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技撑起雅安茶叶一片天

2013-04-07 11:10任大俊徐鞠珊邵蓉雅安市农业局
四川农业与农机 2013年2期
关键词:雨城区茶苗茶树

□任大俊 徐鞠珊 邵蓉/雅安市农业局

农业科技撑起雅安茶叶一片天

□任大俊 徐鞠珊 邵蓉/雅安市农业局

茶叶是雅安农业最具特色、最具发展后劲和市场竞争力的优势产业。雅安市充分发挥农业科技的作用,在茶叶新品种引进、良种繁育、生态种植、测土配方施肥、病虫绿色防控等方面大力推广良种良法,着力农业科技体制创新,转化最新的科技成果,有力地推进了茶叶向高产、优质、高效迈进。

1 良种繁育,夯实茶叶发展基础

(1)丰富茶树种资源库。依托四川省名山(国家级)茶树良种繁育场,建立了茶树种质资源圃,收集野生茶树单株560株,建品比园3.33hm2,引进了全国各地的优良品种70余个。先后选育了蒙山9、11、16、23,名山白毫131、名山早311、名山特早芽213等7个省级茶树良种,名山白毫131是国家级茶树良种,是四川省选育出的第二个国家级茶树良种。2012年“名选213”也被评为国家级茶树良种。茶树良种繁育场初步形成了种质资源保护、品种选育、良种繁育、新品种示范等配套的良繁体系和“良种、繁育、推广一体化”格局。

(2)积极引进新品种。名山县与中国茶叶研究所、四川省茶叶研究所合作,引进低氟茶品种中茶108和中茶302,在红岩乡建立示范园8.73hm2,积极探索低氟藏茶的栽培管理方法;从福建、湖北等省茶区新进优良茶树品种45个,使品比试验园中茶树良种达到100个,最终将达到200个;引进茶树种质资源材料106个,种质资源圃中茶树种质资源材料达到623个。

(3)大力推广无性系良种。2012年全市新发展无性系良种茶苗圃4.05hm2,出圃无性系良种茶苗5亿株,新扦插茶树无性系良种苗圃4.53hm2,茶树良种繁育规模和水平进一步提高,常年繁育出圃无性系良种茶苗10亿株以上,占全省无性系良种茶苗生产的90%。全市新发展茶园及改种换植茶园做到“非良种不种”。良种茶苗不仅保证了本市茶叶基地建设的需求,茶苗还销往整个西南茶区及湖南、湖北、陕西等地,成为全国最大的无性系良种茶苗繁育基地。全市茶叶良种率95%以上。

2 先进技术推广,提高茶叶种植效益

(1)推广立体栽培技术,改善茶叶生态环境。为保持生物多样性,增加茶农收入,全市大力发展“茶叶+桂花”、“茶叶+银杏”、“猪—沼—茶”生态茶园建设。已有1万hm2茶园间作了桂花、银杏、紫薇等高档园林绿化树木,每公顷纯收入可达82 500元以上,平均比一般茶园高1 000元。立体栽培不仅改善茶园生态环境,而且使茶园综合效益明显提高;有“猪—沼—茶”循环生态茶园3 333.33hm2,每公顷茶园节约肥料成本4 500元。雨城区晏场镇有“茶叶+桂花”生态茶园133.33hm2,占30%。名山县红岩乡有茶园72hm2,“茶叶+桂花”生态茶园466.67hm2,占近70%。

(2)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提高茶叶肥效。名山县和雨城区依托国家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开展茶叶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累计采集茶园土壤1 200多个,分析土壤pH值、有机质、全氮、水解氮、有效磷、速效钾等指标,开展茶叶肥效试验5个,根据土壤测试结果和肥料试验结果,制订茶叶配方肥配方2个,茶叶施肥建议卡一份,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1.13万hm2,每公顷增产鲜叶450~750kg。

(3)推广绿色防控技术,保证茶叶质量安全。全市从保护生态环境和病虫草害可持续治理的“绿色植保”理念出发,以名山县、雨城区为重点大力探索茶叶病虫害生态、物理、生物的控制手段,通过生态调控、农业防治、物理机械防治、生物防治、生物农药防治等科学防控措施技术,减少茶叶主发害虫虫口基数、降低施药强度、减少农药残留、确保茶叶质量安全。目前,建立了绿色防控技术示范园866.67hm2,安装频振式杀虫灯372盏(其中太阳能频振式杀虫灯314盏),扦插粘虫黄板16.2万张。害螨防效达90%以上,茶小绿叶蟑防效达95%以上,蚜虫、黑刺粉虱防效达90%以上;每公顷茶园减少使用化学农药34.2kg,节约成本2 443.5元,鲜叶产量增产525kg。引进新型农药24%帕力特(虫螨腈)、15%凯恩(精茚虫威)和24%艾法迪(氰氟虫腙)、25%阿立卡(10.6%高效氯氟氰菊酯+14.1%噻虫嗪)进行药效试验,在名山县万古、中峰乡各建立20hm2、在红岩乡建立33.33hm2新农药示范园。

(4)推广农业机械,提高茶叶生产效率。2012年,全市茶园机修机采面积1.91万hm2,为投产面积的66.6%。大宗茶机节约采摘成本1.05元/kg,成本降低56.8%;茶园机修费1 050元hm2,人工修剪2 400元/hm2,机剪比人工修剪节约支出1 350元。茶园机械化管理水平的提高,缓解了农村劳动力紧缺的矛盾。名山县2012年推广采茶机30余台、修剪机500余台、机动喷雾器1 800余台,茶园植保机械化和半机械化率达100%,茶树机械化修剪率100%。雨城区推广茶园机修机采面积8 000hm2。

3 科技推广方式创新,为茶叶提供技术支撑

(1)建专家大院。依托四川农业大学茶叶技术优势,按照“政府引导,专家指导,企业主导”的原则,分别建立雨城区吉祥、名山朗赛、名山绿茶3个茶叶专家大院。专家大院以科技为先导,以项目为核心,以企业为依托,以产业为基础,以致富为目标,面向市场联合企业、科技与农户,已成为科技成果的转化基地,科研人员的创业基地,川农大的教学科研实习基地和带动农民增收的龙头企业。茶叶专家大院所在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2 448万元,建立科技示范户372户,带动农户8 805户,示范户人均增收1 232.3元,培训人数2 047人次。

(2)建立科技特派员制度。2008年起,推广科技特派员制度,全市下派了茶叶方面科技特派员20多人,涉及7个区县,实施科技项目10多项,建立科技示范户898户,示范户年人均增收845.4元,培训人数8 340人次。

(3)推进市校合作。“十一五”期间,与川农大共同实施了10项标准化种植、名特优品种选育、新品种种植模式示范推广、新技术开发等优势高产高效配套技术。

4 农业科技培训,提高茶农科技素质

利用农技推广示范县项目、农技推广补助项目、阳光工程项目等,大力开展茶叶栽培技术培训,把科技送到乡村,培训放在茶园,现场讲解示范,雅安市每年培训茶叶实用技术3次以上、30万人次,阳光工程培训5 000人以上。名山县2012年就采取多种形式举办技术培训,完成茶园种植、安全生产等技术培训45期,培训茶农12 000人次,发放生产技术资料3.1万份。荥经县2012年开展茶叶技术培训27期,培训3 320人次,发放技术资料2 600余份。

5 茶叶科研,为茶叶发展注入新活力

根据茶叶生产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茶叶科研推广,解决茶叶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十一五”期间全市共实施各级各类茶叶科技项目18个(国家级2项、省级5项、市县级11项)。2011年《安全高效茶叶生产配套技术推广应用》获雅安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名优茶规模化生产技术示范》等获三等奖。《蒙顶山茶中氨基酸等主要营养成分的分析研究》作为市级重点科技项目正在研发进行中。

猜你喜欢
雨城区茶苗茶树
让扶贫资金晒在阳光下
雅安市雨城区: 清理微信群,用“面对面”整治“键对键”
贵州省福泉市:抢抓时节育茶苗
山茶树变身摇钱树
新建无性系茶园“三改”快速成园技术
提高茶苗移栽成活率的关键技术
两个推荐茶树品种
南路边茶 雨城的生态经济绿枝
茶树湾
如何保证无性系茶苗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