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寇准词

2013-08-15 00:42林拱鑫
文教资料 2013年2期
关键词:下阕寇准首词

林拱鑫

(新疆师范大学 文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4)

提及“澶渊之盟”,想必很多人不陌生,澶(chán)渊之盟是北宋与辽经过多次战争后所缔结的一次盟约。该盟约结束了两国之间的战争状态,节省了巨额战争开支,避免了重兵长年戍边造成的过量徭役和朝廷的赋税压力,以极少的代价换取了战争所难以获取的成果,有利于双方开展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中华民族的文化发展。所以,“澶渊之盟”可谓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非凡意义的大事件。这次盟约之所以能够成功缔结离不开一个人的功劳,这个人就是寇准,寇准功不可没,正如宋神宗时的宰相王安石曾在《澶州》一诗中所歌颂的:“欢盟从此至今日,丞相莱公功第一。”[1]首先,我们先来认识一下他。

寇准(961—1023)字平仲,下邽(今陕西渭南北)人。太宗太平兴国五年(980)进士,授大理评事,知巴东县。累迁枢密院直学士,判吏部东铨。为官敢直言。景德初,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反对王钦若等南迁主张,力主抵抗辽军进攻,促使真宗往澶州(今河南濮阳)前线亲自抗敌,与辽订立澶渊之盟。后为王钦若所谮,罢知陕州。天禧三年(1019)再相。真宗病,刘皇后预朝政,准密奏请太子监国,事泄,为丁谓排挤,罢相,封莱国公。后贬道州司马,再贬雷州司户参军。天圣元年卒于贬所,年六十三,谥忠愍。著有《寇莱公集》七卷。

把寇准和“澶渊之盟”联系在一起,很大意义凸显了其优异的政治军事才能。黄庭坚的“莱公庙略传耆旧”[2]说明了这一点。其实,寇准不仅政治军事才能突出,而且在文学特别是在诗词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诣,只是政治军事才能相对较突出而已,正如尹天相在其文中提到:“寇准作为北宋初的一代名相,不但在政治上的建树彪炳史册,而且在宋代的代表性文体词的创作上也有相当的成就。只是寇准的政治、军事才能较为突出,掩盖了其在文学上的才能。”[3]因此人们更侧重关注其在政治军事方面的才能而忽视了其在文学方面的才能,对其在文学才能方面的研究也相对少了,又如辛敩所说:“莱公两朝大臣,人皆知其名,而往往或不知有其诗,何也?盖勋业有以掩之也。”[4]《全宋词》[5]收其词五首:《甘草子》(“春早”)、《踏莎行》(“春色将阑”)、《阳关引》(“塞草烟光阔”)、《点绛唇》(“水陌轻寒”)、《蝶恋花》(“四十年来身富贵”)。虽然寇准在文学创作上的成就无法与同朝代的苏轼、秦观等人相比,但是作为宋初晚唐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寇准的文学创作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应有自身的地位和研究价值,对此我对其中的几首词进行分析研究,从中把握这位词人在其词作中所表现出的多重人格。

一、对功名利禄的追求和渴望

寇准出身于书香门第。他的父亲寇相曾在五代后晋时中过进士,任过秘书一类的官职。他的母亲也深受书香世家的影响,在这样家庭背景下出生的寇准,自幼聪明好学,从书本上学到了很多知识和道理。这些为他以后的入仕从政打下了初步的基础。

宋太宗太平兴国五年(980年),18岁的寇准考中进士,从此踏入仕途。寇准生活在北宋初期经过几十年征战所形成的相对统一的环境中,历经四十余年的宦海生涯。尽管其在从仕途中也曾遭谗遭贬,有起有落,但是纵观其从政生涯,其政治功绩是明显而突出的。这些政治功绩在其诗词里明显地体现出来了,请看《蝶恋花》:

“四十年来身富贵。游处烟霞,步履如平地。紫府丹台仙籍里,皆知独擅无双美。将相兼荣谁敢比。彩凤徊翔,重浴荀池水。位极人臣功济世,芬芳天下歌桃李。”

这首词通俗易懂,虽然文字略显粗糙,却是作者真实的心灵独白。首句是作者的虚张声势,作者出仕四十余载,其中不如意的大概有十五余载,作者之所以这样写,目的是与下阕的“将相兼荣谁敢比”遥相呼应,好突出作者仕途的飞黄腾达。作者历事宋太宗、宋真宗、宋仁宗三朝,曾受到宋太宗、宋真宗的信任和倚重,在宋真宗朝时还两度出任过宰相,政绩斐然,可谓是位高权重,位极人臣。这首词的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自己仕途的肯定和赞扬之情,凸显了一位对功名利禄的渴望和追求的士大夫形象。

二、对人生的感慨

再看看寇准的《甘草子》一词:

春早。柳丝无力,低拂青门道。暖日笼啼鸟。初坼桃花小。遥望碧天净如扫,曳一缕、轻烟缥缈。堪惜流年谢芳草。任玉壶倾倒。

从这首词中可以看出,作者刻画出了一幅早春的景象:“京城门(青门原指汉长安东南门,后泛指京城城门)外的大道上,低垂的柳丝,在微风中飘拂;和煦的春日将其光华洒满大地,鸟儿在阳光下婉转歌唱,小小的桃花刚绽开火红的笑容,那么灿烂夺目!向远处望去,万里晴空湛蓝如洗,只有一两缕淡淡的轻烟渐飘渐远。这流水一样的岁月呀,它跑得特别快,就像青草枯黄一样,没办法呀!就让计时器倒下来吧!(注:古代的计时器就是沙漏那种东西,一旦倒了,那就跑得特别快!)”[6]上阕和下阕的前两句词都是在描写早春的景色,都不是作者心灵的写照。只有最后两句词才道出了作者真实的心声——人生如春天,流年易逝。这时雄浑洒脱的词人形象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位更加成熟的词人,多了几分人生的体验和感悟,饱经人世沧桑的作者,言语中透漏了对青春易去的无奈和人生感慨的叹息。

三、以女性为表现对象

在宋代纲常伦理的束缚下,封建士大夫阶层在词中多以女性为表现对象,抒发他们的情感。寇准就是其中的一员。请看他的《点绛唇》:

水陌轻寒,社公雨足东风慢。定巢新燕。湿雨穿花转。象尺熏炉,拂晓停针线。愁蛾浅。飞红零乱。侧卧珠帘卷。

《点绛唇》这首词上阕写景,下阕写情。大致的意思是:“水边的田间小路上虽然还有轻微的寒意,但天公(社公本指土地之神,这里指上天)的雨水已经很足,东风也和缓了下来;新来的燕子的也已经在巢中定居了下来,在茫茫的雨雾笼罩的花枝中间穿梭嬉戏,竞夸轻俊。一位富贵人家的少妇或少女,却高兴不起来:一个大清早,面对象尺熏炉(象牙做的尺子和用来熏香和取暖的铜炉),她却有满面淡淡的愁容,一点精神也打不起来;后来干脆放下手中的针线,斜卧在榻上,痴呆呆地望着窗外的景色。”[5]虽然作者只字未提“相思”二字,但透过这首词的字里行间,我们不难感受出这首词情和景的结合把这个闺中怨妇的相思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作者写这首词的目的是借怨妇的相思之情抒发他的内心情感。从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士大夫丰富的内心世界。

再看他的《踏莎行》(“春色将阑”):

春色将阑,莺声渐老,红英落尽青梅小。画堂人静雨蒙蒙,屏山半掩余香袅。密约沉沉,离情杳杳,菱花尘满慵将照。倚楼无语欲销魂,长空黯淡连芳草。

这首词也写了闺中思妇对外游子凄婉哀怨的思念之情。整首词即景写闺情,上阕描绘暮春季节,微雨蒙蒙,寂寥无人的景象。下阕写两地音书隔绝,闺中人倚楼远望,只见芳草连天,阴云蔽空,心中更觉忧郁愁苦。词风婉丽凄恻,清新典雅。

总的来说,透过寇准的词,我们了解到一位生活在一个重文轻武时代的政治文人的多重人格,也体验到了一个封建士大夫内心世界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寇准的诗词虽然成就不及他的政治才能突出,但他也为宋代诗词的发展作出了一份贡献,这毋庸置疑。

[1]吴河清.文以明道的典范之作——读王安石《澶州》二首[J].文史知识,2001(12).

[2]黄庭坚.山谷诗外集,卷四,和谢公定河朔漫成八首,(其四)[M].上海:中华书局,2003.

[3]尹天相.北宋著名政治家寇准[J].渭南师专学报,1987,2(1):70-74.

[4]辛敩.忠愍公诗集[A].后附.范雍.忠愍公诗序[A].四部丛刊[C]三编集部.上海书店印行,1985年.

[5]唐圭璋.全宋词[M].上海:中华书局出版,1996.

[6]严安政.略论寇准的词[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1(07).

猜你喜欢
下阕寇准首词
访杜甫故里有感(外一首)
寇准与水晶饼
北宋名臣寇准与邯郸
寇准挽衣留谏
我记得,我记得
月人《元词六十首选评》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