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研管理的现实困惑与发展思考

2013-04-13 02:24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4期
关键词:教研组教研活动

(黑龙江省教育学院,哈尔滨150080)

学校教研工作是持续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基本渠道,是推动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有效提升的关键环节。在建设规范化、标准化、现代化学校的进程中,学校教研工作至关重要,甚至是不可替代的。教研工作的重要性,在于能够有效地把教育理念转化为教学行动,将他人经验转化为自己的教育教学行动。转化的是否到位,核心是管理。

学校的教研管理水平,是以校长为核心的学校领导团队办学理念引导力的表征,是教师从发现和破解教学问题过程中获得专业发展力的体现,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具有创新力的保障。所以,认识和强化学校的教研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学校教研工作促进学校、教师和学生发展的重要作用,是必须要全面、认真思考的。

一、学校教研管理工作的现状

1.活力不足的行政惯性

长期以来,教研活动任务主要来自上级,其动力不是内发的,而是外控型的。这就决定了教研活动本身及其成果对外部的依赖,而减损了它的真实性和教师教研的自主性和积极性[1]。然而,校长负责制的实行,也未使学校从根本上摆脱外控的管理模式[2]。在有些人看来,学校只是执行系统,只能被动地接受外在的监管。在这种监管中,由于过分强调把事情做正确,而牺牲了去做正确的事[3]。学校管理者是被迫去做而不是决定去做,是被迫去贯彻实施而不是去引领[3]。这样的情况,制约了学校教研管理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学校越是符合“规范”,越可能失去发展的活力。

2.错位聚焦的中层重叠

随着办学规模的持续扩大,班级数量的增多,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学内部管理机构逐步呈现教研组与学年组并行的模式。以行政管理见长的学年组和以组织研究见长的教研组,在教学管理、教学研究工作职能上存在重叠,且学年组和教研组相比处于强势地位,使得很多教研组长处境相当尴尬。虽然教研组活动能够开展起来,但是这种活动往往缺乏实在意义,成了走过场的形式,教研组实际上是处于名存实亡的状态[4]。重年级组织、轻教研组织,其实质是两个平台的着眼点很难在教师专业发展、学科教学研究上实现聚焦;这种职能错位,对学校的教学科研、青年教师的成长,乃至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上,都是弊大于利。

3.目标模糊的浅薄徘徊

有制度、无保障,一直是学校教研工作管理缺少常规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建设的重要问题。这种教研工作目标模糊的状况,使得学校的教研工作只能游离于课堂教学的表面,无法触及课堂教学的深层次问题。所以,教研活动普遍存在着“四多四少”现象,即工作布置多,问题探讨少;讨论教的问题多,研究学的问题少;对现象描述多,实质分析少;经验总结多,研究成果少[5]。不愿说实话、单打独斗形式主义和走过场的倾向也相当严重。教研活动不能把教学与研究有机结合起来,教师不能有意识地反思教学思想和行为的状态,使学校教研管理工作的针对性不强、效度不高,制约了教研力量的释放。

二、学校教研管理工作的困惑

1.全力应试的难忍之痛

当下,应试仍然是广大教师必须面对、无法回避的中心工作。针对一线教师的调查结果表明:重工作布置、轻发展服务,升学压力过大,无时间、无心思开展教研活动,是学校开展教研活动实效性不高的主要问题。由于学校的教研工作长期处于较低水平徘徊的状态,导致中学教师的职业倦怠症状呈现多发性。调查表明,37%的教师认为没有必要倾心于研究教学;64%的教师认为学校教研活动的实效性不高;76%的教师认为参加学校的教研活动是例行公事,89%的教师认为研究应试是当前学校教研工作的核心任务,96%的教师认为注重教师和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激活发展潜质,是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大计。我们不难看到,解除教师在学校教研活动中的难言之隐,要从关注教师发展诉求做起,逐步形成科学的教研工作机制和活动规范,将教研工作聚焦到破解课堂教学问题和服务教师专业发展上来。

2.服务缺失的干瘪渠道

毋庸置疑,学校的教研工作对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条非常重要的常态渠道。教师在专业发展中,自身努力是基本的要求,外在的促进力量也是不可或缺的。从学校服务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教研活动上讲,学校提供必要的发展资源和平台是十分重要的。当下,学校给教师提供的信息资源服务还远远不够,绝大多数教师是无法看到学科专业研究学术网的,尤其是偏远地区的学校甚至还没有电脑或网络支持,导致教研工作无法奠基在前人已有成果基础上。提高信息资源服务的质量,是促进教师开展教研工作的外在保证。另外,普通教师尤其是边远地区的农村教师,很少有外出学习,接受培训的机会,更谈不上接受专家面对面的指导了。

3.无效对位的内在需求

教师教学的主阵地是课堂。围绕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丰富教学方法,以研究本校教师教学中问题为依托的教研活动,是学校教研活动的核心内容。研究本校教师的教学问题,目的就是要满足他们的内在发展需求,有效促进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调查表明,现阶段的中学教师负担十分沉重,有来自面对升学盼子成龙的责任负担,有来自长期超负荷工作的身体负担,有来自职称晋级要求的心理负担等等。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激励广大教师精心、静心致力于课堂教学和专业发展的研究与实践,减少以创牌、邀功为目的的事务性工作份额,摆脱不必要的功耗,是把握学校教研管理工作的关键。

三、学校教研管理工作的发展

1.为了发展而专心研究

教师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学校的教研工作是自身专业发展的主要渠道,是职业发展的积淀所在,对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促进教师形成对学校教研工作的认同感,是学校教研工作开展的基础。实际上,任何有悖于人的职业发展的活动,都会形成制约职业发展能力的瘟疫。当然,故步自封、老守田园的不思进取,也会使人的职业发展能力停止或者倒退。发展是第一要务。学校的教研工作只有将教师的发展和学校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才会使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不偏离正确的发展方向。教师为了发展而专心致志地投入教学研究活动中,是教师职业成熟的一种表现。

2.为了责任而自觉研究

因为“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所以“教师的责任心和责任感比任何职业都重要”[6]。这话说起来容易,要让教师都认识到,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毕竟我们都生活在现实生活中,利益驱动下的形形色色的诱惑,侵蚀着人们的头脑。时下,功利教育的说法也非空穴来风。有人说,你可以买到一个人的时间,你可以雇用一个人到指定的岗位工作,你甚至可以买到按时或按日计划的技术操作,但你买不到热情,你买不到主动性,你买不到全身心的投入,而你又不得不设法争取这些[7]。一个人具有责任感并期待在职场让责任释放光彩,那是责任感统领人从事职业行动的高级阶段。教师的职业又何尝不是这样呢?教师能够自觉投入到学校的教研活动中,意味着专业发展的动力十足,会让教师更多感受到责任带来的快乐。

3.为了价值而乐于研究

教师的价值源于其拥有的价值观。有位心理学家曾经做了这么一个实验,为证实成果对人的激励作用,他雇了一名伐木工人,要他用斧头的背来砍一根圆木,心理学家告诉伐木工人,干活的时间照旧,但报酬加倍,他唯一的任务就是用斧头背砍圆木。干了半天之后,伐木工人不干了。伐木工人说:“我要看到木片飞出来。”[8]在这里,“飞出的木片”属于工作成果,是证实自我价值的直接体现。通过教研工作的提升,让教师看到自己的教学有了新成果,体验到深层次发展的价值,从而获得由衷的职业自豪感,这种为了体现教师的价值而促进教师乐于投入教研活动的过程,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

总之,在学校教研管理工作上,要强化责任意识、目标对位、关注发展和价值取向的原则,赋予学校教研工作促进学校、教师和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地位,使学校教研工作在体制和机制上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努力将学校教研工作的重心指向课堂教学,聚焦教学中的实践性问题,相信会给学校的教育教学和持续发展带来一份别样的惊喜。

[1]张建国.以科学发展观创新教研组织管理[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5,(12).

[2]冯大鸣.试论校长负责制的重构与再造[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1).

[3]萨万乔尼.道德领导:抵及学校改善的核心[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4]邱超.与年级组并存下的中学教研组建设[J].教学与管理,2009,(11).

[5]付友华.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研组建设[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0,(2).

[6]常啸.教师与责任[J].教师,2011,(19).

[7]毛亚庆.论西方校本管理的管理特点[J].外国教育研究,2002,(1).

[8]张丽萍.中学教学研究的管理[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猜你喜欢
教研组教研活动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英语教研组的建设与发展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基于课题研究的中小学教研组组织变革研究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给中学历史教研组长的五点建议
新型教研——说题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