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创型”设计人才素质能力培养模式研究——以江南大学设计学院为例

2013-08-15 00:42陈祥洁李荣华
文教资料 2013年2期
关键词:创型双创型素质

陈祥洁 李荣华

(江南大学,江苏 无锡 214122)

2010年,教育部颁发了《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指出在高等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积极鼓励高校学生自主创业,是教育系统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是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措施[1]。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素质和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社会竞争力,逐渐进入更多高等教育管理者的视野,“双创型”(创新、创业型)人才素质能力的培养模式的探究也逐渐成为备受关注的话题之一。

一、“双创型”设计人才素质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双创型”设计人才的素质能力培养,是基于“双创型”人才素质和能力培养基础上,针对设计学科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它涵盖了创新性人才培养和创业型人才素质培养两个重要的部分。“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是以获取知识为基础,以开发智能为手段,以发展创新能力为核心,以提高综合素质为目标的高校人才培养 ‘范型’”[2]。2012年6月,中国社科院社科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就业蓝皮书《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在京发布。蓝皮书指出,2011届大学毕业生中,82.1%的人毕业半年后受雇全职或半职工作;1.6%的人自主创业;有9.3%的人处于失业状态,其中1.1%准备国内外读研,6.1%准备继续寻找工作,还有2.1%放弃了继续求职和求学[3]。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严峻的就业形势使得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标准悄然变化,社会需求对大学生的智力依赖逐渐向实用型转变,同时,越来越多的同学开始逐渐萌生的自主创业意识也对创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形势下,对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要求突出的设计学科对设计类大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因而,构建科学的创新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学生的创新性素质和能力符合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要求,同时也符合学生的个体特征和就业趋向。通过科学的人才培养,提高高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使学校培养真正和社会需求接轨,从源头上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

二、“双创型”设计人才素质能力培养的实践要求

在教育部 《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文件精神指引下,高校学生培养工作的着力点更多地向学生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和创业素质培养上倾斜,学生在参与创业实训、参加创业计划大赛等活动基础上,创业意识得到了大幅提升。

然而,“反思创新人才培养上的不足,最大的不足在于长久以来创新理念意识的匮乏”[4],创新精神的缺失和创新理念意识的匮乏使得高校创新型人才教育举步维艰,然而设计教育在人才培养模式和人才需求模式上,更多地与实践动手能力和扎实的专业能力相结合,在竞赛、专业考察、专业实践等平台的基础上使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融入社会生产实际,并随着社会发展和大众审美能力的提高,在实践过程中对于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同时,在各高校的交流研讨中,设计教育不断前行,国际、国内不同级别的设计类比赛增进了高校设计专业间的学习和探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设计人才的创新能力的提升,为“双创型”设计人才的培养奠定了基础。各高校积极探索,邀请各创业校友回校开展讲座或聘请优秀创业校友作为学生的创业导师,对于学生的创业能力提升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创新精神的培养、创业素质的形成和创业能力的提升是“双创型”设计人才素质能力培养的基础,高校应加大力度,开拓资源,为“双创型”设计人才培养提供更多资源。

三、江南大学设计学院“双创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探索

江南大学设计学院作为走在设计学科前沿的高校,在“双创型”设计人才培养的道路上,做出了诸多探索和努力,结合江南大学设计学院自身特点和现有资源,探索出了一条平台牵引模式下的“双创型”设计人才素质能力培养和提升的开拓者的足迹。

1.依托园区平台优势,提升“双创型”设计人才的专业素养。设计学院致力于建设“国家级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国家艺术设计复合型优秀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伴随着两个创新实验区建设的不断丰富和发展,学院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活动蓬勃发展,在读学生在国内外设计领域的重大赛事中频频获奖,许多优秀校友成为国内著名企业和院校的高级设计人才或学术骨干,表现出卓越的自主创新能力。同时,学院同大批校外设计单位如太仓工业园、无锡国家工业设计园、江南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等设计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为学生创新设计、创新大赛、模拟创业等提供了良好的创新创业平台,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和专业素养。

2.依托专业创新实践团队平台,营造浓郁的创新创业氛围。设计,意味着最前沿、最优化。学院基地的创新创业教育持续贯穿于教学实践活动各个环节,注重培养创新创业精神、丰富创新创业知识、健全创新创业心理、提高创新创业能力。学院对各类创新赛事的参与和指导有专业的团队,对各项国际国内赛事有着丰富的经验,学院在德国红点和IF等赛事的获奖情况和赛事排名上喜报频传,学院有着浓厚的创新氛围,学生创新意识强烈,对于创新赛事兴趣浓厚。同时,基于设计学科的优势,毕业后勇于创业的学生呈现逐年递增趋势,学生在校期间对于创新和创业项目的尝试更是向低年级发展,学生自主创办工作室、组织开展创意市集等活动,学生的创业成果受到广泛关注,增强了创新创业信心,并提供了可以借鉴的模式。目前,学院已基本实现“低年级人人知创新创业,高年级人人有创新成果,不断有毕业生成功创业”的格局。

3.率先开创基于专业的“师导生创”模式,搭建学生创新创业人力资源平台。设计学院在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方面开创性提出基于专业的“师导生创”模式,即依托专业教师的双重身份、多维视角、时间保证和“身边人”效应等优势对学生创新创业素养进行引导性培养。江南大学设计学院,拥有众多有着丰富创新创业经验的专业教师,他们长年活跃于各类国际国内重大学科竞赛的评审和参赛现场,对学科前沿有着深入的分析和了解,同时,由于他们对专业的热情和对学生的热爱,使得他们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不断发现和引导学生向着创新创业素质培养方面改进。在学科积淀的基础上,专业教师的工作室和设计公司在给他们提供实战经验的基础上,也为学生的专业实践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四、平台牵引模式对“双创型”人才素质能力培养的提升作用

1.依托平台,奠定良好的学科基础和智力支持。创新创业人才素质和能力的培养需要建立在学生良好的专业能力的基础之上,依托学院优良的教育教学平台和学科建设平台,为学生的专业能力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并为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实践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

2.依托平台优势,推进“师导生创”,促进学生素质能力的更快提升。在率先提出基于专业的“师导生创”模式的基础上,设计学院不断深化师导生创平台模式的引领作用,搭建起专业导师在创新领域的指导桥梁,同时进一步推动创业导师的培养和指导作用的发挥,为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搭建导师平台,使学生在导师平台的牵引和推动下,在学习过程中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促进素质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3.依托平台,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有着力点、有拓展空间。创新创业实践活动需要有想法、有创建、有实体才能够有内容地实现和完成,以国际国内赛事平台为基础,推动学生创新想法的阐释和深化,使得学生在创新能力上通过赛事平台的锻炼得到切实提升;在实践基地、园区合作、实践项目等平台的支撑带动下,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可以有抓手,有本可依,有更为广阔的展示空间。

4.依托平台优势,学生实践活动有章可循、有本可参。依托学院制度平台,建立和完善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激励制度,使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在学院制度平台的规范和激励下,保持良好的势头,进一步深化和推动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的完善。同时,学院制度平台在规范上完善了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的指导方针,健全创新创业学生资源库,使低年级学生在“双创型”人才培养的道路上有更多可以参照的蓝本,更为实际地指导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

五、结语

大力推进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是在当前高校学生就业的一个新途径。设计学科作为一个与产业发展和社会生活有着密切联系的学科,其对创新意识的要求更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针对社会需求的不断变化,在人才培养模式上下足工夫,是当前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依托设计学院各类平台的牵引带动,建立和完善学院人才培养平台,促进当代设计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素质能力的提升,更是当代设计人才成长的必然诉求,也必将在实践过程中提供更多的借鉴。

[1]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0年第3号.

[2]朱宏.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高校教育管理,2008(3):6-9.

[3]麦可思研究院.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4]马德秀.寻找人才培养模式突破,致力于培养创新人才[J].中国高等教育,2006(11):20.

猜你喜欢
创型双创型素质
新形势下民族本科院校音乐学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新高考形势影响下英语教育专业“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基于“双创型”人才培养推进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建设
农业类高校“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
高职双创型人才培养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