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补白

2013-08-15 00:42
文教资料 2013年2期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想象教学法

杨 娇

(扬州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江苏 扬州 225000)

留白,顾名思义就是在作品中留下相应的空白。留白最早应用于国画中,为了更加含蓄内敛地表达作品,常常用一些空白表现画面中需要的水、风等景象,后来逐渐应用到整个绘画领域,主要指书画艺术创作中为使整个作品画面、章法更为协调精美而有意留下相应的空白,留有想象的空间。[1]小学语文教材中也同样存在着一些空白,这些空白并非作者的疏忽,而是留给读者自我感悟的空间,引导读者以自己的想象填补,获得对作品的个性化理解,从而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这就是对空白处的补白。补白教学法是语文教学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方式。

所谓“补白”教学法,就是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怀疑、寻找、发现教材所提供的每一篇范文在内容、结构、行文等方面的“疏忽”甚至“错误”之处,并加以修改或改正的一种教学方法。其目的在于通过发现“没有”而了解其“有”,并以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2]补白强调对文章中空白文本的再加工,获得全新的认识。

一、补白产生的理论基础

(一)后现代主义的教育观。

后现代主义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期的欧洲大陆,对文学、建筑学、美学等领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随后也延伸到教育领域中来。后现代主义反对现代主义所提倡的一切,强调去中心主义、去本质主义、去权威主义,强调异质的平等。[3]师生关系方面,后现代主义要求打破现代主义的教师权威的局面,强调师生间的平等和对话,教师的功能不再是灌输和强制,而是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服务,学生不再处于被动的接受地位。后现代主义强调培养学生的改革创新精神,强调学生对文本的自我构建,从而能够真正理解文本、领会文本。语文课本中的补白教学充分反映了后现代主义的教育观,在文本的精彩之处留下空白,给学生留下自我构建和理解的空间。

(二)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

儿童的心理发展呈现出一种特点,即对已有的事物缺乏兴趣,更倾向于文本中并未出现的信息。儿童是天生的创造者,他们乐于对文本中的一些插图进行再加工,按照自己的理解给文本添上一笔,从而使得一幅幅妙趣横生的图画跃然纸上,这些都归因于儿童与生俱来的天赋。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儿童的天赋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扼杀,他们逐渐失去了创新的兴趣和能力,课堂变得死气沉沉。

(三)素质教育的要求。

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心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素质教育最重要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得到发展。[4]现代教学的要求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自我获得信息的能力,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鼓励学生对课本中的知识进行怀疑,发现文本的不足之处。文本中的留白,为学生提供了机会。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文本中信息进行怀疑、鉴别、构建、创新,最终获得更好的理解,实现真正的素质教育。因此,补白教学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二、补白教学的策略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发挥学生的创造力,给文本中空白之处进行个性化的补白,从而使得学生不仅能够理解作者的意思,而且对文本有自己的理解和思考。如何有效地抓住这些空白点、如何有效地补白将成为补白教学的关键。结合实际情况,我现提出以下几点策略:

(一)巧妙抓住标点符号。

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文字粘连配合,成为文章不可缺少的细胞。[5]标点符号的种类多样,不同的标点孕育着不同的感情色彩,值得细心推敲。在教学过程中面对文本中出现的不同标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不同的补白。如果文本中出现的是问号,教师就可在此处引导思考原因,融入学生自己的思考。文本中经常出现的省略号应该成为教师教学的重点。省略号往往是由于作者不忍点破之处,是留给读者想象和补充的地方,教师要充分有效地抓住这些契机,让学生展开充分的想象,融入到文本的情境中去,从而激活文本的灵性,使学生对于人物形象的理解更加饱满、更加鲜活。在文本中遇到感叹号等强烈抒发自我情感的标点符号时,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体会人物的感情,和文本中的人物产生情感的共鸣。

(二)有效利用文本插图。

不论是人教版的教材,还是苏教版的教材,里面都有大量的插图。这些插图不仅精美,而且很好地结合了文章的实际,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文本中所描绘的内容,很好地填补了语言文字的空白点。一方面,由于插图本身的特性,没有任何文字的描述,使得插图成为补白教学的一大重要资源。另一方面,由于学生自身的特点,对形象性的事物更加感兴趣,与枯燥冗长的文字相比,精美有趣的插图更容易吸引他们的目光和眼球,更容易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教师要善于把握和利用插图这一教学资源,对学生进行各种能力的训练,提高学生的看图写话能力。

(三)充分延续文章结尾。

纵观小学语文课本可以发现,很多文章的作者往往在高潮之处止笔,读者意犹未尽。这并非文本的作者无话可说,而是作者不愿意将自己的思考强加于读者,给读者留下充分的想象空间。正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个人由于经历的差异,对文本的感悟是千差万别的。教师可以利用文章结尾处的空白,让学生以文本的结尾为起点,根据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情节展开续写,让学生学会换位思考,身临其境。从而为学生提供自由驰骋的思维空间,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将大幅度提高,会感到更加愉悦。[6]由于学生的想象力丰富,补白教学将有可能收获巨大的惊喜。

三、补白教学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

对文本进行补白,实际上是对文本的“二次创造”,既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又能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7]补白教学在师生中展开,能否有效实施单凭一方无法实现,补白教学需要师生双方的共同努力。从教师的角度出发,补白教学必须在教师的有效指导和引导下进行,教师引导的成败决定着补白教学质量的高低。因此,教师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提前备好课,熟练驾驭文本。

补白,是对文本的空白进行补充和创造。因此,对于教师来说,首先要熟读文本,了解教学内容,明确教学目标,认真备好课。教师首先要对文本中的空白有清楚的了解,才能在课堂上正确地引导学生在空白处停留和加工。同时,教师需要提前广泛搜集与文本相关的资料和信息,同时能够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对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可能发挥的想象作一定的预见,这样才能在课堂上胸有成竹、挥洒自如。

(二)善于鼓励和诱导学生提问。

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鼓励学生进行提问,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敢于否定文本中的权威。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不可随意打断,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鼓励他们将心中的疑惑表达出来,再慢慢进行引导。在补白教学中,发现空白和填补空白必须由学生自我意识和发挥想象,教师不可越俎代庖,将学生带入到自己设计的框框中,学生稍有偏离就立即叫停,要让学生自由提问和发言,真正体现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师生关系。

(三)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

补白教学法相对于常规的教学而言,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其他行业的不同之处在于,教师的工作对象具有主体性。教师面对的是一群群活泼好奇的学生,他们的思维活跃,好奇心比较强,喜欢提出问题,而且提出的问题往往千奇百怪,有很多超出了教师的想象,教师有时无法及时给学生满意的答复,自身处于尴尬的局面。为了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教师要不断加强学习,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赶上时代发展的潮流,满足学生的需求。

在补白的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发挥重大的作用,学生能否成功地补白和想象依赖于教师的引导。但是,不能忽视的是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补白是学生对文本空白的填补,学生主动性的发挥最终决定补白教学的质量。因此,补白教学法不仅需要教师的努力,对于学生来说,同样也要做到以下几点:

1.善于捕捉文本的空白点,敢于提出问题。留白出现在文本的精彩之处,文本的作者通常以“无声胜有声”的手法,给读者留下巨大的想象空间。学生在平常的阅读中,要善于发现这些空白点的存在。在阅读的过程中,设身处地地思考文本。不仅仅是阅读文本,更重要的是能够与作者进行心灵的交流和对话。在文本的空白之处,提出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生成新的内容,最终将文本中的知识变为自己的知识。

2.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积极思考。补白教学为学生的思考提供了平台,学生积极的思考成为教学的关键。这并不意味着学生天马行空地乱想瞎想,课堂秩序一片混乱,达到事与愿违的效果。学生正处于成长中的重要阶段,他们在生理上和心理上都尚未成熟,相对而言缺乏自我调控能力。而教师不论在心理上还是在知识的储备上都优于学生,往往见多识广。因此,学生必须意识到自身的缺陷,在需要补白处,积极配合教师的工作,在教师的引导下展开想象。

3.平时加强课外知识的积累。补白所补充的是文本中所没有的内容和知识,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结合自身的知识和经历所进行的补充。自身的知识和经历从何处而来,并非凭空乱想、瞎编乱造,而是来源于平时的积累和体验。这就要求学生一方面要平时多阅读课外书籍,通过各种渠道增加自己的知识,拓宽视野,注重知识的积累。另一方面,注重加强自身的体验,只有亲身体验过,才能感悟得更加真实,才能在遇到类似情况时更好地填补文本中的空白,才能使补白教学绽放出光芒。

补白教学法或许并不新鲜,但它是语文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种方法,经过实践的论证,补白教学是一种具有实际操作性的教学法。补白教学有利于加强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拓宽学生的视野,顺应时代对教育的要求。同时,必须意识到补白教学不是随时随地都可以使用的,要根据课文的具体内容而定,教师要把握时机,及时有效地引导学生,从而使得补白教学实现最优化的运用,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113804.htm.

[2]黄蝉.补白教学法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23:79-70.

[3]陈卓.后现代主义教育思潮[J].教育园地,2008,3:37-37.

[4]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7714.htm.

[5]竺安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补白”的探讨[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8,10:99-101.

[6]李益友.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空白填补策略[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1,3:113-114.

[7]朱雅芬.补白教学法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J].课堂新探,2009,12:5-6.

猜你喜欢
后现代主义想象教学法
快乐的想象
从后现代主义传记戏剧到元传记:重读《戏谑》与《歇斯底里》中的荒诞性
元艺术与后现代主义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后现代主义的幻想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开放引导式阅读教学法描述
“假弱”教学法你用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