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外贸函电课程教学效果研究——三阶段渐进式教学模式的探讨

2013-05-14 07:06郭心
当代经济 2013年14期
关键词:函电学时外贸

○郭心

(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83)

《外贸函电》课程是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以及其他涉外专业的核心业务课程之一,旨在培养学生使用英文商务信函、电子邮件和传真在进出口业务当中针对各交易环节与外商进行交流和沟通的能力。本课程要求学习者熟练掌握国际贸易实务知识与扎实的英语功底,旨在为外贸企业培养能够胜任外销员、跟单员等岗位职责的外贸从业人员。尤其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而言,其对实践能力的要求更高。因此,在教学中应将其区别于一般的英语写作课程。笔者在多年本课程的教学中,总结了若干教学经验,现概括为“三阶段渐进式”教学模式,与同行交流和探讨。任课教师可根据开课院校和专业的具体情况,根据教学条件的不同,选择合适的教学阶段。

一、第一阶段:立足课堂教学,保证教学质量

1、合理开设和安排先行课程,为函电的教与学打下基础

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英语课程,外贸函电的教学任务是使学生熟悉外贸业务中术语的含义及其在写作中的运用,熟练掌握外贸交易过程中往来函电的基本写作技巧,并且能够根据不同的商务情境或交易环节,使用恰当的信函,和交易方进行磋商和沟通。对于函电的使用者来说,首先应该通过《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学习,熟练掌握外贸业务知识,熟悉进出口业务的流程以及在各环节中涉及的关于商品、贸易术语、支付方式、保险、包装以及装运等知识。因此,作为一门必修的先行课程,《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应该早于《外贸函电》课程,提前一学期开设。否则,会影响教师的教学进度,增加学生的学习难度,甚至严重影响教学效果。此外,扎实的英语基础和良好的语言应用能力也是学好函电课的必要条件之一。综上,合理的课程设置方式为在第一学年全年开设综合英语或职业英语课程,第一学年第二学期开设《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第二学年第一学期开设《外贸函电》课程。

2、加强教师队伍的培养,积极引进具有外贸企业从业经验的人员担任教师

由于课程的特殊性,外贸函电课程对执教者也有着较高的要求。同时具备外贸知识和英语功底的教师才能担任本课程的教学。因此,最好是从具有国际贸易等相关专业教育背景的教师中选择英语基础好的来担任本课程的教学,并且通过选派教师去外贸企业学习和实践的方式加强对任课教师的培养。此外,如果有条件,还可以积极引进具有外贸企业从业经验的人员担任教师,并且对其进行一定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的培训,使之能更出色地进行教学。

3、根据授课专业及学时的不同,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合理分配学时

以武汉外语外事职业学院涉外经济学部为例,本学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以及国际商务专业均开设了外贸函电课程。其中,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为46学时,包含理论学时34,实训学时12;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以及国际商务专业为36学时,其中理论学时26,实训学时10。可见,无论是哪个专业,课时都比较紧张。因此,针对专业要求不同,应本着“适度够用”的原则,结合外贸企业实践要求,选择最核心的教学内容,合理分配好学时。具体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参见表1。

4、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英语基础,把握好教学难度

外贸函电对学生的英语水平要求较高,但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学生英语基础相对薄弱,部分学生甚至连基本的句法、时态都没有掌握,因此,在函电的阅读、翻译和写作中感觉到困难较大。针对这一现状,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把握好教学难度,选择难度适中的样函进行讲解,避免因教学内容过难给学生带来负面情绪。同时,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取得的点滴进步积极给予肯定和鼓励,以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间的竞争互学意识。

表1 《外贸函电》课程学时分配表

5、以“由词到句再到文”的方式,布置课后练习,并以集体批改的方式进行讲评

在函电的教学中还要做到讲练结合。以“由词到句再到文”的方式,在每次课后有针对性地布置作业。对于重点词汇和短语,可选择单选题、选词填空题、术语翻译题等题型进行练习;对于实用句型,可通过英汉互译题加以训练。而对于函电的写作,可提供案例或商务背景材料,分组进行训练。并且通过抽查个别学生在黑板上板书或者制作PPT在课堂上演示的方式,集体批改和讲评。这样能够更真实地接触到学生所犯的典型性错误,集思广益,加深学生的印象,提高学习效率。

二、第二阶段:充分利用校内资源,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

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通过利用校内实验实训中心,引入实训环节。有条件的院校可以购买外贸函电实训软件进行教学。如若没有,则可以通过实训教材、互联网或者校外合作企业获取真实的进出口业务案例和素材进行教学。

在教学形式上,可以采用分组的方式,让学生模拟真实的外贸情境,设立进出口企业,以外销员或外贸跟单员的身份,通过函电的写作实现交易的准备、交易的磋商、合同的履行以及合同的善后四个阶段。

在实训内容的编排上,根据学时选择不同支付方式和贸易术语相搭配的案例。以12个实训学时为例,可选择T/T+FOB方式以及L/C+CIF方式的出口案例各一个。每个案例安排4到5个学时让学生上机完成,再安排1到2个学时供教师讲评和总结。在要求上做到由易到难,第一案例可提供业务流程当中涉及的全部英文函电,并且在函电当中将重点词汇和短语或表达方法留空,要求学生先根据中文提示将信函补充完整,再翻译成中文。第二个案例可提供业务中的部分英文函电,并提供一定的背景资料,要求学生写出相应的信函或回函。通过这种方式,使学生既读得懂,又写得出。此外,如果学时充足的话,还可以增加进口案例,将CFR、D/P或D/A结合起来进行训练。

在实训任务完成后,可要求学生按小组将函电等制作成PPT。教师可选择完成情况好的小组进行展示,总结其成功之处。同时,选择问题较多的小组,集体纠错,集体修改。通过这种方式,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学生互助互学的习惯。

三、第三阶段:拓展校外实践,加强工学结合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我们和世界各国经济文化交往的不断深入,国际贸易相关的技能将逐步成为企业需要的较为常规的业务技能。对于企业来说,国际贸易业务能力和操作技能需要在实际工作中逐步培养,这往往意味着较大的业务风险和时间成本。因此,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的毕业生在就业时有着较大的优势。因此,在校内学习之余,教师还应结合学校的实际条件,从以下三方面入手,开展课外实践活动。

1、鼓励学生积极报考与外贸行业相关的各类职业资格证书

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国家劳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劳动就业制度的一项重要组成内容。作为高职院校的学生,在校期间接受职业资格能力方面的学习或培训,取得与本专业相关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实现与企业要求无缝接轨,并大大缩短就业上岗后的适应期。对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商务英语专业以及其他涉外相关专业的学生而言,可以考的职业资格证有外销员、单证员、报关员、报检员、货代员等。而这些职业资格证的考试中,均包含了关于外贸函电的考题。因此,学习外贸函电这门课程,一方面便于考证;另一方面,通过考证,又进一步巩固了本课程的学习内容,提高了学习效果。

2、组织学生参加校外各类外贸从业技能大赛

对于学校来说,实践是国际贸易相关专业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需要通过实践,使学生熟悉国际贸易实务的具体操作流程,增强感性认识,并可从中进一步了解、巩固与深化已经学过的理论和方法,而参加外贸从业能力竞赛就是很好的一个实践方式。以武汉外语外事职业学院涉外经济学部为例,本学部就曾多次选派学生组成团队,在指导老师的带队下,参加由中国贸易学会主办的全国大学生外贸从业能力大赛(简称POCIB大赛),并且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获奖学生也取得了相关的证书。通过这种形式,增加了学校的知名度,实现了教学相长,也为学生日后就业增添了优势。

3、加强工学结合,设立校外实训基地,选派优秀学生去企业实践

开课院校可结合实际情况,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平台。一方面,可以聘请外贸企业的专家来学校办讲座,传授切身的实践经验。另一方面,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联系外贸企业,设立校外实训基地,并选派在外贸函电课程以及其他专业技能课程中学习优异的学生到企业学习和实践,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此外,学工部门也可做好毕业生的追踪工作,掌握毕业生的就业信息。对于工作出色的优秀毕业生,也可以请他们回母校给学弟妹们谈谈从业经验和感想。同龄人之间的交流也许更有说服力,更能起到激励作用。

[1]高兰:理实一体化体系下的高职外贸函电课程设计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2(5).

[2]李湲:论高职外贸函电课程课内实践教学中的三级跳[J].职校论坛,2011(33).

[3]欧阳赛楠:高职《外贸函电》一体化教学模式浅析[J].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3).

[4]吴敏:高职外贸函电教学改革初探[J].科技信息,2012(8).

[5]吴泳玲:高职院校外贸函电课程教学的困惑与改革探析[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2(2).

猜你喜欢
函电学时外贸
依托互联网实施商务英语函电实训教学
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下的学时发放标准的探索
——以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为例
《诗词写作》课程教学大纲(节选)
教学大纲国画(工笔花鸟)
2021年上半年我国机电外贸运行情况
探索学时积分制 构建阶梯式成长激励体系
The Research of Linguistic Features of English Business Correspondence
信用证项下函电交涉技巧
两栖“大拿”跑外贸
70年外贸大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