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德育视阈下的大学生素质拓展工作研究

2013-08-15 00:42李瑞奇
文教资料 2013年2期
关键词:德育工作素质育人

刘 维 李瑞奇

(东北大学,辽宁 沈阳 110819)

2012年是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全国学联联合下发“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第十个年头。十年来,在经验探索与科学总结中,高校素质拓展工作以其实践性、兴味性、能动性的特点日渐成为新时期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助力和实体保障。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以大学生人力资源开发为着眼点,以人生发展导航、素质拓展训练、建立评价体系、强化社会认同为着力点,以思想政治与道德素养、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科技学术与创新创业、文体艺术与身心发展、社团活动与社会工作、技能培训等六个方面为着力点,其在具化层面涵盖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问题,不仅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想政治理论课这一主渠道的重要力量,而且是对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这一主阵地的纵伸延展。

一、大学生素质拓展工作的内涵要旨

“以人为本,德育为先”是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旗帜性标语,在德育工作科学化、专业化、精致化推进的当下,如何进一步依托显性德育课程和隐性德育课程的功能发挥,将基础性德育课程,即认识性德育课程和活动性德育课程,即实践性德育课程进行有效衔接,实现德育知行同一的目标,是高校德育工作在新时期面临的重要课题。大学生素质拓展工作的更新与重组,正是对高校德育工作在方法论层面的调适和发展,其有效地规避了传统德育工作,特别是认识性德育课程“主知主义”理论灌输的窠臼,在实践过程中特别注重“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互动结合”,其不仅对于新时期青年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同步提升起着重要的平台作用,而且对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和大学精神有高度推动和深度升华。

具而言之,新时期大学生素质拓展工作立足于前述内容多样性、关涉多元性、展开多边性的特点,是高校德育环境下不可或缺的集理论完备化和实践系统化于一体的德育工作开展主要载体。在内涵要旨上,其以导航人生为工作目标起点,素质拓展为工作实践抓手,评价体系为工作操作范式,社会认同为工作育人落点,为高校思想政治与道德修养工作提供更为科学灵活的实践保证,实现了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科技创新、心理健康、社团活动、技能提升、生涯指导等七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项的集合推进局面,形成了大学生德育工作多边合力的一体化进程,是不断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主渠道作用的创新工程,也是不断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感染力的创新途径,更是进一步营造有利于大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创新成果。

二、大学生素质拓展工作的发展趋向

(一)大学生素质拓展工作在深度发展上品牌化

高校共青团作为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主推力,其是实现在高校更广、更深层面展开素质拓展工作的动力准备,共青团工作以其极具特色的生命力、吸引力、感召力,为大学生素质拓展工作的良性发展提供了操作的可行性。大学生素质拓展工作展开十年来,如何融入高校共青团工作的方方面面,将高校德育工作“以人为本”的精髓注入素质拓展工作中并助力人文精神的提升与传承,是当下素质拓展工作应考量的重要问题。其中,人文精神与人文素养的蕴藉需要走一条以推精品、促精品、育精品的内涵式品牌之路,将“三下乡”、“挑战杯”等全国性特色活动作为依托,凝练高校德育育人特色,将各类科技创新、志愿实践等活动品牌化,在树铸品牌的过程中,不断突出大学生素质拓展工作的人本内涵和人文特色,通过创建关乎大学生职业发展和实践创新息息相关的品牌项目,如“科技创新品牌”、“志愿活动品牌”、“社会实践品牌”、“就业咨询品牌”、“德育课堂品牌”等,将原有的繁杂、类广、点多、线散的素质拓展工作进行资源整合和内质提升,建立体现时代特色、青年特色和学校特色的品牌活动,更好地吸引青年学生参与热情,助力德育工作专业化进程。品牌化突破了传统意义素质拓展工作堆砌叠加的特点,既是对高校共青团工作创新工作思路、引领青年成长的有效补充,又较好地实现了高校德育工作创新性的目标,就素质拓展工作自身发展而言,使其更富吸引力、规范性和有序化,更好地提高学生参与的能动性、活动展开的联动性、学生接受的主动性。高校大学生素质拓展工作品牌化过程既是一种经验累积的新思路,又是新时期强化大学生素质拓展工作的新途径。

(二)大学生素质拓展工作在高度伸展上项目化

大学生素质拓展工作要达到上层次、有水平、定高度的目标,就要借鉴现代管理理念,以先进理论搭筑管理基础,在项目决策提案、项目类型开发、项目主体运作、项目制度保障等方面形成完善的项目化管理体系。高校可根据学校特色、专业特色、学生特色建立具有理工院校、文科院校、民族院校、综合院校特色的项目化管理式大学生素质拓展特色活动,建立起包括组织开展系统、参与人员广泛、经费收支平衡、评估人员全面、项目价值实效的大学生素质拓展项目化管理体系。如针对定位大学生各阶段应知须和能力提升的项目创新,根据学生需求、素拓要求、社会诉求进行细致化的项目划分和项目运作,东北大学经过长期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将大学生能力拓展工作细划定位为六项能力:表达能力、执行能力、思辨能力、领导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并力求打造出完善的项目制度保障、健全的项目运作系统、成熟的项目开发团队作为资源与师资保证,进行项目内创新、项目间合作、项目外培训、项目中测评的专业化深入与团队间并进地项目化管理模式。项目化管理天然构筑了学生人生发展导航的进阶性,即循序渐进地针对不同年级、不同时期大学生能力提升的要求,分层次地科学促进大学生基本能力的养成;素质拓展训练的精致化,即去粗取精地整合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的繁复性活动,按需求进行资源的高效整合;强化社会认同的应用性,即有的放矢地满足学生基本需要、提升社会适应修养、迎合时代发展的实效能力。大学生素质拓展工作项目化管理,在提高工作精致化水平的基础上,更是对大学生素质拓展工作高度的提升,其促使大学生素质拓展工作在横向评价上更易操作、纵向高度上更具育人价值。

(三)大学生素质拓展工作在广度延展上立体化

大学生素质拓展工作的实施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青年人力资源开发的需要,更要满足大学生就业创业和成长成才的客主体需求。大学生素质拓展工作要在大学生中广泛展开、广谱应用,在作用广度上形成立体化的延展趋势。首先,素拓工作展开要立体化,高校素拓工作要采用政策扶持上“自上而下”与拓展实践上“自下而上”互动结合的运行模式,要争取配套的政策支持和效应认知,在资源利用上,要将学校资源与社会资源并行、将常项经费和赞助资金并行、将学生工作队伍与德育工作教师并行,要在铸立品牌、融入德育工作各要素的基础上,在条清缕析的项目化管理过程中梳理出立体化的工作思路,以期确保大学生素质拓展工作的长效性,发挥和社会化认同的作用。其次,素拓育人对象要立体化,高校要在素质拓展训练过程以全方位育人和全员育人为出发点,充分定位特殊群体,培养精英群体,走与校内各育人职能部门功能融入的创新之路,将素拓的人力资源、活动资源作为优势资源充分植入,如资助育人、就业指导、生涯规划、人生导航、科技创新、社会实践等诸多方面,在强化素质拓展功效的同时,实现更好的因人而异、因势利导、因材施教的育人立体化目标。再次,素拓工作评价要立体化,高校要建立起“学校、学院、班级”三位一体的素拓工作展开格局,学校层面要以大学生素质拓展中心为依托,从全局的层面负责拓展工作的平台运作、过程管理,以及评价考核,在评价考核中要建立起实体的考核标准,如《大学生素质拓展证书》等;学院层面可建立分团委素质拓展中心,全体学生工作干部负责学院素质拓展项目的初次考评与实施;班集体是素质拓展工作重心下移、取得更广泛成效的基层力量和中心力量,可以通过推进团支部素拓认证方式,调动素拓实施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更好地发挥其上传下达作用,为大学生素质拓展工作实现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这一德育目标提供基础保障。

三、大学生素质拓展工作的创新诉求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素质拓展工作的推进需要课内课外、课上课下的结合,更要形成线上线下、平面网络共进的全新局面,特别是在素质拓展工作的广泛展开过程中,可以创新尝试网络宣传、网络认证、网络铺开的新方法。高校团委可建立专业化、品牌化且学生喜闻乐见的素质拓展网站,实现集宣传、咨询、认证、评比、展示于一体的网络素质拓展一站式服务和管理,通过多版块、多栏目,介入微媒体如微博、微信等方式,更好地实现素质拓展文化的形成与优化。新媒体条件下大学生素质拓展工作的创新诉求,是发挥德育工作网络新阵地作用的资源再开发,也是德育视角下高校大学生素质拓展工作又一个十年的全新起点。高校大学生素质拓展工作也要超越以往平面式的拓展活动标准,要以树品牌、重精品的理念建平台,以集中式、项目化的方法立平台,以立体化、全员性固平台,更要结合时代特色和90后大学生的需求建立新平台,将零散的大学生素质拓展工作进行统整并纳入高校大学生德育工作的视野中,摒除为拓展而拓展的单一形式,将实践植入“体验式教育”观,从而在体验中服务于学生的自我发现和自我成长,更加生动而科学地满足德育工作的感染力与吸引力要求。可以说,在德育视角下的大学生素质拓展工作,为高校德育工作贴近社会、贴近时代、贴近学生提供更具多样性、丰富性和灵活性的途径和方法,为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构筑可更新、可补充的长效保障。

[1]石变梅,张胜红.团体咨询对高校德育的启发[J].高教与经济,2006(6).

[2]甘霖.论大学生素质拓展与青年人力资源开发[J].中国青年研究,2003(3).

[3]叶云明.城市社区文化:大学生素质拓展的宝贵资源[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6(4).

[4]陈娟,周静.关于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几点思考[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6(1).

猜你喜欢
德育工作素质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
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
“珠”育人
他们用“五招”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