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研究型疗养院建设的思考

2013-08-15 00:42怡,王
东南国防医药 2013年1期
关键词:卫勤疗养院研究型

王 怡,王 俊

(本文编辑:史新中)

创建研究型疗养院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疗养院发展理论和发展战略,已经成为军队疗养院科学发展的主题、核心和统领。新形势下,军队疗养院必须紧紧围绕主题主线重大战略思想,坚持任务牵引,加快整体转型,将研究型疗养院建设向纵深拓展推进,向整体提升发展[1]。

1 准确把握研究型疗养院建设的时代内涵

1.1 加快研究型疗养院建设是有效履行历史使命的战略要求 未来信息化战争体系对抗激烈、杀伤损毁严重、节奏进程加快,对各级指战员可能产生严重躯体伤害、深刻心理影响和巨大精神压力,对疗养工作职能使命提出了崭新命题和严峻挑战。军队疗养院肩负着特勤保障、健康促进、心理防护以及康复治疗等职责,在战斗力生成提高中发挥着独特职能。必须着眼职责使命,加快建设转型,切实提升新型作战力量特勤保障、伤病康复治疗、官兵心理救援能力,为巩固和提高部队战斗力凝聚力提供坚强保证。

1.2 加快研究型疗养院建设是全面建设现代卫勤的重要内容 全面建设现代后勤目标任务框架体系明确了各层次、各类型、各专业建设目标,是推进疗养院现代化建设的牵引规范。研究型疗养院的目标指向是推进疗养院建设转型发展、内涵发展、创新发展,核心要求是推进服务模式由传统经验型向循证疗养型、发展模式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基本方法是疗养与科研有机融合,价值追求是为维护官兵健康做更大贡献。创建研究型疗养院是加快现代卫勤建设步伐的使命工程、战略工程和创新工程,必须高起点筹划、高标准推进、高质量落实。

1.3 加快研究型疗养院建设是切实维护官兵健康的有力保证 随着经济社会、医学科技和健康观念的发展,军人健康范畴正由疾病防控、伤病救治向预防、医疗、保健一体化的全维健康维护拓展。疗养院担负医学训练、康复治疗、心理服务等任务,在部队官兵和老干部健康维护、促进与自我保健中发挥特有功能。必须聚焦维护全维健康、加强健康促进的职能,大力推进研究型疗养院建设,以健康医学为主要方向、以特勤疗养为突破口、以协作创新为基本途径、以创建特色优势学科为重要抓手,着力建设预防保健、康复治疗、医学鉴定、专项训练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疗养基地,有效满足官兵和老干部健康需求。

2 积极探索研究型疗养院建设的方法路径

2.1 强化龙头牵引,着力向能力促进转型 充分认清疗养康复工作在卫勤保障的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牢固树立“健身促能”观念,围绕官兵体能、智能、环境适应能力需要,创新实施“能力健康”战略,为军队战斗力生成提高提供有力支撑。突出特勤疗养保障,紧紧围绕服务保障新型作战力量战斗力生成提高这一核心任务,加大海潜空勤学科建设投入,加强航天航空、潜艇潜水、涉核岗位等人员防护康复技术攻关,积极开展应激性、适应性医学训练、健康鉴定和职业性疾病矫治,调控促进官兵的身心健康。突出康复疗养保障,针对信息化战争作战样式和新型武器损伤特点,深化战创伤分类康复医疗、战时疗养保障组织管理研究,加强与军地医疗机构的衔接配合,完善疗养康复技术服务体系,最大限度地恢复功能、减少伤残。突出心理防护保障,针对战时紧张、恐惧、忧郁等各类心理应激反应,加强心理应急救援队建设,注重心理咨询疏导、放松调适和干预治疗,减少非战斗性减员。突出专项疗养保障,针对战时指挥、情报、侦察等重要岗位和特殊任务人员作业高强度、高负荷、高压力的特点,持续动态加强健康评估、能力评价、心理干预和营养支持,确保官兵始终保持身体强健、反应敏捷、精力充沛。

2.2 强化以人为本,着力向全维保健转型 紧跟医学科技发展和健康理念转变节奏,大力推进“全维健康工程”,构建疗养、医疗、防护、康复一体新型疗养保障模式。创新分类疗养模式,针对飞行、海潜、“三防”、涉核等特殊岗位人员,实施系统的疗养鉴定训练和疾病综合防治,实现体能、技能、智能、效能的有机整合。针对航天、科研、战略武器等领域做出特殊贡献官兵,开展内容丰富的职业病干预、健康体检和营养支持,实现生理、心理与社会适应能力和谐统一。针对护航编队、应急救援、抢险救灾等特殊任务官兵,组织以心理干预、流行病预防为主要内容的集体疗养,促进早期康复。创新疗治结合模式,大力发展中医养生、慢病矫治、理疗体疗、亚健康干预等疗养特色技术,综合开展慢性疾病和职业性疾病康复治疗,推进生活服务向技术服务延伸;完善各类疾病康复疗养技术保障标准,按病种制定专病疗养临床路径,推进常规疗养向专病疗养延伸;加强人文关怀、精神慰藉和心理健康支持,丰富精神文化生活,推进生理保健向心理保健延伸。创新个性疗养模式,建立保健对象电子健康档案,通过健康体检和评估鉴定,订制个性化、精细化、特色化保健方案,综合运用自然疗法以及养生、运动、饮食、心理和推拿按摩等保健方法,实施健康维护和支持。建成集体检、宣教、干预、随访和后续指导为一体的全过程健康服务体系,持续跟踪评估、健康教育、康复指导,达到一次疗养、终生受益。

2.3 强化科技驱动,着力向循证疗养转型 把握健康医学和生命科学发展趋势,充分运用循证医学、转化医学、基因医学、生物医学等先进理念技术,发挥传统医学优势,坚持疗养实践和科学研究并重,引进应用疗养服务的新概念新知识、新技术新手段、新药物新设备,切实将科技创新成果惠及广大官兵。注重学科整合,树立大科研、大协作、大攻关理念,集中优势资源,加强分类指导,以创建研究型疗养科室为抓手,以特勤疗养、康复疗养、医学鉴定训练等为重点,打造以研究型疗养科室为主体的疗养康复优势学科群。注重技术融合,结合疗养对象健康问题和疾病类型相对集中、发病机理相对类似、样本可追溯性相对较强的特点,加强亚健康、职业性疾病、肿瘤、心脑血管病等多发病常见病的预防康复研究,形成更多前瞻性、应用性和创新性研究成果。注重人才结合,推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系统培养特勤、康复、心理、理体疗专业技术骨干。实施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选拔富有潜力优秀苗子,以重大课题任务为牵引,培养基础研究、临床诊疗、疗养康复、成果转化人才相结合的优势团队[2]。注重强强联合,积极推进疗养与医疗工作有机衔接,构建疗养院带医院、医院带疗养区的“隶属型”,疗养区和医疗区并存的“分区型”,疗养院与医院横向联合的“协作型”三种联合体,建立以疑难疾病诊治康复为纽带的跨学科诊疗中心,打造信息、技术、人才、设备共享共用的科研创新平台,加快形成军队疗养科技整体优势。

2.4 强化信息主导,着力向绩效管理转型 研究型疗养院发展方式更加注重质量取胜,发展思路更加注重资源优化配置,发展动力更加注重创新牵引,发展标准更加注重综合效益。必须发挥数字化技术的先导、融合、渗透、倍增作用,着力在智能化、精细化、集约化、规范化管理上下功夫[3]。要发挥信息化手段的增效作用。升级改造和全面推广新版疗养院信息系统,构建集医学影像、检验、心电、体检、疗养康复管理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信息平台。完善疗养院与部队、干休所远程网络体系,实现网上预约、查询、宣教、咨询、探视、信息托管等功能,提高精细管控和实时服务能力。要发挥精细化管理的监控作用。研发健康管理、特勤疗养管理、全成本核算、“一卡通”服务和综合绩效管理等系统,建立绩效管理数据中心,实现疗养院人财物、医教研统筹调控。建成疗养院与后方医院互通的网络医学平台,依托后方医院建立远程医学影像、超声、病理诊断中心,实现医学检查结果互认共享。要发挥绩效化考评的导向作用。研究制定疗养院综合绩效管理标准体系,建立定期考评制度,提高疗养院建设和服务保障规范化水平;完善疗养接诊体检、计划实施、质量评价、效果评定和跟踪随访“一体化”服务流程、内容和标准,强化环节质量控制,提高疗养服务保障质量。

3 切实加强研究型疗养院建设的工作指导

3.1 把握战略指导,注重统筹发展 准确理解全面建设现代后勤的精神实质,按照规划主导的要求,认真谋划研究型疗养院建设中长远规划,实现与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进程、与国家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协调发展。按照标准牵引的方法,制定以质量、效益、创新为核心的研究型疗养院建设标准体系。按照体系推进的途径,运用路线图的方法和工程化建设思路,注重与防疫防护、医疗救治、药材保障等各环节之间一体联动,注重与后勤体系、作战体系相互衔接,整体推进疗养院服务、技术、管理全面进步。

3.2 着眼军地双赢,实现融合发展 牢固确立开放式发展、主动式建设、全维式保障的观念,注重与国民经济建设发展、国家卫生资源配置相协调,加速自我发展型向军民融合型转变。要主动搞协调、主动提需求,充分发挥军队卫勤医德高尚、善打硬仗的优势,切实将研究型疗养院建设纳入地方区域卫生规划[4];发挥健康体检、康复治疗、心理服务等技术优势,组织军地联合攻关和技术交流,探索依托社会科研资源开展军事医学研究途径和办法;学习借鉴地方先进管理理念,充分利用社会和市场资源,因地制宜、因院制宜地加强探索创新,加速疗养保障社会化步伐。

3.3 注重文化引领,确保和谐发展 充分发挥文化塑魂、育人、导向和凝聚功能,积极创新繁荣具有行业特色、时代特色、军营特色的先进疗养文化,为疗养院建设发展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和强大的精神动力。大力弘扬行业精神文化,凝练总结“战斗力第一、伤病员至上”的疗养精神、“尽职尽责、任劳任怨”的职业操守、“微笑服务、精益求精”的疗养作风,牢固确立“因军而存在、为兵而发展”的服务理念。积极拓展特色服务文化,因地制宜运用森林、湖泊、海滨、温泉等疗养因子,融合养生、景观、人居、饮食和运动等文化,构建艺术赏析、人文感化、景观愉悦、强身健体、心理调适为一体的特色文化服务[5]。

[1]曹文献.聚焦主题 服务主线 加快全面建设现代卫勤步伐[J].东南国防医药,2012,14(1):1-2.

[2]郭德富,曹文献,钟贵陵.在新的起点上推动军区卫生人才建设[J].解放军卫勤杂志,2011,13(3):125-127.

[3]曹文献,钟贵陵,郭 琪.加快全面建设现代卫勤步伐的宏观思考[J].解放军卫勤杂志,2012,14(3):127-129.

[4]钟贵陵,郭 琪.新形势下推动军队医院科学发展的宏观设想[J].解放军卫勤杂志,2011,13(4):239-241.

[5]王 俊,冯瑞华,李 丽.鼓浪屿疗养区文化疗养因子的探索[J].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11,13(3):266-267.

猜你喜欢
卫勤疗养院研究型
“小、快、灵”立法的唐山实践——《唐山市截瘫疗养院保护利用条例》正式实施
国有企业研究型审计思考与探索
烧伤伤员综合救治卫勤保障经验
为军民促健康 为打赢储力量 海军青岛第一疗养院深入探索疗养院建设发展纪实
千里移防,卫勤保障不中断
时军:定锚现代化研究型医院
定锚研究型人文医院
某部抗洪抢险卫勤保障经验做法
浅析疗养院建筑的基本特征及设计
某部冬季野营拉练卫勤保障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