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交际翻译视角看外宣资料的英译——以甘肃省情简介的英译为例

2013-04-13 02:24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4期
关键词:原文译文汉语

(兰州大学,兰州730000)

1 引言

纽马克提出了交际翻译和语义翻译的策略[1],他认为交际翻译注重目的语的可读性,当信息与交际目的发生冲突时,交际翻译倾向于选择对等效果,在目的语中传递异化成分,意义明晰、流畅、简洁。交际翻译适用于侧重信息功能和呼唤功能的文本翻译。省情简介属于信息型和呼唤型文本,以传达信息和交际为目的,是外宣资料的一种。本文在纽马克的文本类型和交际翻译法的理论指下,结合具体的案例,从语言和文化的层面上分析了外宣资料中存在的特征,提出了省情简介的英译策略及翻译方法,研究交际翻译在外宣翻译中的具体应用,探讨交际翻译对外宣翻译的指导性作用。

2 外宣资料的语言及文化特征

中英文的宣传资料实际上存在很多的相似之处,比如它们都富有吸引力、创造性,还有说服力。中英文宣传资料中都存在一定的褒义词或者赞美之词等等。不过,由于思维方式、表达方式的不同。中英文宣传资料也有不少不同之处。

(1)由于中国文化对于外国人来说比较陌生的是对等词,英语的外宣材料对于外国受众来说很难理解。有些中国特色的词汇缺少英语对等词。如“农家书屋”和“the Farmer's‘Bookstore’”从形式上看好像是对等的。但仔细分析其内在含义,笔者发现“农家书屋”是指免费供农民们读书学习的一种图书馆,而“the Farmer's‘Bookstore’”指的是供农民们买书的书店,语义上完全不对等。因此,笔者将其改译成了“the Rural Library”。

(2)汉语外宣资料中存在很多的同义反复词。同义反复是指为加强一个词的语气[2],用另外一个词或短语来修饰,而这个用来加强语气的修饰词的意思已经暗含在它所修饰的词的里面,这样就在这个修饰词和它所修饰的词之间形成了意义上的重复。汉语中有大量同义反复现象,如“凯旋而归”、“完全垄断”等。

(3)汉语中有许多富于中国文化特色的浓缩词语。常见的有政策法规以及社会热点、现象等,如“两弹一艇”(“atomic bomb,hydric bomb and nuclear-powered submarine”),富有中国特色社会文化信息,中国读者也已经耳熟能详。但如果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不补足这些省略成分,译语读者将很难理解这些信息。

(4)通过英汉句子对比,许多语言学家得出的结论是汉语的句法特征是意合(parataxis),而英语的句法特征是形合(hypotaxis)[3]。汉语句式讲究排比对仗,强调逻辑关联与意义关联,缺少词语之间和句际之间的形式衔接。英语句子的特点是靠上下文的照应上下扩充,结构严谨,强调形式和功能,注重句子的逻辑关系,需使用衔接成分来显示句子的结构关系。

(5)中英两种文化审美存在差异。受“中庸”哲学思想的影响,中国人的美学观念中特别强调平衡美,大量使用对仗这一修辞格,语言华丽而模糊,讲究工整对仗,全文平铺直叙。英文讲究简洁,突出信息功能,重内容、轻描写。

3 翻译策略及方法

交际翻译法试图再现原文的准确信息,但内容和语言都是译语读者易懂和容易接受的。省情宣传资料的翻译目的是让外界了解自身、招商引资、合作发展,因此以交际翻译法作为理论依据比较合适,具体可采用以下几种翻译方法[4]。

(1)简译法

汉语讲究对偶整齐和注重韵律的行文习惯,如果在外宣资料翻译中照搬原文进行完全对等翻译,定会使译文语读者感到困惑。因为以英语为母语的西方人士更加偏好简洁、单刀直人地表达事实、传输信息。

原文: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和关怀下,历届省委、省政府带领全省人民艰苦创业,励精图治,使甘肃旧貌换新颜。

译文:Under the leadership of Gansu Provincial Party Committee and Gansu Provincial People's Government,together with thearduous effortsmade by its people,Gansu has been brought with a new outlook after the new China was founded.

在翻译时,如果按汉语的思维行事,势必导致译文文字堆砌,在不影响译文主要信息和目的的情况下,省略原文中累赘或不重要的信息,译文中将“艰苦创业”、“励精图治”译为“arduous efforts”以突出主题信息,从而更好地起到了传递有效信息的作用[5]。

(2)语言结构重组

重构就是译者要充分领会原文内容精髓和写作目的,把原文的语法结构以及写作形式用符合目标语读者习惯的方式,用更简单、普通的语言表现出来[6]。交际翻译理论指导下的译文较原文相比应该更清晰明确,更符合译入语的表达习惯,可读性要强[7]。

原文:丝绸之路、大漠风光,九曲黄河、辽阔草原;敦煌宝窟、麦基云烟,镍都钢城、石化摇篮……在充满传奇色彩与浪漫神韵的丝绸古道上,在辽阔的中国西北腹地,有一个古老而神奇的地方——甘肃。

译文:Gansu province,a land with ancient and mysterious charm,is located on the legendary and romantic silk Road and on the vast hinterland of the northwestern china.Here one could enjoy views along the silk Road,the endless desert,zigzag Yellow River,boundless grassless,magnificent Dunhuang Grottoes,clouds and mists of the Maiji Mountain,as well as the city of steel,the capital of nickel and the cradle of petrochemical industry.

在对外宣传资料的汉英翻译中,译者需要进行语篇重构,上述两个例子的译文结构都与原文不同。因此按照英语文化的行文方式,须先点明主题,再进行具体描述,从而实现译文的预期功能。

(3)释义

外宣资料的读者是一些对中国文化不甚了解的外国人,那么在翻译时就需从读者角度考虑,估计他们阅读的难点,特别是有关中国文化内容方面的,尽可能用他们习惯熟知的方法传达原文意思[8]。

原文:“经过两汉的经营,以张骞“凿空”之举为标志开通的丝绸之路进入了繁荣时期。”

译文:“Marked by General Zhang Qian”sjourney to the west,the Silk Road was opened and boomed after the Western and Eastern Han dynasties’

古代称对未知领域探险为凿空,对于目标与读者来说,肯定难以理解其含义,因此在翻译过程中做了具体的释义。

4 结语

外宣翻译是我国对外宣传的重要手段。只有采用交际翻译策略,在将这类文本翻译成英语的过程中充分考虑目的语读者的思维方式和文化背景,尽量使译文符合目的语读者的表达习惯、心理感受或审美情趣,才能实现文本的信息和呼唤功能,达到最佳的交际效果[9]。翻译外宣资料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具体方法,所采用的方法只要能充分发挥外宣的作用,我们就要借鉴、推广,真正实现外宣的媒介和窗口作用。我国的外宣翻译事业任重而道远,只有各界齐心协力,针对问题,对症下药,才能优化传播效果,将我国的外宣翻译研究推向新的高度。

[1]Newmark Peter,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

[2]林小芹.纽马克论交际翻译与语义翻译[J].中国翻译,1987,(2):50.

[3]连淑能.英汉对比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4]金其斌.宣传资料的翻译策略初探[J].中国科技翻译,2003,(1):23-61.

[5]张健.英语对外报道并非逐字英译[J].上海科技翻译,2001,(4):24-29.

[6]陈宏薇,李亚丹.新编汉英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7]王克非,张美芳.翻译与翻译过程:理论与实践[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8]方梦之,毛忠明.应用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出版社,1998.

[9]原虹.论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M].北京:中国科技翻译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原文译文汉语
Stem cell-based 3D brain organoids for mimicking,investigating,and challenging Alzheimer’s diseases
学汉语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译文摘要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
I Like Thinking
Performance of a double-layer BAF using zeolite and ceramic as media under ammonium shock load condi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