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学生管理工作 促进高校学风建设

2013-04-13 02:24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4期
关键词:学风管理工作班级

(辽宁大学 外国语学院,辽宁 辽阳111000)

一、在高校中影响学风建设的新问题

1.现在,学生了解世界的途径有很多,网络是其中之一,通过网络,学生可以查找材料,认识世界,加强对外联系,由于大学生自我约束能力不强,有的学生痴迷于玩网络游戏或虚拟的网络世界,迷失了自己,有的学生该与世界接轨的接不上,不该接轨却接得很快,对于西方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及不健康甚至反动的信息缺乏正确的判断能力和抵御能力,这样就有可能严重扰乱学生正常的学习状态,从而影响学风建设。

2.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一些大学生头脑中有一种错误的观念:“终于考上大学了,再也不用学习了”,没有了高考的压力,没有了动力,学习的主动性不强,积极性下降、精力分散、不能严于律己。有的同学为了混一张文凭,还有的同学学习时很茫然,完全机械地应付以图“过关”,这影响了学风建设。

3.专业思想不稳定,存在厌学情绪。许多同学进入大学后,由于受到社会上一些消极因素的影响,不能正确认识和对待所学专业,过分强调自我意识和个人爱好导致学习不安心,成绩不理想,甚而出现厌学现象,对周围同学也产生了消极影响,这也影响了学风的建设。

二、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新挑战

当前,高校学生及教职员工的思想状态、精神面貌和价值观都发生了变化,人文环境、教学、科研、管理也有所改变,这些变化给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总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最近几年,为了提升高校实力,高校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各地高校进行了资源整合,扩大了办学规模,高校的办学模式发生了变化。由于地域的原因,高校分为不同的校区,因为不同校区很久以来形成的校园文化和管理方法,想在短时间融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困难。

2.高校不断扩大招生人数,没有配套的软件、硬件设施。有的教育资源出现短缺,如原本应该小班上课的专业课,由于一线教师不够,只好改成大班授课,教学效果和质量受到影响,虽然学生管理工作也改变了工作方法,但是作用不明显。

3.现在,由于大部分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家长望子成龙心切,为了孩子的学习,不顾孩子的任性、自私等缺点,平时也不用高尚的道德去影响孩子。

4.快速发展的网络经济给高校的管理工作带来了挑战,高校学生几乎人人涉网,从网上获取了大量的信息,但由于他们还年轻,社会经验不足,识别能力不强,有的学生价值观发生了变化,功利意识增强;道德对人们的约束逐渐减弱,这些都直接影响了大学生的价值观。

5.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高校逐渐实行弹性学分制,打破了原来的以班级为学习单位的模式,“班级”的概念和作用逐渐弱化,以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开班会很难成行,这使得原来以班级为单位的学生管理工作受到了影响。

6.在计划经济时代,高校的管理者能以领导者的身份左右学生,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经济的竞争性、平等性也影响了学生;学生交费上学、自主择业,使得学生的自主意识、参与意识及学生作为消费者的意识大为增强,他们要求对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的制定、实施有所了解;对学校在各方面的服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加强学生管理工作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

要想加强学生管理工作,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主要应做到以下几点:

1.各年级要组织学生认真学习《学生手册》和学校学生管理、住宿管理等相关规章制度,培养遵纪守法的观念。严肃校纪校规,把考风建设与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诚信教育结合起来,贯穿于整个学风建设的全过程。特别要通过学生考试违纪和作弊的典型事例对学生进行考风考纪警示教育,做到“警钟长鸣”。

2.要加强课堂教学管理,严格课堂考勤制度。对课堂上学生出现的不良表现的,要分析原因,寻求措施,对于违纪学生要按有关规定处理。要加强学生宿舍管理,营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进一步加大宿舍的教育管理力度,重点是加强对宿舍通宵上网、夜不归宿、校外住宿、晚归等情况的掌握和管理,引导学生在适度放松的同时,将主要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充分发挥学生组织在学生宿舍管理和服务中的积极作用,在学生宿舍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3.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开展教育活动,着重抓好新生的学风建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高校的学风建设要从新生抓起,新生入校开始,可以制定长达一年的系列新生入学教育工作,分为“认识大学、热爱专业、端正态度”、“认识自我、关爱自我、明确目标”、“我看大学的方方面面”三个阶段开展[1]。教育内容包括“专业动态、前景”、“人格倾向和心理调试”、“职业生涯规划”、“人与社群”等等,为建设优良的学风打好基础[2]。对于大二、大三的学生进行校风、学风的养成教育,引导学生处理好课外活动与学习间的关系,明确正确的学习目的,养成求实、勤奋、严谨和创新的良好学风。对于即将毕业的学生,根据课程的安排,抓好教学实践环节;依托考研群体,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通过就业指导课程讲解,帮助学生了解国情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树立榜样,充分发挥表率作用。车尔尼雪夫斯基说:“教师把学生看成一种什么人,学生就会是这种人。”榜样的表率作用,就是将自己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学习热情和不断进取的精神,勇于克服困难的决心和毅力,逐渐地潜移默化地转移到其他学生身上。在学生中树立榜样,每天的课前时间可以对一些在学习上表现优秀的学生或者学习有进步的学生进行口头表扬,让学生去感受身边的表率,更具有真实性、可信性,有利于营造出浓厚的学习氛围。只要持之以恒这样做,就一定会使班级的学风向良好的方面发展。在班级工作中,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3]孔子曰:“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以身作则,时常会收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高尚的品格,是一种无形的感召力量,只有具备高尚品质,才会使学生感到可敬可信。作为辅导员,也应该给学生以表率作用,让学生信服你,信赖你,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实际上师生的表率作用就为良好学风的形成创设了环境。

5.抓学习方法指导,帮助学生用科学的方法学习。古语说得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任课教师要根据课程特点,联系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掌握科学而有效的学习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对优秀学生“放一马”,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挖掘他们学习的潜能;对落后的学生“扶一把”,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实基础。各班构建“一帮一”、“一对一”激励竞争机制,力争在班级内掀起“比、学、赶、帮、超”的学习热潮,让学生在相互帮助,相互启发,相互监督中形成良好的学风。

6.激活竞争机制,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良好学风的形成,必然有充满活力的激励机制。培养人就是培养他对前途的希望,要鼓励学生全面展其一技之长,欣赏到自己的亮色,人人找到自信和希望,制定班级奖励条例,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在班级中开展各种学习竞赛活动,通过一系列活动,使学生有能力、有信心、有勇气去面对一切。

7.建立家庭、学校向结合的教育网络。培养大学生不是仅靠学校就能完成的。家长在孩子一生中的教育、管理作用可谓巨大,不可低估。所以,协调家长参与学生管理,让每个学生绽放个性光彩是人们共同的想往,有一部分大学生认为上了大学,终于摆脱了父母的管束,终于自由了,向父母汇报情况大多是报喜不报忧,有的家长认为孩子上了大学,不用监督太多,一味依赖学校的管理。针对这一现状,可以要求辅导员与家长用电话或家访等形式经常联络,相互沟通学生在校、在家的思想、学习、生活等情况,这样对学生的管理就延伸到家庭,学生时刻处于一个立体管理网络之中,对良好学风的的形成能起到促进作用。

学风是高校学生学习、生活、纪律等多种综合风貌的集中体现。良好的学风,是学校的宝贵财富,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保证,是衡量育人环境的重要标志,在高校的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高校学生的管理者,理应通过加强学生管理,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

[1]赵大鹏,高娜.关于当代大学生学风建设的思考与探索[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6).

[2]侯彦杰,孙宇.论高校学风建设[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09,(1).

[3]郭红彦.新时期高校学风建设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3).

猜你喜欢
学风管理工作班级
青脆李、脆红李周年管理工作历
班级“四小怪”
辅导员视角下的“抓学风”
不称心的新班级
陈嘉庚精神与“诚毅”学风的形成
关于改进高校学风的思考
大学学风建设探究
对干休所管理工作的思考
班级被扣分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