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化办学理念下探索传统文化与校园文化活动的结合——以广外“中国文化节”为例

2013-08-15 00:42曾超文
文教资料 2013年2期
关键词:文化节弘扬国际化

曾超文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中国语言文化学院,广东 广州 510420)

近年来,国际化办学理念已经成为当前诸多高校教育发展的全球趋势。中国的大学承担着将中国传统文化向世界传播的使命,国际化办学理念下的中国高校更是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校园文化活动作为校园文化和高校育人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开展理所当然要顺应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大学的育人目标。在国际化办学理念下的高校,如何通过校园文化活动这个的平台来传播、传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传统文化在高校国际化办学理念中的意义

(一)符合我国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战略。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实力和政治地位的不断提升,我国在十七届六中全会中首次提出了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战略,党中央在十八大上也进一步强调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报告指出,我们要“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化强国,就意味着我们要在我国现有的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创造一个有传统又有现代文明色彩的,与时俱进的,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都有强盛的生命力、感召力、凝聚力的,极其丰富的文化世界。由此可见,在文化强国战略里,传统文化理应成为我们文化的“根源”,是我们实施国家文化走出去战略的“基石”。中国高校作为文化传播与传承的重要基地,更应加以重视,积极响应并贯彻相关精神。

(二)有利于学校国际化办学理念的进一步深入。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是一所具有鲜明国际化特色的大学,践行“明德尚行,学贯中西”的校训,着力培养“双高”(思想素质高、专业水平高)、“两强”(跨文化交际能力强、实践创新能力强)型人才。所谓“学贯中西”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正说明了在国际化办学理念下,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没有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和感染,就谈不上学生的学贯中西,也就没有全面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我们需要大力加强对学生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弘扬民族精神。不能顾此失彼,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真正的国际化。

截至2012年10月,广外已经与34个国家和地区的225所大学和学术文化机构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并开办了3所海外孔子学院。2011年,学校招收留学生人数达1286人[1]。对外国学生而言,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和感染,对他们而言意义重大。这关系到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否则就无法实现外国学生的国际化。

(三)有利于和谐校园的建设。

学校的发展和办学理念的实现离不开一个和谐安定的校园环境。通过开展一些师生喜闻乐见的校园文化活动,运用中国传统文化深入进行“三观”教育,有利于和谐校园的建设。

和谐校园是以校园文化为纽带,以内和外顺、同舟共济、诚信友爱、稳定有序、协调发展为主要特征,以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为宗旨。和谐校园需要先进的校园文化支撑[2]。优秀传统文化中蕴涵着丰富的和谐思想和理念,如“仁者,爱人”、“和为贵”、“修身立德”、“明礼知耻”等,对于和谐校园建设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3]。

二、传统文化在校园文化活动中的作用

(一)弘扬主旋律,实现校园文化活动的目标。

高校校园文化活动在高校人才培养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充分发挥校园文化活动的育人功能,对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有着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我们应该弘扬主旋律,弘扬民族精神,促使校园文化活动与活动育人紧密结合。汲取和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将他们融入在校园文化活动当中,借此进行德育的渗透和张扬,以达到陶冶情操、愉悦心情、提高审美、树立志向、塑造品质的多种效果,紧紧围绕学校的办学理念和人才培养目标培养人、塑造人。

(二)增强底蕴,提升活动层次。

大学,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摇篮,是传承人类文明、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校园文化活动的实施主体和接受主体都是学生,反映的应是当代大学生的精神状态、思想水平、审美取向、学习生活的一个侧面,是校园核心文化的具体化。

中国传统文化,是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风俗习惯世代相传而留存下来的精髓,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底蕴。在校园文化活动里渗透一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元素,可以使学生了解和学习中华民族兼容并包、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仁义礼智信等传统美德和勤劳善良勇敢等优秀民族精神,有利于学生丰富阅历、以史为鉴、全面发展,有利于学生形成科学、发展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4]。

(三)创新形式,扩大吸引力和影响力。

目前看来,高校校园文化活动存在一些问题,在内容形式上不够开阔。娱乐型的内容偏多,启迪型、思考型的内容则相对较少。重娱乐、轻人文现象比较突出,形式不够贴近学生心灵深处,对学生的教育和启迪作用有限,感染力不足。

在校园文化活动中融入一些传统文化元素,诸如:传统工艺、武术、汉服、中国书法、本土事物等,可以使得活动更贴近人们感情,丰富活动形式,集娱乐性与启迪性、思考性、教育性于一体,也可抓住各种传统节日和重要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纪念日的有利时机,开展生动、具体、形象的教育活动,极大地扩大了活动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三、在校园文化活动中传承传统文化的实践探索

“中国文化节”是广外中文学院凤鸣云山系列活动中的品牌活动。其作为校园文化活动的代表,承载了多元、雅致、灵动的校园文化特色和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文化节通过民间艺术、传统工艺、美食、书法等展示方式,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到蕴藏其中的文化精髓,有利于学生认知中国优秀文化,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其实施过程与方法如下:

(一)开幕式表演与摊位展示相结合。

“中国文化节”采用开幕式表演与摊位展示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学生自主竞标与班级自行摆摊的形式,将文化传播寓于实践,让更多的同学自觉成为中华文化的传播者。首先通过开幕式精彩纷呈的表演引出本届文化节的大主题,吸引观众的注意力,为展示环节预热。紧接着通过各班级、校外民间艺人等对传统美食、传统服饰、器乐、民间工艺等方面的精彩展示,体现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加深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学院团委、学生会主办与班级承办相结合。

“中国文化节”充分发挥学院团委、学生会在活动中的协调作用,鼓励团支部、班级等基层组织参与到活动过程中,加强与班级同学之间的沟通与联系。每届摊位的主题在文化节大主题定位的前提下,由各班同学自主发挥。如在2012年4月举办的第二届文化节中,大主题定为“岭南记忆”,各班级可以在组委会设置的潮汕、客家和广府三个小主题中任选一个主题来组织摊位。

(三)立足特色,从点到线,由线到面,弘扬传统文化。

作为涉外型高校中的中文学院,理应成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排头兵,在打造传统文化品牌活动、提升优秀传统文化地位、向外国友人展示中国文化魅力等方面做出积极贡献。中国传统文化包罗万象,这也决定了“中国文化节”的形式和内容可以全方位多角度开展,可以在其中融入某一传统文化元素,也可以确定某一主题或地域来集中开展。从文化的内涵例如美食、服饰、民俗、工艺等方面着手,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四)广泛宣传,提高师生参与度,扩大影响。

活动前期通过多方位的宣传,有传统的海报、横幅,还有微博、校园网、QQ群等方式广泛宣传活动的内容、形式和意义,吸引学生主动参与。活动中联系校内外媒体对活动开展的情况及时进行宣传报道,在社会上形成一定影响。活动后则采取一定的激励措施,评选优秀摊位等,以期加强学生与老师之间、学生与社会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进一步扩大影响力。

[1]仲伟合.探索国际化办学之路,打造南方教育高地[J].广东调研,2012(12).

[2]许国彬.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努力构建和谐校园[J].高教探索,2006(03).

[3]郑鹏.传统文化对构建和谐校园的借鉴作用[J].高教探索,2007(3).

[4]闫彩虹.校园文化建设注重传统文化基因的传承[J].教师。2010(06).

[5]周全,徐洁,张翅.浅析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的现状及对策[J].科技信息,2008(14).

猜你喜欢
文化节弘扬国际化
弘扬爱国精神
聚焦港口国际化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第三届广灵湿地文化节开幕
陕西省阅读文化节
直销企业国际化并不难
弘扬雷锋精神,既不左,也不右
弘扬雷锋精神 坚持与时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