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风建设的顶层设计

2013-04-13 02:24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4期
关键词:学风育人学校

(华南农业大学,广州510642)

高校承载着教书育人、科学研究与服务社会的重要使命,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其办学水平直接关系着学校的声誉和后续的发展,甚至关系到民族的未来。高校的学风与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息息相关,是衡量高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准[1]。新时期,分析高校学风建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总结成功经验,不断探索学风建设的成熟模式和有效机制,着力培养适应新时期社会发展需要,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复合型综合人才,为区域产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是当前高校推动学风建设工作的重点。

一、统一思想,明确目标,是加强学风建设的根本前提

在社会经济转型和改革攻坚的历史趋势下,未来十年我国高校的竞争将达到白热化程度。加强学风建设,提高学校办学能力和办学质量,提高学校的社会地位和声誉,将成为抢夺教育教学资源,占领高等教育下一轮发展制高点的杀手锏。加强学风建设事关全局、势在必行、迫在眉睫,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加强学风建设是高校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内在需要的具体行动,也是高校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指出,我国目前正处于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的新阶段,正在进入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新时期。近十年来,高校连年扩招、实行学分制、实行后勤社会化改革、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等问题,都对学风建设和高校的生存与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的育人模式和管理机制急需改革。与此同时,高校与社会的联系日趋紧密,社会进步在对高校发展产生积极推动作用的同时,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不正之风对教育的影响和侵蚀也日益加大。部分学生缺乏自主意识、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学习上的功利色彩日趋浓厚,突出表现就是学风浮躁,这也是高校目前普遍面临的迫切问题。因此,各大高校应当重视学风建设的紧迫性,大力弘扬优良学风,发挥其对增强学校核心竞争力的作用,发挥其对夯实学校发展原动力的作用,发挥其对推进素质教育和人才培养质量的作用,推动学校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

(二)加强学风建设是促进高校科学发展,提高社会声誉的根本前提

教育部颁布的《高等学校教学管理要点》指出:学风是包括教师的治学作风和学生的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纪律等方面的学习作风。学风的好坏不仅关系到大学生的个人情况,也直接影响学校的社会声誉和未来的发展。加强学风建设是高校适应新形势、站在新起点上,从宏观角度审视学校的办学定位,明确学校的办学理念的重要举措。各大高校应牢牢把握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时刻牢记育人宗旨,不断加大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调整的力度,大力推进“质量工程”和“标杆工程”建设,坚持以占领教育高地为己任。优化师德师风,规范学术行为,强化服务管理,推进效能建设,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打造更加公平和和谐的育人环境,是高校提高办学质量和社会声誉的客观要求与根本前提。

(三)加强学风建设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成长成才的重要保障

大学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是学生智力发展的高峰期,是学生全面提高综合素质的黄金期。严谨的学校风气、优良的学习风气和开放自由的学术风气,在学生的成长道路上影响重大。优良的学风能够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压力和紧迫感,让学生对待学习积极进取,制约不良学风的滋长,同时它也是一种集体舆论向导,促使学校师生自觉遵守纪律,对全体成员特别具有约束力,从而抵御不良心理倾向与行为,排除不良习惯对学生的侵蚀和干扰。进一步推动学风建设,是发展学生的个性,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学习动力,切实解决学生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

二、找准问题,找对方向,是加强学风建设的核心环节

在当前高校学风建设工作中,各大高校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同时也发现在新形势下高校学风建设所面临的挑战。

从学校层面来看,主要表现在:

(一)校院两级管理不足。学校各有关部门、部分学院对学风建设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深,投入不足,办法不多,还没有完全树立学风建设的生命线意识,没有构建起成熟的学风建设机制;部门之间协调联动、齐抓共管的力度不够,尤其是对学生迟到、旷课、考试作弊、论文抄袭以及作息时间混乱、沉迷网络等行为缺乏有效的监控、检查和管理,对学生学习中存在的深层次思想和心理问题缺乏有效的指导和帮助。

(二)教学管理松动。部分教师对学生评教结果过于敏感,在教育实施和教学过程中,降低对学生的要求,影响教育和管理的公平性;部分教师不重视学生考勤和课堂纪律,对学生平时作业和学期考试不做严格要求,存在管教不管学的现象;部分科目教材陈旧、难度较低,考试试卷多年重复使用,学生可以轻松过关,学习积极性大大降低。

(三)校园活动氛围浮躁。在扩招的形势下,高校对大学生课外科技创作投入不够,在资金、场地以及师资方面的支持没有突破性进展,学校没能给大学生的课外校园活动提供较高层次的文化氛围。据有关媒体调查报道,当前高校校园活动总体层次不高,学术氛围不浓。体现为:活动多,精品少;务虚的多,务实的少。学生社团没有发挥全校统筹的作用,各学院同类同性质活动简单重复,造成学校娱乐性活动过多,校园氛围浮躁。

(四)后勤服务不足。有关部门管理与服务不到位,学生宿舍失窃、失修以及热水供应不足等问题时有发生,影响学生在校学习、生活,在某种程度上造成学生对学校的不满,对学校的荣誉感与认同感不高。

就学生层面而言,主要表现在:

(一)学习态度浮躁

部分学生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学习目的不够明确,学习纪律松懈,作风疲沓,动力不足,或存在厌学情绪[2]。少部分学生存在侥幸心理,考前临时突击,功利主义色彩浓厚。部分学生没有掌握学习方法,学习消极被动。上课不做笔记或不会做笔记,不会利用课余时间巩固、深化教学内容、扩大知识面;部分学生不能正确处理学习与工作、交友、娱乐、休息等各种关系,影响学业成绩。

(二)缺乏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

据调研,大部分高校学生校外实习实践机会不多,学生缺乏国际视野和区域发展的视野,缺乏时代危机感与紧迫感。不少学生对自己的未来和生涯发展缺乏明确的定位和规划,丧失了大学的奋斗目标,沉沦于碌碌无为中,不知所为。且随着市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以及人才市场的不健全,每年大部分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直接导致了在校学生的自信心受到打击,学生未能很好地调整自己的心态,缺乏顽强拼搏的精神,使得他们对未来倍感迷茫[3]。

目前,这些问题已经影响到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促使我们必须增强教育教学的危机感和育才成才的责任感,切实抓好学风建设。

三、结合实际,顶层设计,是加强学风建设的重要推手

学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高校全体师生要齐抓共管,各部门、各学院要高度重视,统一认识,加强沟通,着力整改。要按照学校的文件精神出狠招、出实招,将学风建设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一)加强制度建设,突出节点控制,建设长效机制

完善的制度化建设是形成良好学风的基础和保障,高校各有关部门要从制度化建设入手,形成大学生课堂教学、思政教育、校园文化建设、毕业生就业、社区建设以及后勤服务等各方面制度的顶层设计。突出对学风建设各重要节点的控制,通过修订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办法,优化学生评教指标体系,优化大学生综合测评体系,加强学生的注册报到管理工作,促进教育教学规模、质量、结构、效益的协调发展,建立高水平的本科教学体系,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推进高校教学水平的跨越式发展。

(二)齐抓共管,形成全员育人的合力

学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是高校全过程育人、全员育人和全方位育人的结果。高校应当形成学风建设的高效运行机制,教学、管理、服务等部门齐抓共管,形成教师、干部、职工通力合作的全员育人的管理模式。各单位和各部门要达成共识,互相补位;全体师生员工要积极参与到学风建设中去;广大教师要充分认识到人才培养质量是关系学校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端正治学态度,发扬敬业精神,关心学生成长,以教风带动学风,以管理促进学风,以服务辅助学风,以环境养育学风,形成学风建设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三)典型引导,示范带动,打造“标杆工程”

一方面,高校有关部门要在校园内充分发挥学风建设先进典型的引领作用,利用班会、宣传栏、刊物、校园网等宣传阵地,加强对学风建设的宣传,引导学生认识到优良学风的重要性。各班级班委要落实学风建设的相关措施,解决班级内部分学生学习不积极、缺勤、旷课、不按时完成作业等学风建设中存在的各种问题,通过学习兴趣小组、自习小组、课程学习讨论班、组织集体自习等方式引导健康和谐的学习风气,共同营造班级良好的学习风气[4]。另一方面,高校应积极宣传学风建设中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大力弘扬在学风建设中涌现出的榜样,全力打造学风建设“标杆工程”,营造全校学子浓厚的文明、感恩、奋进的求学氛围。

(四)打造品牌,彰显特色

近几年来,高校学生工作处等有关部门结合学校办学特色和学生特点,逐步形成了独特的学生教育管理模式,开展了一些有影响力的品牌化学风建设活动。笔者认为,当前高校要充分利用好现有的平台和成果,继续认真研究学风建设的实际状况,积极应对学风建设的新挑战、新问题,逐步探索学风建设的独特模式和成熟机制,打造能够反映各地高校办学特色和学生整体特点的学风建设活动,把学风建设工作专业化、品牌化。同时,高校当中的二级学院要结合专业和学生特点,发挥各自的优势,探索并建立具有各自学院特点的学风建设模式,才能占领高校学风建设顶层设计的制高点。

[1]潘玲川,吴云龙,储节旺.高校优良学风建设机制的探究分析[J].赤峰学院学报,2012,(8).

[2]王方.以学风建设为基础的大学生成才现状及对策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9,(1).

[3]刑宝君.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与素质拓展导论[M].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2011.

[4]李云先,何志琴.改善校园文化氛围促进学风建设[J].教育研究,2006,(2).

猜你喜欢
学风育人学校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辅导员视角下的“抓学风”
学校推介
陈嘉庚精神与“诚毅”学风的形成
关于改进高校学风的思考
大学学风建设探究
“珠”育人
他们用“五招”育人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