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引擎支撑河南振兴
——省电力公司打造坚强智能电网服务中原经济区建设纪实

2013-05-21 09:18ArticlePictures
河南电力 2013年1期
关键词:台区特高压河南

文 Article_侯 俊 图 Pictures_王 辉

2012年12月6日,高147.1米、重405吨的哈密南—郑州±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工程首基跨黄河高塔——N4号塔实现封顶。这条“空中电力高速公路”建成后,每年可向中原腹地输送370亿千瓦时电。

哈郑特高压工程是河南建设坚强智能电网的一项重要工程。助推河南振兴,提升供电服务保障能力,建设坚强智能电网势在必行。几年来,河南省电力公司实施“承接特高压、服务大中原”战略,推进各级电网协调发展,提升电网运行管理水平,开展新农网改造升级和供电台区规范治理,有效提升了服务保障能力,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电能支撑。

图.加快电网建设

协调发展“三层”电网 电力引擎强劲有力

2011年,中原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河南迎来加速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省公司新一届领导班子抓住特高压电网建设的机遇,以河南“三交一直”特高压发展为引领,特高压及500千伏主干网架、220千伏分区电网、110千伏及以下输配电网“三层电网”协调发展的坚强智能电网,全力服务中原经济区建设。

承接特高压。2011年年底,1000千伏南阳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扩建工程投运,特高压电能在豫落地通道正式打通。2012年5月,哈郑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正式开工,随之蒙西—长沙特高压工程取得省级核准支持性文件,靖边—连云港特高压工程取得省内沿线各项协议。“三交一直”特高压工程顺利推进,待这一系统工程建设后,河南可新增2000万千瓦区外电源支撑。

服务大中原。围绕全省产业集聚区、重点城镇区和城乡居民用电需求,省公司加快提升各等级电网设备健康水平和安全运行水平,保障终端客户的供电质量和可靠性。2012年以来,共建成500千伏安阳彰德变扩建等60项迎峰度夏重点工程,县域全部实现110千伏“双电源”供电。

2010年11月以来,新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得到务实推进,一批电气化县、乡、村相继建成。到2012年年底,河南110千伏电网基本消除与主网联系薄弱、供电“卡脖子”等问题;35千伏、10千伏电网得到改造,基本消除过负荷问题。

而按照规划,“十二五”期间,省公司将不断加快电网发展步伐,力争实现500千伏电网覆盖到市、220千伏电网覆盖到县、110千伏主网架覆盖全部产业区集聚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更加优质清洁、安全可靠的电力保障。同时,省公司紧扣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深入分析城乡用电结构特点和规律,协调推进居民小区、客户接入、城乡与郊区配网建设的协同发展,确保有电落得下、供得上、用得好。

内促发展,外求合作。基于破解电网发展的客观现实,省公司先后与交通、林业、住建、气象等单位建立战略合作,珍惜利用公共资源,政企合作趋向深入;多层次、全方位向省委、省政府及省发改委等相关部门汇报沟通,提出具体措施建议,从根本上扭转经营发展困局。2012年10月,河南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河南电网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全力解决输配电价畸低、积欠电价矛盾突出、电网投资能力不足等问题。

科技手段与智能化并用 电网运行安全可靠

2012年9月初的一天,濮阳市温泉花园3号楼顾先生家突然停电,当他一筹莫展时,电网员工通过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在对该小区配变数据进行监测时,发现顾先生家用电异常,并第一时间上门。这只是省公司采用新设备、新技术提升电网运行管理水平、保证客户智能用电的一个缩影。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可靠用电和智能用电已成为客户的新期盼。对此,省公司建立科技投入、研发、转化、应用新机制,整合科研力量,重点加强特高压和智能电网核心技术攻关,建立技术创新体系,取得了特高压输电技术研究、ERP项目全面建设、SG186工程深入实施等一批重大创新成果。

2011年12月30日,河南500千伏电网三维数字化及一体化运营平台正式上线运行。这一平台以高精度三维地理影像和精细化模型还原了河南500千伏及以上实体电网,以“一体化”理念整合河南电网数据信息资源,实现了电网展示方式从平面化到立体化的转变,实现了工作方式从业务系统分散运行到一体化协同运作的转变。

企业活力在基层,科技创新在一线。省公司不断加大“五小”科技创新力度,完善科技创新评价标准、激励机制、转化机制,加强群众创新工作。2009年至2011年,省公司班组“五小”创新活动成绩斐然:连年被授予“全国质量管理活动优秀企业”荣誉称号,每年均有一个班组被授予“全国质量信得过管理小组”荣誉称号;26项QC成果获得国优,60项QC成果获得水电质协、省质协和省公司一等奖,班组取得专利206项。

鄢陵变电站是河南首座220千伏智能变电站,作为实现各类新能源接入电网的重要支撑,它本身的节约性也让人大为赞叹。电缆敷设时,该站采用新型复合材料的电缆支架,不仅可根据线缆数量灵活设置支架层数及高度,而且还减少用钢量14.1吨,实现了绿色环保。

智能电网来到家门口。省公司先后承担3批13类共24项国家电网公司智能电网试点项目,涵盖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调度和通信信息平台等智能电网各环节,其中河南财专光储微工程、220千伏兴国寺智能变电站等试点成为国家电网公司亮点工程。同时,开展39项智能电网专题研究,在微电网运行控制系统、电网设备实时状态监测等方面的研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电网发展,要坚强,更要智能。省公司掀起智能化电网建设高潮,改变了供电服务方式:电力抢修车基本普及GPS定位系统,遇有突发事件可就近调遣;状态检修、带电作业全面推广,设备健康指数有效提高;“缴费通”走进商场超市,流动收费车开进居民小区,网上缴费、手机缴费等新方式不断推出,客户随时随地轻松缴费……电网管理水平明显提升,客户用电越发智能。事实证明,电网员工不仅是建设电网的好手,更是保障人民可靠用电、智能用电的能手。

规范治理供电 居民用电有序舒心

2012年12月5日,笔者走进开封市城中村西蔡屯新村,一台台标高一致的变压器、一条条走径美观的导线立刻映入眼帘,变压器、电缆、表箱等供电设备全部进行统一标识,杂乱的下户线已套入线管,智能电表整齐排列,表箱上规范地贴着户号、台区号等身份信息标签。

“以前,小区电压不稳,电线、通信线等混在一起,乱得像个蜘蛛网。现在,电压稳了,电线规范整齐,我们的小区更美了。”家住西蔡屯新村6号楼的张梅英高兴地说。

随着居民用电负荷迅猛增长,配电网薄弱、供电质量差等问题日益凸显。尤其是部分地市和县城的老城区及城乡接合部存在着配网网架结构薄弱、供电半径大、设备老化现象严重、电压低、故障多等问题。2011年8月,省公司启动配电台区达标治理专项行动,提出了直供区域3年、趸售区域5年完成全部台区达标治理的建设规划。

2012年以来,河南电网员工积极开展台区规范化管理,持续提高配网供电可靠性和优质服务水平,共治理低压台区2.56万个,居民用上了舒心电。张梅英是首批台区规范治理受益居民之一,如今,供电质量高了,她家里的空调、电视、冰箱、电磁灶、电饭煲即使同时使用,也不会跳闸停电,生活幸福指数明显提高。

针对部分地区农村低电压问题突出的问题,省公司全面实施低电压治理专项行动,解决低电压用户155.4万户,使609万居民用上了可靠电。按照农村电网发展计划,2010年至2015年,省公司将投入资金230多亿元,推进农网改造升级,全面提升农网供电能力,消除低电压问题和供电“卡脖子”现象。

目前,省公司正着力开展城网、农网、居民、用户接入及居民用电接入“四类配网”研究,形成了一套涵盖配电网管理规范体系、技术标准体系、信息化支撑体系、政策保障体系以及配电网智能化发展趋势等研究成果的配电网发展框架体系,指导全省配电网规范有序、科学高效、全面协调发展。

加快推进“三层”电网协调发展,持续提升电网运行管理水平,积极开展配电台区治理和农村低电压治理等惠民工程,河南电网员工践行着“人民电业为人民”诺言,有效保障了中原经济区建设和人民生活有序用电。

猜你喜欢
台区特高压河南
出彩河南
河南:过大年,逛庙会
降低台区实时线损整治工作方法
河南:走进就业的春天
放歌河南
1000kV特高压输电线路失效绝缘子判断的仿真计算
我国最长距离特高压输电工程开工
特高压输电塔双重非线性分析
三合一集中器作为台区线损考核表计的探讨
多功能低压台区识别设备的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