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寿农机化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2013-04-07 11:10蒋慧敏仁寿县文宫片区农机管理服务站
四川农业与农机 2013年2期
关键词:仁寿仁寿县机耕

□蒋慧敏/仁寿县文宫片区农机管理服务站

仁寿农机化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蒋慧敏/仁寿县文宫片区农机管理服务站

1 仁寿县农机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是农机化水平低。仁寿县农机总动力69.4万kW,机械化插秧、机收、机播等粮食主要生产环节还基本处于空白,每公顷耕地农机总动力仅仅只有840kW,远远低于全国、全省的水平。

二是农机投入严重不足。前几年四川省对仁寿县的投入每年在1 000万元左右,从2012年开始虽加大了对农机的投入,但增量也很有限,远远满足不了农机事业发展的需要。

三是农机服务体系服务功能弱。特别是基层农机技术及管理人员老化,工作经费不足。

另外,仁寿田块小,田块之间高差大;机耕道通达率虽有80%,但通而不畅十分突出,50%以上的田块不通机耕道,不适应大中型机械作业;农民收入低,文化不高,对农机购机欲望低;农艺与农机脱节,农机很难适应农作物的作业规范。

2 仁寿农机化发展的思路与措施

发展农机化事业的有利因素有:一是党中央高度重视“三农”工作,把农机化事业列入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逐年在加大了财政投入,为农机化事业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二是市场需求旺盛,使用机械作业的成本大大低于人工作业成本,增强了农民使用农业机械的内在动力,市场潜力巨大;三是科技进步,机型成熟,性能稳定,大、中、小各类农机具齐备,能充分满足不同类型的地形、地貌作业的需要。如何发挥优势,扬长避短,充分利用有利因素加快农机化事业发展,这是我们迫切要解决的问题。

2.1 促进土地流转

仁寿县土地撂荒面积每年呈上升趋势。目前,全县有土地面积7.97万hm2,据抽样调查推算,撂荒546.67hm2,占6.9%。造成撂荒现象的主要原因:一是农业生产的比较效益低,种地不能发家致富,大量人员外出务工,劳动力严重缺乏;二是传统作业生产效率低,劳动强度大,经济效益差。土地流转在农村是一种自发行为,缺乏相关法规政策支持,村民之间又缺乏条约协议来约束转让行为。建设现代农业,须努力扩大农业生产经营规模、提高生产力水平。生产力水平和劳动效率提高了,农户的经营能力变强了,对土地经营规模的需求也就随之增加。要推动土地向种粮大户和农机大户的有序流动,这样既能促进土地的合理流转,又能解决土地的撂荒问题。

2.2 提升农机装备水平

仁寿的农机化水平还很低,在主要粮食作物主要生产环节上除耕作有了突破外,在播种(栽插)、收获上大部分还是采用传统的方式。加快粮食生产机械化进程,积极试验示范适宜机型,在机收、机插、机播等几个主要生产环节上早日突破。建设农机化示范村,大力推广水稻插秧、土地深松、机耕、机械化收割、脱粒、秸秆粉碎还田等农机化技术,在重点农时季节组织开展跨区域的机耕、机播、机收作业服务,因地制宜地拓展农业机械化的作业和服务领域。逐步提高水稻、小麦、油菜、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在播种(栽插)、收获、贮存等主要环节的机械化作业水平,确保粮食增产,促进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进一步加快农业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和由农村向城镇转移速度,使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从而加快现代农业建设进程。

2.3 完善补贴政策

近几年来,通过实施农机购机补贴和农机装备项目,有力地促进了机械化水平的提高,但也存在着与实际情况脱节的问题。仁寿县地处丘陵,适宜的机型多是一些小功率机具,而按有关规定,有的小功率机具不在补贴范围之内,不利于项目的实施。此外,补贴的标准是全国统一的,比较宏观。在丘陵大县的补贴政策应与发达地区有所区别,要向丘陵地区倾斜,适当提高补贴比例,扩大小型实用机具的补贴范围,以鼓励农户的购买积极性。

2.4 加大资金投入

要发展农业机械化,资金投入是关键。要进一步完善以受益农户投入为主,国家资金作启动、示范、导向,并吸纳社会各方面资金为补充,建立具有相对稳定资金来源的投入机制。一是要增加购机补贴、农机装备项目和提灌建设等农机专项资金总量。二是在“现代农业项目”、“以工代赈项目”、“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区工程项目”、“土地整理项目”、“移民与扶贫工程项目”、“新农村建设项目”、“农村交通建设项目”等涉农项目中增加用于农机事业发展的份额,加大对田块整形、机耕道建设的投入力度,进一步改善农业机械作业的环境条件,促进农机化事业健康快速发展。

猜你喜欢
仁寿仁寿县机耕
仁寿县农民工服务中心:全心全意当好农民工的“家里人”
浅析仁寿彩陶的历史发展与传承策略
仁寿县林云林技服务有限公司
仁寿县林云林技服务有限公司等
“仁寿灌蛋”技惊四座
光华呈爱日 仁寿遍和风 从寿康宫佛堂内部陈设看崇庆皇太后多元的宗教信仰
桂阳县机耕道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兰州行吟 (三首)
临澧县多措并举突破“瓶颈”掀起全县机耕道建设新热潮
对丘陵山区机耕道建设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