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演奏技术探析

2013-08-15 00:42
文教资料 2013年2期
关键词:触键肖邦钢琴演奏

田 亮

(湛江师范学院 基础教育学院,广东 湛江 524300)

随着科学的进步、乐器质量的改进,钢琴的表现手段和音色的变化更加丰富。钢琴演奏法和技巧随着钢琴艺术的发展而发展起来。古典乐派的钢琴作品主要是手指的艺术,追求音色的清晰明亮,颗粒性强而且均匀;浪漫派时期的钢琴艺术侧重表现人内心的情感,因而音色更加具有情感色彩,显得甜美而深沉、辉煌而华丽。以肖邦、李斯特为代表,他们在技巧上继承了古典派,在手指技巧的基础上使用了手腕、手臂及整个躯体。到了现代派时期,不同作品在技巧上要求变化很多,更细腻,个性也更强烈。

一、钢琴演奏中手的放松

手腕是保证手指能有效并自如地适应弹奏中千变万化的关键部位,是连接手指与手臂的纽带。弹奏的力量如果“通”“透”,很容易把手臂的自然力量送到指尖,这就要通过手腕这一关节。如果手腕抬得过高或过于僵硬,力量就会停留在小臂上,时间稍长会感到累。如果把手腕放低一些,尽量松弛,力量就自然地被送到指尖。

它的最高体现的是自然。通俗地说就是在手指落键后,应立刻找到放松的感觉。如果手指还保持在键盘上,但指间部位的肌肉及手臂已经处于弹性状态了,而不是死压在键盘上,这就是放松。指尖只要恢复到把琴键保持在键盘的底上就够了。因此,只有很好地、全面地掌握基本演奏方法,弹奏技巧才能提高。

演奏钢琴,既要放松,又要发力。二者关系如何?由此,放松与用力的矛盾,往往成为钢琴教学中使人困惑的难题。然而,一旦理解了钢琴演奏本质上是一种气功状态,这一难题就将迎刃而解。我们可以引用一个比较科学、合乎实际的结论:钢琴演奏在用力上的最大秘密是极度放松中的能量高度集中或者说放松中的爆发、柔顺中的内劲、平缓中的强力。

二、钢琴演奏中的指法

良好的演奏技术需要与坚实的基本功作保证,有了科学的指法练习对演奏技术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提升,在针对类似《哈农》之类的指法的练习时,如何提高手指的自身能力,是保证作品的完整的重要前提。

钢琴发展到今天,其作品瀚如大海,每个人弹奏的也只是沧海一粟。《卡农》这类教材虽然短小,但是集众多技巧于一体,练习者只需运用《卡农》选出个人需要的部分训练来解决技巧问题,并将技巧难点归类集中,这样就可以很好地达到触类旁通的目的。

正确的状态应该是,不管用多大的力,你都必须保持其余的手指与手腕不会因为用力过大而向上飞跳,一旦出现反飞情况,就说明下键时所用的力度太大了,此时你必须对力度加以控制才能确保弹奏动作的正确。

因为手指天生性的出现不同手指的灵活性和力量都不同,所以,如果只是按一般的练习方法,完全不能满足作品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对相对比较弱的手指进行加强性的练习,就能有所成效.

练习指法,既不能在加强对手指的量的练习,又不宜很小量的练习。过量了,对手部会有损伤;少了,起不了太大的效果;练习时应当做到劳逸结合。

三、钢琴演奏法的演进

演奏法的演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触键的方法,从而直接影响到演奏时的效果。

在三百年的钢琴音乐历史中,从古到今,从手指弹奏到重量弹奏,演奏方法经历了演进、变迁、分流、融合的历程。了解不同时期的演奏方法对理解不同时期的文化,不同时期的作家与作品风格有重要意义。

早期钢琴的弹奏方法就是从古钢琴的弹奏方法中移植过来的,主要用二指、三指、四指弹奏,直到巴洛克时期巴赫的出现才改变这种状况。

巴赫演奏时,弹奏十分轻巧,手指弯曲且动作微小,几乎只有第一关节在动,指尖贴着琴键朝掌心稍稍一勾,便发出珠落玉盘的声音,手和手指保持完全独立,身体的其余部位从不参与,他的手指始终保持圆拱形,即使弹最困难的走句时也是如此。这为后来建立以清晰流畅、高雅细腻的维也纳“手指学派”奠定了基础,因为当时的作曲家大都是以结构精细、织体规则为基础的作品,音色上都追求典雅清晰、晶莹纯净的颗粒性声音。所以,在演奏这些作品时,演奏者不需要大幅度的动作,否则将与作品的音乐内容相背离。

意大利钢琴演奏家、作曲家和教育家穆齐奥·克莱门蒂,他享有近代“钢琴演奏之父”“钢琴技巧的鼻祖”的声誉。他喜欢演奏音量宏大、饱满、共鸣较强的布劳德伍德钢琴。克莱门蒂在这种钢琴上奏出音响丰满、对比强烈的和弦。他的演奏使听众耳目一新,这种弹奏方法通过抬高手指加强击键动作来增加力度,但手臂还是不参与动作。克莱门蒂的弹奏方法在贝多芬身上得到了继承。但是贝多芬自己在演奏钢琴时,却从不遵循克莱门蒂的演奏方法,自己的演奏是随着情感的变化采取不同的触键法。他的作品充满戏剧性,他所使用的音区范围、强弱对比、音色变化都大大超出海顿和莫扎特。由于他作品中戏剧性和激情的需要,他不仅只用手指,而且使用手臂弹奏,为钢琴演奏法开辟了新的道路。车尔尼领悟了恩师贝多芬关于艺术的真谛,他不仅是一位演奏家,更是一位钢琴音乐史上极其重要的教育家,为后来浪漫主义的演奏技巧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形成。这个时期钢琴音乐的技巧发展得高深而艰难,音乐家更喜欢用夸张的手法来表现他们强烈的情感变化。波兰的肖邦、匈牙利的李斯特这两位作曲家、钢琴家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他们虽然追求目标不同,但都对钢琴弹奏方法的发展做出了贡献。肖邦首先在黑键上运用拇指和小指弹奏,他喜欢柔和地触键。他的音乐充满含蓄内在的美,他喜欢演奏出微妙迷人的音色,他对弱音音色进行了探索,肖邦声音的顶点,据他同时代人说,大约只到mf。肖邦在极轻到次强的范围内,拥有千变万化的音色,即千变万化的强弱层次。肖邦优美多变的琴音,气势宏伟的演奏与当时炫技哗众的演奏世风明显不同。他那辉煌的技术与优雅的音韵是人类情感的化身,是他乐思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李斯特认为肖邦的演奏能给人非常富于诗意和“前所未有的色彩”的印象,是由于他特殊的演奏方法。李斯特则继承并发展了克莱门蒂、贝多芬的充满激情的演奏风格。他不断地研究探索,为了突破钢琴弹奏方法对表现力的束缚,他日益改善他的钢琴技巧,在钢琴上追求宏大饱满、管弦乐队般的效果,音响效果是攻击性的、兴奋的及富于魔力的‥…最重要的是他开发了这件乐器的潜力。李斯特的辉煌演技与即兴创作已让人感到震惊,他在演奏上要求钢琴表现出竖琴、小号等音色,演奏方法上要求指触多变,他的演奏被称为“具有魔力的帕克尼尼”,成为舞台上的风云人物。正是从这一时期开始,钢琴家才把身体的各部位统一协调来演奏,李斯特的弹奏法虽然与后来的现代弹奏法还有差异,但是对后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四、音色难点

不同的触键部位、触键高度、触键速度、触键力度、触键深度和触键角度,都与音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为提高钢琴演奏的音色,可以从几个方面着手:

改变手指的触键部位。从用指尖触键到用指面部位触键,每一变化层次都可以产生细微的音色变化,因为手指越立起,琴键受力越直接,音色越明亮,而指面平坦会形成一种受力的缓冲,从而对音质产生影响,使声音柔润。

改变手指的触键高度。提高手指触键对下键的速度有重要作用,如要得到明亮的颗粒性声音,就需手指的提高。而对声音柔美的连奏则不需提高手指,要求以平稳的贴键方式触键。

改变手指的触键速度。缓慢的触键速度是创造柔和歌唱性声音的关键因素。一方面触键速度影响着声音的强弱,触键速度越快声音越强,反之则越弱,另一方面,触键速度还影响着声音的明暗、刚柔等。

改变触键的用力形式。钢琴触键的用力形式一般包括:垂直方向用力和水平方向用力。像连贯柔和的连奏就需要以水平方向的用力形式触键,这种方式可以使琴键以一种缓冲的方式受力。

好听的声音是不同力度、各种时值声音的相互结合、相互对比、极为复杂的过程。声音练习只有在练习作品、练习音乐及其基本要素的时候才是实际有效的。而这种练习不能和一般的技术练习分割开来。对演奏实践进行理论性研究,阐述理论性原则,应该说比弹奏容易得多;掌握演奏技巧,用每一项技术手段创造丰富的钢琴音色变化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演奏每一首曲子时,如果有理性做指导,带着目标去实践,演奏的效果就会更好,意义会更大。

[1]赵晓生.钢琴演奏之道[M].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0:33、109-112.

[2]黄因.哈农钢琴练指法教学指导[M].湖南文艺出版社,2004:8.

[3][匈]约瑟夫·迦特.钢琴演奏技巧[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46.

[4]卡尔·莱默尔瓦尔特·吉泽金著姜丹译.现代钢琴要走技巧[M].2001:95-112.

猜你喜欢
触键肖邦钢琴演奏
“钢琴诗人”肖邦
论肖邦《第二叙事曲》(Op.38)的叙事、形式与风格
肖邦
钢琴演奏与教学中的触键技巧探究
钢琴演奏在声乐演唱中的作用探讨
浅析提高钢琴演奏技巧的有效途径
试论钢琴演奏中触键对音色表现的影响
初中音乐合唱教学中的钢琴演奏
浅析钢琴触键技巧对音色的影响
肖邦故园,在谁的心里——我对《肖邦故园》教学的一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