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学与美国的大学》看白璧德的闲暇观

2013-04-06 08:08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闲暇人文主义古希腊

谢 晶

(湖南女子学院外语系,湖南长沙410004)

欧文·白璧德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著名的人文主义思想家。《文学与美国的大学》是白璧德出版的第1部著作,也被认为是美国新人文主义的开山发轫之作。在该书的第9章中,白璧德设专章讨论了“闲暇”这一问题。作为一个人文主义者,白璧德所关注的是所谓学者的“闲暇”问题。这是有其学术深意的,其实这也是西方传统思想文化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然而近现代以来却被人们所忽略。学者的闲暇对于我们反思人的问题及现代大学教育问题都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这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论述。

一 闲暇与人文主义

像众多的人文学科概念一样,人文主义(Humanism)也是一个众说纷纭、难以界定的概念。作为一个人文主义者,白璧德曾不无幽默地谈到:“在目前这样一个幸福的自由时代,几乎任何人都可以随心所欲地使用任何术语,因此人文主义这个还会令人产生某些高尚联想的词语,似乎必然会遭到各种理论家的滥用。”[1]3当然,关于此一概念的认知之复杂甚至矛盾的状况,其原因并不简单,或者说,它更多的是一个思想史的问题。在《文学与美国的大学》一书中,白璧德对人文主义进行了一番源流上的梳理,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在白璧德看来,人文主义的真正内涵在于“具有最高程度的规束与选择”[1]12。他曾经指出:“文艺复兴后期的主要趋势远离了那种欣赏自由扩张的人文主义,转向了具有最高程度的规束与选择的人文主义。”[1]16-17概括来说,白璧德人文主义有两个重要的思想特点:其一,内在制约;其二,执守中道,或者说,适度。所谓内在制约是指人应当要有一种自我调控的能力,以达致一种平衡,实现人格的完善。而执守中道即指对待任何事物都不过度,也就是白璧德说的:“适度的法则乃是人生最高的法则,因为它限制并囊括了所有其他法则。”[1]12或者说,在白璧德看来,只有通过这样的人文主义方式才能实现人的完善。“人的完善”是白璧德的人文主义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精神指向。白璧德在将人文主义与人道主义进行比较时,还曾说过:“相对于人道主义者而言,人文主义者感兴趣的是个体的完善,而不是全人类都得到提高那种伟大蓝图。”[1]6在对文艺复兴前期博放型人文主义与后期强调纪律和选择的人文主义进行比较时,白璧德也指出:“他们的目的也是一致的,即都是要造就完善的人(tuus,teres atque rotundus)。只不过后一时期的人和通常意义上的新古典主义者,与其说希望通过博放的美德来达到这种完善,不如说希望通过精约的美德来达到他们的目的。”[1]13

白璧德人文主义思想中的关于“人的完善”这一精神指向离不开他浓厚的古典主义情怀。白璧德曾说:“古典的精神无论在哪里出现都会产生有益的、塑造心灵的作用。”[1]108白璧德还对古希腊精神非常推崇:“我们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需要古希腊的精神;如果确实存在着外国人所指控的‘美国人缺乏尺度与分寸感’这一现象,那么在我们这个国家里就更需要这种精神了。”[1]110在白璧德看来,古希腊精神就是人文精神的完美体现。白璧德认为,在整个人类文明史上,人文主义的典范在西方有亚里士多德,在东方有孔子——他们都是那种既能驰骋自己的情感,而有所节制的人。《论语》讲孔子,说“从心所欲,不踰矩”[2],在白璧德看来,这是人文主义的最高境界。

在追溯西方人文思想史时,白璧德发现一个概念与人文主义有着重要的关系,即沉思。在古希腊和西方古典精神中,“人的完善”离不开一个因素,这就是沉思。白璧德进而强调,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古希腊人认为,沉思恰恰是最好的闲暇活动,且高于其他活动。在亚里士多德看来,要获得幸福,实现人生目的的最高载体即沉思。这一思想在中世纪也有着重要的体现。只要略微回顾一下西方古典作品就可发现,以“沉思录”命名的作品比比皆是。白璧德人文主义的思想主旨是“人的完善”,正是在这一层面上,白璧德提出了学者的沉思和闲暇问题。在古希腊语中,学者一词的意思就是“忙碌的闲人”。“学者因闲暇得智慧,事务无多自生灵明。”“传统一贯所认为的至善不是通过行动、而是通过沉思得来的。”[1]153因此,在白璧德看来,要想成为一个人文主义者,要想实现“人的完善”,沉思性的闲暇亦即闲暇式的沉思是必不可少的。

二 闲暇与休息

白璧德之关注闲暇问题,主要是指学者的闲暇。然而,闲暇的问题在近现代被我们忽略了,此种意义上的学者在现代崇尚程序和效率的教育体制下已经走向了式微。但是另一个问题却引起了我们的关注,这就是休息。在讨论闲暇问题时,白璧德非常精明也非常深刻地对两者进行了区分。在白璧德看来,古典意义上的闲暇和现代意义上的休息是不同的。

在白璧德看来,古典意义上的闲暇和现代意义上的休息两者间的不同就在于:首先,前者是以人自身为目的的,而后者只是某种达到外在目的的工具;其次,前者体现的是智慧与人格之完善的思想意涵,而后者体现的是效率和能量崇拜的思想观念,是一个典型的培根主义的思想概念。其实,对于这一点我们不难理解,我们今天也惯常说休息是为了工作、休息好了工作才能好,是一个典型的工业化时代的效率与能量的概念。而在传统的智者看来,闲暇的目的是为了沉思和人格的完善。为此,白璧德引用鲍桑葵的话指出:“闲暇——我们所说的‘学校’一词即由此派生而来——对古希腊人来说表达了心灵的最高瞬间;它不是工作;但更不是娱乐的意思。它是一种心灵的运用。”[1]154-155此外,白璧德还在古希腊和西方古典精神里找到了3个代表人物,即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和蒙田,他们是通过闲暇和沉思来运用心灵、成就思辨智慧、完善自我人格的典范。他引用了亚里士多德在《伦理学》中所说的一句话:“最高的善不是工作中的快乐,而是思辨的快乐。”[1]154在白璧德看来,这样的古典精神和古典代表人物是我们这个时代最为缺少的,于是学者及学术活动也成为了一种工具和功能性的行为。

三 学者的闲暇与现代大学教育

在《文学与美国的大学》一书中,白璧德讨论闲暇一章的名字叫“教学的闲暇”。白璧德讨论闲暇,是放在整个大学的目的这一思想框架下来谈的。这意味着,在白璧德看来,闲暇是实现大学目的的一个重要方面。作为一个人文主义者,大学的最重要的目的是“人的完善”;在白璧德看来,要实现人的完善,离不开闲暇和沉思。白璧德未始不知道现代社会的巨大变化,但是他希望至少在大学里能留有这样一个闲暇的空间,少一些效率与行动,多一些沉思。因此他指出:我们的综合性大学与专门性大学所能提供的最大服务,就是营造闲暇与反思的氛围来反抗“能量崇拜”(the worship of energy)以及对行动的疯狂渴望。看起来它们也许会认可思辨生活所提出的要求,同时不鼓励与世隔绝的生活或重蹈以往修道院制度的各种弊端。若要防止生活蜕化到狂热追求机械效率的地步,我们就应当为生活中“最后的安静元素”留出广阔的空间。现在所需要的既非东方的寂静主义思想亦非某种西方式的勤勉,既不是纯粹的行动也不是纯粹的休息,而是占据二者之间全部空间的混合类型,即被规定为人文主义理想的“无为而有为”(activity in repose)[1]160-161。

通读《文学与美国的大学》一书,可以发现,白璧德所忧思之处正是现代大学越来越朝着功利主义、实用主义和科学技术主义的方向发展,以致大学越来越偏离“人的完善”这一经典的人文主义命题。可以说,这是今天全世界大学都面临的问题。由此看来,白璧德的闲暇观对于现代大学教育问题有着重要的启示,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闲暇有助于使人尤其是学者不成为一个机器和工具,而具有健全的人格。从某种意义上说,以培根为代表的科技功利主义者的思想意识形态是对健全人格的一种割裂。所谓实用和效率的知识生产不是白璧德所说的真正的学术创新。美国思想家爱默生曾作过一个题为《美国学者》的著名演讲,在演讲中他谈到:所谓“人”并非是指一个农夫,或一位教授,或一位工程师,而是他们全体的相加……然而不幸的是,这原初的统一体,这力量的源头,早已被众人所瓜分,并且被分割得越来越细,抛售无贻。就好像是泼撒开的水滴,再也无法汇拢。社会正是这样一种状态:其中每一个人都好比从躯体上锯下的一段,它们昂然行走,形同怪物——一截手指、一个头颅、一副肠胃、一只臂肘,但从来不是完整的人[3]。因此白璧德指出:“现代生活所特有的环境要求我们几乎全部成为行家与专家,而我们因此就更加需要自我防范,勿使自己的头脑因过分沉迷某一学科而有损健全。”[1]69或者说:“在我们成为一个昆虫学学者之前,我们必须先学会做人。”[1]69另一方面,“人的完善”这一大学的宗旨在现代大学中应该处于应有的地位。现代大学受实用主义、功利主义和科学技术主义的影响,将大学视为一座知识生产的工厂,人也不过是一个提升效率和技能的工具,“人的完善”这一大学的宗旨越来越被边缘化了。

总之,通过对《文学与美国的大学》中“闲暇”的解读可以发现,白璧德的闲暇观与其人文主义思想密不可分。白璧德的人文主义思想的立足点在于人的塑造与人格的完善,而教育正是达至人格完善的一个重要手段。白璧德基于人文主义视角的闲暇观——闲暇有助于人的完善——对于现代学者的自我认识及其学术生涯和现代大学教育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1]白璧德.文学与美国的大学[M].张沛,张源,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2]朱熹.四书章句集注[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56.

[3]波尔泰,编.爱默生集[M].赵一凡,等译.北京:生活·读书· 新知三联书店,1993:63.

猜你喜欢
闲暇人文主义古希腊
民间资源、自然神性与人文主义立场——阿来小说论
人在何时最清醒
宁夏人文主义戏曲现代化探索之路
“新史学”语境下的音乐新面孔——以16世纪意大利牧歌的人文主义倾向为中心
西方文论关键词:后人文主义
璀璨的古希腊艺术
第五回 热爱“实用而宏大”的古希腊人
古希腊人眼中的世界
闲暇拾笔寄娱情
关于导演古希腊戏剧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