1[M]//沈云龙.近代中国史料丛刊(61).台北:台北文海出版社,1967:56.

[6]缪荃孙.续碑传集(32)[M]//沈云龙.近代中国史料丛刊(99).台北:台北文海出版社,1967:9.

[7]赵春晨.晚清洋务巨擘丁日昌[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1:18.

[8]广东省地方史志编委办公室.清实录广东史料(6)[M].广州:广东省地图出版社,1995:222.

[9]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光绪朝朱批奏折:第7辑[M].北京:中华书局,1995:677.

[10]广东资料选辑编辑组.申报·广东选辑:第4辑[M].广州:广东资料编辑部,1995:59.

猜你喜欢
吏治巡抚江西
江西银行
一字一师
我爱江西奶奶
陈县令拍错马屁
孙中山的吏治思想与实践
江西立法遏制涉医涉校的“以闹索赔”
秦汉魏晋时期的吏治与官德
总督与巡抚的相处之道
况钟为官之道刍议
《语书》对于当今吏治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