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迁移
——语音习得汉英差异意识

2013-06-26 06:11贾振峰李凤英
关键词:汉英母语发音

贾振峰 李凤英

母语语音习得是在儿童时代源自生存必须自然进行的,是依靠听觉进行模仿发音,从实际生活的听和说开始,先听说,后读写,先应用再理解,先学会发出语音变体后归纳语言的音位。也就是说母语语音习得是归纳式的,所以习得的母语语音系统性较强。而外语是出于社会要求的一种选择,其学习过程一般是先读写,后听说,先抽象理解再具体运用,先了解L2音位后再练习音位变体的发音,是一种演绎式的学习方式。这个过程中受母语、个人因素等诸多方面的影响,导致学习的L2语音系统完整性不强,差异较大。因此,这就需要学习者不断提高对目标语的认识和理解,在母语语音系统的基础上,建立起目标语语音系统,并且不断地在实际运用中加以完善。显然,根据Lenneberg提出的临界期假说(critical period hypothesis)及其他学者的相关研究,对于大多数L2习得者而言,由于学习外语时间较晚,是无法达到母语讲话者的水准,而只能习得接近母语的一种中介语。众多语言研究者试图从语言迁移或普遍语法等角度探讨其原因。本文则从实证角度出发,结合汉英语音系统特点,分析模仿和汉英语音差异意识对L2汉语习得者习得汉语i音的影响。

一、语言迁移

1.语言迁移理论。“语言迁移”中的“迁移”二字并非二语习得的专用名词,而是学习心理学的一个概念。心理学家H.Ellis认为“迁移”是“对任务A的学习会影响任务B的学习的一种假设”。在二语习得研究领域中,语言迁移这个术语使用频繁且说法不一。然而语言学家Odlin(1989:27)在《语言迁移》(Language Transfer)这部专著中对语言迁移做了以下定义:迁移是指目标语和任何其他已经习得(或未完全习得)语言之间的共性和差异所导致的影响。(“Transfer is the influence resulting from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arget language and any other language that has been previously(and perhaps imperfectly)acquired.”)Odlin 的定义已经为二语习得研究者广泛接受,这一术语也一直沿用下来。此外,Odlin吸取了其他学者的一些理论思想,提出语言迁移有正迁移(Negative Transfer)和负迁移(Positive Transfer)两种。正迁移指的是正面影响即母语对第二语言的习得起促进作用;负迁移指的是负面影响即母语对第二语言的习得起阻碍或干扰作用。笔者认为在学习者不同的学习阶段母语迁移的作用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呈现一种动态化,即母语对第二语言的促进作用和阻碍作用会发生变化。

2.汉英语音习得的迁移现象。汉语语音系统和英语语音系统有许多共同性。汉语声母有鼻音/m/,/n/,边音/l/和翘舌音/r/等,英语辅音也有鼻音/m/,/n/,边音/l/和翘舌音/l/和翘舌音/r/等。也正因为汉语的声母和英语的辅音在发音方法上很相似,所以绝大多数中国学生在初学/p/,/b/,/t/,/d/,/k/,/g/,/f/等音时不会感到困难。发英语的元音/i:/,/u:/和/a:/也同样能对应到汉语中的类似发音。

另外,对于初学英语的中国学生来说,/θ/和/e/是最难发的两个音。因为汉语中没有这两个音,所以在初学阶段学习者经常用汉语拼音中的s和z来替代。这不失为一种很好的“策略”。当然,随着学习者学习程度的上升,就需要有意识地去更正。然而从这个侧面来说,对于中国学生学习初期来说,汉语语音对英语语音的影响,就其实质看,是母语帮助了英语学习者完成对英语语音的初级识别。笔者认为这是二语习得的必经阶段,也是母语习得同二语习得的显著差异之一。此外,笔者对本校英语高年级学生的调查发现,随机选择的60名学生中,40名全部通过普通话测试和英语口语测试。其中32名获得普通话乙级及以上的学生,20名获得了英语口语测评优秀的成绩,而且这20名英语口语测评获得优秀的学生全部来自普通话成绩为乙等及以上的学生。这一结果也侧面说明了良好的母语水平对英语学习是有帮助的。

然而汉语和英语分属不同语系,汉语属于汉藏语系,英语属于印欧语系日耳曼语族。英语语音分为元音和辅音,汉语语音有声母和韵母的划分。两者语音的分类原则不同。前者是依据人类发音生理的跨语言的一般分类,后者是依据语音在特定语言的音节结构中的位次所作的分类。这里的位次是指具体语言的语音在构成的音节中所处的位置和次序。元音和辅音没有位次的制约,声母和韵母有位次的制约。汉语拼音是注音拼写符号,是用来提示发音,而不是像国际音标那样是用来记录和描述发音的符号。因此,汉语拼音和汉语语音之间并不是一一对应的。汉语拼音的制定不仅遵循音位学原则,还考虑到了文字学原则。汉英两种语言的语音系统在音段音位(音段音位指的是语音系统中的元音和辅音)和超音段音位(超音段音位指的是音节、重音、声调、语调和音渡)存在很大差异。这些差异都对学习者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英语里有严格的清浊音素对应,汉语普通话中则没有,因此会造成学生对英语清浊音辨音和发音的困难;汉语中没有长短音之分,学生的英语元音发音经常长短不分;汉语除鼻音外一般不以辅音结尾,且无辅音连缀现象,因此造成学生读英语时经常出现增元音、减辅音的现象。例如,会经常在辅音后增加一个/?/音;汉语词语的重音多落在最后一个音节上,而英语每个单词都有一个音节需要重读,重读音节音调高且长,而且单词中重音都是固定的不能改动,否则意思就会不同;汉语为声调语言,英语为句调语言,造成学生对英语句调把握不准;汉语是以音节计时的(syllable-timed),而英语则是以重音计时的(stressed-timed),这也是表现最为明显的一种负迁移现象。这些差异对于中高级英语学习者来说,就不能采取初学者一样的“策略”,否则就会阻碍英语语音的习得,成为负迁移,所以这时候学习者应该主动的去区分这些差异,努力纠正自己的语音。

二、研究方法

1.受试者。八名来自不同国家的汉语L2学习者参加了本研究。他们中有留学生、在中国长期工作的人,也有随父母在中国居住,来中国的时间从6岁到46岁不等,在中国学习汉语的时间1年到10年不等,分成实验组(4人)和对照组(4人)两组。表1为受试的基本信息。

表1 受试的基本信息

汉语的韵母i在汉语中代表着三个不同的元音,这对中国人来讲是十分容易的一件事情。当i跟在不同的声母后面时,我们能很自然地分别发成三个不同的元音变体。在语言学上,i和i分别叫做“舌尖前元音”和“舌尖后元音”,i只出现在声母 z、c、s的后面,而 i只出现在声母 zh、ch、sh、r后面,这两个单韵母都没有零声母音节,也就是说都不可以自成音节。

习得任务设计。分别选取了三组50对含i音及其变体设计两份不同的测试任务,每个任务中的10对为干扰项。受试要求读出这写常见字的读音,并录音。然后由汉语母语普通话教师进行转写。每份任务总分40分,每发对一个音得1分。最后折合成百分比作为受试的i音产出最终成绩。

2.实验步骤。第一,进行第一次测试。实验在数字化语言实验室进行,它具有高保真的录音功能。首先进行第一份习得任务测试,将测试材料发给每位受试者,写上姓名和国别,然后让他们准备5分钟,最后让他们大声朗读并录音。此项测试约需10分钟,测试结束后,马上收回测试材料,录音材料由汉语母语普通话教师进行转写,最后折合成百分比作为受试的i音习得最终成绩。

第二,学习语言材料。把一篇含有不同汉语i音的阅读材料和音频发给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每个受试者,让他们每天模仿这篇短文3遍,并告诉他们一周后和两周之后分别参加第二次和第三次测试。此外针对实验组,每周特别安排了关于汉英语音差异的讲座两次。对照组不参加讲座学习。

第三,进行第二次测试。一周后,所有被试者参加第二次测试。第二次朗读测试方法与第一次完全一样。

最后,进行第三次测试。两周之后,所有受试者接受第三次测试。第三次朗读测试方法与第一二次完全相同。

三、结果和讨论

表2 受试习得测试结果

从表2可以得出,习得成绩(一)表明实验组与对照组受试在实验前的汉语i音习得水平十分接近,对照组虽然略高一点(60.12% <61.25%),但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语音水平在统计学上无差别(p=0.85 >0.05),这为本研究提供了较理想参照。习得成绩(二)表明一周后,实验组在模仿练习并参加了汉英语音差异讲座之后,其汉语i音发音正确率有大幅度的提高(71.30%),而对照组在只进行自我模仿训练的基础上,也得到了大幅的提高(70.86%),两者相差不多,无异常显著的区别(p=0.87>0.05)。这说明,模仿在L2汉语习得者汉语i音的习得中发挥了巨大作用,而汉英语音差异讲座并未对习得产生显著影响。习得成绩(三)表明:两周之后,实验组在持续的模仿和汉英语音差异讲座之后,其汉语i音发音正确率持续大幅度的提高(80.31%),而对照组在只进行自我模仿训练的基础上,汉语i音发音正确率出现了瓶颈(71.33%与第二次的成绩基本持平)。实验组与对照组第三次习得测试成绩有异常显著的区别(p=0.00)。

上述测试数据结果表明,L2习得者在运用模仿方法学习语音确实能促进语音水平的提高,但是随着习得的深入,对照组在缺乏汉英语音差异意识的前提下,语音习得水平出现了停滞现象。而实验组虽然在最初一周的表现上与对照组不相上下(可能是由于虽然习得者参加了汉英语音差异的讲座,但并未能理解并掌握这种差异),但是两周后的表现,充分证明了汉英语音差异意识对语音习得的重要性。同时,整个实验过程说明了L2习得者语音习得呈现动态性。

汉英语音系统的异同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并非相似点就就有利于L2习得者学习L2语音,差异就不利于学习者的学习。笔者认为应该以辩证、发展的模式来看待这个问题。而作为第二语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指出这些异同点,然后通过标准L2语音材料,让学生反复感知标准语音,并对比自己发音,找出两者的不同,真正意识到自己的发音与标准音的不同,才能主动纠错。此外,教师也要向学生详细讲解这类音素的发音部位及发音方法,找出学生难发的音,并不断加强模仿和训练频次。此外,教师应该注重训练语句中词与词的链接、节奏和语调,不死板的追求独立音素的发音完美,而应该以交际性为训练目标。

[1]Lenneberg,E.Biological Foundation of Language.New York:Wiley,1967.

[2]Ellis,H.The Transfer of Learning.New York:Macmillan,1965.

[3]Odlin,T.Language Tranfer.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9.

[4]郑桂芳.母语迁移对英语语音习得的影响及对策[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2).

[5]石峰.汉语语音教学笔记[J].南开语言学刊,2007,(1).

[6]桂灿昆.汉英两个语音系统的主要特点比较[J].现代外语,1978,(1).

猜你喜欢
汉英母语发音
母语
母语
汉英倍数表达形式比较及其类型学考察
话题链在汉英篇章翻译中的统摄作用
Playing with h
Playing with /eI/
汉英文字的幽默修辞功能浅探
母语写作的宿命——《圣天门口》未完的话
Playing with u_e
汉英机器翻译中的意译和直译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