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闭式吸痰与开放式吸痰在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2013-04-14 01:25荆州市传染病胸科医院呼吸内科湖北荆州434000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3年18期
关键词:密闭式呼吸机例数

(荆州市传染病(胸科)医院呼吸内科,湖北 荆州434000)

对于使用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而言最重要的问题是保持呼吸道的通畅状态,而吸痰则是避免呼吸气道发生阻塞的重要措施[1]。目前临床多选择开放式吸痰(open endotracheal suctioning,OS)予以治疗,但是每次操作均需分离人工气道和呼吸机,使得患者呼吸气道和大气相互连通,而吸痰管也需在外界环境中操作,故难以避免机体组织缺氧和交叉感染现象的发生。密闭式气管内吸痰(closed endotracheal suctioning,CS)则采用密闭式吸痰系统进行吸痰,操作过程中不需分离呼吸机,在临床应用中日益受到医务人员的重视。因此本研究拟探讨CS与OS在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58例机械通气患者均为我科在2008年2月至2012年4月期间的住院治疗者,上述患者根据数字随机法分为两组。观察组(80例):男52例,28例,平均年龄(57.2±5.3)岁。原发疾病为 MODS 22例,AECOPD 18例,肺性脑病15例,胸部外伤15例,支气管哮喘10例,机械通气时间为(5.3±2.2)d;对照组(78例):男48例,30例,平均年龄为(56.7±6.2)岁,原发疾病为 MODS 25例,AECOPD 17例,肺性脑病15例,胸部外伤13例,支气管哮喘8例,机械通气时间为(5.7±2.4)d。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原发疾病及机械通气时间等方面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方法

1.2.1 吸痰方法 对照组:将人工呼吸气道和呼吸机分离后进行吸痰,压力需控制在40.0~53.3kPa范围内,吸痰操作时间则需控制在15s以内,当吸痰管插入适当深度后,边吸引边旋转迅速退出吸痰管,彻底吸痰后再重新与呼吸机连接。观察组:吸痰时操作者左手持吸痰管和中心负压吸引的连接部位,用拇指控制吸引阀的开关,操作者右手将吸痰管沿着人工呼吸气道插入适当的深度开始吸痰,吸痰压力需控制在40.0~53.3kpa范围内,而吸痰操作时间则需控制在15s以内,边吸引边旋转迅速退出吸痰管。待痰液彻底吸取干净后将吸痰管回抽,采用冲洗液将管腔内的痰液冲洗干净,然后将吸引阀开关回复原位以留待下次吸痰操作时使用[2]。

1.2.2 观察指标 详细记录和监测各组机械通气患者吸痰操作前后的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心率(HR)等变化情况,在机械通气治疗48h后行痰液细菌培养检查,观察两组患者肺部感染发生例数和吸痰操作时间。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3.0软件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两组治疗前后SpO2、HR和吸痰时间比较采用t检验,肺部感染例数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吸痰前后SpO2、HR变化比较

密闭式吸痰方法对机械通气患者SpO2、HR等指标改变程度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吸痰前后SpO2、HR变化比较

2.2 两组肺部感染例数和吸痰操作时间比较

密闭式吸痰治疗的机械通气患者肺部感染仅8例,但对照组有27例;观察组吸痰操作时间为(84.32±7.5)s,对照组为(127.57±10.32)s。观察组肺部感染例数和吸痰操作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3 讨 论

多种因素或疾病引起的呼吸衰竭是一种临床常见多发性综合征,症状严重者常合并有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可导致患者最终出现死亡。临床使用机械通气治疗呼吸衰竭患者可明显降低其病死率,在急危重症的抢救治疗中得以广泛应用,但同时常出现较多的吸痰并发症,极大影响着临床救治工作的效果[3]。因此,笔者采用密闭式吸痰和开放式吸痰等方法治疗机械通气患者,并对两者治疗效果予以比较。

在使用开放式吸痰治疗机械通气患者的过程中需分离人工呼吸气道和呼吸机。虽然吸痰操作前已行高浓度氧气吸入和肺组织过度换气治疗,但仍需脱开呼吸机,因此此项操作具有一定的危险性。若呼吸机突然脱去则肺泡的气体交换容量也会迅速下降,使得呼吸衰竭患者肺组织内的气体交换状况更趋于严重,肺组织容量显著减少,呼气末正压(PEEP)则迅速出现丢失现象。由于患者机体难以保持较为理想的氧合状态,故出现SpO2明显下降,HR反射性加快等异常情况。而一旦机体出现低氧血症,待血氧含量恢复至正常水平则需8~11min[4-5]。

密闭式吸痰装置与人工呼吸气道、呼吸机共同构建成特殊的密闭作用系统,整个吸痰操作过程均位于密闭状态的空间内,故呼吸气道内的压力不会受到明显的影响作用,而SpO2和血流动力学指标则可以始终处于稳定的水平。与开放式吸痰术相比较,该吸痰方法具有较多的作用优点:①避免吸痰装置与呼吸机发生分离,防止肺组织容量明显减少和SpO2显著性降低等现象的产生,可有效保持良好的氧合状态;②可使得呼吸气道持续处于通气状态,并且保持呼吸气道内压力和氧气浓度的稳定性,较好的保持肺生理功能残气量,避免肺泡发生明显萎陷现象,减少机体组织脏器缺氧的发生率[6];③可避免肺泡因严重萎陷而导致的通气/血流比例出现严重失调现象,抑制肺泡萎陷和复张共同造成的剪切力,减少肺组织再次受到损伤的几率[7];④人工呼吸道与外界环境处于隔离的状态,可阻止含有致病菌的气溶胶颗粒大量吸入肺组织内,最终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

本研究结果显示,密闭式吸痰对患者血氧饱和度、心率改变显著小于对照组;且肺部感染例数和吸痰操作时间均明显下降。由此可知,密闭式吸痰可降低机械通气患者低氧血症的发生率,避免肺部感染发生,减少吸痰操作时间,其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开放式吸痰,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赵淑荣,刘燕,刘秀莲 .密闭式吸痰管在机械通气中的应用 [J].中国医药导报,2008,5(19):171-172.

[2]王翠云.ICU患者机械通气时两种吸痰方法的对比观察 [J].安徽医药,2012,16(6):862-863.

[3]李东亮,杨丽萍 .密闭式吸痰管在重症监护病房机械通气中的应用 [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0,12(6):96-97.

[4]李志强,张印纲,邱方 .早期气管切开对长期机械通气患者影响的系统评价 [J].实用医学杂志,2011,27(9):1579-1581.

[5]Lee CK,Ng KS,An SG,et al.Effect of different endotracheal suctioning systems on cardiorespiratory parameters of ventilated patients[J].Ann Acad Med Singapore,2001,30(3):239-244.

[6]岳凤琴,刁桂芹 .密闭式吸痰在机械通气中的应用体会 [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6(16):2271-2272.

[7]季业娟 .密闭式吸痰在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体会 [J].中国中医急症,2010,19(6):1057-1058.

猜你喜欢
密闭式呼吸机例数
PB840呼吸机维修技巧与实例
全生命周期下呼吸机质量控制
呼吸机日常养护结合护理干预对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作用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人工膝关节翻修例数太少的医院会增加再翻修率:一项基于23 644例的研究
更正
密闭式吸痰法与开放式吸痰法的临床效果观察
患者术后躁动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密闭式矿热电炉生产锌粉节能优化设计
眼外伤迟发性继发青光眼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