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人的饮食原则

2013-07-14 06:12林楠
糖尿病新世界 2013年1期
关键词:糖友味精药效

发现糖尿病后,饮食方面就显得极为重要。因为有些糖友在患病钱特别喜欢吃油腻的东西,高糖的食物,如果患病后还是这样吃的话,血糖肯定会控制得不好。因此要控制好自己的病情,就要坚持一定的饮食原则。

控制总热量

糖尿病人实际上和正常人一样,也要通过膳食摄取热量,但是必须比正常人摄入的总热量低一些。总热量摄入多少应根据每个人的情况具体计算。因此,糖尿病人不能停留在只知道吃几两主食的不确切认识上,必须了解自己应该摄入的总热量。

如何计算每日所需的总热量呢?首先要确定自己的标准体重是多少。衡量体重的一个标准是看体重指数(BMI),计算公式为:BMI=实际体重(公斤)÷身高2(米)。我国确定的判断标准为:BMI。

合理的饮食分配

三餐大致分配为:早餐1/5;中餐2/5;晚餐2/5。病情严重者可采取少吃多餐,每日5~6次。对于如何解决饥饿感,可以补充下列食品。蔬菜类:冬瓜、南瓜、西红柿、白菜、菠菜、油菜、洋白菜、韭菜、青椒、豆芽菜、黄瓜、莴笋、茄子、菜花等;其他:海藻类、蘑菇类。如吃含淀粉比较多的蔬菜如土豆、芋头、地瓜、藕、胡萝卜、洋葱、蒜苗、豌豆、蚕豆等,则应适当扣除等量的主食。

少吃多餐。糖友要学会少食多餐,因为多餐分配较三餐分配间隔时间短,每餐进食热量少,可分散营养物质的负荷,延长其吸收时间,使餐后血糖值降低。少食多餐可减轻胰岛B细胞的负担,利于血糖的稳定。

计算摄入的总热量。糖友们在吃东西的时候,记住食物的大概热量,这样一天吃的东西有多少热量的摄入就很清晰了。控制好了总热量,血糖也会很稳定。

维持标准体重

肥胖是多种疾病的共同病理基础,包括血脂异常、高血压、高胰岛素血症、糖尿病、胆囊疾病、高尿酸血症、脂肪肝等,其中与肥胖关系最为密切的是2型糖尿病。肥胖是2型糖尿病的高危因素,80%~90%的2型糖尿病患者伴有超重或肥胖。肥胖首先引起胰岛素抵抗,最后发展成糖尿病。肥胖者中以腹部肥胖居多,又称为中心性肥胖,更易造成胰岛素抵抗。内脏脂肪组织具有内分泌功能,它的增多使其分泌的激素水平发生紊乱,从而抵抗了胰岛素的降糖作用,而皮下脂肪组织的内分泌功能相对较弱。因而,中心性肥胖者危险性更大。

发生2型糖尿病后,人体糖代谢和脂代谢进一步紊乱,致使血糖升高、血脂升高、脂肪重新分布,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加重肥胖的程度。由此肥胖和2型糖尿病形成了互为因果的恶性循环。

因此,肥胖患者一定要减肥,减肥要循序渐进,不要急于求成,也不能过瘦。消瘦患者应注意增加体重,否则容易造成抵抗力下降。

注意调料的使用

在我们的生活中,调味品是我们必不可少的东西。所以糖友们要学会在食物制造过程中合理使用调味品,让饭菜不失美味,也能很好地控制血糖。

油。炒菜时当油温高达200℃以上,会产生一种叫做“丙烯醛”的有害气体。它是油烟的主要成分,还会使油产生大量极易致癌的过氧化物。因此,炒菜还是用八成热的油较好。

油脂能降低某些抗生素的药效。缺铁性贫血患者在服用硫酸亚铁时,如果大量食用油脂食物,会降低药效。

酱油。酱油在锅里高温久煮会破坏其营养成分并失去鲜味。因此烧菜应在即将出锅之前放酱油。服用治疗心血管疾病、胃肠道疾病以及抗结核药品的患者不宜多吃酱油。

盐。用豆油、菜籽油做菜,为减少蔬菜中维生素的损失,一般应炒过菜后再放盐;用花生油做菜,由于花生油极易被黄曲霉菌污染,故应先放盐炸锅,这样可以大大减少黄曲霉菌毒素;用荤油做菜,可先放一半盐,以去除荤油中有机氯农药的残留量,而后再加入另一半盐;在做肉类菜肴时,为使肉类炒得嫩,在炒至八成熟时放盐最好。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标准,每人每日吃盐量以5克为宜,不要超过6克。此外,使用降压药、利尿药、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以及风湿病伴有心脏损害的患者,应尽量减少食盐的摄入量。

醋。烧菜时如果在蔬菜下锅后就加一点醋,能减少蔬菜中维生素C的损失,促进钙、磷、铁等矿物成分的溶解,提高菜肴营养价值和人体的吸收利用率。

醋不宜与磺胺类药物同服,因为磺胺类药物在酸性环境中易形成结晶而损害肾脏;服用碳酸氢钠、氧化镁等碱性药时,醋会使药效减弱。

酒。烧制鱼、羊等荤菜时,放一些料酒可以借料酒的蒸发除去腥气。因此加料酒的最佳时间应当是烹调过程中锅内温度最高的时候。此外,炒肉丝要在肉丝煸炒后加酒;烧鱼应在煎好后加酒;炒虾仁最好在炒熟后加酒;汤类一般在开锅后改用小火炖、煨时放酒。

味精。当受热到120℃以上时,味精会变成焦化谷氨酸钠,不仅没有鲜味,还有毒性。因此,味精最好在炒好起锅时加入。

味精摄入过多会使人体中各种神经功能处于抑制状态,从而出现眩晕、头痛、肌肉痉挛等不良反应。此外,老年人、婴幼儿、哺乳期妇女、高血压、肾病患者更要禁吃或少吃味精。

糖。在制作糖醋鲤鱼等菜肴时,应先放糖后加盐,否则食盐的“脱水”作用会促进蛋白质凝固而难于将糖味吃透,从而造成外甜里淡,影响其味美。糖不宜与中药汤剂同时服用,因为中药中的蛋白质、鞣质等成分会与糖起化学反应,使药效降低。

猜你喜欢
糖友味精药效
味精究竟是不是“害人精”?
糖友常按腕骨穴
不戒烟糖友病情更难控制
A QUESTION OF TASTE
“糖友”该怎样选主食
糖友睡眠不好,怎么办
几种杀菌剂防治香梨树腐烂病的药效对比试验
味精有毒论不可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