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例奶牛感染狂犬病的诊断及防制

2013-04-08 05:01谭善杰陈忠霞傅绍存山东省临沂市畜牧局276004
山东畜牧兽医 2013年4期
关键词:家犬胞浆小脑

谭善杰 陈忠霞 傅绍存 (山东省临沂市畜牧局 276004)

狂犬病俗称“疯狗病”,是由RNA型弹状病毒引起的急性接触性传染病。在自然界中,尤以犬科动物(狗、狐、狼)感染发病较多,而奶牛感染狂犬病并不多见。2012年4月26日,一奶牛场1头110日龄的犊牛突然发病,30日死亡。5月6日1头4岁的产奶牛发病,5月13日死亡。根据流行病学和临床症状疑似为狂犬病,经病理组织学检查,见有非化脓性脑炎变化以及在小脑、大脑海马角、延脑的神经细胞的胞浆内看到有嗜酸性包涵体,从而诊断为狂犬病。

1 发病原因

病犬和带毒动物是主要的传染源。病毒主要在中枢神经组织、唾液腺和唾液内分布。由患病或健康带毒的动物咬伤奶牛或伤口被含有狂犬病病毒的唾液直接污染是本病的主要传播方式。此外还存在着非咬伤性的传播途径,可经呼吸道、消化道和胎盘感染发病。奶牛被感染后,病毒沿着感觉神经纤维由外周进入神经中枢,在中枢神经组织增殖,引起神经症状。

该场饲养有4条狗,经常接触各类牛群,与犊牛互相舔啃唇部,嬉戏玩耍,有时咬伤奶牛的皮肤,因全场奶牛均未接种狂犬病疫苗,致使2头奶牛相继感染狂犬病。

2 临床症状

病牛初期精神沉郁,反刍食欲降低,体温略升高为39.6~40.6℃,中后期体温转为正常或偏低。直肠检查发现直肠空虚无粪,仅有一些呈胶冻状的肠粘液。不久后便表现起卧不安,前肢搔地,出现阵发性兴奋和冲击动作。当兴奋发作后,出现短暂间歇。以后再次发作时表现头颈高举或后仰,望空狂叫,大约每隔15~25min一次,夜间叫声长而低沉,后期叫声嘶哑,死前发展为水泡音嘶叫。唇部、肘部肌群震颤,起卧不灵活,卧下时四肢呈游泳状。鼻孔搧动,下唇不合下垂,露出牙齿。逐渐出现麻痹,如吞咽困难,伸颈,流涎,口中含草,衔而不嚼,嚼而不咽,瘤胃臌气,里急后重等症状,最后卧地不起,衰竭死亡。

3 病理变化

3.1 尸体剖检 本病无特征性病理剖检变化,外观可见尸体消瘦。口腔和咽喉黏膜充血或糜烂,胃内空虚或有异物,胃肠黏膜充血和出血。蛛网膜下积有大量的淡黄色粘液。软脑膜水肿,脑沟、脑回均见明显充血,脑实质充血并有少量出血点。心脏冠状沟呈胶冻样浸润。

3.2 病理组织学检查 剖检二例脑组织,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镜检,都见有非化脓性脑炎变化,在小脑、大脑海马角的神经细胞胞浆内看到直径为3~20mm不等的多个椭圆形嗜酸性包涵体,以小脑检出最多,其次是海马角、延脑,大脑皮层检出量最少。

4 诊断

本病的临床诊断比较困难,因潜伏期长,查不清咬伤时间,症状又易与脑炎、消化系统疾病、新陈代谢疾病相混淆。根据患病奶牛出现的典型病程、各个病期的临床表现,结合病史可做出初步诊断。剖检死后患病奶牛的小脑、大脑海马角等脑组织见有非化脓性脑炎变化,在神经细胞的胞浆内查到直径为3~20mm不等的椭圆形嗜酸性包涵体,即诊断为狂犬病。

5 防制措施

5.1 严格管理家犬 犬是奶牛狂犬病的主要传染源,因此要及时给家犬接种狂犬病疫苗,实行拴系喂养或笼养。家犬一旦发病立即扑杀,尸体深埋或焚烧。

5.2 伤口处理 发现奶牛被病犬咬伤后,立即用20%的肥皂水或0.1%的新洁尔灭溶液等冲洗伤口0.5h,继之用大量自来水冲洗,伤口深者应将导管插入伤口内,用注射器灌洗(注意:肥皂水与新洁尔灭溶液不可同时应用)。冲洗后,再用5%碘酊烧灼。伤口禁止缝合及包扎。迅速接种狂犬病疫苗,有条件的可用免疫血清进行治疗。

5.3 提高对家犬患狂犬病的识别能力 如果家犬外出数日不归,归时精神失常或蜷伏暗处,或到处乱跑乱咬,夹着尾巴,直流口水,见人或见动物就乱咬,严重时行走蹒跚,出现瘫痪后很快死亡,应根据临床症状严加识别防范。

5.4 作好预防 狂犬病流行的地区,奶牛接种狂犬病疫苗。对场区、圈舍、运动场以及饲养工具要定期消毒。

猜你喜欢
家犬胞浆小脑
家犬常见寄生虫病的危害与防治
动动小手和小脑
寓言问答
家犬的前世今生*
小脑发育不良性节细胞瘤1 例
哈哈哈哈,请跟着我大声念出来
中非科学家揭示非洲家犬祖先为灰狼
高龄老年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性肾衰竭患者1例报道
胞浆小滴、过量残留胞浆与男性生育之间的关系
1例以小脑病变为主要表现的Fahr’s病报道并文献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