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排螺旋CT及多平面重建技术在肿瘤性肠梗阻诊断中的价值

2013-08-05 11:17庄永祥刘玉磊于广义王兆峰
关键词:肿瘤性肠腔小肠

袁 杰 庄永祥 白 晶 刘玉磊 于广义 王兆峰

(1.泰安市第一人民医院,山东 泰安 271000;2.泰安市山口中心卫生院,山东 泰安 271000)

近年来多排螺旋CT(MDCT)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肠梗阻的诊断,MDCT具有扫描速度更快、图像层厚更薄、空间分辨率更高的优点,对肠梗阻的病因诊断具有重要价值[1,2],尤其是其强大的后处理功能,如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MPR),能够更清晰、多方位、全面和直观显示肠梗阻的细节,特别有利于肿瘤性肠梗阻(tumorous ileus;TI)的诊断。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经手术证实的50例肿瘤性肠梗阻患者的64层螺旋CT表现,重点探讨多平面图像重建(MPR)技术在肿瘤性肠梗阻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本院2008年5月~2012年12月间经MDCT全腹部检查,并经手术病理结果证实为肠道肿瘤病例50例,其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28~72岁,平均56.8岁,28例平扫后又做增强扫描,其中结肠癌22例,回盲部癌5例,小肠腺癌7例,小肠腺瘤3例,小肠淋巴瘤2例,肠道间质瘤5例,卵巢癌侵犯肠道2例,胰腺癌肠道侵犯1例,肿瘤腹膜腔种植侵犯小肠3例,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腹胀、腹痛,其中呕吐14例,大便隐血阳性28例,血便8例。

1.2 检查方法

应用GE 64层light speed VCT机,扫描范围从膈顶到耻骨联合下缘。将容积扫描的数据传输至ADW4.2工作站,在工作站对原始横断面薄层图像进行多平面重建(MPR)获得兴趣区域的图像。静脉增强扫描,由肘前静脉以3.5ml/s的流率注入对比剂碘佛醇320 mg I/ml,剂量80~90 ml。于25~30 s、60 ~65 s、90 ~95 s获取三期图像及动脉期、平衡期、延迟期增强图像,层厚5 mm,螺距取1.375,准直器宽度64,0.625,嘱患者平静呼吸下屏气,一次完成扫描。

1.3 图像分析

由两位主治及以上职称的医师术前双盲法阅片。诊断是否为TI,判断肿瘤定位、定性或/和病理类型,对诊断意见有分歧时通过协商达成一致进行诊断。对比手术病理结果,计算CT诊断准确率。

2 结果

本组50例CT检查均显示肠梗阻征象,敏感性100%;结合MPR技术多方位观察,CT对50例梗阻部位全部正确定位,定性诊断准确率为96%,有两例没能正确定性(1例右半结肠受胰腺肿瘤侵犯诊断为结肠癌侵犯胰腺,1例肿瘤腹膜腔种植并侵犯小肠仅诊断为小肠粘连)。

3 讨论

肠梗阻为肠内容物运行发生障碍,同时吸收气体和液体的功能减弱或消失[3],肠梗阻的病因诊断是肠梗阻治疗方案制定的重要依据。近年来64层螺旋CT广泛应用于临床,其较快的成像速度在胃肠道的诊断范围越来越大,凸显其在胃肠道疾病诊断中的优势。

3.1 MSCT技术的优势

多层螺旋CT扫描时,连续无间隔的容积数据,采集使其具有以下优点:扫描时间短,实现了真正的动态扫描;可在采集的容积数据任何位置进行任意间隔的回顾性图像重建,保证了任何病灶均可以其中心进行图像重建,减少了部分容积效应的影响,提高病灶检出率。多平面重组(MPR)技术是最有价值的后处理技术,应作为肠梗阻病例首选的三维重建应用技术[4]。MPR图像是以肠梗阻移行带为中心,逐层行冠状、矢状面和横断面重建而成的2D图像,必要时可获得沿肠腔行程方向的2D图像。MPR可在任意切面上行图像重建,多方位、多角度追踪观察梗阻点,准确定位梗阻部位;其密度分辨率高,能直观显示病变区的局部解剖信息,反映梗阻点的形态改变与内部特征,从而对肠梗阻做出准确的定性诊断;既能反映病变本身,又可观察肠腔外情况,能准确判断肠壁厚度,显示肿瘤浸润范围及与周围组织器官的关系,能对肿瘤性肠梗阻进行术前分期;且操作简便、快捷,无需肠道准备,非常适合为急腹症患者做检查。

3.2 TI的影像学表现

TI的CT表现为:扩张肠管远端见局限性肠壁不均匀增厚,肠腔狭窄、变形或截断,伴有软组织肿块,增强后病变呈不均匀强化,较大肿块内出现坏死,肠管周围伴或不伴渗出,远段肠腔萎陷,两者之间有明显移行带,CT多能发现这些特征作出正确诊断(图1,2)。但是部分没有明确梗阻原因的中老年患者可能有隐匿病变,此时常规扫描容易造成漏诊,MPR图像提高了病变的检出。1例右半结肠受胰腺肿瘤侵犯诊断为结肠癌侵犯胰腺,1例肿瘤腹膜腔种植并侵犯小肠,CT未能分辨出微小转移结节,仅提示粘连性改变。在恶性肿瘤术后引起的肠梗阻中,区分良、恶性对临床治疗有指导意义。以下CT表现有助于支持恶性梗阻:手术部位出现肿块,淋巴结增大,移行带狭窄不规则,肠壁不规则增厚[5]。Russell等[6]认为如果发现腹膜细小结节伴肠系膜、大网膜异常增厚和腹水则提示转移性肿瘤可能。

图1 乙状结肠癌MPR显示狭窄的肠道,增强后病变呈不均匀强化。

图2 乙状结肠淋巴瘤肠道增厚,明显强化

综上所述,螺旋CT及MPR技术对TI的定位、定性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可以明确肿瘤的良恶性,明确恶性肿瘤周围侵犯及腹腔脏器是否有转移等情况,为临床医师制订正确的治疗方案提供客观依据。

[1] Tracy AJ,Lucie CM,John T ,et al.Small-bowel obstruction:coronal reformations from isot ropic vowels at 16-section multidetector row CT[J].Radiology,2005,238(1):135-142.

[2] 石海峰,杨小庆,杨明.64排螺旋CT后处理技术诊断机械性肠梗阻[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9,25(1):103-1061.

[3] 刘文瑾,张云,刘锦萍,等.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诊断急性肠梗阻病因的价值[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6,25:439-442.

[4] Wiesner W,Khurana B,Ji H,et al.CT of acute bowel ischemia[J].Radiology,2003,226:635-650.

[5] Ha HK,Shin BS,Lee SI,et al.Usefulness of CT in patients with intestinal obstruction who have undergone abdominal surgery for malignancy[J].AJR,1998,171(6):1587-1593.

[6] Russell N,Low Sloane C,Chen Robert Barone.Dist inguishing benign form malignant bowel obstruction in patients with malignancy:Finding at MR imaging[J].Radiology,2003,228:157.

猜你喜欢
肿瘤性肠腔小肠
胆囊肿瘤性息肉病变的临床、影像学特征
用好小肠经,可整肠除湿热
影像学在克罗恩病并发肠腔狭窄诊断及随访中的价值
脑部CT平扫图像直方图分析鉴别肿瘤性与非肿瘤性脑出血
一根小肠一头猪
肠腔隔绝技术在肠空气瘘的应用
成人先天性小肠旋转不良长期误诊1例
小肠克罗恩病临床诊治分析
回盲口狭窄致犬肠梗阻1例
介入治疗髂静脉肿瘤性狭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