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村落体育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2013-04-23 03:03王鹏宇
绥化学院学报 2013年3期
关键词:村落体育锻炼村民

王鹏宇 彭 杰

(黑龙江工程学院公共体育部 黑龙江哈尔滨 150000)

村落体育是指在农村村落环境中开展的,以村民为主体,以健身、休闲及娱乐性身体活动为主要手段,以增进村民健康、丰富村民文化生活、促进村落和谐发展为主要目的而开展的非生产性的、群众性的体育活动[1]。村落体育、城市体育都是以地域为特点而划分的概念,属于农村体育的范畴。村落体育是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文把黑龙江省村落作为研究对象,课题组于2012年8月通过对部分村落进行调查、走访,深入了解村落体育现状,寻找影响村落体育发展滞后的因素,为落实全民健身计划提供参考。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文研究对象是黑龙江省双城市五家镇、绥化市四方台镇、北安市赵光镇、鹤岗市新华镇和宁安市东京城镇,共12个自然村落的1200名农民,其中男性577名,女性623名(研究对象中儿童、少年和老年比例较大,青壮年比例较小,女性多于男性,原因是夏季大多数男性青壮年进城务工所致)。

表1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n=1200)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和访谈法为主,文献法为辅的调查方法,于2011年8月,本课题组全体成员完成了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200份,回收问卷1085份,有效率为90.42%,有效问卷991份,有效率为91.34%;并依托问卷调查的相关内容进行了访问和座谈。采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析了调查问卷。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随着新农村建设进程的加快,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有所提高,城乡之间的差距也会越来越小,然而,不管差距如何缩小,城乡之间的差异,特别是在文化上的差异必然会客观存在[2]。因此,调查了解村落体育活动开展的情况和村民自主参加体育锻炼的状况,决不能与城市的标准来衡量,如“体育人口”的指标等。调查村落体育现实情况要从农村的实际出发,应以村落体育场地设施、组织形式与管理以及村民体育意识和体育行为等方面入手。

(一)体育锻炼的情况

表2 参加体育锻炼频率调查

体育锻炼频度通常是指每周运动的次数,它是评定村民参加体育锻炼情况的重要指标,体育锻炼频度的多少直接影响锻炼的效果,对村民体质与健康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表2的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村民没有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每周至少一次以上),每周2次以上的占大约11.81%,主要活动人群以18岁以下和50岁以上为主;有30%左右的村人没有参加过体育锻炼,说明村民体育锻炼意识薄弱。另外,村民参与体育锻炼有很明显的季节性,大部分村民选择在夏季参加体育锻炼,而冬季参加的较少,春季和秋季更少。这是由于体育锻炼受到劳动生产的影响,大多数人没有时间参加体育锻炼所致。

(二)体育锻炼内容

表3 体育锻炼内容的调查(多选)

活动项目和形式比较单一。调查显示,男性青少年参与篮球和足球运动的人数较多;女性青少年参加乒乓球和羽毛球锻炼的人数较多;中老年人参加跑步、散步和棋牌活动的人较多;儿童喜欢参与球类和武术项目(见表3)。调查结果还显示,冬季村民主要以乒乓球、棋牌和麻将等室内活动项目为主内容,经常参加室外体育锻炼的人数较少。

(三)参与体育锻炼场所

表4 体育锻炼场所的选择(多选)

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村落体育场地较少、健身设施相对落后,使村民选择锻炼场所上倾向于方便和就近的原则。村民参加体育锻炼的场所主要选择在学校、街道和公共体育设施等。其主要原因有两个:第一,多年来投入村落体育事业经费较少,使农村体育场地、设施建设落后,有近三分之一的村落没有公共的健身器械。第二,废除《农业税条例》后,减轻了农民的经济负担,增加了农民收入,提高了生活水平,为开展体育锻炼活动创造条件;但是村里没有了农业税收返还,乡镇财政收入比过去减幅达到60%-70%[3]。这使体育事业经费来源出现了新的、较大的缺口,尤其是贫困和落后村落,处境更加困难。

(四)体育锻炼组织形式

表5 体育锻炼组织形式(多选)

调查结果显示,村民参加体育活动组织形式“与朋友”的方式占第一位(50.56%),“个人锻炼”方式占第二位(44.71%)。“与协会、集体”的形式参加锻炼活动31.97%的比例,反应了村民参加体育锻炼集中在节假日。另外,男性的自主锻炼意识强于女性,女性参与体育锻炼有一定的依赖心理(见表 5)。

(五)体育锻炼组织机构

表6 村落文体活动机构与体育指导员的调查(n=12)

调查结果显示,村落体育的组织和指导工作十分薄弱。四层的村落没有体育组织机构,绝大多数村落存在村长不重视的问题,缺少体育组织与管理,公共体育投入不足或没投入现象较普遍。所调查的12个村落中没有1名专职体育指导员。主要原因是,“精简机构、节约开支”的村落重组过程中,只有少数村落设有了文体站,属于社会服务性组织。

(六)体育锻炼的动机

表7 参与体育锻炼的动机(多选)

调查结果显示,50.96%的村民认为体育锻炼在生活和生产中占有“重要”或“比较重要”地位,这一比例明显高于每周至少一次的体育锻炼比例(27.66%),说明体育锻炼的态度和具体行为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可见,大部分村民能够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锻炼态度比较积极,有望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但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实际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较少。对锻炼目的的了解发现,村民体育活动的动机出现多元化趋势,村民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目的是“增强体质、增进健康”,人数比例高达78.60%,这正是体育运动的主要价值和功能所在。

(七)影响村民参与体育锻炼的因素

表8 影响村民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多选)

影响村民参加体育锻炼行为的因素可以从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客观上“劳动忙,生存压力大”和“缺场地、器材”分别占70.94%和36.03%,成为影响村民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原因。多数村落经济不发达,村民收入偏低,经济负担较重。“对于弱势群体中相当一部分而言,健身与体育消费无异于奢侈品,当务之急是千方百计维持生计”[4]。可见,发展村落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促进村民体育锻炼的重要手段。有44.22%的村民认为 “劳动可代替”;20.99%的村民觉得“身体健康,不需锻炼”是阻碍参加锻炼的主观因素,村民的体育锻炼意识十分淡薄,有待于加强和提高。

三、对策与建议

(一)加大村落体育事业经费的投入,加快体育基础设施的建设

当前,城市重大体育场馆和健身设施由国家和省市拨款投资建设,而村落体育场馆和健身设施是由乡、镇财政负责,客观上造成了城市居民可享用公共性体育场地设施较多,而农村居民享用公共性体育场地设施较少,享受的体育服务也不平等。因此,村落体育的发展还离不开政府的扶植和投入。

(二)提高农民收入,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社会主义新农村体育事业要发展,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是前提。有研究表明,经济收入与体育参与度呈正相关。只有加大农村经济发展,提高乡镇税收,才能提高对村落体育事业的经费投人;村民收入的增加还会提高体育锻炼意识,使村落体育社会化进程加快。同时,要全面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的落实,完善社会保险、社会养老和社会救助等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农民才会有意愿、有能力参加体育锻炼。

(三)加速农村生产方式的转型,促进农民生产的现代化

农村分产到户的生产经营模式是制约村落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也是制约村落体育兴起的根本原因[6]。首先,引导农民生产经营社会化。把分散的、单家独户的农户组织起来,进行土地的农场化生产和管理,适应市场需求,调整农产品结构,提高村民收入。第二,提高生产劳动的机械化率。集体生产经营组织的产生,使原来分散的土地聚合规模,更加适合机械化生产作业,从而降低劳动的体力强度,提高劳动效率。使农民从繁重的生产劳动中解脱出来,为体育锻炼提供了休闲时间。

(四)构建村落体育内容新体系

村落体育的活动主体是农民,既要考虑到农民的生产、生活特点,又要区别农忙和农闲,还要考虑村落的传统习俗、风土人情。如,继承和创新民间传统体育内容,像放风筝、舞龙、扭秧歌、踩高跷等。总之,在开展村落体育活动时,必须找准村落体育与地域环境、民俗文化的契合点。

(五)充分发挥农村学校体育的辐射作用

运动场地和设施的缺乏是开展村落体育的主要难点。村民只能选择街道、空地进行体育锻炼,从而限制了他们体育锻炼的时间和内容。农村学校有一定规模的运动场地和健身器材,可以通过加强管理、科学地规划和利用,既满足了学生“阳光体育”活动的需要,又可以缓解了村落体育场地设施的不足。同时,学校中的体育老师,还组织和管理村落体育活动,还可以解决村落中无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现状。

[1]李静,刘贺.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村落体育发展若干问题的探讨[J].山东体育科技,2009,(4):41-43.

[2]唐炎,虞重干.论农村体育走向持续发展应树立的行动取向[J].体育科学,2009(9):81-85.

[3]李会增,赵晓红,等.对新农村体育发展的几点思考[J].中国体育科技,2007,43(4):3-9.

[4]胡庆山,王健.我国弱势群体参与全民健身运动的必要性及对策 [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4,(4):3-4.

[5]赵晓红,李会增等.新农村建设中农村体育的发展对策 [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7,(5):17-22.

[6]江亮,饶平等.我国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农村体育发展的社会学审视 [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11):1461-1463.

猜你喜欢
村落体育锻炼村民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能人选出来 村民富起来
油画《村落》
“共享村落”:乡村新的入住方式
“共享村落”:拿什么让人魂牵梦绕
蒋虚村村民为何没有获益感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