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生命教育现状及实施途径研究

2013-08-15 00:46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3年4期
关键词:生命大学生课程

王 琪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郑州 450000)

一、生命教育的概念

探讨生命教育,首先要理解生命。何谓生命,一直都是人类孜孜以求努力探索的问题。张玉梅(2008年)在其硕士论文中这样界定:生命是一种独特的自然存在,在生物学的普遍意义上泛指一切能与外界进行能量交换、维持有机体运转、生长的有生有死的生物体[1]。笔者把它界定为:生命是生物的组成部分,是生物具有的生存发展性质和能力,是生物的生长、繁殖、代谢、应激、进化、运动、行为表现出来的生存发展意识,是人类通过认识实践活动从生物中发现、界定、彰显、抽取出来的具体事物和抽象事物。生命的基本存在形式有两种:一种是人的生命存在,一种是人以外其他生物的生命存在。人的生命与其他生物的生命有着本质的不同,马克思指出,“动物和它的生命活动是直接同一的,它没有自己和自己生命活动之间的区别。它就是这种生命活动。人则把自己的生命活动本身变成自己的意志与意识的对象”[2]。

生命特别是人的生命,包含三个方面的属性,既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精神属性。生命的自然属性,决定着人的生命的长度,生命的社会属性决定着生命的宽度,生命的精神属性决定着生命的高度。只有人的生命长度、生命宽度和生命高度和谐统一在一起,才能凝聚成五彩斑斓并且能够实现生命最大价值的生命长河。生命的社会属性和精神属性是影响大学生生命观念的重要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生命价值的最大实现。

生命教育是美国学者杰·唐纳·华特士于1968年首次提出,此后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广泛关注。之后很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生命教育进行了界定。张云飞(2003年)从生命的本体意义上认为生命教育是通过教学的方式来解释生命由初生到死亡的整体过程,目的在于教育大学生保存生命、维持生命、尊重生命[3]。闫燕、王秀阁认为,生命教育是以生命关怀为中心,在遵循个体生命、生理和心理规律原则的基础上,引导生命走向完善,追求生命的意义,实现生命的价值,并在个体与天地之间建立美好、和谐关系的教育[4]。

纵观不同的学者对生命教育的界定,依据我们对生命和教育的理解,我们把生命教育定义为:生命教育就是直面生命和人的生死问题的教育,以生命为载体,以教育为手段,倡导认识生命、珍爱生命、尊重生命、爱护生命、享受生命、超越生命的一种提升生命质量、获得生命价值的教育活动,其目标在于使人们学会尊重生命、理解生命的意义以及生命与天人物我之间的关系,学会积极的生存、健康的生活与独立的发展,并通过彼此间对生命的呵护、记录、感恩和分享,由此获得身心灵的和谐,事业成功,生活幸福,从而实现自我生命的最大价值。

二、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研究现状

自20世纪90年代生命教育传入国内以来,国内的学者、专家逐渐意识到生命教育的重要性。

目前,关于生命教育的研究以及实践活动在中小学的开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2004年,党中央、国务院针对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开展青少年生命教育提出了明确要求,先后出台了8号文件和16号文件,作出了全面性战略部署,其中号召要把生命教育作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载体,科学有效的实施生命教育活动,并将生命教育纳入全民素质教育内容中。为生命教育走进中小学校,走进课堂以及生命教育的规范化、完善化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2005年上海市出台了《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对青少年进行生命起源、性别教育、青春期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生存训练等方面的指导。2005年湖南省颁布了 《湖南省中小学生命与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试行)》,2005年12月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在北京主办了中国首届青少年生命教育论坛。这些举措标志着我国大陆针对于中小学生的生命教育已经进入实践阶段。

近年来,因为作为高素质人才的大学生这一群体经常出现一些漠视自己和他人生命的惨痛事件,众多的专家和学者对大学生生命教育问题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关于大学生生命教育的有效措施也悄然起步。

2003年4月8日,湖北省召开“防止高校学生自杀”为主题的大型会议,这充分体现了政府、高校对大学生生命的关注。2005年感动中国第一人,获得中国宋庆龄基金会“生命教育爱心天使”称号的洪战辉同学在北大做了以“受助、自助、助人、助己——当代大学生自主自强、创造精彩人生”为主题的精彩演讲,说明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的教育正开始以丰富多彩的形式进入大学校园,走进大学生。2008年2月,云南省在国内率先倡导在各类学校教育中实施“三生教育”,并于同年秋季首批确定了“三生教育”试点地区及学校。云南省高校“三生教育”是一种旨在促进学习主体确立社会个体与群体通达理性的生命观、执着坚韧的生存观、积极向上的生活观的主体认知和行为过程的教育理论及行动实践[5]。这无疑对全国高校范围内深入开展大学生生命教育起到了积极的示范作用。

然而,我们也看到关于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研究以及实施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关于生命教育的理论还不系统、专著也不多。要想使生命教育的开展取得更大的成效,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也需要丰厚的生命教育理论、教材做支撑,这就要专家学者对生命教育进行更深入、更系统、更持久的研究。

三、实施大学生生命教育的有效途径

1.开设大学生生命教育课程,强化其他学科的渗透作用。

(1)开设大学生生命教育课程。

近年来,有关于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理论研究精彩纷呈,为大学生生命教育的有效实施奠定了丰厚的理论基础,提供了可靠的现实依据。但是众多学者、专家的生命教育理论以及呼吁并没有见成效。不少人认为生命教育课程内容与其他学科有很多重叠,比如说生物学、思想政治教育等,不需要单独开设。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这种做法有一定的弊端。

课程,作为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有效工具,在教育和教学实践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生命教育的课程也同样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性。学校开设生命教育课程,学生可以系统的学习关于生命的知识,积极探索生命的意义,实现自我生命的价值,提高生命的质量。通过对本门课程的系统学习,不仅可以帮助我们的大学生学到科学知识与技能,同时也可以帮助他们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同时对其和谐健康心态、完善健康人格的形成,以及主观幸福感指数的提高都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所以,大学生生命教育应该开设独立的课程。

(2)强化其他学科的渗透作用。

独立开设生命教育课程,与强调其他学科的渗透作用并不矛盾。大学生生命教育并不是开设一门生命教育课程就能解决的问题,需要不同学科的渗透、所有任课老师甚至全社会通力合作。只有这样,生命教育的实施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从目前的教育教学来看,生命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职业生涯规划相结合的比较多。也有与其他学科相结合的,比如与语文的结合。具体的应用方法多是当讲到与生命相关的内容时,尽量的扩展和丰富此内容,拓展到生命教育的领域,积极的引导学生对生命存在的意义和价值进行思考,体验生命的来之不易;让学生学会珍惜生命、爱护生命、尊重生命、进而提高生命的质量。

2.注重生命教育的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对生命的体验。

开设生命教育课程之后,其课程讲授方式究竟是以课本所罗列的理论知识组织这门课还是以实践体验来组织这门课是我们应该深思的一个问题。开设生命教育这门课程的目的,不仅仅只是教授学生认识生命、掌握生命的发展规律、学会保护生命的技能,而且还要引导学生重新审视生命价值、探索生命意义、提升生命质量。很显然,仅仅以知识逻辑来组织这门课是不够的。因此实施生命教育必须坚持认知、体验、实践三结合的原则,使学生在社会生活实践中融知、情、意、行为一体[6]。生命教育应该在知识逻辑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参与不同形式的活动,开阔视野、感悟生命、体验生命的意义与真谛,最终达到人格的完善。

首先,可以通过团体辅导的形式,让学生体验生命的价值。近年来,高校逐渐把团体心理辅导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形式之一[7]。团体辅导活动类似于游戏,游戏本身就是乐趣。乐趣是人生的终极目的。乐趣的产生对于心理障碍的预防、自杀的免疫是最强大的[8]。生命教育课程,在原有理论、内容的基础上,设计一些有关生命体验的团体辅导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关于教育的理念,感受生命的历程,感悟生命的价值,学会珍爱生命、尊重生命。这样既丰富了课程教学的形式,又提高了学生学习这门课的乐趣。

其次,在课程教学的活动中,还可以让学生参观幼儿园、医院、敬老院、殡仪馆等场所,让学生置身其中认识整个生命的历程,体验和感悟生命的价值与意义。

最后,通过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以及社团组织活动实施生命教育。大学生精力充沛,渴望了解社会,接触社会,热衷于参加学校的各种社团组织,以及学校组织的各种大型活动,如讲座、各种比赛等。我们可以根据大学生的这一特点,通过形式多样的社团活动以及讲座、比赛等来向大学生渗透生命教育,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关于生命的知识,形成对生命的正确态度和意识,培养学生关心他人、社会以及动物、植物的信念,教学生学会与自然界中的万事万物和谐相处,珍爱生命,尊重生命。

3.构建丰富的校园生命文化环境。

学校是学生学习知识,接受文化熏陶的重要阵地。校园的自然环境和文化环境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校园文化是以学生特有的思想观念、心理素质、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等为核心的文化,它具有导向、育人、凝聚、开发等重要功能[9]。学校应该把生命教育纳入到校园文化的建设范畴中,使生命教育成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宣传部门、学生工作的部门要深刻认识到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在全校范围内大力提倡、宣传、推动生命教育,营造以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爱惜生命的校园文化环境,同时要充分利用学校的宣传栏、海报、校园杂志、校园广播、校园网络等媒介,深入广泛持久的宣传生命教育的理念,以期能够激励学生,以饱满的热情、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投入到自己正在进行的学业以及即将从事的职业当中,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

4.创建健全的心理危机干预系统。

健全的危机干预系统对学校生命教育有效实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学校开设生命教育课程以及心理健康教育课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认识生命,从对生命的漠视到对生命的珍惜,从对生命的虚度到对生命充实,尽可能的拉长生命的长度,提高生命的高度及广度,从而提高生命的质量,实现生命的价值。要做到这一点,不仅需要持续的生命教育和生命化的校园文化,也需要能够为那些处于极端心境的大学生提供危机干预的生命预警系统。近年来,各大高校基本上都制定了符合本校实际的心理危机干预系统,危机干预系统内的心理委员、辅导员、心理中心的人员只有各司其职,才能保证学生心理危机事件发生时危机干预顺畅进行。大学学校辅导员是和学生接触最多,也是最了解学生基本情况的老师,辅导员要尽到自己的职责,多关注学生,多与学生聊天,一旦发现问题,应该及时向有关负责人汇报。辅导员老师平时应该接受生命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学习,才能够给学生正确的引导。

总之,大学生生命教育作为一项复杂的、综合性的教育活动,是一项系统的工程,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的共同努力。

[1] 张玉梅.高校生命教育内容及路径研究[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8.

[2] 马克思.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3] 张云飞.呼唤生命教育[J].社会,2003,(3).

[4] 闫燕,王秀阁.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新探[J].思想教育研究,2008,(4):15.

[5] 罗华玲,刘寒雁.云南特色高等教育科学发展之路[J].昆明学院学报,2009,(6):58.

[6] 杨雪琴.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现实需求与路径选择[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57-59.

[7] 李欣珍.大学生两性交往成长团体指导活动的设计与实施[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15(10).

[8] 周正.构建大学生生命防御机制[J].河南教育,2006,(11).

[9] 田丽,汪强.新时期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施途径[J].江苏高教,2010,(5).

猜你喜欢
生命大学生课程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大学生之歌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