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参与运动锻炼的现状调查与研究

2013-06-26 06:11
关键词:体育锻炼人口因素

张 冰

21世纪的今天社会飞速发展,随着人们对健康认识的提高,运动锻炼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终身体育的地位也逐渐显露出来,而学校体育正好处于终身体育的衔接部分,大学生则是这一部分的主要成员,因此对大学生运动锻炼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说到大学生的运动锻炼就会想到学校体育和终身体育,学校体育应如何和终身体育接轨,是目前深化学校体育改革的主要课题之一,也是大学生运动锻炼的关键部分。只有了解现在大学生运动锻炼的具体情况,才能使两者很好的衔接,提高学校体育的教学效果,确保终身体育的实现。只有正确处理二者的关系,才能更好的发展学校体育和终身体育,以达到终身健康的目标,这对学校体育实施终身体育教育的研究和探讨,以及对改善人们的身体素质,提高人口质量,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本文的研究对象主要是潍坊市区高校全日制在校大学生和已毕业工作的大学生。2.研究方法。

第一,文献资料法:根据研究需要,查阅相关图书和学术期刊,并通过中国知网数据库查阅了相关文献。第二,问卷调查法:在大量阅读和梳理相关文献资料后,根据论文需要设计了调查问卷,并对问卷进行了效度、信度检验,检验合格后对研究对象进行发放和回收,问卷总数是300份,回收问卷297份,回收率是99%,有效问卷有296份,有效率是99.7%。第三,数理统计法:根据课题研究需要,利用Excel电子表格对问卷数据进行常规统计。并用Excel、Word和SPSS对结果进行了分析、研究。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1.在校大学生与毕业大学生在运动锻炼方面的情况。在此首先阐明一个概念——体育人口,所谓体育人口,是指在一定时期,一定地域,经常从事体育锻炼、健身娱乐,接受体育教育、参加运动训练和竞赛,以及其他与体育事业有密切关系的、具有统计意义的一种社会群体。它是以体育为重要特征并具备人口规模、人口结构、人口空间分布三要素的一种特定类型的亚人口。目前我国评判体育人口的标准有三条:(1)每周身体活动频度率3次(含3次)以上;(2)每次身体活动时间30分钟以上;(3)每次身体活动强度中等程度以上。

体育人口和体育锻炼有着密切的关系,只要是体育人口,就一定参加了一定频率、时间、强度的体育锻炼,因此,体育人口这一因素可以很好地反映人群的体育锻炼情况。按照我国现在评判体育人口的标准,统计结果显示有49.7%大学生属于体育人口,50.3%大学生属于非体育人口。

2.影响运动锻炼的各因素分析。性别、是否在校以及所学专业的不同应该是影响运动锻炼的一个重要因素,故将此纳入了研究范围,将它们与运动锻炼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分析结果见表1。

结果显示:从上表1可以看出,与性别和是否在校的关系检验 P=0.000<0.01,差异高度显著,可以认为,性别和是否在校在大学生运动锻炼中有高度显著差异,也就是说,性别和是否在校是影响大学生运动锻炼的重要因素;而与专业这一因素的检验结果是:P=0.418 >0.05,无明显差异,也就是说,所学专业不是影响体育锻炼的因素。

表1 各因素与参加运动锻炼关系检验汇总统计

既然性别和是否是在校生是影响体育锻炼的重要因素,那么有必要研究一下具体的这两个因素在体育人口中所占的比例,调查结果显示,男性比女性参加体育锻炼所占的比例要大,因此,对女性要加强体育锻炼的引导以及指导,使他们积极地参加到体育锻炼当中去。同时还发现在体育人口中,在校生所占比例要远远大于非在校生,而且女性尤为突出。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当处在学校时还参加体育锻炼,一旦毕业走出校园后,体育锻炼就下降很多。这充分说明在学校体育与终身体育的衔接上出现了问题。

3.影响运动锻炼各因素的方差分析。年龄和学历的不同会影响到体育锻炼,不同学历及年龄对待体育锻炼的态度也会不同,因此研究年龄结构和学历与运动锻炼的关系就显得十分必要了,分析结果见表2。

表2 各因素与参加运动锻炼方差分析汇总

结果显示:年龄结构和学历与参加运动锻炼的方差分析 P=0.078 和 P=0.865,都大于 0.05,无明显差异,表明年龄结构和学历在体育人口分布上无明显差异,也就是说,年龄结构和学历不是影响体育锻炼的因素。

4.运动项目的比较。人们参加运动锻炼与运动项目密不可分,所以运动项目对研究体育锻炼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通过问卷调查,详细分析结果如表3。

表3 各运动项目在体育人群中所占的比例表

通过表3可以清晰的看出,在各个运动项目中羽毛球占得比例最大,其次是篮球,然后是乒乓球、田径;其中所占比例最小的是网球,其次是武术,足球和排球所占比例也相对较少;其他选项所占比重也不小,其中有自行车、瑜伽等运动项目。

5.参与运动锻炼的目的及影响因素的比较。对运动锻炼目的的研究,可以发掘锻炼人群参加体育锻炼的初衷,从而了解其对体育锻炼的态度,为更好地研究终身体育观奠定基础、提供依据;而影响参加体育锻炼的因素有很多,只有搞清楚影响因素后才能有效的找出改善的措施,更好地实现终身体育。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得出:在参加体育活动各目的中,增强体质占的比例最多,其次是缓解压力、丰富生活;其中占比例最小的是公司、学校组织的,不得不参加和促进交往、打发时间;有些人选了其他,其中包含减肥、保持身材等。由此可以得知,人们参加体育锻炼的目的、初衷还都是为了自己的身体,也就是说态度都很端正;在影响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观因素中个人的兴趣爱好占得比例最大,其次是个人心理状态和健康意识;比例最少的是习得特长,增加个人魅力;在影响参加体育锻炼的客观因素中,时间、季节天气所占比例最大,比例最少的是专业知识,场地器材、经济支撑以及他人影响因素都占有一定的比例。

三、大学生参与运动锻炼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对终身体育观念认识不足。目前,学校体育只重视学生的体育成绩、运动队建设、校外运动竞赛成绩,不重视体育课和课外体育锻炼的效果和质量。对终身体育缺乏深刻理解和忽视对终身体育教育的宣传和引导,导致一大部分学生没有从体育锻炼中形成体育运动的意识、习惯和能力,忽略了体育锻炼的终身受益性。

2.体育教学观念相对滞后。传统的学校体育是只重视技术传授而忽视学生体育意识和体育能力培养,仍然是以体育教学为主,忽视了学生内在的体验和感悟。从而阻碍了终身体育习惯、兴趣和自我学习、自我发展能力的培养。

3.教学内容不恰当,脱离现实生活。现行的教学模式比较僵硬,教学内容死板和高度重复,只追求近期效益,缺乏对学生从事体育活动的兴趣、意识和习惯以及独立进行锻炼的能力的培养。理论部分缺乏实效性、针对性和长远性,实践部分技术环节和技术细节难度太大,大多项目缺乏终身受益的意义。

4.政府不够重视全民健身的宣传、鼓励,群众体育有待加强,而且对终身体育的宣传力度不够,居民公共体育设施不够完善。

四、建议

1.培养大学生的体育意识、体育兴趣和体育能力。体育意识的培养能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自觉的体育意识更能使学生终身从自身的需要出发,根据主客观条件的变化,自觉地调整体育活动手段、方法和时间等,从而适应环境的变化,使自己的体育兴趣和锻炼习惯能保持延续性。而大学生的体育能力主要是指独立从事科学体育锻炼的能力,大学生在毕业后所经历的漫长一生中,能够根据自己的生活、工作环境的不同对体育锻炼的内容进行选择,最后进行科学的体育锻炼,以满足个体身心健康的需要,这才是最为关键的。

2.深化教学改革。通过理论课教学来提高学生对终身体育的认识,着重向学生传授体育锻炼的原则、内容、方法和效果评定,以及体育卫生知识、养生保健方法等。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从而为终身体育锻炼提供理论上的保证。

3.配备较好的体育设施。必要的体育活动场地和体育器材等基础设施是学校体育教学及学校体育与终身体育接轨的物质保障。如果缺少充分的体育设施,学生即使有锻炼的激情也会因没有完备的体育设施而对体育锻炼失去兴趣,最终也无法延续他们的终身体育。同时,学校以及其他一些体育场馆设施应免费或优惠向群众开放,尽量为群众服务,增加其使用率,体现最大价值。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为学校体育、终身体育服务。

4.加强群众体育建设,积极鼓励引导群众参加体育锻炼。切实加强宣传工作,提高全民体育健身意识。大力开展健康知识普及工作,使全民体育健身活动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和每个人的自觉行为,使健身意识深入人心。积极的鼓励引导群众参加体育锻炼,推进群众体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最终达到终身体育的目标。

[1]卢元镇.中国体育社会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6.

[2]仇军,高峰.体育人口概念研究[J].体育科学,1999,(2).

[3]陈琦.从终身体育思想审视我国学校体育的改革与发展[D].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1).

[4]许莉.终身体育理念下高师体育教学改革的思考与探索[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8(3).

[5]杨旭峰.从高校体育到终身体育的思考[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7(4).

[6]李晓芳.从终身体育教育观审视我国高校体育生活化发展趋势[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9(4).

[7]梁年风.试论学校体育与终身体育衔接的教学途径[J].体育科技,2000,(1).

[8]李永平,陈明利.析学校体育与终身体育的教育衔接问题[J].体育学刊,2000,(2).

猜你喜欢
体育锻炼人口因素
《世界人口日》
人口转型为何在加速 精读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解石三大因素
人口最少的国家
1723 万人,我国人口数据下滑引关注
短道速滑运动员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
夏天体育锻炼“四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