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 导 人 文 创 新——试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2013-08-15 00:42王文姮
文教资料 2013年2期
关键词:理论课校园文化人文

王文姮

(山东中医药大学 人文社科学院,山东 济南 250355)

校园文化是大学的风骨,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育人为主要导向,以校园精神文明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校园文化建设的宗旨就是要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校园文化建设这个系统工程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一支重要力量,是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宣讲者,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1]。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适应时代要求,秉承以人为本的理念,着眼于“引导·人文·创新”三个方面,坚持以科学正确的价值观念引导学生,以高尚丰富的人文精神感染学生,以独立自主的创新意识带动学生,努力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一、引导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首要任务,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手段。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思政课教师发挥专业优势,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大学生,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成为建设和谐校园文化的强大动力,成为带领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领路人。

1.引导大学生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刘延东同志指出:大学生是未来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只有用“一面旗帜”凝聚新一代,用“一条道路”引领新一代,用“一个理论体系”武装新一代,增强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认同、政治认同、情感认同,才能确保我们的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自身应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努力做到政治方向正确,政治立场坚定,政治品质端正,政治水平出色。在教学实践中,首要的政治任务就是坚定不移、坚持不懈地把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三进”的关键在于引导,引导的关键在坚定理想信念和坚定决心信心,即教育引导大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大学生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和信心。

2.引导大学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教育全过程,是落实党“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方针,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必然要求。课堂是高校对大学生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教学重点,让大学生在理论认知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产生理论认同、价值认同,内化于心,真学、真懂;在实践活动层面,产生情感认同、实践认同,外践于行,真信、真用。

3.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大学时代是人生形成系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系统学习人生观、价值观理论,结合个人实际和社会现实,深入思考领悟人生真谛,明辨是非、善恶、美丑界限至关重要,因此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成为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难点。思政课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运用历史的、辩证的、唯物的观点,引导学生正确观察和分析国际国内形势,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和自己肩负的历史责任,提高明辨是非、甄别真假、判断对错的能力,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错误人生观,确保在成长成才的征途上不迷失方向,成长为有觉悟、有才干、品德好、能做事的人,成长为对国家、对人民,对社会有益的人。

二、人文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鲜明特色,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丰富内涵。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的方式处理人际关系。”人文关怀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被正式提到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高度。十八大报告再一次明确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和平、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这是党思想政治工作理念的升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从实际出发,以人为本,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关照,重视人的价值,强调人的尊严,关心学生未来,以全面发展作为内在尺度和价值取向。

1.培养大学生积极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

近年来,社会环境复杂多变,大学生由于心理发展不够成熟,情绪不够稳定,当面临一系列生理、心理、社会适应问题时,心理冲突矛盾时有发生。因此,思政课教师应该注意观察学生的思想动向,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教学实践中,加强与学生思想感情上的交流和沟通,帮助他们消除心理困惑,增强克服困难、承受挫折的能力,帮助他们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做到化解矛盾,润物无声。

2.培养大学生求真求善求美的人文精神。

“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与个人的全面发展”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最终目的与归宿。思政课教师在授课中要把基本理论知识和学生的需求相联系,自觉渗透人文知识、人文思想和人文精神,引导学生坚持真理、实事求是,自觉追求“真”、“善”、美”,把宽容、仁爱、诚信、互助、同情等世界共同欣赏和尊崇的人文素质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学会关爱人、抚慰人、尊重人,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和奉献意识。

3.坚持以人为本、关怀发展的教育思想。

思政课教师承载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树立“以人为本”、“关怀发展”学生的教育思想,做到言传身教、为人师表至关重要。教师的言行举止、人格风范能深深感染学生、熏陶学生,对学生成长有很大影响。因此,教师要有人文情怀和责任意识,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帮助学生怡情养性,塑造人格;还要根据专业需要,不断加强自我知识的升级更新,增强思想观念的先进性,增加文化积淀的厚度与广度,大力发扬敬业精神、奉献精神、真正将“教书”与“育人”融为一体。

三、创新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重要责任,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不竭动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高校作为社会精英的培养源与贮存地,只有坚持创新,才能促进事业的蓬勃发展,才能培养大批优秀人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以创新为重要责任,坚持理念创新、方法创新和载体创新,不断发现新问题、提出新举措,以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新成效,获得新突破。

1.理念创新。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教师的理念创新是密不可分的。思政课教师应从实际出发,转变传统的教育价值观、人才观、学生观,确立创新教育理念——教育终身化、民主化和个性化,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转变教学思路,发掘学生潜能,传达平等、包容、信任、民主、法治的公民教育理念。

2.方法创新。

思政课教师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可以用讲授教学法,通过口述、讲解、讲演等形式向学生系统传授知识,也可以采用讨论教学法,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教师指导下,围绕教学内容,针对某一主题展开讨论;还可采用自学辅导法,在教师的指导辅助下,学生自学教材、参考资料,以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形成自学习惯。教师通过创造性教学,鼓励和启发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在课堂中主动质疑,在释疑中掌握知识,学会思维,形成能力。

3.载体创新。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断创新工作载体,有针对性地做好教学工作。如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实现载体创新。利用网络交流群、短信平台、微博等,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学业和生活动向,拉近师生之间距离。同时教师也能够在与学生的网络交流过程中,了解学生渴求,获取第一手资料,更加真实深刻地认识学生的个体发展现状,及时有效地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1]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教社科[2008]5号).

猜你喜欢
理论课校园文化人文
人文绍兴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人文社科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
新课标下中职体育与健康理论课有效教学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