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结构分析*

2013-08-15 00:54董世军郑美玉
吉林建筑大学学报 2013年3期
关键词:载体政治思想

董世军 郑美玉

(吉林建筑大学思想政治理论教研部,长春130118)

0 引言

载体是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目标的实现,教育任务的完成,教育内容的实施,教育方法的运用,教育主体和客体之间的互动等都离不开一定的载体.因此,科学分析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要素结构,是有效选择运用载体,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作用的理论前提.

目前,由于划分标准不一,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分类方式区别很大,既可以把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分为天然载体和人工载体,也可以把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划分为物质载体和精神载体,还可以把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划分为有形载体和无形载体,传统载体和现代载体,语言载体和行动载体,传媒载体和网络载体等等,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当前,在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系统结构方面成果不多,郜火星博士将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结构分为内部形态结构和外部形态结构,内部形态结构呈现出三种形式,即单一的物质形态、由物质因素和精神因素组成的复合形态、教育主客体借助载体进行互动的完全形态;外部形态结构按照教育主客体与载体的关系分为宏观形态、中观形态和微观形态[1].

划分标准过多,组织架构过乱,不仅会影响人们对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科学认识和正确把握,更会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运行带来障碍.笔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形态划分应从历时态和共时态两个维度分析,从而形成相对完整的载体系统架构.

1 传统载体、现代载体和未来载体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人类社会实践活动,是伴随着阶级社会的不断演进而日益发展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不可缺少的中介要素,也必定拥有它的历史、现在和未来.因此,载体从历时态角度可分为传统载体、现代载体和未来载体.

(1)传统载体.是指在过去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曾经被人们广泛使用并发挥了积极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载体形式.“传统载体”不仅仅是从时间角度上的划分,更多的是对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所具有的历史价值的规定.在我国,思想政治教育传统载体的运用非常丰富,它们都在不同历史时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从春秋战国时期孔子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2]的主张,到秦汉时期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治国方略,从隋唐时期的“文以明道”、“佛教感化”到宋元明清时期的“程朱理学”等等,这些都是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理论领域的宝贵财富.到了近现代,特别是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更是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党的优良传统和特有优势,无论是在党的初创时期、发展时期、拨乱反正时期,还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时期,都对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理论的发展做出了贡献.报刊广播、文艺宣传、著作学习、“诉苦”活动、“大讨论”活动,以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这些载体形式在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普遍使用;管理载体、文化载体及课程载体等广泛使用的传统载体形式更是深刻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发挥着不可低估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

(2)现代载体.是指在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正在被人们选择和运用的、具有时代特征和意义的载体形式.现代载体是在传统载体发展的基础上、在现代科学技术进步催生下形成的,包括富有时代特征的传统载体、网络载体和新数字媒介载体等内容.富有时代特征的传统载体也称其为改良后的传统载体,是因为人们对许多有效的传统载体还在运用,不过是在载体的选择、创设、开发与运用中更多地加入了现代元素,更能够满足人的心理需求,更能够促进环境的和谐共生,是对传统载体合理的借鉴和继承.网络载体和新数字媒介载体是科技进步和新生产力大发展的产物,这些新的载体形式正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

(3)未来载体.这是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系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崭新的载体形式必将在未来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出现并使用,这是由思想政治教育及其载体的发展性决定的.1980年,美国社会学家托夫勒出版了《第三次浪潮》一书,他认为即将到来的世界将进行一场新的技术革命,以电子计算机、全球通信、生物技术、宇航技术等一系列新型技术为标志的革命.这场革命将使发达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乃至家庭生活都发生巨大变化,这种变化不是孤立的、偶然的,而是一个相互联系、自我加强的新浪潮,他把这种浪潮称为“第三次浪潮”[3].1985年,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尼葛洛庞帝为代表的未来学家,率先提出了数字化信息空间新概念,并以其极具挑战性的理论引起了人们对“未来的冲击”的兴趣.对未来载体的预测不是凭空而生的,是建立在现实科技发展基础之上的合理预测.从这一角度说,未来载体是对传统载体和现代载体的发展和创新.

2 简单载体和综合载体

在共时态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可分为简单载体和综合载体两种类型.

(1)简单载体.简单载体是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史中、在人类个体上反映出来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基本样态.具体包括语言载体和行动载体两种类型.第一,语言作为最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形式之一,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文字).它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协作过程中产生的,是以人们对交往的渴求与需要为内在动力的,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外在体现.无论是口头语言还是书面语言,都具有自我表达功能和精神传承功能,在社会生活中,语言更是一个民族表达自己特有的价值观念、生活习惯和文化传统的载体形式,一个社会主体如果丢失了自己的本土语言,就等于失去了对本民族国家特殊文化环境的依托;第二,就人类个体而言,思想信息除了依托语言文字表达以外,主要还是依托行动(行为)来表现.行为泛指“有机体外现的活动、动作、运动、反应或行动”[4].人的行动是指以变革现实为目的而采取的由一连串动作组成的实践活动.从深层意义上讲,“行动即哲学上的实践范畴,是指人能动地反映、探索、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是能动性、自主性、创造性、现实性与物质性的统一”[5].思想政治教育行动载体具有客观现实性和自觉能动性的基本特征.行动与语言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语言与行动共同表征人的思想,他们是最轻便、最灵活、最广泛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

(2)综合载体.是语言载体和行动载体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综合运用,是一种相对复杂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形式.综合载体是在语言载体和行动载体的基础上生成和发展起来的.我们经常讲到的文化载体、管理载体、传媒载体和网络载体等都属于思想政治教育综合载体.综合载体一般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第一,形式复杂、分布广泛.综合载体,是人们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经常使用、相对稳定的复杂载体形式,一般自成系统,不仅具有丰富的内涵,而且有着复杂的层次结构.综合载体总是在全方位、多角度地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影响着人们思想品德的形成.同时,综合载体可以从不同角度划分为多种载体形式,这些载体作为社会存在本身就是复杂的,而这些载体又会在不同时间、不同场合承载不同性质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这些教育信息对不同人的影响方式也会存在很大差异性,所以说,思想政治教育综合载体是一种非常复杂的载体形式;

第二,综合运用、难于掌控.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主体对载体的选择和运用不可能只有一种载体,而教育对象更不可能只与一种载体发生关系,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是通过多种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中介共同完成的.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不仅要使用多种不同形式的综合载体,而且各载体子系统之间又存在相互关联和交叉,有时很难分清它属于哪种具体载体形式.特别是在现代科技高速发展、电子信息技术广泛应用的今天,综合载体的使用尤为广泛和深入,也给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在理论与实践上的探索带来了困难和挑战.

3 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结构

结构是指系统内部各组成要素之间的相对稳定的联系方式、组织秩序及其时空关系的内部表现形式.一般系统论创始人L.贝塔兰菲强调:“不能只是孤立地研究部分和过程,还必须解决使他们统一起来的组织和秩序中发现的决定性的问题——来自各部分的动态相互作用,并使孤立研究与整体研究的各部分的行为有所不同”[6].要理解一个整体或系统不仅需要了解其部分,而且还要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也就是不仅要认识研究对象本身,而且要从与研究对象相关的场域中认识其存在.前面我们已经对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形态进行了历时态与共时态的分析,那么这些载体形式又具有怎样的层次结构呢?

(1)系统表现为横向的现实结构,同时也表现为纵向的发展结构.横向的现实结构表现出该系统是什么样,纵向的发展结构表示出该系统将是什么样.所谓纵向发展的结构,主要是指以时间为参照系的空间结构[7].著名社会学家卢曼(Niklas Luhmann)用一般系统论的方法,提出了社会环境的三个基本维度,即时间维度、物质维度和符号维度.和大多数社会学家相比,卢曼更强调把时间作为社会整体的一个维度.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作为社会环境的重要物质形式,同样具有时间维度[8].时间维度是历史、现在和未来的统一,我们研究载体理论,既不能与载体发展的传统和历史完全割裂,又不能固守传统因循守旧;既要立足现实积极应对,又要高瞻远瞩预测未来.因此说,从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探寻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运行规律,是一种科学而有效的研究方法;

(2)各种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形态之间的分界是模糊的、相对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在空间上表现为高度的开放性.首先,简单载体形态可以向综合载体形态发展和转化,综合载体形态也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继续扩充和发展.载体的综合形态是在简单形态的基础上生成和发展起来的,它包含了大量复杂的简单载体形态.综合载体形态不是简单载体形态的简单加合,它是在特定社会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对语言载体和行动载体有目的的综合运用;其次,思想政治教育是作用于人的思想的活动,载体存在和影响的广泛性导致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范围很难界定,更不能完全封闭起来.特别是在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为人们跨区域、跨国界的交往提供了快速便捷的工作,互联网和其他资讯工具为基础的现代信息交流扩大了人与人交往的空间.这样,与教育主客体相联系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在空间上已没有固定界限了;最后,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因素在时间上没有严格的界限.人们的思想观念相对于现实社会的发展并不完全同步,一方面可能预见未来社会发展,表现出超前性;另一方面也可能落后于现实社会的发展,表现出相对的滞后性.人的思想观念与现实社会发展的并不完全同步性,从时间向度上打破了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封闭状态.在现实社会中,教育主客体必将同时与来自历史的、现实的和未来的载体形式发生关系,而不可能把人们的思想固定在某一时间界限内.

4 结语

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是一个复杂的中介系统,从历时态和共时态两个维度整体性分析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存在样态及其结构运行,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研究的理论基础,也是科学认识和正确运用载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对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1]郜火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形态结构分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6(4):30.

[2]杨伯俊译.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6:92.

[3]阿尔文·托夫勒.第三次浪潮[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6:3-9.

[4]夏征农.辞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2250.

[5]贺才乐.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研究[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4:194.

[6]贝塔兰菲.一般系统论[M].秋同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87:26.

[7]李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研究[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30.

[8]乔纳森·特纳.社会学理论的结构(上)[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64.

猜你喜欢
载体政治思想
创新举措强载体 为侨服务加速跑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坚持以活动为载体有效拓展港澳台海外统战工作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