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业十年

2013-04-09 08:02Article刘银昌
河南电力 2013年1期
关键词:小工工地导线

文 Article_刘银昌

时光荏苒,迎接着2013年的第一缕阳光,回望我的身后,恍然发现我已走入社会这个大门槛里整整十个春秋。回首匆匆流逝的时光之河,记忆里生起几多波澜。

十年前,意气风发的我从象牙塔里走出来,正赶上二期农网改造的忙碌时节,一切都在意料之外,新进员工中只有我幸运地被领导“发配从军”,不具备任何社会阅历,文科出身、性格内向的年轻人,带着单纯而稚嫩的眼光、一身浓重的书生气,却与一群粗犷的汉子为伍,在尘土飞扬的田野里立杆架线、四处奔忙,一时成为众人眼中的“异类”。

记忆中,我们的队伍集结了“大工”、“小工”十几号人,“大工”技术过硬,他们像是武侠小说中飞檐走壁的剑客,凌空飞架,淡定自如,业务上的娴熟常常令初来乍到的我钦佩不已。而初时勉强算得上“小工”的我,连导线的型号、金具的名称都辨认不清。为了尽快投入角色,我先从勤杂工做起,每天一来到工地上就包揽了所有的零碎活儿,在师傅们的指挥下搬横担,拧螺丝,放导线……然而日复一日,自己仍然没有信心胜任“大工”,看着巨大的线盘在眼前吱呀吱呀地转啊转,一条条银线渐渐地向远处延伸,像是曾经的理想慢慢地从躯体抽离,想象中的美好一下被漫天飞舞的黄沙淹没,人生第一次尝到了所谓的挫败感。

终于有一天,我把这种挫败抛到了脑后!那是冬季的一次登杆检查,寒风似刀子一样刮着脸庞,我照旧在杆下作监护人,杆上的师傅却已累得头顶冒白烟,等到他利落地爬下杆时,我看到他长满老茧的双手虎口崩裂,一股鲜血染红了他的白手套。不知是从哪儿来的勇气,我一把拽过师傅的安全带,带好工具,系好绳子,头也不回地爬上了下一个15米高的线杆。在师傅的再三叮咛和无限鼓励的眼光中,我竟颤巍巍地登上了杆顶,当我“居高临下”地看到师傅为我叫好的那一瞬间,喜悦之情一下子战胜了内心的恐惧,我明白,只要抱定信心,我能行!经过一番高空作业,我成功“着陆”,完成了向“大工”转变的“处女秀”。

但遗憾的是我终究没有继续做“大工”。经过两年艰苦的基层锻炼,习惯在身心俱疲的施工作业后,坚持着挤出时间写点东西的我,通过不懈的“爬格子”,尤其是《寻找》、《窗外》等诗歌在《国家电网报》、《中国电力报》发表后,自己的一点长处逐步得到了领导的认可,终于担当起县局文秘的工作。从此,我在另一个“工地”上开始了漫长的跋涉。

文字工作枯燥而孤独,工作环境换了,但加班加点、熬夜奋战还是家常便饭,大小会议材料、各种总结汇报常常令我焦头烂额。在别人、甚至以前的我的眼里算得上轻松惬意的岗位,只有自己亲力亲为才能深切体会其中的滋味。每当遇到文字路上的拦路虎,每当灵感枯竭、痛苦难耐、抱怨着想要放弃时,我总是强迫着自己静下心来,看一看窗外的明月、璀璨的星光,遥想一下过去那日出而作、日落不息的时光,熟悉的工地上,师傅们的谆谆教诲,他们在餐风露宿中以苦为乐的精神,时刻激励着我,坚持,再坚持一下!

受益于十年来的艰苦历练,2012年下半年,我被提升为办公室副主任,角色再一次转换,肩上的担子更加重了,脚步比以前更加匆忙。生活忙碌到与工作“合体”,孩子过九岁生日时,第一次未能到场参加,惹得孩子见了我不愿理睬;七十岁的母亲生病时,未能亲自在身边尽孝,想起来别有一番感慨在心头……

转眼,又是新的一年,而我的十年就这样匆匆地离开。十年仿佛很短,过往的辛苦和快乐还仿佛就在昨天;十年又真的很长,从一个愣头愣脑的小伙儿到一个即将步入中年的人,经历了时光的洗礼,收获的不仅仅是一份成熟,还有一颗懂得责任之重、懂得感恩之情的心。

十年悄悄地走了,平平淡淡,真真实实。还是想说一声感谢,感谢这付出并收获的时光,让我迎接下一段平淡而精彩的人生。

猜你喜欢
小工工地导线
工地上的一对夫妇
东华大学研发出可体内吸收型蚕丝导线
波比的小工地
别让苟且成为一种习惯
别让苟且成为一种习惯
杨洁篪:别让苟且成为一种习惯
别让苟且成为一种习惯
热闹的工地
工地上的女人们
GDX-2导线机过线轮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