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专业本科教育现存的焦点问题与发展态势分析

2013-04-13 02:24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4期
关键词:行政设置院校

(济南大学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济南250022)

自1986年武汉大学和郑州大学在中国大陆地区率先招收行政管理本科生以来,尤其是高校合并升级以及扩招浪潮以来,在“应用型办学”思想指导下和行政管理专业投入少、办学成本低的推动下,行政管理本科专业开设院校数量呈直线上升趋势,景象一片繁荣。但与此同时,“粗放发展型”取向下的行政管理本科教育在专业定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以及就业选择等方面存在明显的问题和困境。因此,对我国近30年的行政管理本科教育进行总结和分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拟对行政管理本科教育现存的焦点问题进行总结梳理,并对当前发展态势进行分析归纳,以期引发思考。

一、行政管理专业本科教育现存焦点问题

1.景象繁荣与认同危机并存

近30年的行政管理专业本科教育的发展,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重点院校到普通院校,从综合院校到专科院校,从文科院校到理工院校,从老牌院校到新合并升格院校,都相继开设行政管理本科专业,呈现一片繁荣景象。首先,招生院校数量多。相关统计资料显示,在管理学门类公共管理学一级学科下的行政管理、公共管理类以及公共管理三大本科专业招生院校(包括相关大学的独立学院,但不包括港澳台、军事院校以及法学门类下的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分别是257、55 和7所[1],并被概括为传统型、新兴型、探索型和起步型四大院校类型[2]。其次,招生规模大。根据教育部就业中心公布的数字,自2008年以来,行政管理毕业生规模全国总数一直维持在1 万至2 万之间[3]。行政管理专业俨然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中的“热门”专业。景象繁荣的同时,却是行政学学科正面临着身份认同的“合法性危机”[4],具体表现在:一是对行政管理的专业定位欠准确,容易与工商管理、社会工作等专业混淆,明显缺乏行政管理自身的专业特色;二是本专业人才的知识能力结构模糊,似乎是行政学、管理学、政治学、法学等方面知识的“大杂烩”;三是专业学生就业岗位不明确,尤其是学生及家长以及社会层面对行政管理专业缺乏清醒的认识,笼统地认为是培养“当官的”专业;四是对行政管理知识领域界定没有达成共识。行政管理专业教育在实践中所形成的基本格局是:培养政府或者说公共部门取向的管理人才,而大部分毕业生实际上却在企业部门就业。

2.“通才”与“专才”理念定位纠结

我国行政管理专业本科教育理念的定位一直存在争论,即“通才”论与“专才”论。行政管理专业“是以培养复合型和应用型为目标,还是以培养专门型和理论型人才为主要目标,是采用“拓宽基础、淡化专业”的宽口径人才培养模式,还是“专业化”、“专门化”的人才培养模式”[5],从开设学校、课程设置以及教学方法等方面来看,目前并没有达成共识或趋于一致。一种观点认为,随着我国社会的全面转型和国际全球化的趋势,社会对行政管理人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行政管理专业那种建立在培养出一个‘通才式’的人物来进入政府工作的培养思路本身就是错误的,这种思路也许适合过去‘小政府、大社会’的局面,但是绝对不适合现在的社会现状。”[6]但另一种观点却认为,我国行政管理本科教育理念要有所突破,“要实现以传授知识为主到以能力培养为主的转变,要实现以培养‘专门人才’为目标到以培养综合素质以及能够适应社会各种需要的公共管理通才为目标的转变。”[7]

3.学术化与职业化选择悖论

1998年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学科专业做了一次较大的调整,新设置的管理学门类以及公共管理一级学科,将原来属于法学门类的一级学科的行政学专业归入到公共管理学科之下变成二级学科,并更名为“行政管理”。人们普遍认为,这不仅是行政管理专业的学科归属上的变化,而且更意味着人才培养类型的变化,即该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必须由传统的学术型(理论型)向职业型(务实型)的转变,以适应市场经济和现代化建设对复合型、应用型的公共管理人才的需求。但是,实践中的行政管理本科教育并没有与此同时转变。行政管理本科教育在培养目标设定、课程体系设置以及教学方法选择和安排上还是遵循传统的路线,即强化理论教学,灌输规范理论而忽视实证分析与探讨,致使学生主体分析和解决行政现象和行政问题的能力薄弱。在行政管理本科教育中,存在社会需求的职业化取向明显与教学中的学术化倾向严重的选择悖论。

4.就业与需求存在结构性矛盾

在行政管理专业本科教育中,“进口”繁荣,人才培养数量节节攀升。以笔者所在的学校为例,从2002年开设行政管理本科教育以来,生源一直很好,尤其是2009年实行大类招生后,2009、2010、2011级学生专业分流时选行政管理专业的人数分别为130、164 和160人,占同级人数的比重为53.5%、62.6%和66.4%(数据来源个人统计分析),人数一直居高不下。学生人数的增加加剧“出口”忧患,尤其表现在就业和需求的结构性矛盾上。一方面是行政管理本科毕业生市场竞争力不强,就业压力大。根据麦可思—中国2009届大学毕业生求职与工作能力调查数据表明,在十大就业压力的专业中,行政管理排在第七位[8]。另一方面是用人单位找不到适用的行政管理人才。据有关调查显示,一般行政事务类管理人员主要包括8个方面的胜任维度:思维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环境控制能力、意志品质能力、自我驱动能力、关系处理能力、书面表达能力、应变能力[9]。由于行政管理教育中的政治学取向,对于企业管理、经济管理方面的课程设置少,定量分析以及技术类的课程比例小,并且偏重理论教学,应用性、实践性教学少,导致上述这些特征和能力在现实教学中很少体现和重视。因此,行政管理专业毕业生很难满足一般行政管理岗位的要求,用人单位招收不到合适的行政管理人才。

5.同质性与特色性明显错位

目前在我国,无论是重点院校,还是普通院校;无论是文科院校,还是理工科院校;无论是部属院校,还是地方院校;无论是综合院校还是专科院校,只要招收行政管理本科生,培养目标定位以及课程设置都遵循1998年国家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中对行政管理专业的界定,不同类型学校的行政管理专业定位和课程设置基本雷同,行政管理人才培养存在着模仿甚至照抄照搬的现象,人才培养的多样性和独创性严重不足,同质性非常明显。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了“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由精英型向大众型转变,其中一个显著特征就是要求人才培养的多样化、多规格,同时,当今社会系统的复杂性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千差万别,对各类人才的培养要求也应多样化和差异化。这些都要求行政管理专业本科教育需要特色,需要差异性。

二、行政管理专业本科教育当前的改革态势

1.培养目标定位渐趋明朗化

早在1998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就对行政管理专业进行了定位,即“本专业培养具备行政学、管理学、政治学、法学等方面知识,能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从事管理工作以及科研工作的专门人才”。这种定位,至少有以下几点不太清晰:一是行政管理人才的知识、能力与素质结构有何特点不清楚;二是行政管理人才专业定位不清楚,具有明显泛管理倾向,缺乏自身特色;三是其培养对象所适用的领域过于笼统;四是培养规格层次定位不准确。针对上述问题,当前改革提出的行政管理专业目标定位是培养“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集中体现在:一是基于行政管理学科的综合性与独立性、理论性与应用性相统一的特点,培养多学科理论素养和各行业专门知识兼备的复合型人才;二是基于就业导向和社会需求导向,培养能在各类行政机关从事行政管理,在社会组织中从事行业行政管理以及企业中从事企业行政管理的应用型人才。总体来说,贯彻“通才”与“专才”相结合的教育理念,从学术化向职业化教育转变,从知识传授到能力培养探索,是当前行政管理本科教育改革中的基本态势之一。

2.课程体系设置日益科学化

课程设置是教育的重要载体。早期沿袭教育部门专业课程设置的基本模式有所改观,其改革态势表现在:一是转变政治学取向的课程设置。我国行政管理学是从早期的政治学科分离出来的,其专业课程设置的政治学取向非常明显。随着环境的改变,各高校逐步加强经济类、技术类、应用类等课程的设置。二是课程设置的模块化。由于我国大众化教育步伐的加速以及毕业生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大,教育的就业化、应用化导向日趋明显。目前行政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模块主要有:(1)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模块,原则是在精而不再多。(2)分方向设置专业课程模块,强调的是针对性与适应性。分为公共行政管理模块与企业行政管理模块。(3)专业基本技能模块,强调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动手能力。三是加速课程设置的新陈代谢。国内的高校也加快了课程淘汰步伐,一般每两年就会修订一次专业培养方案,并对课程设置进行更新换代。四是课程设置的学校特色开始显现。比如,财经类院校强调经济管理类,民族类院校强调民族特色,地方性院校强调地方特色类课程的开设。

3.课堂教学方法强调能力化

在行政管理专业本科教育中,各院校都在努力寻找传统教学方法的突破。当前改革与创新的基本态势是:一是引入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目前在我国行政管理本科教育中广泛应用。二是采用情境模拟教学法。通过学生角色扮演,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三是实施实验室模拟教学法。学生在这些模拟教育实习实验室里,通过参与实践教学活动,逐步形成较强的专业技能。四是加大专题研讨法。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就某一行政管理问题或国家大政方针进行广泛讨论,以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和促进对当前热点时事的理性认识和思考。其目的就是打破传统教师“满堂灌”、“填鸭式”纯理论说教式的教学方法,实现教学中的学生主体角色和老师主导角色,真正实现从知识传授到能力培养的教育模式改变。

4.实践教学模式突出实效化

各高校越来越重视实践教学,提高实践教学的地位,把它放到与理论课教学同等重要的地位来对待,切实培养行政管理专业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当前的改革态势主要集中在:一是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调查与实践。二是举办大学生“挑战杯”、“大创杯”等社会认知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三是创新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模式,延长实习时间。四是强化平时专业学术素养塑造,进行一定的专业论文写作,尤其是加大对毕业论文写作的要求和监控力度。通过实践教学,让学生走出校门,投身社会实践,在实际工作部门中了解其基本情况,以及适应工作需要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了解未来将会从事的工作可能面对的各种问题等,能真正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5.师资队伍建设更加高质化

教学质量直接影响毕业生的求职成功率,师资队伍水平又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当前,行政管理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呈现以下态势:在行政管理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方针,采取引进、培养、聘用、挂职锻炼相结合的办法,建立一支专职教师为主、兼职和聘请客座教授相结合的高素质师资队伍。

[1]全国普通高校专业介绍知识库[EB/OL].个人图书馆,2010-10-31.

[2]姜士伟.行政管理人才培养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J].行政论坛,2009,(4).

[3]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教育部就业指导中心公布2011年本专科专业就业状况[EB/OL].阳光高考,2012-06-05.

[4]杨爱平.当前我国行政管理学科教学中存在的几个问题及对策[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7,(7):88-91.

[5]郭小聪,肖生福.中国行政学学科建设:困境与出路[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6,(6):147-152.

[6]房波,张辉.另类解读公共管理与行政管理的关系——兼析目前我国高校行政管理专业的尴尬存在[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08,(3):88-91.

[7]张少栋.美国公共管理本科教育特点及其启示[J].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4,(4):24-27.

[8]应届本科毕业生最难求职十大专业介绍[EB/OL].育路教育网,2011-10-22.

[9]文华.基于因素分析的一般行政事务类管理人员胜任特征研究[J].领导科学,2011,(16):43-45.

猜你喜欢
行政设置院校
行政学人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行政调解的实践与探索
本刊栏目设置说明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行政为先 GMC SAVANA
加快行政审批体制改革
地铁出入段线转换轨设置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