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体制机制农技推广服务能力取得显著成效

2013-04-07 11:10严书甜高县农业局
四川农业与农机 2013年2期
关键词:农技站农技技术推广

□严书甜/高县农业局

创新体制机制农技推广服务能力取得显著成效

□严书甜/高县农业局

宜宾市高县积极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1999年乡镇综合改革,实行“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管理方式,农业部门只进行业务指导,其他的管理权限都下放到了乡镇政府,大部分技术人员主要精力都去从事乡镇政府中心工作。2005年,农业部门将乡镇技术推广人员的“三权”收回。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后,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有关文件要求,高县着力建设“五有”乡镇推广机构取得了显著成效。

1 客观正视现实问题

面对发展现代农业、确保粮食安全的新形势,经认真梳理,高县基层农技推广工作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部分乡(镇)领导对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粮食生产不重视。二是基层农技干部的正常待遇、职称晋升和有关优惠政策不落实,农业技术人员的工资曾按85%差额发放,不能与其它公益性单位同等对待,严重挫伤了农技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三是推广方式落后,部分农技人员只应对政府的目标考核,对农民和市场需求缺乏了解,服务与需求脱节。四是农技人员的综合素质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难以满足实际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乡(镇)技术人员参加在岗系统培训和外出参观学习的机会少。五是人浮于事和在编不在岗的问题十分突出,绩效奖励上存在平均主义现象,制约着农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2 真抓实干推进改革建设

2.1 创新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管理体制

针对存在的问题,高县积极推进改革措施:撤销片区农技站,整合农业与农机推广机构,组建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综合服务站,重新设定岗位和编制,全县设19个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综合服务站(简称农技站),同时增挂“农产品质量安全服务站”牌子,实行县级农业部门与乡镇双重领导和管理,以县农业部门领导和管理为主,其人、财、物划归农业局管理,全部人员工资待遇、工作经费、住房公积金、基本医疗保险全额纳入财政预算。县农业局对农技站技术推广人员实行考试考核竞争上岗,将其派驻乡镇从事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工作。

2.2 创新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管理制度

一是根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完善各种制度和加强制度管理,形成《高县农业局内部管理制度》,共两类(党务和行政)28项制度,包括党务、政务、信息、档案、资产管理、财务审计、工作执行、年度考核、请假销假、安全保卫、考勤、人事等各项工作制度,统一上墙。二是加强农技推广体系阵地建设,19个农业技术推广综合服务站都建设有独立的办公场所、培训服务大厅、检验、检测仪器设备室,办公设施达到了“六个统一”,即统一购买电脑、统一安装电话、统一安装互联网、统一购买办公桌椅、统一购买培训多媒体设施、统一配备检测仪器;三是由高县人事局对全体技术推广人员进行定编定岗,由高县农业局制定和完善各站股、乡镇农技站、各工作岗位的工作职责和目标任务,每个乡镇农技站都设立了农技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员、植保员、土肥员、农能员等农技推广岗位,根据每个人的专业和特长对号入座,明确各自职责。四是建立示范基地,要求乡镇农技站每年必须建设6.67~66.67hm2的水稻、玉米、小麦、红苕4大粮食作物试验示范基地,经济作物主产区建设3.33~33.33hm2的茶叶、蚕桑、花生、油菜试验示范基地。五是工资待遇、工作经费全部得以保障,局机关和乡镇全体技术推广人员的工资和工作经费都是由县财政全额包干。

2.3 创新农民需求反馈机制

一是构建信息收集反馈网络体系,建立以县农业信息中心、乡镇农技站和村级农业信息员为主体的农民需求信息收集、反馈网络体系。二是建立工作日志制度,要求每个技术人员记载服务情况,技术推广人员全年下乡和入户指导时间不得少于100天,并在《工作日志》上详细记载,同时还要有被指导农户的签字认可。三是建立定期收集和反馈农民需求信息制度,在科技示范户中筛选综合素质较好的人作为村级信息员,到家入户搜集信息,在每个村设立了1个“农民需求信息征集箱”。四是建立农技人员联系方式公开制度,制订“高县农业局农户联系服务卡”,公布农业技术和农业政策方面专家的联系方式,将联系卡发放到全县2 373个村民小组。

2.4 创新农技推广方式

一是完善“三电合一”快易通服务,为全县的19个乡镇安装了电话、电脑,并全部解决了互联网的使用费,同时请专业技术人员设计了宜宾市第一个县级农业信息网,同时建立“高县农业科技网络书屋”,并为每个科技人员建立“个人科技网络书屋”,不但实现无纸化办公,提高了办事效率,而且为基层技术人员、农民技术员、种养大户学习和更新农业科学技术提供了新的平台。同时定期制作病虫电视预报在电视台播放;编辑手机短信,通过“移动天使”和“联通短信通”向全县分管农业的乡镇长、技术推广人员、农资经营者、村级信息员、专业大户发送。二是积极开展“科技活动年”活动,开展高产创建示范。向全县的村组发放了“农户联系服务卡”,将专家组的专家和所有技术人员的电话号码向全县公开,广大农户通过电话就可以直接向各个方面的专家、技术人员进行技术咨询,有效地弥补了高县技术推广力量不足的问题,特别是为广大边远地区的农民减少了技术咨询的时间和费用。三是创新科技入户方式,实行专家组长指导—专业技术人员—指导科技示范户(科技示范基地)—辐射广大农户、基层农技员指导—农民技术员—指导广大农户、基层农技员指导—专业协会—指导会员—带动农户等方式,着力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2.5创新构建县域统筹协调推广机制

一是建立政技协调的推广制度,成立技术推广联协会,联协会办公室设在科技教育股,较好地协调了机关站股和机关站股与乡镇中心之间的关系。二是强化县农业主管部门的统筹协调作用,主要是通过制定乡镇技术推广人员的目标责任制、考核办法、加大农业主管部门在考核中的考核比例等方式,进一步强化县级主管部门的统筹协调作用。三是通过组织实施大项目,调动一线农技中心的技术力量协同完成重大技术推广任务,全县共建设茶叶、玉米、红粱科技示范教育基地3个,每个基地面积达666.67hm2以上,技术专家和科技指导员达100人;2010年农技人员带头实施的文江镇籁棚片集中成片666.67hm2现代玉米示范基地得到四川省委常委、副省长钟勉的高度肯定。四是通过对重大生物灾害的监测预报,指导乡镇农业技术服务站搞好病虫害防治技术服务。通过县级业务站股统一组织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新技术和专家评估新技术、新品种,引领新品种、新技术推广。

2.6 深化完善国家推广机构主导型多元合作推广机制

一是加强与农业科研教学单位科技合作,分别与宜宾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宜宾市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四川农业大学等签署了科技合作推广协议,及时引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并邀请了他们的专家学者到高县进行讲课,到试验示范基地现场指导。二是加强与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合作,加强与农资企业、门市的合作;确保了新产品能在第一时间出现在广大农民的视野。三是加强与龙头企业和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的技术推广合作,与高洲酒业、早白尖茶业、川红茶业等企业签订订单,同时加强对全县的植保机防专业队队员的培训,并及时收集他们的信息以掌握全县病虫发生发展趋势,为大面积发生的病虫防治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2.7 建立健全农技人员考评机制

一是将技术推广单位和技术推广人员的考核分开,同时技术推广人员的考核成绩又要影响技术推广单位的考核成绩。二是将县级机关和乡镇站考核分开,民主测评采用乡镇中心评县级机关、县级机关评乡镇中心的办法进行。三是将中层干部和一般工作人员考核分开。将考核结果与奖金工资挂钩,与岗位动态管理挂钩,与创先评优挂钩,与技术职务资格评审挂钩,与工资晋级挂钩,调动了单位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2.8 建立公职农技人员动态管理机制

规范现有农技人员的管理和农技推广人员的准入机制。一是“三不进”制度,即非大学本科或以上的学历不进、非公开招考不进、非竞争上岗者不进。二是对年度考核末位者待岗培训。三是制定详细的辞退辞聘条件和程序。

通过创新推广方式方法,在农技人员管理体制、绩效考核和奖励激励机制、新技术推广运用、服务对象满意度、农业增效、农民增产增收等方面都取得了极大的成绩。通过农业科技人员带头、示范、引领,培育打造了川南“茶业第一村”羊田华丰村、川南“蚕业第一村”罗场马店村、全省“茶花第一村”罗场林湖村,高县已成为“全国茶叶川南优质早茶区”、四川省“十二五”规划确定的优质早茶生产基地,“四川省现代农业产业基地50强县”,“四川省无公害整体推进县”,“四川省现代农业建设重点县”。高县茶叶年产值达55 028万元;粮食产量连年增长,粮食总产达26.25万t,同比增加876t;粮油作物5 266.67hm2,总产8 770t,同比增加1 423t;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至8 200元。

猜你喜欢
农技站农技技术推广
有一种坚守叫农技推广
智能制造技术推广服务与实践
“秋冬种及冬季农业开发农技行动”启动实施
农田水利技术推广
微观三农
对水稻机插秧技术推广的思考
培育乡镇农技人员立足当下更要看重长远
看仪陇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
贴心服务只为民
湖南省首批全国五星乡镇农技推广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