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运用新媒体有效推进大学生就业工作

2013-04-13 02:24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4期
关键词:毕业生大学生信息

(绥化学院,黑龙江 绥化152061)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以飞信、QQ、微信和微博等为代表的新媒体正以一种无处不在的姿态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相对于传统媒体来讲,新媒体以其特有的开放性、自由性和互动性展现着其特有的魅力,自出现起就吸引着人们的眼球。大学生作为社会中较易接受新事物的群体,更是受到了新媒体的强烈影响,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关注并适当地改变教育方式,尤其是在面对90后毕业生的就业工作上,要注意合理利用新媒体,完善信息监控机制,发挥新媒体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积极作用。

一、新媒体的优劣势分析

运用新媒体开展大学生的就业工作,首先要对新媒体进行充分的了解和把握,就新媒体带给我们的优势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新媒体带来了更多样化的信息传播方式,提高了就业教育的时效性[1]。一方面,随着网络的广泛覆盖和无线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可以突破时空界限,随时了解来自全世界各地的信息,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信息交流、互动。另一方面,网络终端是当今大学生必备的日常生活工具,大大开阔了大学生的视野,新媒体已成为大学生最直接的受用群体。这两方面的因素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构建了一个开放的空间,打破了以往只能局限在固定时间和固定地点进行就业教育的传统模式,为师生之间的学习、生活和交流提供了较大便利,适合毕业生在大四年级相对较为分散的实际特点开展一对一或一对多的思想政治教育,同时,毕业生也可以通过新媒体及时表达自己的就业意向,使师生之间的双向沟通更为及时、顺畅。其次,新媒体呈现出的传播形式更为生动、形象,搭建了就业工作的新平台。利用新媒体传播信息除了高效、快速之外,还有比以往任何传播形式更富生动性的特点,新媒体除了文字传播形式外,还集声音、图像、视频等多种传播形式于一身,具备更强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可以更加形象、具体地传播就业理念和信息[2]。

利用新媒体进行大学生就业工作时,除了注意利用新媒体带来的优势外,还要看到新媒体由于自身特点带给我们的弊端。第一,由于新媒体具备信息发布的自由性,就使得毕业生需要认真分辨信息的真伪,为毕业生对就业信息的筛选把好关,同时,还要结合实际的就业形势和观念,给大学生灌输正确的就业理念。当前,有不少毕业生过分依赖新媒体空间中的就业信息寻找和参与就业活动,而忽视很多针对毕业生举办的现场招聘会,造成自身缺乏就业实战经验和面试技巧的情况,长此以往,就会给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带来消极影响。第二,由于新媒体具备很强的虚拟性,使得大学毕业生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就业动机。在现场招聘会、就业供需见面会等现实就业场所中能够很容易使毕业生切身感受到就业的压力以及现场的紧张气氛,这种氛围使学生心理产生压力,使得很多心态正常的学生本能地产生就业动力,促使自己积极了解市场所需,提高自身竞争力,从而在职场的竞争中获得胜利,满足内心成就感。而新媒体如QQ、微博、飞信等虚拟环境大大弱化了就业市场中巨大的竞争压力,使得部分毕业生弱化了就业动力,选择等待、观望等消极行为,错失就业机会,可能最终导致不能合理评价自身的优势,丧失就业信心。

二、新媒体与90后毕业生的就业特征分析

90后毕业生正在经历着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就业模式转变、金融风暴洗礼、全球信息化等社会经济变迁,形成了与这个时代相吻合的个性特征:思想解放、自我意识强,容易接受新事物,功利心强等。这些90后的个性直接影响着他们对就业的看法。伴随着科学和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利用信息通讯技术进行的交流更为迅速和广泛,尤其是无线移动的出现,对90后的生活更是产生了深远影响。因此,90后高校毕业生呈现出不同于以往的新特征。

1.90后毕业生职业兴趣多元,择业方式多样

如今的90后大学生在我国社会转型时期成长,在这个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时代里,良好的家庭经济环境和社会条件培养了他们广泛的兴趣爱好,形成了多元化的职业兴趣,这种职业兴趣倾向使得他们在择业方式上也呈现多样化趋势。他们不一定按照所学专业选择职业,更多的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职业。

2.90后毕业生就业主动,就业渠道广

飞信、QQ、微博等新媒体迅速推广到人们日常生活的每个角落,90后迅速运用这些新媒体的特殊功能,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超量信息,并运用到求职中来。他们也更愿意运用微信、人人网等方式来推荐自己,获得求职单位的认可。同样,很多用人单位除了通过学校就业部门、各级毕业生就业指导机构、社会各级人才市场的渠道外,还集中在网上进行招聘、审核及录用。一些招聘网站还提供个性化服务,如条件检索、快捷搜索等,进一步提升了网络招聘的优势。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具有超大信息量、广覆盖、不受时空限制等优势。这些优势很符合90后毕业生的个性特征。

3.90后毕业生求职就业个性化,自主创业成趋势

90后毕业生是伴随着网络成长的一代,他们获取信息量大,知识面广,知识结构复杂多样。时代的快速变迁使得他们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提升,思维活跃并敢于创新,对就业有主见、有胆识、有创意。此外,国家和社会的相关政策也提倡、鼓励和扶持大学生自主创业,一定程度上为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另外,受全球市场经济的影响,90后毕业生的经商观念和经商经历都相对较早、较多,这对“90后”毕业生自主创业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结合新媒体开展90后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应对策略

1.转变高校就业教育工作者的就业观念

转变90后毕业生就业观念是推进90后毕业生就业工作全面顺利开展的基础。新媒体环境中,信息的传播、选择及利用较为自由,在这种情况下,高校就业教育工作者就要转变传统教育观念,积极接纳新媒体事物,如飞信、微博、微信,主动学习新媒体领域中的新技术、新功能,掌握新媒体的传播特点和传播规律,重视学习与新媒体相关的法律法规。从思想观念上还要放低姿态,用平等的心态与毕业生展开交流和沟通,及时了解毕业生的就业意向,帮助毕业生解决就业中的诸多困难。此外,还要关注伴随新媒体而产生的新兴行业的信息,不断提升教育工作者自身的素质和能力。

2.切实加强90后毕业生的新媒体素养教育

随着科学技术手段的改进,众多新媒体传播技术被广泛应用并被受众所接受,新媒体所承载的海量信息也迅速拓宽了受众的视野,而这些信息中夹杂着大量不真实的、负面的、恶意炒作的信息,这就大大降低了信息的客观性和真实性,令受众真假难辨。与此同时,在各种与就业有关的新媒体信息中同样存在以上问题,因此,必须加强和提高90后毕业生对信息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和评估、反馈能力等媒体素养教育,在这方面,国外的起步较早,比如英国早在20世纪90年代起就对学生进行媒体素养教育[3]。应该说,媒体素养教育能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大众传播内容,培养学生对媒体的批判能力,同时还能引导学生利用有效资源不断进行自我发展,因此说,加强90后毕业生的新媒体素养教育不容忽视。

3.积极开展新媒体就业服务与指导

与传统就业服务相比,新媒体在毕业生就业服务与指导方面优势明显。高校可以与用人单位通过网络视频进行远程面试,节约毕业生的时间和交通成本;高校还可以新媒体方式搭建起链接高校、毕业生及用人单位三方的交流平台,及时获取、更新各类就业信息;此外,高校还可以通过新媒体开设就业指导课程,让毕业生接收个性化的就业指导和咨询服务,同时解决毕业生在大四期间由于分散实习而带来的集中教育难题。

4.逐步加强校园新媒体文化建设

伴随着新媒体的出现,也逐渐形成了一种大众性的新媒体文化,同时,新媒体文化具有活跃性、综合性、创新性、广泛性等特征。因此,高校教育工作者应将新媒体文化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紧密结合,把包括QQ、飞信、微博等新媒体建设纳入校园文化建设的总体框架,丰富校园文化内容,发挥出校园文化的功能,在平时就注重把就业理念、就业信息与营造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独具时代特征的新兴校园文化氛围结合起来。

综上所述,随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走入新媒体时代,我们面对新媒体带来的机遇和挑战,需要冷静分析信息传播的特点,并借鉴国外成功的经验,逐渐将其融入工作当中并有效运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结合当代90后大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就业特征,做到有的放矢,从而实现对传统教育观念的成功转型,提高自身的媒介素养,扎实有效地推进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

[1]韩树海.对加强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性思考[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2012,13(1).

[2]刘新跃,张筱荣,魏骅.注重运用新媒体推进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J].经济师,2012,(1).

[3]高曙先.浅谈新媒体视阈下的“90后”高校毕业生就业[J].北京教育,2012,(4).

猜你喜欢
毕业生大学生信息
9岁的高中毕业生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最“叛逆”的毕业生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