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神经外科标本采集质量的因素及对策

2013-08-05 03:12陈香凤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3年11期
关键词:不合格率条形码合格

王 婷 陈香凤

王婷:女,本科,护师

临床送检标本质量与护理工作密切相关,护理工作流程的环环相扣可有效减少标本质量缺陷的发生,而标本质量缺陷严重延误患者疾病的诊断及治疗。通过对本科标本采集及转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统计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对标本采集与转运流程进行了有效规范,极大地提高了标本合格率,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2011年2~7月我科送检标本5016例次,其中不合格标本82例次,通过对检验科退回标本进行统计分析,2011年8月开始对标本采集的多个环节进行规范化培训,即条形码标本留取的流程、各类标本留取的注意事项、标本采集的目的、留取量、试管选择、溶血原因、采集后标本转运等。2012年2月再次统计,比较规范化培训前后标本不合格率,并分析标本采集中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

2 结 果

2011年2~7月82例次不合格标本中溶血10例次,条码问题53例次,标本量少15例次,其他4例次。规范采集流程后发生溶血9例次,条码问题8例次,标本量少2例次,其他4例次。流程规范前后标本采集不合格率比较见表1。

表1 标本采集流程规范前后标本不合格率比较例次(%)

3 影响标本采集质量的因素

3.1 标本采集前的影响因素

3.1.1 标本采集前患者的准备 患者的饮食、起居、精神状态是保证检验参数质量的重要因素[1]。我科患者常伴有意识障碍,标本采集前的注意事项需要与家属或者陪护沟通,患者家属的轮流陪护又造成了有效沟通的隐患。如一些标本采集前的注意事项当班陪护未向下一班陪护交接清楚,从而影响了标本采集质量。

3.1.2 条形码技术执行不规范 我院已取消纸质申请单,采用条形码技术采集标本,很大程度上减化了护理工作流程,缩短了工作时间。但由于操作时未按照条形码法标本采集流程执行,导致了因条形码问题退回的标本占不合格标本的比例较大。我科对于退回的标本进行分析,因条形码问题退回的主要原因是采集标本后未进行电脑扫描即送检以及条形码粘贴不规范。我科脑脊液检查比较普遍,标本采集为医师执行,由于医师对于条形码法标本采集流程不熟悉,常导致采集标本不合格。

3.2 标本采集中的影响因素

3.2.1 标本溶血 正确的标本采集方法可有效减少标本的不合格率,其中,溶血是标本不合格的主要原因之一。我科危重患者较多,该类患者常伴有外周静脉条件差,护士采血时穿刺难度大,止血带压迫时间过长、过紧,采血时抽吸力过大,抽吸速度过快,甚至抽血的过程中反复揉搓造成血液的轻微凝集,采血项目多,操作者动作太慢,最后注入时导致血液凝固也是引起溶血的主要原因。

3.2.2 留取血标本量不足 留取血标本量不足也是标本不合格的重要原因。患者外周静脉条件差,年轻护士对于标本需要的血量缺乏全面的了解等,均会导致血标本留取量不足。

3.2.3 留取尿标本不规范 尿液标本不合格原因多为标本量过少,条形码未登记采样时间。我科既往尿液标本留取由护士发放采集管至患者床边,标本由患者自行留取,是导致尿液标本不合格的主要原因。

3.3 标本保存及运送过程中的影响因素 我院送检标本统一由转运工人负责,他们为方便、省事,把标本集中在某一时间段送检,导致标本未能及时送检,标本久置可影响血糖浓度和血气分析,如为血气分析应在30 min 内检测,否则会因为全血中RBC 的代谢不断地消耗O2而产生CO2和乳酸,致使pH,PO2下降和PCO2上升[2],从而影响结果的准确性。

4 护理对策

4.1 标本采集前的护理对策

4.1.1 标本采集前患者做好充分的准备 护士在采集标本前,要详细了解并向患者介绍每项标本采集时的要求及注意事项,如采集部位、采集时间、采集量等,其中包括患者的状态和需要的身体准备,因此,加强患者及其家属的宣教、加强交接班尤为重要。

4.1.2 规范执行条形码法标本采集流程 条形码法标本采集流程:医师下达医嘱→护士站处理医嘱→打印条形码→两人核对→根据条形码粘贴试管→床边采集标本→电脑扫描、送检。护士应严格执行条形码标本采集流程,严格执行“三查七对”,针对不同的检验医嘱,准备正确的标本采集容器也是保证标本质量的前提。操作前仔细核对条形码上患者的信息,如床号、姓名、年龄、性别、住院号、科室、检验项目、申请医师、申请日期及是否为急诊检验等。同时通过开展检验知识的业务学习,使医师在这方面的相关知识有所补充,减少医师留取标本的不合格率。我科2011年2~7月不合格标本中,条形码问题占64.63%(53/82),通过对条形码法标本采集流程的规范化培训后,条形码不合格率明显降低占34.78%(8/23),收到满意效果。

4.2 标本采集过程中的护理对策

4.2.1 避免引起溶血的相关因素 预防标本溶血应注意以下几点:(1)皮肤消毒待干燥后再行穿刺。(2)避免使用不合格的抽血器具,不用过细的针头,检查针管与针头是否紧密结合。(3)真空管采血时应让血液自然流出至需要量。(4)如有抗凝剂,应轻轻充分颠倒混匀7~8 次即可,不可用力摇动标本。(5)如果必须用注射器抽血,抽血后要取下针头,再沿管壁缓缓注入标本采集管,尽量减少针头注入对血样冲击力。(6)多种标本同时采集顺序:血培养瓶→无添加剂管(红色)→含枸橼酸盐管(蓝色)→含肝素管(黄色)→含EDTA 管(紫色)→含氟化钠管(灰色)→含双草酸盐管(黑色)[3]。(7)采血过程中止血带使用时间不宜超过2 min[4]。

4.2.2 规范留取血标本量 操作时尽量避免选择条件较差的血管,血容量低者选择肘静脉或股静脉。真空采血管负压不够时,可重新选择负压管或用一次性注射器,若血液采集量不足,采血管内剩余负压易造成血细胞被压迫而破坏[5],采血时如血流到需要的刻度时应立即卡住采血针。对于外周静脉条件较差者,可由高年资护士执行。我科2011年2~7月不合格标本中标本量少占18.29%(15/82),通过原因分析及规范标本采集流程后,不合格标本中标本量少占8.70%(2/23),效果满意。

4.2.3 规范尿标本采集流程 我科通过对不合格尿标本的原因分析,进行规范化流程培训。改进后的新流程:检验医嘱→打印标签→两人核对→贴好容器→容器分发到床边→核对→交代注意事项→护士亲自收集标本→登记采样时间→送检。对于未能及时留取的标本,采取严格交接班。

4.3 标本保存及运送过程中的护理对策 标本采集后正确的存储方法及送检的及时性是保证检验标本质量的重要环节。护士应掌握各类标本存储的正确方法,如血培养放在常温保存,标签上注明患者的体温及吸氧浓度;生化、血凝标本低温保存;血常规标本常温存放;血气分析低温保存,最好冰水浴等[6]。尤其对于夜间不能正常送检的标本,应与医师有效沟通,必须留取的情况下应采取正确保存方法,标本留取后应及时送检。同时,加强对转运工人的培训,做到标本转运更加专业、及时。

5 讨 论

通过对检验科退回标本的原因分析,并进行相关内容的规范和培训,使不合格检验标本较前减少,尤其是因条形码问题及标本量少导致的不合格标本明显减少,反映出护理人员主观因素导致标本不合格的情况明显降低。正确标本采集是保证检验结果的重要因素,也是保证检验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相关医护人员应重视标本的采集与送检,严格执行标本采集流程,从而提高检验标本的质量,同时可减轻患者因重复抽血带来的痛苦,减轻检验人员及护士的工作量,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及患者的满意度。

[1] 石 敏,江慕尧,张秀琼.血液标本采集中护理因素的影响及对策[J].护理管理杂志,2004,4(7):26-28.

[2] 洪锡田.临床检验标本的正确采集方法与常见错误[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4,4(10):1721—1722.

[3] 张晟春,许小明,陈 琼.影响临床检验标本采集的因素及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2009,24(23): 2186-2188.

[4] 陈 宁,陈 健.真空静脉采血器造成标本溶血原因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3,19(12B):44.

[5] 李玉芬,孙燕伟,刘克芹,张有成.血液标本采集质量分析[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7(4):81-82,84.

[6] 丁红霞,张 平,王苏建.护理流程再造在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中的应用与效果评价[J].护理研究,2011,25(8C):2242-2243.

猜你喜欢
不合格率条形码合格
创意条形码
从条形码到二维码
从条形码到二维码
13省市洗面器、浴缸抽查不合格率7.8%
条形码大变身
我是合格的小会计
7省市电冰箱抽查不合格率12%
做合格党员
降低护理记录书写不合格率
品管圈在降低灭菌物品包装标识固定不合格率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