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化:高校国防教育课程设置的新方法

2013-06-26 06:11胡勇胜
关键词:军训课程目标课程内容

胡勇胜

我国著名教育家潘懋元为张坷福主编的《大学课程》作序时说,课程质量的优劣,在总体上决定着教育质量的高低,决定着教育目标能否完满实现。实现高校国防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就必须高度重视国防教育课程设置。那么,该如何设置呢?作为一种处理复杂性问题的思维工具和基本方法论——模块化,应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用模块化原理阐释和探讨国防教育课程设置问题,是高校国防教育课程设置的一种有益尝试。

一、高校国防教育课程模块化的内涵

模块化(Modularization)这一概念已被人们广泛使用。例如,堆积木,组合式家具、机械模具、建筑模型,武器模型,等等。童时中举例说明,中医中药是古代中国成功运用模块化概念的典范。模块化理论,滥觞于20世纪60年代的西方建筑设计领域,作为一种设计方法,用于解决建筑物外形与环境的协调问题。之后,模块化被用于解决市场需求多样化问题。20世纪70年代,模块化被认为是复杂系统组织在软件、产品设计、生产和组织形式上的必然选择或自然而然的结果。20世纪80年代,模块化由工业领域引入经济、管理领域,备受经济学、管理学界的青睐。

通过对模块化的梳理,发现该原理具有如下共性。第一,模块化是一种崭新的、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的方法论或思维工具。第二,模块化的本质就是模块的分解与集中,或结构调整与重组。第三,模块化具有通用性、组合性、集成性、相关性和相容性等特征。第四,模块化可简化系统,适应多样化需求,提高系统的综合效益。第五,结构的规范化与柔性化,使产品结构具有灵活的可变性,增强市场竞争力。这些特性与课程设置的本质在某种程度上是一致的。

高校国防教育课程模块化是指将现有高校国防教育课程按照模块化要求分成若干个知识模块,将分组后的模块置于学习的单元库中,然后根据模块化课程目标要求把相关联的知识模块进行集成处理,选出合适的学习单元,组合成一种新的国防教育课程模块。这种知识模块的分组和集中就是国防教育课程进行模块化的过程。

二、高校国防教育课程模块化设置的必然性与可行性

目前,高校国防教育因自身要素限制严重影响了国防教育课程效果的发挥,制约了国防教育课程建设发展。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课程内容设置不够合理。现有的《军事理论》课从内容上涵盖国防概况、军事思想、战略、军事高技术、信息化战争与新军事革命等军事学科门类中军事思想及军事历史、战略学、军队指挥学、军制学、军事后勤学与军事装备学等五个军事学一级学科所涵盖的部分内容。这样庞大的内容浓缩在36学时中进行不切实际。这势必导致高校在落实《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2006年修订)(以下简称:《大纲》)要求时,采取“有效对策”予以应付,从而影响国防教育效果。这种设置既不符合国防教育的课程定位,又缺乏针对性和层次性,难以满足当代大学生的个性化、多样化求知需求,很难实现国防教育课程目标。

第二,军训形式单一,缺乏吸引力。目前,军训以解放军条令教育与训练、轻武器射击为主,极少数高校开设军事地形学,组织战术训练。近年来,教育部门和高校因担心新生在军训中出现事故而要求降低新生军训难度。于是,大部分高校的新生军训一般只开展队列训练,而轻武器射击、战术、军事地形学、综合训练等项目很少涉及。因而,现行的军训与当代大学生的成长要求存在一定差距,制约了军事教育价值的发挥。

第三,国防教育过程缺乏连续性,致使大学生国防意识难以养成。目前,高校国防教育采取集中式教学模式,即军训集中在一、两个星期开展,军事理论教学集中在一个或两个学期进行。如此短暂的国防教育,相对于大学四年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其国防教育效果显然是无法巩固的。这样,既不能满足当代大学生对国防军事知识的渴求,又无法对大学生施以较多的国防教育影响力。

高校国防教育课程实行模块化设置有利于解除这种教学困局,提高课程教学效益,实现课程功能。其作用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模块化课程内容适用不同的教育对象,有利于满足大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求知诉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对于学生而言,基础普及模块是必修课程,意识养成模块是选修课程,能力提升模块属于自选课程。一方面,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较强的自主性,能根据兴趣爱好和学习需要选择不同的课程;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中能有的放矢地强化,全面提高课程的教学效益。

第二,模块化课程贯穿大学教育全过程,保证国防教育的持续性,促进大学生国防意识的养成。在课时上,将国防教育课程分六个学期安排,大一开设基础普及模块课程,大二开设意识养成模块课程,大三开设能力提升课程。在内容上,一方面将现有的国防教育课程内容进行模块化分解与集中,保证课程内容的连续性;另一方面将国防教育课程的部分内容分解出来,融入其他课程教学。

第三,模块化课程可以丰富军训内容,有利于军事教育功能的发挥。模块化课程对军训进行分解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军训内容的分解,保证军事技能教育的连续性;二是参训规模人数的分解与缩小,可消除训练场地等外在因素的影响,有利于军事技能项目的开展和个性化教学方法的实施。

第四,模块化课程教学与应征入伍相结合,对接课程目标。实践能力模块课程旨在训练储备合格兵员和培养预备役军官。这与国家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大学生应征入伍的宗旨是一致的。因此,可将选修这一模块课程的学生纳入预征范围,给予一定的国防奖金,待征兵时,由国家直接选拔他们到有关部队服役。这将极大地提高广大学生学习国防教育课程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三、高校国防教育课程的模块化设置

1.课程目标的模块化定位。课程目标来源于课程定位。科学合理的课程定位有利于课程目标的实现。《大纲》指出,军事课程是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学生的必修课。作为素质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国防教育,定位为公共基础课,更切合高校实际。

基于这一定位,国防教育课程的课程目标可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认识。宏观上,国防教育课程的课程目标包括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国家关于开展学生军训的总目的与总要求,就是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培养到什么程度的问题;第二层次是每个学校的军事课程建设与教学要达到什么目标和水平;第三层次是各门军事课程要实现什么目的,达到什么标准。从微观来看,其课程目标分三个层次:一是基础普及层次,即普及国防知识、基本军事理论与军事技能;二是意识养成层次,即增强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强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观念,加强组织纪律性;三是能力提升层次,即促进综合素质的提高,训练储备合格兵员和培养预备役军官。微观层面的课程目标与《大纲》要求相一致,即课程目标的模块化定位。

2.课程内容的模块化构成。依据课程目标的模块化定位,国防教育课程划分为三个模块,即基础普及模块、意识养成模块、能力提升模块。高校国防教育模块化课程内容构成见表1。

模块化过程中,还要结合学生的特点和课程目标要求,辩证地处理好课程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只有深度适宜,广度适量,才能既符合大学生军事知识结构的特点,又适应大学生智能发展的需要,促进高等学校国防教育的发展。在选择模块化课程中,各高校要根据本校教学资源、教学条件,人才培养定位等综合考虑,切忌盲目跟风。

3.课程功能的模块化发挥。课程功能的发挥有赖于课程对教育系统的适应和与其他子系统的联系、互动。模块化课程以其内在的基础性、整合性、结构性以及激励性,既有利于教师及时进行课程更新,保持课程的最佳适应性,又能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

课程内容承载着课程功能。国防教育功能实现的途径是“育人”,在育人功能上,国防教育对于促进受教育者,尤其是青年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发展具有很强的综合促进作用。模块化课程更有利于实现和促进国防教育功能的发挥。

基础普及模块具有国防教育课程的普及功能。在知识结构上,该模块课程包含了国防教育课程的大部分内容,具有普及的前提。同时,部分课程内容被分解到相关课程中,实现了普及作用。在教学目标上,定位于了解层次,属于普及性要求。这一要求充分考虑了我国高校的地域性差异,接受主体的差别化等因素。在内容构成上,这一模块课程充分考虑了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能调动学生的学习能动性,为课程普及增添动力。

意识养成模块是国防教育课程的核心。通过这一模块课程的学习,旨在使大学生树立科学的战争观和方法论,增强国家安全与民族忧患意识,坚定打赢信息化战争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军人作风,掌握基本军事技能。这些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经过一定时间的消化,就会内化和形成某种潜意识——国防意识,从而影响和左右自己的思想行为。在某种特定的环境或条件下,表现出积极的国防行为和爱国行动。例如,抗击外敌入侵,捍卫国家主权,参军入伍等情况时,表现出高昂的激情。

能力的养成来源于实践,是对思想意识的升华。没有一定的意识,就无法转化为相应的能力。能力提升模块化课程在内容上是意识养成模块的补充与完善,在课程实施中更加侧重于培养综合素质,提高实践能力。同时,该模块在人才培养中突出实战目的,是国防教育模块化课程功能的集中体现与综合反映。

国防教育模块化课程在内容上,相互衔接、相互关联、从理论到实践、从技术到战术、从基础到应用,由低到高,循序渐进,逐级深化,构成完整的课程体系。与之相对应,模块化课程的功能也逐级强化,不断提升,相互促进。

表1 普通高校国防教育模块化课程内容构成

课程设置是高校国防教育课程教学的生命线,是提高国防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抓好国防教育模块化课程设置,是实现国防教育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举措。

[1]童时中.模块化原理设计方法及应用[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9.

[2]芮明杰,李想.网络状产业链构造与运行:基于模块化分工和知识创新的研究[M].上海:格致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3]陈波,王沙骋.普通高等学校国防教育面临的困境、问题与对策[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1.

[4]胡冬根.研究特点规律加强军事课程建设[J].网络财富,2009,(5).

[5]吴温暖主编.高等学校国防教育[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7.

[6]杨晓奇.教育变革中的课程功能:定位失范与恰当调适[J].教育发展研究,2012,(6).

[7]吴温暖,郑宏.论国防教育学的学科归属[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4).

猜你喜欢
军训课程目标课程内容
基于“课程内容六要素”的绘本文本解读路径探析
国内外高中化学课程目标比较与启示
水彩画课程内容与教学体系改革的必要性
基于混合式教学模式下课程目标达成度分析
军训这件事
特殊的军训
军训
春日里的军训体验课
历史课程目标及其分类的探索
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内容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