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60例个性化心理护理

2013-04-14 01:25松滋市第三人民医院护理部湖北松滋434200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3年18期
关键词:个性化病人心理

(松滋市第三人民医院护理部,湖北 松滋434200)

抑郁症是一组以心境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精神疾病。心境障碍多见的是抑郁和焦虑,发病时患者情绪低落、抑郁悲观、思维迟缓、言语动作减少,终日忧心忡忡,度日如年,痛苦难熬。宽慰最多只暂时有效。自杀观念和行为是抑郁症患者最危险的行为。发病与心理社会因素对情绪的异常有明显影响,且多数有一定的人格基础。心理护理旨在应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技能,帮助患者获得最适宜身心状态[1]。因此,对于抑郁症患者,应重视心理护理。笔者对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抑郁症60例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并采用个性化心理护理干预措施,收到较好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本院男、女病区2009年3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抑郁症患者60例,诊断符合ICD-10诊断标准。其中男28例,女32例。年龄27~56岁,平均年龄(40.7±7.04)岁;文化程度:大学以上4例,高中26例,初中15例,初中以下15例。病程3月~9年。职业:工人10例,农民7例,学生8例,干部20例,另外下岗及无业15例;婚姻:已婚38例,丧偶3例,离异9例,未婚10例。本组患者均无严重躯体疾病及智力障碍,均能理解调查问卷内容。

1.2 方法

1.2.1 调查方法 被调查对象在入组时(未经个性化心理护理前)和第2周(个性化心理护理)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为作为测量工具,由本院经过培训的两名医护人员根据心理测验的规范,严格按照测验问卷上的指导语及要求分别于个性化心理护理干预前和实施后进行个别问答,进行详细的心理学分析。

1.2.2 个性化心理护理干预 ①建立良好和谐和沟通的护患关系,与病人讨论并接纳其抑郁体验,创造理解、同情的氛围。②重视环境对患者心理影响,创造一个安静、舒适、安全、明亮的休养环境。将抑郁患者分散安置在病情缓解的病人之中,护士有意识引导周围患者给予抑郁患者关心和帮助,使其获得病友间良好的情绪和感情交流,同时体验到群体温暖,消除孤独感。③运用治疗性沟通技巧,如解释、鼓励、安慰、暗示、工娱疗等鼓励病人诉说自己痛苦的感受和想法。对于病情严重,思维迟缓者,允许患者有足够的反应和思考时间,并耐心倾听,允许哭泣,尊重病人隐私权。④采取系统的、循序渐进的健康教育,让患者了解抑郁症的相关知识,并给予细致的因势利导和心理疏导,2次/d,每次不少于10min,引导患者建立正确的健康观念,教会病人应对、化解危机方法,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⑤使用共情的方式引导患者,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解释药物治疗的重要性,提高服药的依从性。对伴发躯体化症状者,纠正患者不良生活行为,鼓励患者的微小进步,鼓励患者诉说心中苦闷,增强自信心。⑥减少患者负性思考,培养正性的认知方式,在交谈中尽量选择患者感兴趣的或较为关心的话题,鼓励和引导他们回忆以往愉快的经历和体验,用讨论的方式抒发和激励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⑦限制与其他抑郁病人接触,防止产生相互影响。⑧教会患者正确的应对方式,积极营造和利用一切个人和团体的人际交往机会,改善患者以往消极被动的交往方式,逐渐建立健康的人际交往方式,增强社交技巧,为患者今后重新融入社会,独立处理各种事件创造良好基础。⑨及时评估患者的综合状态,了解其思想动态,帮助患者参加有意义的工娱疗活动,分散注意力;转移抑郁、焦虑情绪;看到自己劳动的成果;获得成就感;增加价值感;唤起患者对人生的兴趣;增强对生活的信心。⑩帮助家庭成员减少家庭内各种应急源,减少社会应激源,矫正抑郁症继发的各种不良心理社会性后果。

2 结 果

心理护理干预前后两种自评量表检测总分比较见表1。经过个性化心理护理干预后患者SAS、SDS评分降低,与入院时有统计学差异(P<0.01)。多数患者在住院期间对治疗护理有较好的依从性,心理症状能在较短时间内好转和消失,其中在2周内心理症状基本消失2例,3周内心理症状消失17例,4周内心理症状明显好转33例,总显效率为92%。8例症状改善不明显。

表1 心理干预前后焦虑、抑郁评定结果

3 讨 论

抑郁症是以情感或心境低落为主要特征的精神障碍,其主要表现是情绪低落、思维迟缓、意志活动减退[2]。防止和消除抑郁症患者的自杀自伤行为,从患者的言谈举止中详细观察病情,综合量表评分分析其人格特征,制定个体化的心理护理干预方案。由经过专职培训的心理测量员分别负责住院时、心理护理后研究对象的SDS、SAS的测量及健康教育;责任组长负责实施个性化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对改善抑郁、焦虑症状疗效显著(P<0.01)。

在临床护理中应把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贯穿在心理护理过程中,采取系统的、循序渐进的方法让患者了解本身疾病的性质、诱因、临床症状、治疗和康复事项,耐心细致的因势利导和心理疏导,以减轻患者心理压力,培养乐观坚强的性格,改善和消除患者抑郁焦虑心理,克服个性缺陷,保持情绪稳定,配合治疗,促进康复。

[1]井霖源 .精神科护理 [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28.

[2]李凌江 .精神科护理学 [M].2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36.

猜你喜欢
个性化病人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谁是病人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坚持个性化的写作
心理感受
新闻的个性化写作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
病人膏育
满足群众的个性化需求
我帮病人“走后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